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義氣風發,高歌而唱的酈食其,張靚對異界大秦的文人風骨和氣節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秦這個時代,民眾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讀書人的地位還是很高,文人風骨和氣節就看得更重。
風骨和氣節,某種意義上,就是文人的臉面和生命。
相比之下,轉世之前的那個時代,文人的風骨氣節什麽的,就都是奢侈品了,隨著教育的普及,尤其是隨著自媒體的誕生,是人都識字,作者遍地走。
自拍直播,讓作者平民化。
網文寫作,讓作者世俗化。
作者作家失去了神秘感,不再神聖,讀者成為了上帝。風骨和氣節,已經不如月票和推薦票來得實在。
前世,張靚就看過一個名叫博耀的作者所寫的網文《九煉歸仙》、《大夏紀》,就這作者吧,寫書就寫書,還喜歡經常打滾求票,風骨呢?氣節呢!?
至於嗎?
相比之下,異界大秦的文人風骨和氣節,那是真的讓張靚很有觸動。
當然,此時此刻,這文人風骨和氣節也給張靚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一篇《愛蓮說》,讓張靚對異界大秦的才氣有了更多的理解。
要想獲得更多的才氣,不僅僅需要作者對作品的理解,還需要更多的讀者對作品產生共鳴。
也就是,需要足夠的影響力。
這種影響力,跟創作環境有極大的關系。
《愛蓮說》之所以大獲成功,之所以會有超乎張靚想象的才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異界大秦的特殊大環境,將本來地位就很高的《愛蓮說》拔得更高。
依次類推,張靚覺得,自己要想繼續在這文會上寫出作品,獲得才氣,那麽,就必須得先造勢。
怎麽造勢,簡單,需要醞釀和鋪墊。
需要一些墊腳石作品。
也就是,必須有對比的作品存在。
程華寧的文人風骨和氣節,激起了儒生們的書生意氣,連續好幾首詩歌,這是對張靚的挑戰的同時,也給張靚帶來了更好的創作氛圍。
正所謂壓力越大,出了好作品之後的反彈也就越大。
酈食其高唱《月出》。
司馬欣這家夥風骨就是那樣,雖然也有一作品,但不入流,還不如知恥後勇的余利基和歲寒於。
這家夥性格之中就喜歡見風使舵,眼見已經難擋張良的浩蕩大勢,乾脆放棄了掙扎和反抗,含笑表示,自己今日狀態欠佳,所以,貽笑大方。
李慕白乃是三大老文魁之首。
如若不是出了張良這麽個意外,他是奪魁呼聲最高的選手。
但說實話,真正遇見大場合之後,他的表現,卻是不盡如人意,根本就比不上放蕩不羈,豪邁的酈食其。
李慕白寫了一首《月山影》,張靚僅僅記住了一句“泰山峰前沙似雪兮,下邳城外月如霜……”
這首,還算是不錯,達到了出縣的高度。
但比之酈食其,弱了不止一籌,這種表現,讓很多對他給予厚望的儒生們頗為失望,只是有稀稀拉拉的掌聲。
三大老文魁賦詩完畢。
如若其他人再無佳作,拜月文會就到了點評的時候了。
也就是幾位大佬選定文魁的時候了。
此時,錢琪揚聲說道:“諸位先生,琪有一言,不知當說不當說。”
程華寧點頭:“但說無妨。”
錢琪朗聲說道:“拜月文會,作品豈能無月?選文魁,
自當月中選。” 會場安靜無比,所有人齊齊看向上方,看向幾位大佬。
如果說,要評出今日最佳作品,絕對是《愛蓮說》,但這篇沒寫月。
《愛蓮說》再好也無月,於拜月文會主題不相符合,張良張子房不能用這篇文章奪得下邳文魁。
程華寧看看李長信。
三大評委雖然都是學術派,但總體來說,李長信背後是下邳學宮,張良張子房又是儒學學宮孔祥新的弟子,所以,錢琪的這個提議,怕是會引發爭論。
李長信掃了錢琪一眼,看向張靚,緩緩說道:“有道理,拜月文會,豈能無月,子房,你心中可有月?”
張靚聞言,站直身軀,對李長信躬身一禮,朗聲說道:“今日有雲,天上無月,但弟子心中有月……”
天上無月,心中有月。
這是要搞事!
頓時,所有吃瓜群眾精神一振,齊齊看向張靚。
酈食其哈哈大笑:“子房,吾等坐等爾心中之月。”
張靚點頭,邁步而出,手提酒壺,站在二層文魁台,凝視星空,久久之後,醞釀了足夠的氛圍。
張靚這才好似無比惆悵地說道:“明月幾時有?”
一句一出,一股十分怪異的波紋,從張靚身邊蕩漾開去。
不知為何,主會場之所有人,幾乎同時,每個人都產生同樣的疑問,明月幾時有?
這是極為怪異的感覺。
張靚感知著這氛圍,心中感歎,古今詩詞,要論拜月,蘇軾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一出,天下誰與爭鋒。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可是歷代公認的中秋詞中絕唱。
酈食其再有豪情,遇見自己,也只能折戟沉沙。
喝了一口酒,張靚一氣呵成,大聲說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轟的一聲,潔白的才氣光柱從天而降,落在了張靚身上。
手提酒壺的張靚,瞬間披上了潔白的聖光。
這才氣光柱是如此地強烈,整個文會的核心會場都處在了一片白光之中,只看到人影晃動。
會場鴉雀無聲,只有張靚清朗的聲音,在這潔白的光華之中,永久流傳。
有幸參與此次拜月文會的每一個人,這一刻,都是徹底懵了,這是哪一號的才氣光柱?
好一個張良張子房,又是一首驚天地動鬼神之作啊。
好一個“把酒問青天。”
好一個“高出不勝寒!”
張靚的聲音,從潔白的光柱之中,悠然傳遍會場,讓每一個進入會場的人,都牢牢地記住了今日的畫面,畢生難忘。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這每一句,都是如此的經典,都是那千古絕唱。
“明月幾時有”一出,誰敢忘這下邳拜月文會。以後說月,誰能忘張良張子房?
站在如同潮水般奔湧而至的才氣光柱之中,張靚心說,是不是又玩大了點?
不管了,趕緊吸收才氣!丹田之內,萬年妖木心瘋狂運轉,消化吸收這才氣光柱,養生訣驅動,不停地運轉,蘊養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