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法海穿越唐三藏》第554章 淨檢法師;法號明空
最新網址: 三界。

 轉眼就到了大唐貞觀三十三年。

 身為太上皇的李世民早已經出關了,原本皇帝李治還想要將太極殿讓出來但李世民眼下顯然對處理國事並不上心,況且現在朝中的班底,已經是李治提拔起來的一批人,原本的那些貞觀老人,雖然還在朝上,但除了長孫無忌身居相位之外,其余的那些舊臣,正在漸漸淡出權力中心。

 就連長孫無忌也萬萬沒想到,李治這個看似人畜無害,平日裡素來“仁懦”的太子,一旦坐上了皇位之後,竟如同換了一個人一樣。

 都說吳王李恪英武果斷最似太上皇,但長孫無忌覺著這小子才真正有乃父之風.那些帝王手段手段施展起來,就連他被太上皇欽點為輔朝重臣的當朝宰輔,那也是歎為觀止。

 除卻朝政,他於江湖之中,尊三藏聖佛為師,且重用袁天罡,招攬了一批奇人異士.長孫無忌身為宰輔,也是親眼見過這些人的,可不是什麽江湖騙子,一個個的那可是全都擁有真本事。

 若非儒家先賢曾子降世,傳下浩然正氣的修行之法,再加上人族血脈之力的複蘇,恐怕他們這些人族大臣,也很難在朝廷之上站得住腳了。

 因為浩然正氣的存在,也讓李治能夠更加清晰的辨別“忠奸”。

 或者說,能夠修行並且施展浩然正氣的文人,即便是他這個皇帝對其本人並不喜歡,但也不妨礙自己對其重用與信任。

 而另一方面來說,那些即便是才華橫溢,但在品行缺失,不能得到浩然正氣所認可的.那麽在皇帝這裡,恐怕也很難得到青睞。

 儒家終究是要依托於帝王,而想要得到帝王的信任浩然正氣顯然就是一個最佳途徑。

 當然,這也只是浩然正氣的一個附加作用,其真正目的還是想要讓人族的文人,在這個仙神妖魔橫行的三界之中,能夠擁有自保之力。

 也就是“浩然正氣”初興,即便是朝中的一些文武大並不能感悟與覺醒,在李治這裡也並不會受到區別對待。

 所謂時勢造英雄,長孫無忌是聰明人,尤其是作為太上皇的李世民還在.他原本會生出的那些小心思,自然而然的就全部熄滅了,並且他作為大唐臣子表率,

不僅在人族血脈之力上有所建樹,還通過向曾子的三天兩夜的請教,成功感悟了“浩然之氣”。

 他本也是個文武雙全的以往朝會之中,文臣們與那些個老殺才們起了爭鬥,且拳腳相向時,他也是少數幾個能不吃虧的。

 當然了這所謂的不吃虧,也只是指被揍了還有余力能還手整個大唐文臣之中,除了王玄策之外,恐怕也沒幾個能佔便宜的。

 但王玄策整日都在跑外交,即便是回朝那也是向陛下單獨奏對,很少有上大朝會的時候。

 大唐兩位頂尖的人族高手,那也就是王玄策與薛仁貴了,而負責指點李治人族血脈之力修煉的,便是薛仁貴了.只是相對於王玄策在人族“血脈之力”與儒道“浩然正氣”兩開花的全面發展,薛仁貴就可謂是將人族“血脈之力”單一的修行到了極致。

 也不能說薛仁貴不是文武雙全,只是他的文.更多還是體現在了兵家之上。

 在當年那些開國老將們一個個故去之後,薛仁貴便已然成為了大唐新一代的軍神如今他正在陪同太上皇李世民,在大慈恩寺中做客。

 一同而來的,還有李淳風與袁天罡。

 至於王玄策,他正奉命出使東洲各國以及那些仙門大宗。

 皇帝李治,雖然也想要同來,但被李世民以“國事為重”留在了皇宮之中自他登基成為皇帝之後,其實就連來大慈恩寺中向三藏法師問道的時間都少了很多。

 至於武才人.因為父王李世民還活著的緣故,他即便是有那麽些小心思,也並不敢有所僭越。

 因為李世民如今專心“武道”,便將那些沒有子嗣的後妃,全都遣散了.願意出宮的,贈於金銀反鄉;若是沒有去處,便在感業寺出家。

 武才人原本是想要趁這個機會回家的但母親與兩個哥哥都不同意,說什麽有辱門風,就讓她在感業寺出家為尼。

 要說這感業寺,也是今時不同往日了。

 因為三藏聖佛坐鎮長安的緣故,三界之中各處的佛家修士,自然都是要往長安匯聚的.其中自然不乏得道的女修。

 而在長安地界,能夠讓這些女修落腳的,也就只有兩個地方一個是長安郊外的慈航靜齋,另一個便是坐落在皇城之中的皇家感業寺了。

 相對來說,慈航靜齋是觀音菩薩的道場,沒有太多的忌諱.這皇家感業寺之中,多是皇家女眷出家之地,女修們怕麻煩,一般也不會往這裡來。

 但如今感業寺的住持長老,卻不是凡人,乃是自靈山追隨三藏法師回到大唐的一位比丘尼,她的法號喚作淨檢。

 淨檢法師,並非是西洲人士,而是出自神州,乃是西晉末年彭城人甚至可以說,這位法師是中原第一位比丘尼。

 圓寂之後,飛升西天極樂,正式成為靈山眾比丘尼中一員,自此便在靈山修行。

 當年三藏法師西天取經結束,離開靈山返回大唐時,曾經在天竺國主持“無遮大會”,她正是其中的一位聽道者,並且一路跟隨三藏法師回到大唐。

 而在三藏法師建立唯識法教之後,當時從靈山追隨而來的諸多羅漢以及比丘、比丘尼都選擇加入唯識法教,淨檢法師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唯識法教的佛法人人可學,但想要正式拜入大慈恩寺,更或是三藏法師門下,那可就太不容易了。

 這位淨檢法師因為佛法高深,也是少數通曉靈山藏經閣所有佛經的一位高僧,大慈恩寺自然不會拒之門外但她也只是加入了大慈恩寺,並沒能成為三藏法師的弟子。

 主要也是三藏法師對外聲明過,說他已經不收徒了,因此能夠加入大慈恩寺,便已經是天大的機緣了,雖然不能成為三藏法師的弟子,但她作為大慈恩寺的一員,自然是可以隨時向三藏法師請教佛法的。

 也正是她拜入大慈恩寺沒多久,李世民便選擇閉關修行,閉關之前特意來到大慈恩寺,來請動了這一位淨檢法師,請她作為皇家感業寺的住持,坐鎮感業寺。

 淨檢法師一開始其實並不同意,但李世民說幫她將當年的道場竹林寺重建;二來又說這大慈恩寺中都是僧,只有她一位女尼,或多或少有些不便

 淨檢法師在稟明了三藏法師之後,且得到了三藏法師的準允,以及“可以隨時辭退,返回大慈恩寺”的囑咐之後,便答應了李世民所請。

 三藏法師的話,是當著李世民的面說的。

 李世民對此並沒有什麽異議,而且在這方面,他也沒什麽立場反對。

 這武才人在剛入感業寺的時候,還有一位蕭才人也在一同剃度.只是這位蕭才人一直在哭泣,她是沒有地方去,並非是真心想出家。

 同樣境況的的妃子,其實也還有不少,蕭才人鬧這一出,屬實是把現場的氣氛攪擾的頗為傷感,一同剃度的妃子紛紛落淚。

 唯獨武才人大笑不止,似乎跟這位蕭才人故意對著乾.這位蕭才人每哭一次,武才人就大笑一陣。

 如此循環了五次。

 這邊的異象,自然是驚動了淨檢法師,她向一旁負責剃度的弟子尋問清楚了情況,而後看向了武才人,好奇問道:“你為何發笑?”

 武才人也是“經常”去大慈恩寺的人,自然這位淨檢法師是大慈恩寺中唯一的一位比丘尼,可見其佛法是得到了三藏法師認可的,她自然不敢怠慢,便將自己心中想法如實相告:“何哭?頭猶存,萬事皆可。”

 “善。”

 淨檢法師點頭道:“施主好氣魄,不似尋常人物。”

 “且拿剃刀來。”淨檢法師對身旁弟子說道,“此等人物之發,不是爾等可輕動,貧尼親自為她剃度。”

 說完這一句,淨檢法師向眾人說道:“若非真心落發者,便不用剃度了,日後且在寺中帶發修行.若有開悟之日,再剃度出家不遲。”

 果不其然,淨檢法師此言,雖不能讓她們嬉笑開顏,但終究是止住了悲相。

 唯獨武才人稍愣了一下,她好奇看向了淨檢法師,詢問了一句:“法師怎麽不問問我,是否真心落發?”

 “南無三藏聖如來。”淨檢法師雙手合十,看著武才人道一聲:“敢問施主,可是真心落發修行?”

 武才人思索片刻之後,面色神情轉圜不斷,最終不知道想到了什麽,卻是長歎一聲:“且先剃了這三千煩惱絲罷。”

 淨檢法師微微一笑,道:“施主可是剃發而不出家?”

 武才人又思索片刻,道:“三界從此再無武媚娘,還請住持賜個法號。”

 淨檢法師似乎早有準備,“那便喚作明空吧。”

 “弟子明空,拜見師尊。”明空躬身下拜。

 但淨檢法師卻閃身避開,並不受她這一禮。

 明空更是意外,還不等她詢問,就聽見淨檢法師說道:“你的師尊,可不是貧尼。”

 “那是何人?”

 “那要問你的佛法,都是學自何處?”

 明空又是一愣,自己都有些不確定的說道:“是三藏聖佛?”

 “既然已經剃度,貧尼便也不瞞著你了,你的法號正是聖佛所取.當日貧尼來感業寺之前,正是聖佛叮囑,言說如果有人在剃度時大笑五聲,便讓貧尼親自為她剃度,如果她自己決定出家,且請賜法號,便取明空為號。”

 淨檢法師甩了甩自己手中的拂塵,笑道:“當時吾還奇怪聖佛口中所言究竟是何人,今日一見,才知是你。”

 不只是“武才人”在大慈恩寺中經常見到淨檢法師,淨檢法師又何嘗沒有注意到這一位隔山差五就能和太子殿下一同前往大慈恩寺,面見三藏聖佛聆聽聖佛教導的武才人呢?

 雖然不知道為什麽聖佛沒有親自收她為徒,只是讓自己為她剃度.但淨檢法師也沒有去多想,隻管把聖佛吩咐的事情做好,也就是了。

 “這些時日,你就先跟著我修行吧。”

 明空這會兒其實還有些不太確信,尤其是淨檢法師說自己的師尊是“三藏聖佛”這件事畢竟當年三藏法師是親口說過的,自己有些佛緣,但是不多故而只是讓自己稱呼他為老師,並沒有收下自己成為門下弟子。

 或許也正是如此,淨檢法師才不應自己的那一聲“師尊”吧。

 明空也很清楚,這些僧人對三藏聖佛的之崇敬,即便自己只是三藏聖佛的一個普通學生,便不得不讓她們另眼相待。

 既來之,這安之。

 且不論是否是因為母親與兄長不讓她回家而賭氣的關系,總之現在她是坦然接受剃度。

 也正如她所言——

 只是剃度出家有什麽好哭的呢?

 只要我們的人頭還在,一切皆有可能。

 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準,況且以自己身份,即便是不出家難道還想著嫁人生子?

 太上皇李世民把自己帶回宮中,這麽多年碰都不碰自己一下.當年的太子,如今皇帝李治,即便是對自己有心,可他父皇健在,他又怎麽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而在這樣境況之下,即便是能夠出宮回到家中, 又有誰人敢上門提親呢?

 與其在家中遭受白眼,倒不如在這感業寺中安心剃度出家,安心修行說不定修行有成,還能成仙了道呢。

 又經過眼下這一遭,她認為自己機會很大.

 “住持,我還能去大慈恩寺向三藏聖佛請教佛法麽?”明空試探著向淨檢法師詢問了一句。

 “聖佛又說不讓你去了麽?”

 明空眼前一亮,再過幾日就到了每月前去大慈恩寺聽經的日子,明空決定去試探一下.

 而事實證明,三藏聖佛並不禁止自己前往大慈恩寺向他請教佛法,又因為自己已經剃度出家的緣故,反而沒有了以往那些禁忌。

 明空忽然看到了一條坦途大道,就擺在自己面前。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