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閥》第124節 外交鬥法
唐宇縱得到了一個讓自己有點不敢相信的命令,擊沉英艦,不能留下一個活口。屠殺已經投降的敵人,這似乎不是一隻正規軍隊該做的事情,盡管對方尚未投降,但是已經掛出了白旗,再加上他們淒慘的樣子,唐宇縱不認為他們打白旗是為了和平談判的。

 屠殺俘虜不是一個正規軍隊該做的事情,可是抗拒命令更不是一個軍人該做的事情,兩種原則矛盾的時候,就需要各人來取舍了。唐宇縱隻矛盾了很小一會兒,就下達了擊沉英艦的命令,他相信上面要他擊沉英艦絕對是有充足的理由。

 沒人在乎在臨死前那些英國人的心理是什麽樣的,他們是憤怒?假如他們還有精神憤怒的話。他們是絕望?假如他們還沒有絕望夠的話。沒人在乎英國水兵是怎樣從一隻驕傲的,榮譽至上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轉變成掛起白旗向對手投降的軍人,他們是如何收起那些滲透到骨子裡的傲慢轉而向被他們看不起的敵人乞降的。就像他們當初並不在乎萬縣百姓的死活,不在乎中國人的感受一樣。

 英艦被悉數擊沉,中國人自然歡天喜地,各地報紙大量報道,而擔負了攻擊英艦任務的聯省軍自然受到了大肆的奉揚,聯省政府也被掛上了一個強硬政府的名頭,這可是自滿清有外事以來,第一次出現的正規的強硬政府,此前出現的最強硬的組織是義和團,當然義和團可不算什麽正規的組織,更談不上政府了。

 一時間聯省在各個方面都收獲了光鮮的聲譽,保守勢力認為聯省處理事物得當,有理有據,民族勢力則是精神大張,把聯省看成中國未來的希望。強烈支持聯省一統中國,而革命勢力也表示聯省在一定程度上是革命的。

 收獲聲譽是好事,仗著這種聲勢,聯省的地位將向上攀升一個層次,從一個偏安中國一隅的地方政權,割據勢力,頓時就變得擁有了全國的影響力了,有朝一日趙澤勇借此登上中國政治權力的巔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各種勢力在聯省身上看到希望之後,又向聯省寄予了更多的期望。保守派希望聯省能盡快的完成中國政治格局的變動,盡快的讓政局穩定下來,民族派則希望聯省盡快打造出一個民族國家的制度,革命派更是要求聯省立刻完成無數中國先烈沒有完成的革命任務,取消列強特權,收回各地的租界,驅逐列強在華的駐軍。

 中國的問題還沒那麽嚴重,盡管無法滿足各方利益,但是好歹沒有迫在眉睫的危機。國際上的壓力才是緊迫的。打沉了英艦,英國人自然不會善罷甘休,立刻就四處串聯,希望聯合全世界對中國進行製裁。盡管在政治力量和外交力量上。聯省跟英國人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可是也要積極應對。一旦讓英國人成功組成一個聯盟,不提八國聯軍的問題,就是一個聯合封鎖政策。就讓聯省吃不消。所以趙澤勇責令王崇陽,不管采用什麽方法一定要阻止英國人的聯合計劃。

 王崇陽雖然骨子裡是一個很傳統的中國士人,但是卻已經很清楚國際規則了。他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個擅長中國權謀的專業外交家了。

 他以利益為盾牌,以西方意識形態為利劍,跟英國人頻繁鬥法。

 關於利益,王崇陽跟美法意日幾國鄭重保證,不會觸動他們的在華利益,這已經站在了一個很穩固的位置了,只要不觸動各國的利益,各國干涉的意願就不強烈。英國人此時的最大底牌是,讓各國都認識到,中國人破壞了規則,非法傷害了英國人的生命安全,這不符合西方人的道德準則。

 對這一點,王崇陽則反斥以,聯省一直都按照國際法在處理事務。聯省的意願是希望英國肇事水兵能夠投降,放下武器,在上帝的榮耀下,接受公正的審判。可是英國人肆意妄為,罔顧國際法則,反而不停的在長江流域製造血案,聯省軍隊為了製止一個個悲劇,不得不對英國人采取了武力製止,最終釀成了英國海軍的沉默,這不是聯省的本意,對此只能表示遺憾,同時對於英艦的沉默,聯省不會擔負任何責任,因為這都是他們咎由自取的結果。

 英國人當然不能同意王崇陽的說辭,表示中國人完全是在狡辯,是在為自己非法進攻英國海軍找借口。他們對於萬縣慘案表示遺憾,但是認為那完全是因為中國滋事在前,扣押英國商船所致。至於之後英國海軍的行動,一切都符合國際慣例和英國海軍在長江上的權力。對於一次次血案,完全是中國人的無端造謠,英艦從來沒有傷害過任何無辜平民。

 真的沒有嗎。在萬縣之後,英國幾艘軍艦確實克制了不少,那是英國人此時需要國際輿論的支持,來從聯省手裡將他們解救出去,因此之後他們在沒有攻擊過任何一個港口。但是他們卻登陸過幾個沿江村鎮,當然那時候他們是為了補給,結果是得到了一個個廢墟。英國海軍開始認為,這是中國人在害怕他們,後來明白這是中國人在抵製他們。對此英國人也無可奈何,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所有這一切都是由王崇陽導演的,目的就是要讓英國人處在不利的輿論范圍之下。

 在英國人還在各國之間遊說,表示他們的利益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中國人觸動了列強在華共同利益線,要求各國跟英國人保持一致,對中國人進行製裁,對中國南方勢力的北伐進行阻止的時候,王崇陽已經在長江流域開始了頻繁的動作。

 早在英艦還沒有沉沒的時候,他就邀請了大量記者,各國的記者都有,很多記者甚至是在參加了趙澤勇的通告之後就被王崇陽請到了長江流域去現場采訪。

 當看到一個個村鎮的廢墟後,不難想象記者們會怎麽想,誰會想到是中國人自己燒了自己的村子,燒了自己的房子,在加上現場發現的一些英國步槍獨有的彈頭,還有不少的彈痕後,中國記者們自然義憤填膺,直接就報道英國人在長江沿岸進行報復性掃蕩,肆意燒毀中國人的家園。中國人的報道引起了廣泛的憤怒,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情緒,全國各處反對聲浪一波接一波,抵製英國貨的運動在各大城市,沿岸港口轟轟烈烈的展開。

 而外國記者因為他們種族意識的關系,報道就客氣了一些,隻報道說長江沿岸大量村落被焚毀,現場有英國武器留下的痕跡,具體原因不明。外國媒體的報道,盡管沒有直接指出是英國人發動了一次次襲擊中國村落的行動,但是讀者自然會腦補是英國人開槍趕走了中國老百姓,還燒了他們的屋子。

 對於這樣的報道,英國人是堅決不肯承認的,表示這是中國人自己燒了自己的屋子,因為他們害怕登陸的英軍,這完全是誤會。可是相信的人不多,因為人都是有智商的,在各種不利條件下,他們更願意相信是英國人製造的事端。

 盡管西方人感情上同情同為白種人的英國,但是同樣,人類也有同情弱者的天性,他們不自覺的就認為這事情是英國人理虧。盡管他們也對英國艦隊在中國的遭遇表示同情,認為中國人竟然敢攻擊洋人軍艦顯得太過分了,可是他們同時又對中國的老百姓報以強烈的同情。老外很矛盾,矛盾的情況下,他們的政府在沒有介入中國事務強烈願望的情況下,就很不樂意積極幫助英國了。

最新章節列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