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大伯是曹操》第五十九章 半渡而擊(下)
  面對著曹軍從林中衝出來的三千馬步軍兵,以及從蘆葦蕩中間殺到眼前的千余步卒,陶家軍六百余人都吃了一驚,紛紛轉身,往河邊撤退。

  四百來個還在河中的陶家士兵前進不得,也都轉過身來,準備退往東岸。

  尚在岸上的陶家軍督戰隊事先已經得到了孫觀的命令,上前喝止,並殺了十來個潰兵。

  西岸以及河中的陶家軍將士進又進不得,退又退不得,都擠在一起,隊伍一時陷入了混亂。

  臧霸見狀,大叫不好,將手一招,喝道:“第二隊隨我上前支援孫司馬,第三隊跟上!”

  他又衝第一隊士兵叫道:“所有人馬強渡廖溝河,敢退者軍法從事!”

  說完,命令號手吹號,鼓手擂鼓。

  “嗚嗚嗚……”

  “咚咚咚……”

  戰鼓聲中,陶家軍前鋒第一隊將士硬著頭皮,再次轉身,上前和曹軍激戰。

  然而,先機已失。

  兩路曹軍已然殺到陶家軍陣前,將敵兵殺得人仰馬翻。

  曹恪騎馬引領本部軍兵衝破敵陣,將岸上和水面的陶家軍將士分隔開來。

  陶家軍的陣型就這樣被截成了兩段。

  曹恪踩著馬鐙,穩坐馬上,命令潘璋:“潘軍候,你帶本曲軍兵協助友軍圍殲岸上之敵!”

  潘璋轟然應命,指揮本曲五百兵馬朝孫觀的將旗逼近,與曹德、曹仁的大部人馬形成合圍之勢。

  曹恪又扭過頭來,望著騎馬跟在身側的路招,大聲道:“路軍候,你帶本曲人馬守住渡口,殺退來援之敵!”

  “得令!”

  路招隨即將手中長槍一揮,命令他手下五百士卒朝東邊衝鋒。

  曹恪之所以讓路招守渡口,而不把這個任務交給潘璋,不是因為路招是什麽名將勇猛無比,而是因為他帳下大半士兵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有戰鬥經驗。

  潘璋的五百士卒都是新兵,其中一小部分是當初跟隨他投奔曹德、曹恪父子倆的宗族,大部分則是不久前招募的流民。

  讓老兵守渡口,對抗洶湧而來的陶家大部人馬,曹恪覺得這樣的部署才算比較妥當。

  盡管這些老兵人數很少,不過兩百余人,可面對尚在河中且陣型散亂的陶家兵馬,還是有些勝算的,更何況他們有鄧展的千余弓箭手的配合,

  目前陶家軍上到西岸的士卒只有六百余人,大部分人在曹軍的四面圍攻下,傷亡過半。

  還有近四百人在臧霸大部人馬的驅使下,披著鐵甲,冒著箭雨,深一腳淺一腳地踏水而行,要上岸救援被圍困在岸上的胞澤。

  他們中的部分人被曹軍的利箭射中,倒在水中。

  無數的鮮血,將河水染成了紅色。

  還有部分人在行進的過程中被激流衝倒,淹死在河裡。

  真正能夠衝到岸邊和曹軍廝殺的,不到原來人馬的五成。

  當然,陶家軍前鋒的第二隊也沒有閑著,很快下了水,跟在第一隊士兵的後面,加入戰局。

  曹恪舉目東望,見陶家軍大部人馬並沒有退縮,反而在臧霸的統領下朝東岸殺來,心說好好的伏擊戰,給打成硬仗了!

  他不禁有些佩服起臧霸來。

  那個姓臧的,不愧是一代名將,指揮有方啊!

  自己還是大意了,低估了臧霸的實力。

  己方面對目前的局面,唯一的辦法就是集中優勢兵力,盡快消滅岸上之敵,然後揮師東向,和臧霸的大部陶家兵馬決戰。

  曹恪轉過頭來,見西邊大半裡遠處,孫觀及其數百親兵在曹軍的圍攻下,已成困獸之勢。

  孫觀和他手下的親兵憑借手中長槍,已然殺死殺傷百余名曹家騎兵。

  然而由於力量過於懸殊,這隊人馬在兩路曹軍的夾擊下,死傷慘重。

  半刻鍾之後,曹仁縱馬殺散孫觀的親兵,手上舉著一杆長槍,要和那位臧霸的義弟見個高低。

  孫觀想要突圍東撤,卻被潘璋的兵馬擋住,過不去,隻得舉起手中大刀,來和曹仁交戰。

  曹仁騎的黃馬配有馬鐙,是不久前由曹操帳下倉官配發給他的。

  馬鐙這東西還是幾個月前由曹恪發明出來的。

  曹仁腳踩馬鐙,穩坐馬上,舉起長槍就朝孫觀猛刺。

  孫觀急忙揮刀,將曹仁的長槍架住,然後奮力推開。

  曹仁不慌不忙,舉槍再戰。

  孫觀面對曹仁的攻勢,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很快就被打得跌落馬下。

  他要起身時,曹仁的長槍早已經架在他的脖子上。

  孫觀無奈,隻得束手就擒。

  曹恪瞧見這一幕,連忙叫親兵去見潘璋,要他帶兵馳援還在岸邊和陶家大部人馬廝殺的路招。

  曹仁這時命幾個親兵將孫觀綁到一匹戰馬上,等回樊縣之後再作處置。

  帶步兵跟在自家騎手後面衝鋒的曹德聽說曹仁已將孫觀生擒,大喜過望。

  他隨即將手一招:“傳令:全軍過河,向東岸衝鋒,擊敗敵軍前鋒!”

  曹仁得了將令,引兩千騎兵繞開曹恪的步兵,殺到岸邊,然後開始涉水過河。

  曹恪也指揮路招、潘璋兩部追趕陶家敗兵。

  陶家軍孫觀部此時大部被殲,余眾見本部將旗已倒,再無戰心,開始後退。

  後面的陶家軍士兵也紛紛掉頭,顧不得考慮水流緩急以及河底的沙石,爭先恐後地腳踏水面,往東岸狂奔。

  撤退的過程中,又有不計其數的士兵死於自家人馬的踩踏以及流水的衝擊。

  臧霸不知孫觀死活,一心要救義弟,不肯下達退兵之令,然而手下戰心已失,都要後撤。

  他揮舞雙鐧,打死了幾個企圖奪路逃跑的潰兵,想要穩定軍心,以圖再戰。

  然而無濟於事。

  陶家軍的洶洶潰兵都想保命,哪肯再戰。

  臧霸無可奈何,隻得含淚下達了撤軍之令,並派人前去報知陶謙。

  陶家軍中軍這個時候已經行進到距離前鋒只有大約四裡路的沼澤地中。

  這支人馬的中間,有輛寬大的無篷馬車在泥濘不堪的官道上跟隨大軍趕路。

  馬車上坐著個白發老者。

  這個年過六旬的老者就是徐州刺史陶謙,表字恭祖。

  陶謙本是揚州丹陽縣裡的一個諸生,後出仕任職,歷經宦海沉浮,於五年前被朝廷任命為徐州刺史,自此據有徐方諸郡。

  他治理徐州五年,世人對其評價毀譽參半。

  有人說他仁義愛民,也有人說他只是個沽名釣譽之輩。

  有人讚揚他在境內推行屯田,恢復生產,使百姓修養生息。

  也有人罵他寵信小人,疏遠君子。 比如徐方名士趙昱美名在外,卻不受陶謙重用,甚至屢次遭到他的排擠,倒是有個叫曹宏的小人卻備受他的寵信。

  後世名著《三國演義》的作者因為他曾經在死前將徐州讓給劉備,特意把他描寫成一個大德之人。

  然而歷史上的陶謙卻也是個梟雄,心懷蕩平天下之志。

  不說別的,就說這次曹陶大戰,也就就是歷史上的曹操第一次伐徐州的戰事,其實是他陶某人主動挑起的。

  陶謙坐在馬車之上,心裡面卻在想事。

  不久前,他得到前鋒塘報,臧霸已經引著三千人馬趕到廖溝河東岸,即將渡河。

  那位臧都尉為此還派人前去後軍領取將士們的鎧甲,說是防止敵軍半渡而擊。

  陶謙當初聽到這件事,還笑話臧霸小題大作。

  樊縣曹軍的大將曹德據說是曹阿瞞的親兄弟,從徐州到兗州後,以一介白身入仕,擔任東平相領揚武校尉,之前沒有任何軍功,更無帶兵作戰的經驗。

  他哪裡懂什麽半渡而擊?

  我大軍攻城之時,他不棄城而逃就不錯了,還敢主動出擊?

  陶謙沒把曹德放在眼裡,不過他在得知臧霸派人去後軍索要衣甲的事情之後,並沒有阻止。

  不知道為什麽,他時不時地覺得有些心慌。

  忽然,他看見有個騎手策馬趕到自己的車邊,拱手稟道:“前鋒營河邊遇襲戰敗,正往後方撤退。”

  聽到這個消息,他頓時大驚失色,急忙傳令:“大軍後撤十五裡,出沼澤之後再安營!”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