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來此界開神道》第227章 秦鎖蜀龍,李隆有後
蜀國由於承平多年,“國富民強”,積蓄的國力足以支撐起這座接近百米的大型天柱。

然而根據李隆觀察,蜀國天柱始終未曾超過百米,沒有到達真正強國的百米界限。

歸根到底,姬鄢的治蜀方略出現很大偏差,不僅蜀國內部問題沒有解決,反而加大了矛盾。

除了少數得到利益分配的蜀地世家,其他的蜀人和姬鄢根本不是一條心。

試想一個文治上倚重外地士子和本地世家,軍事上完全倚重中原潰兵的蜀王,如何能真正得到蜀民的認同。

十數萬人齊卸甲不是偶然,打打順風仗,各地支援而來的勤王軍可能還願意掙得一份軍功,可豁出去所有為姬鄢賣命,卻是不可能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姬鄢總體來說,隻得到了部分大世家的“民心”,卻因為依靠外軍高壓統治,而失去了縣豪大戶以及最底層普通百姓的民心。

天柱崩塌的速度越來越快,一部分氣運直接湧向李隆和入蜀的楚軍,另外還有大量逸散的紅白氣運被突如其來的狂風一卷,全部飄向了荊州之地的那座百米天柱。

一聲淒厲的龍吟響起,原本因為連續戰敗而躲在天柱之中修養的蜀蛟也不得不現身,那火紅鮮豔的蛟龍之軀隨著氣運的流散而變得暗澹。

最後蜀蛟越來越虛弱,還想要拚命想要扶住崩塌的天柱,只是終究做了無用功。

一條神采奕奕,威勢洶洶的土黃色蛟龍,縱躍飛撲在紅色蜀蛟身上撕咬,不過蜀蛟總歸是蜀王國的氣運龍象,底蘊激發之下倒也能反抗尚未完全成年的黃色楚蛟吞噬。

幾個回合的打鬥後,楚蛟漸佔上風,但它似有不耐煩,蛟口一張,蜀王獻上的寶璽飛出。

蜀蛟看到寶璽,蛟目中滿是無奈和痛苦,眼睜睜地看著一道紅光射在自己身上,隨後就彷佛被定身了動彈不得。

黃色楚蛟的蛟頭得意的搖晃幾下,再度撲在蜀蛟身上,大口吞噬起來,這次它沒有反抗了。

李隆的澹青色本命在滅國得到氣運反饋下逐漸改易,澹青色逐漸向深青色轉變,這代表李隆的本命將要達到“人臣”之巔。

那一絲絲在李隆本命深處升起的紫氣,似乎也在印證這一點,王基將成,非公侯之鼎能受。

到了今天這個地步,李隆對於氣運之說有了更高的理解,在他看來,除了帝王之外的爵位,其它的公侯伯子男五等國家人主都不算真正的人主。

只有帝和王,才算人主,只有帝王才能受到人道意志真正的卷顧。

李隆感受著那若有若無的意志,他明悟到,為什麽說古代帝王能一言九鼎,金口玉言。

王,地盤多的一州兩州,少的只有半州,如江南繁華之地的吳王和越王,那裡人煙繁盛商業發達,能撐起兩王之業。

可稱帝起碼也要有半壁江山,一個皇帝統轄的子民已經能代表人道的部分意志,那他所說的每一言一行都是天命。

帝王要做的事,很少有做不到的,他們的旨意都有人道意志去推動,就算是修長城、去海外尋求長生仙藥等等荒謬的事情,都有無數人會為之拚命。

當然,太過分的帝王,也會受到人道氣運反噬,最後身死國滅也是尋常。

一道道楚公旨意,伴隨著楚軍佔據蜀都錦官城的消息,向蜀地各處傳去。

由於蜀國天柱崩塌,部分蜀地天命散落在外,很多野心家得到一分天命便看不清大勢,被殘余的蜀國氣運所激,走上對抗楚國的道路。

巴郡、蜀郡、乃至廣漢郡,李隆的旨意都很有效果,大部分地區傳檄而定。

可佔據其它郡縣的蜀國官員,就未必能識時務了,很多人對李隆的冊封,既不拒絕也不接受。

都想作壁上觀,靜待時機,說不定他們就能混水摸魚成為一方國主,再不濟也想著從李隆那裡得到更多賞賜拉攏,比如爵位。

後續平蜀還能穩步推進,可有幾個地方卻需要馬上派大軍佔領,最重要的就是劍閣。

李彥章參加入城儀式後,馬不停蹄便率領兩萬大軍趕赴劍閣、廣元、白水一線駐守。

蜀地天險再好防守,也要人去守,當初姬鄢將一萬禁軍從劍閣調回,眼下劍閣便只有一萬戰鬥力薄弱的雜軍,十分不穩。

如果梁國沒出事還好說,憑梁國的實力可能還不敢入侵蜀地,可現在梁國出事了。

早在興平九年一月,姬鄢聽聞楚國大舉入侵蜀國,他便著手準備對外擴張。

是時,臨近的象州蕃人再次造反,一度打敗佔據象州的幾個軍閥,旬月之間便攻佔象州全境。

治平年間,象州蕃人第一次造反,是正式掀開大虞落幕的序曲。

那一戰讓天下的野心家看到了大虞朝廷的衰弱,堂堂中央王朝居然無力鎮壓一個外州蕃人的叛亂,最後還是如今的秦王應鴻羽方才平息象州蕃人之亂,這也是應鴻羽崛起的第一步。

由於那一次的無情鎮壓,使得象州安定了一二十年,就連後續大虞末年的種種大事都沒有這個外州的音訊。

就好似象州消失在了三十六州的版圖上,而象州的地理位置相對於其它外州還屬上等,因為它和沙、甘二州一樣,緊鄰古夏九州的西北,屬於秦國的鄰居。

其實這些年,象州內部並沒有安定下來,反而是大戰小戰不斷,多的是想要趁勢而起的軍閥。

只是由於當初姬鄢帶領的禁軍,將象州各大勢力都犁了一遍,這才讓他們小心了許多,打起仗來也會控制程度和規模。

《第一氏族》

今天你和我打,明天我和他打,大家打來打去都達成了默契,那就是不下死手,輸得那方割讓一些利益就行。

這樣做,倒確實維護了象州大戶和軍閥的總體利益,手裡有兵有糧當一個土霸王,關起門來稱王稱霸。

有得益方,就有被壓迫方,在象州的被壓迫方還是蕃人。

蕃人治平年間的叛亂,差點讓他們滅族,青壯人口足足少了一半,直到最近方才恢復幾分元氣。

也因為那次夏人的鐵血反製,即使這些年蕃人又被趕到草原上,受凍挨餓,依然沒敢再度反叛。

這次也是象州的幾個軍閥做得太過分,他們在其它勢力那遭受了損失,只能在蕃人手上補回來。

或是被逼無奈,又或是野心,總之蕃人掀起了第二次反叛。

猝不及防之下,象州各自為戰的諸多軍閥被一體橫掃,除了少部分逃到秦國求得庇護,其余人等都成了蕃人的階下囚乃至奴隸。

應鴻羽受象州紳民相邀,派大將軍應長空率禁軍五萬,入象州平定蕃人之亂。

興平九年三月,象州蕃人死傷盡半,余者全數被貶為牧奴,秦國至此將象州納入版圖。

三月十日,正逢李隆大軍匯集錦官城,秦國發大兵十萬,南下攻梁。

大虞末年,朝廷西遷關中,應鴻羽為了自己的野心,奪取大虞基業,掀起多次腥風血雨。

原本忠於朝廷的官員士子紛紛倒在屠刀之下,不過也有幸運兒逃過了一劫,這些幸運兒大部分都從關西逃到了相對穩定的漢中梁國。

梁國國主名叫張原,曾經是天師宗一棄徒,可張原並不怨恨天師宗,反而立下在漢中郡立下天師教。

因為天師教的教義對底層百姓十分友善,因此發展迅速,很快便在亂世發展成了漢中的大軍閥。

再後來不知道怎麽姬鄢勾搭上,姬鄢需要一個勢力阻隔關中朝廷和蜀地的聯系,就扶持了張原一統漢中,最後私底下還支持張原建立梁國。

張原以天師教為國教,立國後不稱孤道寡,反而自稱“師君”。

凡是想在梁國當官,必須加入天師教學道,初稱“鬼卒”。

受本道已信,則號稱“祭酒”,各領部眾,領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

梁國不置長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務。

張原根據天師宗的宗規,自定教法,教民誠信不欺詐,令病人自首其過;對犯法者寬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後才加懲處;若為小過,則當修道路百步以贖罪。

天師教的理念十分超前,比如春夏兩季萬物生長之時禁止屠殺,又禁酗酒。

他還創立義舍,置義米肉於內,免費供行路人量腹取食,並宣稱,取得過多,將得罪鬼神而患病。

張原十分寬容,並不像一些夏人世家大族出身的軍閥十分倨傲,他采取寬惠的政策統治漢中,對所有民眾一視同仁。

也因此,很多漢中山中的野族異族願意聽從他的指令,遵守梁國的國策。

那些野族異族也沒辜負他,在這次秦國突然的入侵過程中,正是這些異族人通風報信才讓梁國有戒備之心,沒有讓秦國一口吞下。

漢中沒有蜀郡富庶,但也不算差,比荊州大部分郡都要好。

一郡之地有民百萬,加上關中逃過來的官吏士子,可以說梁國的實力絕不是秦國隨意就能攻下的。

不過應鴻羽這次乃是親自伐梁,十萬秦軍士氣高昂,“孱弱”的梁軍抵擋不住。

梁國其他方面都好,就是軍隊戰力不行,一個個信奉天師教導致沒有殺氣,除了張原的親軍一萬道兵可堪一戰,其余都只是蜀地普通地方軍的水平。

自三月十日,應鴻羽攻入梁國以來,一路摧城拔寨,概莫能擋。

僅僅八日,秦軍便攻到了梁國國都南鄭,要不是呂璧得知消息入梁威脅秦軍側翼,可能梁國覆滅之日就在眼前。

呂璧為人沉穩,在軍事上也是如此,就算是救援張原,也是步步為營。

可他的對手終究是應鴻羽,當初能給大虞續命的“戰神”,還是被抓住了機會。

應鴻羽一邊命令秦軍猛攻南鄭,不讓張原有喘息之機,一邊偷偷率領兩萬秦軍離開南鄭,在漢水狹道處設伏。

適逢三月二十二日,李隆佔據蜀國國都的消息傳到漢中,呂璧興奮之下被應鴻羽抓住機會。

秦軍對楚軍,兩萬對兩萬,呂璧大敗,殘兵一路敗退,無力西進救援張原。

當李隆得知呂璧大敗後,想入漢中阻止秦國吞並張原卻也無能為力,蜀地尚未平定,再出動大軍入漢中決戰,實屬作死。

蜀地還需要用兵的地方太多,楚軍能將漢中入蜀的幾條通道守好,便已是楚軍實力強盛了。

不過李隆並沒有完全放棄漢中,剛好新投靠的天師宗與張原有淵源,於是異聞司中的天師宗弟子便奉命前往漢中支援張原。

無他,拉攏張原,並且借助天師宗的關系影響張原的後續策略。

三月二十七日,張原主動放棄國都南鄭,率領天師教道兵突圍。

秦軍沒料到張原會放棄自己的國都,一時不察,真給他突了出去。

事後應鴻羽覺得哪裡不對,可他看到被佔領的南鄭城,以及一座座望風而降的縣城,只能判斷張原是不是隻想活命。

為了不留隱患,秦軍全力搜捕張原和梁軍殘兵,奈何張原逃入蒼莽無盡的米倉山中,短時間難以剿滅。

秦軍不是沒試過,可山中野族都站在張原那邊,入山追剿除了損兵折將,任何好處都沒。

關於蜀地的形勢,應鴻羽也有所了解,只是派兵試探一下蜀北邊境,便鳴金收兵了。

劍閣雄關,實非倉促能夠攻下,與其和楚軍對耗,他還不如東出,去爭奪洛都地區。

秦楚都明白,漢中對於兩國的重要性,從此以後在蜀地戰略上,將是秦國佔據上風。

歷代蜀王少有成就天下一統大業的原因,往往就是蜀地失去了漢中,就會被西北割據勢力鎖住咽喉。

此之謂鎖龍,蜀龍便是天下最好鎖的一條龍。

李隆在漢中失利,卻在其它地方得到了補償,他的母親送來家信,尹娣有喜。

算算日子,李隆興平九年一月初六伐蜀,到現在已有三月,尹娣被太醫查出身孕剛剛好。

早在李隆建牙開府的那天,就有下屬對他的後代有所擔憂,直到現在,他總算有後了。

國君有喜,楚國有後,乃是全國的大喜事,這對於李隆更好平定蜀地也會有加持作用。

為什麽在荊州時李隆沒後,一拿下蜀都便有,只能說此乃天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