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開啟了百家爭鳴》第10章 大學之道
  陳至聖這三個命題可不簡單,每一個都不是那麽好解的命題。

  這是他心裡剛剛思量許久,想出的命題。

  第一題“山出口”,看似簡單實則很難解。

  這個命題其實是正反兩個命題。

  “山出口”需要和“山淵平”合起來辯論。

  這是個命題的難度在於同異之間的差別,若是要辯論起來,陳至聖幾乎能立於不敗之地。

  第二題,狗非犬,是從形與實方面辯論的命題。

  第三題,大同異與小同異的命題則是惠子著名十大辯題之一,是惠子主要思想的表達。

  陳至聖這三題是思量後選擇的三題,只要對名家思想有些了解的人,都懂其中的玄奧。

  惠無好在聽到陳至聖三個命題之後,臉色大變,暗道不妙。

  身為名家弟子,細品一下,就能知道其中的玄奧。

  惠無好心情激蕩,理想之心中的道理,不停翻滾,似乎都感應到其中的玄奧。

  各種道理在理想之心中來回轉動,其中一些道理隱隱有要斷裂的痕跡。

  名家自從祖師鄧析子首創,就以無厚與轉辭兩種思想為主題。

  無厚是自然、社會以及倫理,這些世界觀辯論的方法論。

  轉辭以辯論的表達形式為主,兩可、兩然是研究的主題。

  此世並沒有惠子和公孫龍兩位大佬繼往開來,鄧析子的兩種理論就一家獨大。

  一般名家辯論命題,都會在這兩種思想下構建。

  鄧析子從四個方向自然、社會、政治、倫理等方面加以推理論證無厚。

  他認為天於人無厚,人於人無厚,而得出天下萬物,何厚之有的理論。

  無厚論確實博大精深,這讓後來的名家人傑從中悟出許多道理。

  惠無好的許多道理,就是從其中悟出來的。

  轉辭則是一種辯論方法,是辯論的手段。

  總的來說,無厚論是當世名家的理論,轉辭是當世名家的辯論手段。

  自鄧析子之後,當世名家漸漸轉變為詭辯之才,對理論的研究並沒有深入。

  陳至聖三個理論淺出深入,從詭辯到理論,和當世名家的理論向相反方向研究,不可謂不高明。

  這三個命題就是和剛剛說的論語名句一樣,都是陳至聖的試金石,他要試試名家的水有多深。

  惠無好是名家的精英弟子,自然懂得其中的玄奧,對陳至聖的看法也立刻變了,能提出這三個命題,說陳至聖對名家的典籍沒有研究,惠無好都不相信。

  這幾個命題循序漸進,其中卻提出了當世名家從未提出的思想理論。

  這對惠無好的理想之心的衝擊可謂巨大,其中一些道理都要斷裂。

  惠無好卻沒有任何的負面情緒,反而有一種暢快在心中湧出。

  “就是這種感覺!”

  惠無好心中,似乎有什麽東西正在打碎。

  惠無好身後的幾名名家弟子,聽到這三個命題也是心神一震,默然無語,細細品味其中的道理。

  而場中其他的儒家弟子,雖然不明白其中的玄妙,但是也覺得好像很深奧,不明覺厲。

  李夫子昔年也是博士境界,博學多才之輩,對名家這種當世顯學也有研究。

  毫不客氣地說李夫子雖然現在只是理想三境,但是在名家理論的研究遠遠超過惠無好。

  他心中思量這三個命題,他隱約已經感受到這三個命題的玄妙。

  “這隱隱有在名家原有的理想之路上,

再開一條分支大道特征。”  李夫子心神激動,任何一個新開的理想之路分支,對其他學派都有觸類旁通的作用。

  “難道我重新踏上博士之路的希望就在這裡?”

  李夫子細細一想,又覺得不行。

  這條理想之路對儒家的影響不大,最有可能影響的反而是道家。

  李夫子心中暗歎,不過已經不再為陳至聖的安危顧慮。

  這三個命題的分量,惠無好不清楚,李夫子清楚得很,這是再開道路的命題,對一個學派的影響之大,遠遠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李夫子現在擔心的是,名家的反應,眺望遠方,他心中有些著急。

  有這三個命題在,陳至聖就不再是普通的儒家弟子,而是名家學派眼中走錯路的名家天才,萬一起了想把陳至聖搶走的心思怎麽辦?

  名家可是當世顯學,儒家可沒有能力和名家搶弟子。

  可是陳至聖身後是一位,至少是哲人的儒家高人,這可關系到儒家的未來。

  “孟克怎麽還不回來。”

  陳至聖三個命題提出來,就沒說話。

  雙方的理想之交錯在一起。

  他的等惠無好的回應,現在什麽也做不了。

  反正也是無聊,陳至聖就思考起他的理想之心的道理。

  “剛剛那三句還沒有體會其中的道理,但是在那麽多人面前說了,要不要體會其中的道理呢?”

  心中思量。

  “算了反正我的道理多地是,從新想點典籍思考。”

  “十三經體悟哪些呢?”

  陳至聖思考著心中的儒家典籍。

  “有了。”

  猛然想到一本書, 同時也想到十天之後傳道用的儒家經典。

  《大學》、《尚書》。

  《大學》來體悟道理,《尚書》傳道。

  大學之道內外之道。

  內明自身,心正、意城、致知、格物。

  外王之道,修身、齊家、治國、天下平。

  這樣的大學和論語做他理想之心的道理,陳至聖覺得很好。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境~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致知在格物。

  ~

  大學的總綱在陳至聖的心頭閃過。

  不過數百字的大綱,卻將儒家的三綱八目展示出來。

  其中蘊含的道理,可謂是儒家數千年思想的精髓。

  這本大學可謂是儒家十三經的總綱,打開儒學大門的鑰匙,人生進階的階梯。

  陳至聖慢慢體會其中的道理,他和惠無好交錯的理想之心中,隱隱有光芒出現。

  此時場中一片安靜,都在關注著惠無好的理想之心。

  對於陳至聖的理想之心並沒有關注,因為這三個命題提出後,惠無好明顯反應不對。

  “啪。”

  一聲脆響。

  忽地,惠無好的理想之心,其中的一條道理斷裂了。

  隨即就是第二條道理。

  但是惠無好的臉色卻沒有變化,而是露出了笑容。

  隨著理想之心中的道理斷裂,惠無好的笑容越來越大。

  此時儒家學院的外面路徑上,卻來了兩撥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