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南閥》第80節 出川
北方的混亂出乎意料的給了趙澤勇一個好名聲,俗話說不怕貨比貨,就怕人比人,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可得死啊。一面是自私自利窮奢極欲窮兵黷武的軍閥,一面是不惜自掏腰包在地方上修鐵路,辦學校,好歹都不用對比,真要對比趙澤勇還會以為是對自己的侮辱呢。

 以前當趙澤勇初步起家的時候,所有人都看到的是,趙澤勇從一個科技人員轉行當軍閥了,看到趙澤勇從一個商人編成了軍閥了,處於清高也好,處於真心實意的痛惜也罷,反正掌握輿論的那批知識分子,紛紛痛批啊。搞的當時趙澤勇非常理解為毛共和國要限制輿論了,讓這群人這麽搞下去,什麽革命啊,什麽建設估計都只能歇菜。

 但當時趙澤勇也沒能力去控制輿論,也不屑於這麽做,大有哥走哥的路,你們只有擼的架勢。終於現在手的雲開見月明了,全國紛亂的局勢對比安定的聯省,那群傻子終於肯說實話了。從痛批趙澤勇演變成了玩命奉承,在軍閥們無法控制的報紙,比如上海天津的租界裡,許許多多大小報紙,都在表示聯省模式才是中國的未來,極力歌頌自治。同時也把趙澤勇捧上了天去,不少報紙都把趙澤勇封為民主保護人。

 趙澤勇對此仍舊是不予理會,自己知道,這些辦報的知識分子,只有打嘴炮的能力,當強權壓下來的時候,他們會拋棄一切節操,可以個任何人歌功頌德,所以他們嘴裡噴出來的東西真的很不值得自己激動。

 報紙的所謂評論,趙澤勇可以蔑視,但是老百姓的觀感,趙澤勇卻從來都很留意,當老百姓認可自己的時候。趙澤勇才會欣喜,同樣當老百姓痛罵自己的時候,趙澤勇會很內疚,好在後一種情況還沒有出現。

 雲南自然不用說了,廣西的老百姓對趙澤勇也是比較認可的,當然他們更加認可的是岑春煊,而貴州的老百姓則對他們省長劉顯世的認可程度較低,有呼聲希望趙澤勇能夠直接掌管貴州,至於四川呢,則情況十分複雜。

 四川是最後一個加入聯省的省份。也是趙澤勇沒有直接掌控,而是通過熊克武來製衡的地盤,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西川關系錯綜複雜,直接介入遠不如靠熊克武這個四川老官僚來暫時管理更能協調各方勢力,有助於快速穩定四川。

 所以這裡的百姓對趙澤勇的印象較遠,而對熊克武的認可也是一般般,在他們眼中,熊克武跟過去的其他軍閥沒什麽兩樣。但是四川的百姓對聯省的認可程度卻十分的高。原因很簡單,就憑聯省軍隊進入四川終結了四川十余年的動亂就足以讓四川人歸心了,更何況之後聯省軍還付出巨大的努力來剿滅不亞於軍閥之害的四川土匪。

 因此也可以說,四川人對聯省的認可。很大程度上是源於聯省的軍隊,這在兵禍連天的民國可實在是太罕見了,誰會想到一個屢遭兵禍的地區會對軍隊抱有友好的態度。

 現在四川人就是這種態度,而且心情十分複雜。因為這隻聯省軍隊正在撤離。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一隻軍隊邁著整齊的步伐,打著色彩鮮明的旗幟標語。在緩緩行軍。

 這個標語是這隻軍隊用了將近兩年的口號了,一開始只是為了減小四川百姓的擔憂,後來乾脆成了一句榮譽口號。在這個口號下作戰,所有的士兵都做到了口號要求的內容,而且不是因為嚴格的軍法,而是自我約束。

 蒙自訓練營裡的美國人說的好,他們訓練士兵的目標是讓士兵“從沒紀律到受紀律約束再到自我約束”,可是這僅僅是一個理想,似乎他們訓練出來的士兵還沒達到這個程度。自我約束,是一個士兵最理想的狀態,可是怎麽才能讓一個士兵做到自我約束呢。

 現在聯省自治軍中的主力師,第一、二、三、四師做到了。

 這讓前來考察的胡萬很有感觸,“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僅僅是因為這樣一句口號嗎?這是一句什麽口號,胡萬一點也不陌生,因為這句口號在史書上很有名,他是南宋時期嶽飛率領的嶽家軍打的口號。嶽家軍軍紀極嚴,在缺衣少穿,完全沒有後勤保障的情況下,他們數次北伐百戰百勝,但是他們竟然真的做到了這個口號要求的內容,所過之處絕不擄掠,百姓簞食壺漿傾力支持。

 “也許嶽家軍也做到了自我約束了吧。所以才能有嚴整的軍紀,才有強悍的戰鬥力。否則軍機渙散下,就是天兵天將只怕也會成為一幫烏合之眾。”

 是什麽讓那隻軍隊,在將近一千年前,就擁有這麽強悍的自我約束能力呢。

 看著當軍列走過,外面道路兩旁圍觀的百姓那不舍的眼光,還有送來各種東西的商人,而軍人臉上則滿是自豪感,胡萬似乎明白了什麽。

 正義,只有正義的自我認可,才能讓一個人願意做出個人犧牲。當聯省軍人主動遵守那些嚴苛的軍令,嚴格恪守本分,絕對不擾民害民時,他們看到了老百姓的感激和敬佩,他們會覺得自己是榮耀的,自己是正義的。心中的自豪會逼著他們去維持這種榮譽和正義行動。而這種正義和榮譽,又會慢慢的沉澱下來,編成一種習慣和一種文化,一種社會常識和一種自我認可識後。士兵的地位會慢慢在社會中提升,最後變成一個光榮的職業。

 這種自我認可正是自我約束的前提。

 胡萬聯想了一下西方的軍隊,和平時期作為一個軍人也會收到民眾的尊敬,而軍人也以自己的職業為榮譽,戰陣時期又會忠實的去履行這種榮譽。似乎是另一種的公平交易,當和平時期民眾給予軍人以尊重,戰爭時期軍人又用自我犧牲,用保護民眾維護自己的榮譽來償還民眾的尊重。

 而在中國呢,自古以來就有好男不當兵的俗語,軍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處於底層,跟社會脫節,處於被人鄙夷的地位,甚至在宋代當兵的臉上要刺字防止逃跑,這跟流放的犯人是一個待遇,這樣的軍人可以想象是毫無榮譽感的。軍人沒有榮譽感,也不會有使命感,就不會把當兵當作一種崇高的職業,一種保衛民眾的職業,當兵只是為吃皇糧。於是根本就不會去主動維護什麽,而是會想方設法利用手裡的權力謀求私利,欺壓民眾。這又加劇了民眾對軍人的鄙夷,軍隊和民眾處於對立狀態。

 但是現在聯省的軍隊跟嶽飛的軍隊一樣做到了跟民眾站在同一立場,擁有了無與倫比的榮譽感和使命感,胡萬覺得自己找到了問題的所在,本質不是一句兩句口號的問題,而是榮譽感、使命感和正義感。

 思想教育,必須進行思想教育,讓軍人從心裡認識到自己的職責,並且發自內心的接受自己的職責是正義的,是榮耀的。美國人似乎抓住了要害,他們不停的給自己的軍人灌輸著民主自由的觀點,讓軍人認為自己的戰鬥是在維護民主和自由,當美國內戰的時候,南北雙方的軍隊喊的口號竟然都是‘為了自由’。而在西方社會,古時候也有類似的例子,不過那時候雙方作戰的軍隊喊的口號是‘為了上帝’。

 西方人為了上帝,為了民主,為了自由,中國人為了什麽?

 胡萬覺得自己還需要研究,弄清楚什麽樣的價值觀能被中國人普遍接受,能被士兵到將軍普遍認可,能讓他們為此去犧牲生命。

 聯省軍隊繼續行進,第一批軍隊是從廣元方向調來的李修身的第二師,第二批則是從康巴地區調來的趙豐的第四師,第三批才是駐扎在成都的朱玉德師,而駐扎在簡陽方向的萬保邦師,則要防備重慶的劉湘叔侄,並不在撤退之列,他們要一直駐扎下去並且負擔起其他師走後,在各個方向留下的兵力空缺。

 看著成都的老百姓,從調兵一開始到結束,不厭其煩的在大街上歡迎,這可不是當地政府組織的作秀,而完全是百姓自發的,而軍人則從始至終高昂著頭顱,邁著整齊的步伐,時刻顯露出自己的與眾不同,自己的精銳之氣來,胡萬就明白,這隻軍隊是一隻驕傲的軍隊,軍人的驕傲不僅從戰勝敵人中來,也從履行正義的使命中來。

 胡萬突然有些猶豫了,要不要裁撤這隻部隊,這隻好不容易培養出了正義感、使命感和榮譽感的部隊,要是裁撤了其中的大部分老兵,這隻部隊還能不能繼承這種榮譽感、使命感和正義感。還有另一個問題,這樣一隻充滿了正義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軍隊,他們會參與作亂嗎。或者說,自己有必要懷疑這樣的軍人的忠誠問題嗎。如果裁撤了這隻部隊,自己有沒有機會在建立這樣的一隻部隊。

 胡萬非常矛盾。在他的矛盾中,聯省軍正一步步離開四川,踏向雲南的土地,回到他們大多數人的故鄉。而面對他們的命運,此時還沒有定下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