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閥》第194節 民心民氣
九江被攻陷,徹底將聯省軍,將聯省這個政體,將這一切的締造者趙澤勇推向了前台。

 其實早在北伐開始前,聯省的名聲就開始變好,但是那時候多是知識分子群體在欣賞這個政權,他們認可了開放積極的聯省。

 但是普通老百姓認識到聯省,還是在萬縣慘案之後,當時聯省表示了強硬的態度,確實鼓舞了一大部分激進的知識份子,比如年輕學生群體,但是在普通老百姓心中,聯省的形象還很模糊。

 當獵殺了製造萬縣慘案的三艘英艦之後,才有老百姓叫好,尤其是四川老百姓。此時聯省開始慢慢進入老百姓的生活當中,但是真正的民心還沒有調動起來,很多人都只是把聯省當作一個茶余飯後的談資,中國竟然出了一個敢跟洋人齜牙的軍閥,以前不都說軍閥是洋人的狗腿子嗎。

 真正讓全國老百姓開始關注聯省,還是英國派遣軍隊到中國來之後,當時不管是有關的長江沿岸老百姓,還是無關的其他省份老百姓,都知道了一個消息,洋人,英國人又派兵來打中國了,他們打的是誰,聯省軍。

 有人關注了,就有談論了,然後就有信息傳播,大家都知道了在中國的西南,有一個省叫做聯省,這個省的軍隊叫做聯省軍。

 此時,盡管並不十分清楚的明白聯省到底是個什麽玩意,文化程度低下,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自己家鄉十公裡,一輩子都不會弄明白聯省是什麽的底層老百姓們,他們沒有任何猶豫的站在了聯省一邊,從心裡希望聯省能夠打敗英國人,只因為聯省怎麽說都是中國的省,盡管這個省的名字很奇怪。從來沒有聽說過。

 而當越來越多的消息傳來,英國人一個旅幾千人被聯省打敗了,老百姓們都很高興,對聯省的認可程度深了一層,也更加關注,通過各種信息,更加清楚知道了聯省的情況,基本知道了聯省不是一個省,而是幾個秉持聯省自治原則的省份聯合起來組成的政府,這幾個省倒是喜聞樂見。分別是雲南、廣西、貴州和四川。弄懂了情況的老百姓感覺,他們跟聯省更加密切了,因為這不是一個叫做“聯”的省份,而是四川,是雲南,是廣西,是貴州,是這些他們聽過的,熟悉的中國省。

 老百姓總是習慣性的依照自己的熟悉程度來代入。湖北人、陝西人把聯省直接看作自己熟悉的鄰居四川,湖南人把聯省當作相近的貴州和廣西,廣東人則把聯省當作自己的兄弟廣西,所有的中國人都在尋找自己熟悉的代入位置。包括遠離聯省的人們,或許他們本人,或許他們父輩,或許他們鄰居。曾經到過雲南,到過廣西,到過貴州。到過四川,或者到過聯省的某一地,或者某幾地,他們就對號入座得代入自己,覺得自己跟雲南人,跟廣西人,跟貴州人,或者跟四川人是一體的,自己就是雲南人,是廣西人,是貴州人,是四川人。

 正是這樣的感覺,當聽到英國人又增派士兵的時候,所有人切身的感到了緊張。英國人增兵十萬,軍艦幾十艘,前往中國的消息,讓所有人都為聯省感到擔憂。這種同心同痛的感覺,讓老百姓開始切身感受到民族的存在,民族意識悄然覺醒了。在後世的歷史上,本來這種民族意識是要在日本人不斷的侵略中覺醒的,九一八,一二八,盧溝橋,八一三,日本人每一次發動的侵略都更加促進了中華民族意識的複蘇。

 而現在,是英國人對聯省,對中國的一步步侵略,刺激到了埋藏在中華民族心目中的民族感。漸漸蘇醒的統一民族感情讓他們擔心自己的聯省同胞,讓他們憤恨英國欺凌。

 在朦朧的民族意識中,讓大家都非常的關心聯省和英軍的戰鬥,當聽到聯省漸漸佔據優勢,民族情緒振奮,但是聽到英軍並沒有被消滅,而是在九江負隅頑抗,大家又開始緊張。以聯省跟英國人的戰鬥為引子,整個民族的心開始凝聚。大家跟著聯省的勝利而高興,跟著聯省的挫折而失落,始終揪心。

 當聯省軍將英軍包圍在九江的時候,民心民氣已經發生了悄然的變化,此時不止是少數知識分子,而是殺豬屠狗之輩也包括在內的全民族,都已經凝聚到了一個相當一致的程度。所以當意大利也宣布要進軍中國的時候,全民族都在為這個民族的命運擔憂,沉睡了有清一代數百年的民族意識徹底的覺醒了,按照拿破侖的說法,中國這隻睡獅終於睜開了眼睛,她醒了!

 所以當大家聽到了意大利人投降的消息,才顯得異乎尋常的高興。這一次才真正的點爆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一個民族之所以會有民族意識,不是因為相同的生活習慣,不是因為居住在同一塊土地,也不是因為相同的人種和文化,而是因為他們的民族可以給他們帶來榮譽,能給他們帶來自豪感。德國人跟法國人的生活習慣絕對比廣東人和陝西人之間的差別小,那麽多民族居住的西歐並不比中國的土地面積大,北歐都是日耳曼人種基督教文化,可是法國人絕對不認為自己是德國人,反之德國人也是如此,西歐那麽多民族絕對不會認同自己是一個民族,北歐也分為數個小國,正是因為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他們各自獨立的民族自豪感。

 清朝尤其是晚清,中華民族力量衰落,各種恥辱接踵而至,於是民眾變得麻木,將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深深隱藏起來。開始自卑自歎,自我鄙薄,今日學日本,明日學美國,否定自我,以他國的文化為先進,以自己的文化為落後,以他人的民族為文明,以自己的民族為愚昧,這對中華這個自豪了幾千年,驕傲了幾千年的民族。是多麽的殘酷。

 一切的根源無非是,人家強,我們弱而已。幾乎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一個希望自己的民族突然之間變得強大,變得能夠戰勝給予自己屈辱的敵人的夢,可是這夢一次次破滅,一次次失望,中法、甲午、庚子,恥辱在不斷的加深。每一次的抗爭換來的只是更深的恥辱,讓中國人開始不敢做夢,不敢幻想了。

 到了民國,當聯省這個地方政府,難得強硬就能引發國人不小的激動,獵殺了英艦就能讓人感到異乎尋常的痛快,之後打敗了英國一個旅的部隊,就刺激的民族開始覺醒,接著逼降了幾萬意大利軍隊。就讓民族開始綻放自豪。這是被壓抑的太久了啊,這麽一個曾經輝煌的,榮耀的民族,他們渴望能夠自信的一刻。自信的向世界宣告,我們不是落後的,我們不是愚昧的,但是以前他們能這麽說嗎。說出來徒增笑料而已,一個被人想揍就揍的民族,能夠有什麽自信呢。

 我們需要正名。中華需要正名,就需要擊敗敵人。

 聯省可以擊敗敵人,而且敢於擊敗敵人,於是就給了民眾自信。

 於是聯省就獲得了民心,在別的國家或許不會這樣,但是在中國這個國家,沒有任何東西,比給予民族自信,給予民族榮譽,給予民族驕傲的資本,更能獲得這個國家的民心。這個民族可以餓著肚子,漠視生命,去向武裝到牙齒的美帝發動一次次攻擊,只為了去向世界證明,我們不是一個恥辱的民族,我們是一個有尊嚴,不容辱,且驕傲的民族。

 聯省滿足了民族的這個迫切的需求,於是獲得了崇高的威望,這個威望蓋過了打著推翻帝國主義口號的革命政府,甚至讓記者敢於質問蔣價石革命政府為什麽表現的那麽軟弱,為什麽不能跟聯省一起,以強硬姿態對待列強,其實他們不止是自己發問,此時他們也代表了老百姓的心聲。

 只要你敢於強硬,敢於抗爭,即便失敗了,老百姓也會讚你一聲好漢。但你怯於反抗,總是示弱,即便你再怎麽成功,即便你取得多少其他的成就,不能給予民族榮耀,你也不會被認可。

 普通老百姓叫好,知識分子感慨,此時即便是最穩重的老夫子,也開始吵嚷,中國應該收回國權了,不需要再等待了。沒人去考慮中國此時有沒有這個能力,沒人考慮失敗的後果,死活我們抗爭一把,哪怕過把癮就死,那也要彰顯中國不受辱的精神態度,因為已經被屈辱憋悶了近百年了,受的夠夠的了。

 老百姓走在街上頭都抬高了幾公分,面對洋人的時候,再也不覺得低人一等了。 學生學習的動力空前高漲,他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他們學有用武之地。工人開始安心工作,他們知道他們的每一份努力,都就將讓這個國家的脊梁更挺拔一分。知識分子寫出激昂的文字,對國家對民族的未來充滿了希望,他們在期望著北伐結束建立一個嶄新的,再次輝煌的中華。

 以聯省軍攻克九江為開端,中華的民心民氣徹底被打出來了。

 而獵殺英艦,截殺英軍,圍攻九江,擊敗意軍的聯省,自然而然的被寄予了大部分的希望,聯省從此後就變成了強硬的代名詞。

 ps: 本章可能寫的有些混亂,甚至缺乏邏輯,因為寫此章的時候,我的情緒也已經亂了,很多感情爆發出來,不知道你們感覺到了沒。我試圖接觸那個時代民族的悲憤,隱藏在內心的屈辱,和對民族強大的那種渴望,那種糾結的渴望,明明很想卻沒法表露,因為看不到希望。中國人,在看不到民族崛起的希望的那種痛苦,那種糾結。那種輝煌了幾千年,卻要接受恥辱,並且得承認自己確實低劣的那種痛苦。然後在民族自豪感被打壓到了極點,突然釋放出來的帶著歇斯底裡的情緒,我想寫這些,但是筆力有限,實在展現不出來,兄弟們見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