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朱棣之子》第344章:治漠首策,屯兵修路
所謂大漠,有兩個含義。

一個指的是位於中原王朝北方的茫茫草原,包含了漠南、漠北之類的地理概念在內。

另一個意思是廣闊無垠的戈壁沙漠。

如此一來,漠南指的就是戈壁沙漠以南、陰山以北的區域。

歷史上,漠南之地演變成了後世華夏的內蒙地區,戈壁沙漠變成了蒙古國與後世華夏的分界大漠。

漠北又稱嶺北,戈壁沙漠以北的廣闊區域都屬於漠北的地理范疇。

漠西之地,位於後世杭愛山以西、包括阿爾泰山在內的廣大地區,就連部分中亞地區也屬於漠西的地理范疇。

在如今的大明,後世的杭愛山叫燕然山,阿爾泰山叫金山,肯特山叫狼居胥山。

瓦剌的統治范圍包含漠西全部、漠北五分之二,漠北剩下的五分之三包括北海(貝加爾湖)在內,以及再往北的地區都屬於韃靼的統治范圍。

歷史上,唐代至明代都叫貝加爾湖為小海,但是朱高煦在接收阿岱汗獻上的北元玉璽之後,已經下令把小海改回了漢代的叫法,即北海。

實際上,朱高煦的心中對於如何治理草原諸部,早就有了一套成體系的方案。

他之所以要召集文武重臣議論此事,是因為他不想單純用帝王威勢壓人。

他想讓身居高位的文武重臣們通過議論,明白一個道理,即治理大漠不能再走老路,必須走出一條新路!

在舉兵征討脫歡之前,朱高煦就跟太子朱瞻域透露過,待他掃平瓦剌之後,會將瓦剌境內三個羈縻都司收歸朝廷直管,並新增若乾衛所。

因此,朱高煦治理草原的第一策就是屯兵修路。

具體是在漠北草原鎖鑰之地設立衛所,從大明遷徙衛所兵及其家眷至此,屯兵駐守,兵民合一。

同時修建道路,加強對草原各地區的控制。

在朱高煦看來,漠北、漠西最佳的宜居之地域,只有兩個。

一個是燕然山與狼居胥山之間的廣大地域,那裡雖然寒冷,但河流眾多,水草豐美。

一個是燕然山以西、金山以北之間的地區,此處雖位於高原之地,可自然資源豐富,而且水系充沛。

阿爾泰山之所以叫金山,正是因為山上有金礦。

民諺雲「阿爾泰山七十二道溝,溝溝有黃金」,因其盛產黃金,故名。

據說從漢代至清代到那裡淘金的人高達五萬人!

而在漠北草原上,有兩座最為核心的山脈,分別是燕然山、狼居胥山。

燕然山,即「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的燕然山,是「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的燕然山。

狼居胥山,即「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的狼居胥山。

自霍去病封狼居胥之後,封狼居胥幾乎成為了後世歷代中原王朝武將的最高榮譽!

雖然燕然勒功與封狼居胥之功並列為冷兵器時代華夏武將最高榮譽的戰功,但是霍去病創造的「封狼居胥」之功遠勝過竇憲創造的「燕然勒功」之功。

這是因為狼居胥山是當時匈奴祭祀的聖地,相當於漢人的祖廟。

燕然山、狼居胥山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乃是因為秦漢的匈奴、隋唐的突厥以及後來的蒙古,皆是從這兩個地方發源並壯大,乃至擴張出去的。

這兩座山在草原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像華夏人心中的太行山、秦嶺、祁連山脈一樣重要。

因為無論是遊牧民族,還是農耕民族,亦或者是漁獵民族,但凡存活於世,繁衍生息,其最初的棲息地一定在那些有河流經過的山前低地。

在漠北草

原上,

最核心的水系是發源於燕然山的昔令格河(色楞格河)。這條河流在接納了其最南端的兩條支流阿魯渾河(鄂爾渾河)與土剌河(圖拉河)之後,一路向北,最終注入了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北海。

在燕然山與狼居胥山之間的廣大區域,其水系屬於那種半封閉的狀態,地勢相對低緩,水源也比較充足,也更容易形成連片的草原。

漠北苦寒,而昔令格河流域卻算得上是一塊水草豐美之所在。

由於昔令格河流域的中下遊至北海之間的廣闊區域過於寒冷,所以歷代草原政權的統治中心沒有設在昔令格河流域的腹地,而是在其上遊,即燕然山與狼居胥山的南端。

匈奴的單於庭,突厥的汗庭,蒙古的哈拉和林皆設在燕然山麓的阿魯渾河上遊。

一直到後世,肯特山(狼居胥山)下、圖拉河(土剌河)畔的烏蘭巴托依然是蒙古國的首都所在。

總之,燕然山與狼居胥山南端的大片地區,屬於草原上的絕對地理中心,即朱高煦認為的鎖鑰之地。

所以,朱高煦會把原先安置在瓦剌的三個羈縻都司,以及韃靼的三個羈縻都司,全部收歸朝廷直管,然後或改名重編,或遷址重建。

比如,在重建和林城之後,把燕然都司的治所遷往新的和林城,以及在燕然山周邊淡水河流域擇宜居之地,修築城池,作為各個衛城或千戶所城。

涿邪都司遷往金山與燕然山之間的流域,選擇宜居之地建立各個衛城。

堅昆都司轄區及治所位置不變,但會擇址修建衛城。

原先安置在韃靼的三個都司也會調整轄區及治所,並選擇宜居之地修建衛城、千戶所城。

同時在各衛城、千戶所城之間修建道路,方便相互馳援,交通書信。

此外,從寧夏、黑水城方向,往北穿越戈壁修建一條直道(大明的國道),其主乾道直接通往和林城,支路(大明的省道)連接各處衛城。

這個時候戈壁沙漠的沙化程度,遠沒有後世那麽嚴重,甚至隨處可見綠洲。

所以,修建這樣一條直道並不是天方夜譚。

另一方面,以東勝、大同、宣府所在方位為,往西北方向也修建一條通往和林城的直道。

再以開平為,往斡()難河方向修建一條直道。

如此一來,就會有三條直道可以通往漠北最精華最核心的地區。

這三條路線並非朱高煦一拍腦袋胡亂想出來的,其中包含了後世著名的兩條國際鐵路線。

只有從寧夏、黑水城方向出發的直道,在後世沒有修建鐵路。

而這條路線卻是朱高煦親征瓦剌時,領兵走過的一條路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