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唐:我成了玩家眼中的bug》第一百二十六章 是人是鬼都能欺負的倒霉蛋
吉溫的建議,引得了在場幾人的關注。

 並非是因為他們對這個提議感到震驚,而是他們正在思索著怎樣去按照這個思路推進事情。

 “王忠嗣當年被養在宮中,諸皇子也未曾去十王宅,當時可是與還未入東宮的忠王,接觸良多,您說這些年……”

 拋出東宮言論的吉溫,看著眾人的眼神,最後看向李林甫,緩緩道來:“這些年王忠嗣統兵在外,光是隴右便有七八萬之數兵馬。您說,東宮那位當真就不動心?就沒有想過一些不敢有的念頭?”

 此言一出。

 劉駱谷等人無不審視著吉溫。

 這幾人都是常年構陷朝堂政敵的老手,自然是聽得出,吉溫這是要將王忠嗣和東宮做成結黨營私,擁兵自重,意圖不軌的罪名。

 古往今來。

 所有的在位君王,最擔心的不是朝中是否有奸佞,地方是否有封疆大吏。

 他們最擔心的,反而是那些與他們有著最為親密的血緣關系的江山繼承人。

 這些江山未來的繼承人,是這些君王親手冊立的,卻也是他們最為忌憚的。

 朝堂奸佞或許會危害朝堂,禍及江山,但想要奪取朝堂,也只會發生在王朝末年。

 封疆大吏舉兵造反,也會被無數的勤王忠臣降服。

 因為這些人,在這個以禮法和血緣為樞紐的時代裡,江山的更替更多的是在一家中發生的。

 自商周以來,多少君王。

 但又有幾家王朝?

 君王子嗣天然就擁有著軍國的繼承權,且最是容易獲得朝堂新興勢力們的追隨。

 不說過往。

 便是如今之大唐,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了無數遍。

 自太宗時,這樣的例子就已經屢見不鮮。

 至本朝,因為這樣的猜忌,所發生的父子相殘之事,亦是早有發生。

 吉溫見右相與眾人都不說話,卻是冷笑一聲:“只要弄出王忠嗣與東宮私下來往的罪證,無論是王忠嗣,還是東宮,在聖前都落不到好處。屆時,聖人也必將更加仰仗右相您……”

 李林甫還在審視著。

 下方的禦史大夫王鉷卻也已經開口道:“今歲安西征小勃律,捷報送入長安之時,王忠嗣便有信函入東宮。”

 這位執掌天下諫道的禦史大夫一言而出,頓時就引得幾人側目相對。

 就連吉溫也沒有想到,自己僅僅只是想到了可以利用王忠嗣和東宮的昔日關系來做文章。但卻沒有想到,這位禦史大夫竟然是一直在暗中監察著東宮的一切往來。

 王鉷卻好似沒事人一樣,像是僅僅就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般,淡淡開口:“而自東宮有主,隴右便有數十道私下信函來往,此事下官業已一一記錄在案,右相若有用,下官隨後便將其送來。”

 當王忠嗣和東宮之主,這些年那數十道信件,被曝光在李隆基面前的時候,會發生什麽事情?

 一個是擁兵在外的大將節度。

 一個是國家未來繼承的太子。

 王忠嗣年富力強,太子正當年。

 這樣的結合,很難不會讓李隆基開始聯想,這二人是否是要叫這大唐換一位年輕的主人。

 為了避免這樣的可能時間出現,李隆基這位已然年邁的皇帝會怎麽做?

 將可能消滅在萌芽之中。

 是任何一個君王都會做出的抉擇。

 但是。

 李林甫依舊沒有開口。

 他在沉思,目光深沉如墨,思路不斷的蔓延開來。

 良久,李林甫方才緩緩開口:“東宮乾系重大,乃我大唐之國本,國本不穩,則大唐不穩,江山社稷不穩。此事涉及我大唐國本,老夫身為宰輔,不可不思慮完全,保江山穩固。”

 這番話說的是忠心耿耿。

 但在場的人卻都是聽出了其中的深意,右相這是在考慮,若是東宮更替,下一位國本該讓何人上位。

 而下一任國本,也定然是要能被右相所掌握的才行。

 一直未曾有何諫言的羅希奭當即開口:“右相,壽王瑁忠孝仁義,厚德賢順,可擔將囯重任否。”

 他這是提議,若是如今的東宮李亨下台,便推舉壽王李瑁入主東宮。

 這一舉動,也算是契合了李林甫的心意。

 要知道,在開元年時,原本的國本並非如今的東宮李亨。而是皇帝次子李瑛。

 李瑛上面還有皇帝長子李琮。

 然而李琮並未被冊立過東宮位,皆是因為早年間,李琮在禦苑之中狩獵,面部被豽所傷。

 豽,猴屬也,可傷人。

 大唐是一個講究美貌的帝國,從朝廷選才,到國本擔當,絕無可能讓一相貌粗鄙之人擔當。

 也正是因此,當初李隆基冊立東宮的時候,選擇了次子李瑛。

 只是李瑛未曾有一個受寵的母妃。

 在李隆基十八子壽王李瑁母妃武惠妃與李林甫等人的勾結下,被按上了意圖謀反的罪名,最終在開元二十五年被刺死。

 那一年。

 皇帝將他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個親生血脈廢黜為庶人,並刺死。

 也正是因此。

 才有了李林甫舉薦壽王李瑁入主東宮的事情發生,也有了李亨身為三子被冊立太子的事情出現。

 也正是因為這些緣由,才讓李林甫對李亨暗恨不已。

 如今若是再廢國本,將壽王李瑁推出來,是最合適的機會。

 而且羅希奭說壽王李瑁忠孝仁義、厚德賢順,也未嘗是假。

 開元二十九年,寧王李憲離世,李憲原名李成器,乃睿宗長子,李隆基長兄。睿宗即位,被冊封為皇太子,後來武後即位,冊立皇孫。

 不久之後,睿宗重新複位,李憲主動讓出儲君之位於李隆基,與李隆基友愛和睦。有了這層緣故,李瑁視寧王為義父,在其離世之後,為其服喪,受到了李隆基的好評。

 而如今宮中那位最是受寵的貴妃,當年更是李瑁的正妃。隨後奉旨入道,又入皇宮為妃。未曾有過隻言片語,亦未有怨言。

 這時候將壽王李瑁推出來。

 在東宮李亨被廢的情況下,想來很是容易就能得到皇帝的應允。

 這番提議,深得李林甫喜愛。

 但他還是緩緩開口:“東宮恭謹純孝,雖有與隴右之事,但亦未嘗能輕易取代之。況且,那高力士亦是對東宮支持頗多,若無完全之策,恐怕難以動搖……”

 當初李亨入主東宮,除了因為皇長子李琮面容有損之外,還有著高力士的一份支持在其中起了作用。

 高力士如今因寵,加冠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渤海郡公,可謂當朝顯赫人物。

 若無萬全之策,李林甫很不願意與其發生衝突。

 這時候,劉駱谷也已開口:“右相,高力士那醃臢閹貨,不過一介無根之人。即便他手握監門衛,若是有事,我范陽、平盧兩道,未嘗不能替朝堂清繳了此等奸佞之人!”

 安祿山這些年的經略,讓劉駱谷有這份底氣說出這樣的話來。

 李林甫聞言,深深的看了劉駱谷一眼。

 安家啊……

 少頃之後,李林甫爽朗開口:“有安大夫相助,此事便有了萬全之策!”

 旋即,李林甫看向王鉷三人。

 “大唐國本之穩固,還需三位鼎力相助,宜早辦理。”

 王鉷三人當即起身。

 “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