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南閥》第196節 先解除封鎖
此時的英國,可謂是內憂外患了,在國內,工黨再一次上台,讓政治對手最擔心的事情出現了,當工黨反覆上台成為習慣,當選民看到工黨跟蘇聯是不一樣的,他們還是英國式的,他們並不試圖將所有的東西都國有化,尤其是要將婦女都國有化的擔憂是多麽可笑之後,今後在想要限制工黨,可就沒有那麽容易了。

 工黨政府上台後,立刻開始積極的對中國進行談判,他們期望要回俘虜,從東方收縮勢力,因為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在勢力膨脹到了巔峰的時候,統治的成本也增長到了極點,工黨政府覺得英國不應該為這種增長買單。當在中國取得的利益,已經遠遠低於維持這些利益,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的時候,英國沒必要還強行維持在中國的特權。

 但是工黨是上台了,可是也不是所有的事務都是他們能說了算的,尤其是外交問題,這個部門充斥了大量的殖民主義思想官員,他們采用各種方式,最終抵製住了政府要求的立刻跟聯省進行談判的要求。但是他們不能完全罔顧當政總理的要求,英國外交部給出的答案是變通。他們不跟聯省直接談判,因為他們不想承認聯省,也不願意承認革命政府,於是他們跟北洋政府談判,但是北洋政府已經風雨飄搖了,根本做不了南方的主,這也不難變通,要求南方政府一起參加談判就是了。

 這看起來很奇葩,要討論的是聯省的問題,卻由北洋政府為主導,但是南方政府參與其中,而英國人是不承認聯省政府的。盡管很奇葩,可他就實現了,不得不說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啊。其實在一戰後的巴黎和會上,中國派出的代表中。就不光只有北洋政府代表,孫中山也派人以南方政府代表的身份,參加了這次國際盛會。一個國家,兩隻代表,早在八年前就出現了。

 北洋政府是由顧雛軍主導,此時的顧雛軍地位已經不是當年單純的外交官了,而成了北洋政府的內閣總理。由於北洋政府被南方北伐軍的壓迫,權力喪失嚴重,而且處在一種風雨飄搖的地步,因此此時這種倒霉總理的角色是沒人肯接受的。最後都讓顧雛軍出面來組閣。顧雛軍是百般推辭,給孫傳芳、張作霖、張宗昌、馮玉祥甚至閻錫山都發了電報表示自己的退隱意思,可是被強硬挽留了。

 而革命政府派去的代表,巧了,正式當年代表南方參加巴黎和會的陳友仁,更巧的是,當時顧雛軍代表的也是北方政府,現在兩個再次代表一南一北坐在一張談判桌上,同樣再次面對談判桌那邊的洋人。當然聯省也派人去了。討論聯省問題,不可能不請聯省的人到場。否則根本就是一場笑話。除非聯省被認為是軟弱的,可以隨意拿捏的一個勢力,就像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一樣。可以不經過他們的意見,英法就讓割讓捷克的領土。

 不僅南方革命政府知道,北洋政府知道,英意兩國同樣知道。聯省不是個好欺負的對象,否則他們跟聯省的仗都打不起來,所以。請聯省來參與談判,也是英意兩國一直認為必須的事情,但是此時聯省只能代表南方地方政府,不能代表中央政府。一旦此次談判達成了結果,聯省代表是沒有權力簽字的,能夠簽字的只能是北洋內閣總理兼外交總長的顧雛軍。

 第一天大家談論談判章程,幾方一致同意,在結果出來前,雙方都要對談判內容保密。因為這次談判的內容還是比較敏感的,不管是對英意兩國還是對中國來說都很敏感,一個弄不好,就會引起國內民眾的強烈反對,這對於談判雙方都不是好事情,因為都有在談判過程中保密的需求。除了保密之外,還達成了一些基調,那就是確認這次衝突並不是一場戰爭,盡管無論他的規模還是性質,其實都是一場戰爭了。現在確定他不是戰爭,那麽就很好辦了,意味著雙方並沒有進入戰爭狀態,也就不需要簽訂和平協議,不用分出一個勝負了,這對英意來說是底線,要讓他們誰承認自己打仗失敗了,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對於這兩點,很務實的聯省答應了,第一條聯省也需要保密,要是提前暴露出了談判內容,之後很多事情就會受到輿論的干擾。第二條呢,算是聯省對西方人做出了讓步了,有沒有一個條約確定聯省的勝利都是無所謂的,因為事實上聯省已經勝利了,俘虜近十萬人,全殲如期軍隊,這如果還不算勝利,這世界上就沒有勝利了。這點上對西方更加重要,所以算是聯省對他們的一個讓步。

 可有讓步就必須有回報,正式談判的第二天,聯省代表王崇陽張口就提出了聯省的要求。

 “英意兩國必須立刻撤出對聯省的海岸封鎖,這是聯省堅持的談判前提。”

 英意兩國交流意見,覺得無論如何都不能夠答應,目前聯省手裡有他們八萬俘虜,而他們手裡沒有任何底牌,封鎖中國海岸,就是他們目前唯一的底牌是不可能交出去的。

 當兩國表示了他們不可能接受這個要求的時候。

 王崇陽立刻表示,兩國根本不是真誠談判的態度,聯省軍和任何一隻中隊已經停止了向英意軍隊的進攻,而英意兩國卻仍然封鎖著聯省海岸,這難道是尋求和平的態度。兩國代表聽的直翻白眼,談判確實是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對自己有利,可是聯省這代表也太無恥了吧,你們丫的是沒有向我們進攻,那是因為我們的軍隊都他媽進戰俘營了,而現在一面把我們的軍隊都捏到戰俘營,一面還要我們放棄封鎖,把自己扮演成受害者沒錯,可這也太拙劣,太無恥,太下作了。

 但是不給他們討價還價的機會,王崇陽就立刻站起來,表示聯省暫時退出談判,表示一天英意兩國不接受這個條件,聯省就一天不回到談判桌上。

 顧雛軍和陳友仁有點傻眼,這也太牛叉了到底誰是列強啊,這表現的太不講理了啊,根本就不給反覆扯皮的機會啊,這直接就最後通牒,這是要鬧哪樣。但是作為中國人,他們還是要無條件的支持聯省的,於是跟著也宣布退出談判。

 其實他們退不退出都無所謂,因為他們不是主角。顧雛軍認為聯省這談判代表太業余,恐怕談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陳友仁倒是覺得王崇陽的做法挺不錯,對列強就是要強硬,你讓他一尺他就能欺你一丈。

 最鬱悶的就是英國和意大利兩國的談判代表,本來負責來談判,就不太願意來,知道是來接受恥辱的,對中國的讓步在他們看來就是恥辱,回到國內不定被罵成什麽樣呢。可是不來也不行啊,幾萬人被人抓了,不得要回來啊。

 會上兩個人的遭遇,立馬就傳回了國內,因為對方沒有按套路出牌,解除封鎖是他們兩人得到的最大的授權,但是對方一上來就要解除封鎖,這怎麽整。按照本來的計劃是,對方釋放俘虜,而英意解除封鎖,各取所需各讓一部,可對方一上來就來這一手,不答應還不跟你談,這怎麽整,還是交給國內處理吧。

 英國人確實是內憂外患啊,內憂不用說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形式一直就很低迷,眼看著盟友法國人經濟快速恢復,自己就是半死不活的,而且又先後陷入了緬甸和中國兩個戰場中,更是讓英國經濟雪上加霜。現在工黨上台了,要減稅,還要增加工人福利,這一切都需要錢,從中國撤出武力,這是工黨的最低要求,接下來工黨還要從緬甸撤軍呢,甚至為此不惜允許緬甸成為一個自治領。

 英國人的外患呢,正是意大利, 意大利人也不是那麽好坑的,在中國坑了意大利四萬軍隊,墨索裡尼能那麽容易忍下這口氣,這個自大的人還沒那麽好說話。不斷的給英國施壓,要求英國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幫助意大利解救出自己的幾萬俘虜,否則意大利不惜跟英國斷交。並且意大利不斷的在國際社會上宣揚,英隊出賣了意大利軍隊,讓意大利軍隊在中國遭受了無恥的慘敗。墨索裡尼不能接受失敗,他把責任全都推給了英國人,說他們不是敗在中國人手裡的,而是敗在了自己的盟友英國人手裡。

 英國人鬱悶了,只能應著頭皮解除中國,通過北洋政府向各方傳遞他們的意見。但是北洋方面的顧雛軍也確實幫他們傳達了,但是王崇陽根本就不妥協,只要英國人不解除封鎖,無論他們提出什麽樣的退讓條件,聯省都不接受。令人奇怪的是,陳友仁竟然也是這種態度。這讓顧雛軍感到有些驚奇,難道南方的革命政府已經決定強硬到底了,怎麽他們的談判代筆都是這樣的人。

 得到了中國人的答覆後。英國人奇怪起來,難道中國人真的不想跟他們談判,可如果不談判,對中國又有什麽好處呢。莫非中國人還有什麽底牌不成?

 英國人猜對了,聯省還真的有底牌,這底牌就握在王崇陽手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