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三年的九月中旬,在一千多團丁的押送下,近十萬流民大遷徙開始了。
流民從黃河岸邊的營地出發,沿著黃河北岸,一路向東,要靠著自己的一雙腿,走到海州的連雲鎮。
一千多兵丁的主要任務,不是護衛流民的安全,而是看護幾百輛糧車的周全。
這幾百輛糧車上的幾萬石糧食,是八萬流民東行遷移的保障,要是沒有了這些糧食,幾萬流民就會變成饑餓的暴民。
趕車的車把式都已換了人,原先的那幫張家口夥計,領取了自己工錢和賞錢後,空手回去了,至於馬匹和馬車,都被文啟東留了下來。
這一次近十萬流民的遷移,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的結果,是一次被迫的移民行動。
而且對流民遷移的運輸問題,因為流民增加的太快,以前小批量走運河的船運移民計劃,已經行不通了。
由於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文啟東隻好搞一次全員流民徒步大行軍,一次性的把流民都帶走。
不把這些流民帶走,依靠山陽鎮和周邊地區的糧食,已經填不飽這麽多流民的肚子了,只有到了連雲鎮,依靠海船運糧,才能讓這些流民活下去。
文啟東一次性把黃河岸邊的流民,全部帶走後,黃河岸邊的臨時流民營地也被拆除,以後不再收治流民了。
沒辦法,以懷慶府以及周圍地區的糧食收成,養活不起這樣大規模的流民營地。
以後的流民,都讓其自行到連雲鎮去,文啟東最多在沿途設幾處施粥點,不會像以前那樣收治流民了。
不過,幾年來,山陽鎮崛起消化的流民,和這次帶走近十萬的流民,已經把附近幾個府的失地農民,收集的差不多了。
特別是懷慶府的幾個縣,一些壓榨佃戶太狠的地主,他們田地裡的佃戶都跑光了,如今已經缺租他們田地的人了。
對此,有些鄉紳地主跑到縣衙府衙去說事,但懷慶府的各級官員,卻都不予理會,讓其自行解決。
但他們這些小鄉紳地主,面對朝廷都招惹不起的鳳山觀,能有什麽辦法解決,隻好想法到外地招佃戶。
對自己帶走了部分鄉紳地主的佃戶,文啟東毫不在意,你這些人自己把佃戶逼走,如今找不到佃戶租種田地怨誰。
這次押運流民遷移,除了一千多團丁,還有道醫學堂的五十多名學生。
這幾十名學生,小的十四歲,大的十七歲,都是在道醫學堂,學習了二年以上的學生。
之所以把學堂中年齡大的學生拉出來,就是要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鍛煉他們的實務能力,在這亂世,光死讀書是不行的。
在這幾十名學生中,劉東強和馬化雲這兩名優等生,也參加了這次行動。
由於天賦好,兩人經過兩年多學習,文啟東編寫的幾門課程,兩人已經學完,知識水平已相當於小學畢業了。
就連四書五經,兩人也通讀了一遍,雖作不了八股文,可日常書寫是沒問題的。
這樣的知識水平,對文啟東的前期計劃實施來說,已經夠用了,再結合實務鍛煉培養一下,基本就可以替文啟東獨當一面了。
但想讓倆人獨當一面,包括這次帶出來幾十名學生,也能在以後扛起捍衛漢文明的大梁,就要對他們進行磨礪和成長的土壤。
兩人騎著馬,各自帶著二十多人,全副武裝的隨著流民大隊前行,身份是流民遷移事務督查。
他們的任務,是監督和指導流民中的各級隊長做事,發現問題並處理問題。
隨著流民東行的日子是忙碌而枯燥的,又一天的行程結束了,安排好了流民宿營,劉東強帶著自己的一幫人,拖著疲憊的身子,騎馬回到糧車旁的宿營地。
營地裡,馬化雲早就回來了,正讓自己的手下給他燒水泡腳。
對馬化雲的少爺毛病,劉東強一直看不慣,都是流浪兒出身,安穩生活了二三年,就養成少爺了!。
下馬走過馬化雲的身邊時,劉東強打招呼道:“呦,馬少爺,回來的早啊,又讓同學給你燒水泡腳啊!”
馬化雲瞥了劉東強一眼,坐在凳子上,一邊清理著腳上的水泡,一邊漫不經心的回應道:“劉班長回來啦,一直羨慕班長有一副好身體,每天來回跑上百裡也不見累。”
兩人一個班長,一個是副班長,幾年相處下來,並沒有相處成為兄弟,反而成了相互的競爭對象。
這和倆人的出身有關,劉東強是貧家子弟,是從小吃苦長大的,而馬化雲是城裡的吏員家庭出身,從小沒受過什麽苦,不同的家庭出身,做事方式和性格當然不同,倆人搞不到一塊去很正常。
文啟東挑出的最有天賦三人組,不但劉東強和馬化雲搞不到一起,另一個韋西來也是很有個性,韋西來日常是啥事不管,隻專心學習,隻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把文啟東安排的全部課程學完了,現在已經在學習文啟東給他單獨提供的專業書籍。
這次鍛煉,文啟東沒讓他出來,讓他在學堂繼續讀書學習。
因為文啟東知道,像韋西來那樣只知道學習的呆子,你讓他出來鍛煉搞事務管理,根本就是趕鴨子上架,他也搞不好這些庶務,還是讓他做一名單純的學問人好了。
目前來看,以後行政上的人才,就是以劉東強和馬化雲為首的,文啟東挑出來的這幾十人為主了。
劉東強看不慣馬化雲,不但是馬化雲的少爺做派,還因為馬化雲善於拉幫結派,搞以他為首的小山頭。
這次他們被派出來做事,馬少爺的表現更是令劉東強看不順眼,巡視流民隊伍不盡心不說,還每天都早早回營地,讓手下的同學侍候他。
看馬化雲對自己的諷刺無動於衷,劉東強又說道:“今天你看到有流民脫離大隊,你為什麽不勸說一下,任其離去?。”
面對劉東強的責問,馬化雲本不想回答,但想到對方那不把事情搞清楚就不罷休的牛脾氣,笑了笑說道:“為什麽要管他們,他們不願再走了,自願去做流民,我怎麽勸。再說了,就是強行留下他們,到了海邊,他們會願意上船嗎?。對老師的指示,你是有意見嗎?”
劉東強一聽馬化雲拿老師壓他,立即辯解道:“誰說我不遵守老師的規定了,我只是看那些流民可憐,他們離開了大隊,很快就會餓死。”
馬化雲嗤笑一聲道:“你怎麽知道那些離開的流民會餓死,沒見那些離開的流民都是本地人嗎。人家那是回家。
倒是你,啥事都要管一管,搞的你好像是大善人似的。
記住了,我們吃的是老師的飯,做事時,要以老師安排為準。”
劉東強沉默了,對馬化雲這個馬屁精,借著老師的勢來壓人,天賦不低於對方的他,當然明白對方是在給自己挖坑,對方希望自己一衝動,說出反對老師的話。
他不會上對方的當,他不可能為了駁斥對方,去說老師的不對,在道醫學堂的學生們心中,觀主老師不單單是他們的衣食父母,還是他們信仰的神靈。
作為心存良善的少年,劉東強希望所有的流民都能得到安置,不要像自己的家人一樣,成為倒斃路邊的餓殍。
可自家的觀主老師,對待流民的態度,是任其來去自由。
劉東強對自家老師的規定很不解,他想的是,“既然救助這些流民了,為何不對流民進行管束,那些離開的流民,在這樣的荒年裡,真的能活下去嗎?。”
對流民進行遷移時,文啟東命令手下的人,對所有的流民進行宣傳說明,讓流民們知道,他們將要被移民海外。
之所以要向流民說明對他們的安排,是因為,想把人移民海外,在目前的條件下,真的風險很大,死亡率很高。
要是移民們不願意移民,不自願配合前往海外,從海州到大員,漫長的海途,就會成為一條死亡之途。
古代人都有故土難離的情節,有些極端的人,哪怕是死,也要死在自己的祖墳地裡。
這就造成了,流民隊伍中,每天都會有一部分流民離開,不願意移民海外。
對這些不願走的人,文啟東的態度就是自願,不去幹涉流民的行為。
在遵守文啟東的命令上,劉東強和馬化雲是有差別。
馬化雲是完全遵從文啟東的指令,不會把自己的意願,摻雜到自家老師的命令中。
而劉東強對自家老師的命令,在施行中,卻加入了自己的情緒和主觀臆斷。
對兩人的做事方法,文啟東都看在眼裡,但也只是看著,沒有去評判誰對誰錯。
說實話,不論是對道醫學堂的學生培養,還是花費時間和精力救治這些流民,包括想改變這個異時空明亡後的結局,都是文啟東在長生路上的順手為之,不是他主要的追求。
所以,在培養這些學生上,文啟東不想給他們固定上‘模板’,讓這些學生變成沒有自己思想的應聲蟲。
至於放開這些學生的思想後,會不會出現朱元璋似的人物。
對此,文啟東一點也不在乎,反而正好符合他的心願,這漢人的江山,也不用他再費心費力的去挽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