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閥》第79節 3大軍閥
民國是個多事之秋,幾乎每年都不太平,可是這兩年尤其不太平。1924年,也就是前年下半年開始的第二次直奉戰爭,最後由馮玉祥倒戈讓直系江山轟然倒塌,曹錕被馮玉祥囚禁,吳佩孚惶惶如喪家之犬,在老家河南無法立足,在自己經營日久的湖北不能容身,最後是在湖南得到了一些安慰。

 吳佩孚倒台後,北方出現了權力失衡狀態,如彗星一般崛起的馮玉祥被權力晃花了眼睛,渾然不顧自身實力的不足,試圖在中國政治舞台上當主角,仗著自己強佔北京的先發優勢,在北京政府中大肆安插親信,甚至支持自己人上台組閣。

 但是老胡子張作霖給他好好上了一課,告訴他政治不是他那麽玩的,於是沒有遵照原先聯合攻擊吳佩孚時候的協議,奉張軍隊入關了,而且佔領了天津,北京跟馮玉祥部隊在京畿一帶犬牙交錯駐扎,並試圖迫使馮軍退出這裡的防區,讓出首都權力中心。此舉讓馮玉祥認識到了自己實力還不足以駕馭中央。於是抬出了北洋元老段祺瑞,結果段祺瑞上台後,跟老朋友張作霖關系顯得比跟馮玉祥更密切。

 雙方在北京的明爭暗鬥,總是馮玉祥吃虧,於是這丫想玩點邪乎的。跟國民軍軍中的大佬們胡景翼、孫嶽三人秘密商議處理辦法,他們打算趁著張作霖父子都在北京的空檔,亂槍將二人打死,然後在安撫奉系軍隊。但是這個方法操作性太難,並沒有實施。可是這個密議卻被張作霖知曉,於是火速下達了各項命令,奉系軍隊緊急撤出北京,部分奉系軍隊還開往關外集結,張作霖此時顯然在準備武力爭奪北京了。

 此時在南方也有一個人物火箭般的崛起,他就是孫傳芳。本來孫傳芳只是一個無名小卒。吳佩孚軍隊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旅長。趁著江浙戰爭的機會,他領兵進入這一帶,連打勝仗很快就掌握了長江下遊幾個省的實權。而同時呢,吳佩孚倒台,沒有了約束自己的力量。孫傳芳趁機脫離了直系,而靠攏沒有任何實權的皖系軍閥象征段祺瑞,成為了新的皖系軍閥當家人。

 但是孫傳芳跟北方實力雄厚新近打敗了直系吳佩孚的奉系卻產生了極為嚴重的矛盾,因為奉系入關後,跟馮玉祥掌握了北京政府,然後大肆劃分地盤。不但控制了天津、河北、山東兩省一市,而且以中央政府的名義,將自己的親信任命為江浙等地的督軍,並有佔領了山東的張宗昌帶兵護送南下就職。此舉嚴重的刺激到了孫傳芳,於是開始積極對抗奉系。

 孫傳芳新近崛起,名望不足根基不穩,擔心自己難擋奉系。於是想到了老上級吳佩孚,吳佩孚也覺得自己崛起的時機到了。恰好湖北督軍肖耀楠派來的幾波跟自己聯絡的手下,都違背肖耀楠的意思。私自表示願意跟隨吳佩孚。吳佩孚於是宣布要在湖北出山。而肖耀楠此時也破罐子破摔了,自己的手下台柱們都支持吳佩孚,而自己又是吳佩孚一手提拔出來的,以前拒絕吳佩孚到湖北。借助湖北力量崛起,是因為害怕把湖北拖入兵禍,現在大勢所趨,肖耀楠乾脆表示“給我江山的是他。要壞這江山的也是他,我能怎麽樣,索性都由他好了”。於是吳佩孚成功在湖北出山,收攏舊部。

 盡管北京政府開始是反對的,威脅要攻擊吳佩孚,可是此時因為一致的利害關系,一致的對抗中央南下擴張的原因,孫傳芳積極支持吳佩孚,吳佩孚的勢力一下子就起來了。北京一看,也默認了,反而在北京明爭暗鬥的你死我活的張作霖和馮玉祥紛紛開始拉攏起了吳佩孚來。

 可吳佩孚會跟誰和好呢,張作霖和馮玉祥都是自己的敵人,都是導致自己灰溜溜從一個中國第一強人,淪落到喪家之犬的重要原因。最後吳佩孚是選擇了跟張作霖合作,跟這個跟自己打了兩次大規模戰爭的人合作,聯手對付曾經背叛了自己的馮玉祥。顯然,叛徒不管如何粉飾,在任何時代,都是最遭人恨的。國人對漢奸的痛恨還剩余敵人。

 馮玉祥受不了張作霖和吳佩孚合力給的壓力後,決定拉一個大佬來幫自己分擔,他想到的是南方的孫中山,一個聲望巨大,但是實力巨小的政治偶像明星,邀請孫中山來北京組建政府,結果老孫來是來了,可是病了,還死了,馮玉祥的小算盤沒有得逞,卻讓張作霖更懊惱,更加緊密的籌備武力討伐馮玉祥的準備。

 面對重新崛起的直系,還有如日中天的奉系兩方的壓力,馮玉祥覺得自己扛不住了。但是馮玉祥號稱倒戈將軍,是有自己的一套的,盡管看起來五大三粗,平時也以大老粗示人的他,每每總能玩些陰謀詭計,而且還總有那些看起來精明頭頂的人物上當。這次馮玉祥暗中跟奉張軍隊中的大將郭松齡暗中達成了協議,郭松齡反奉,退兵出關回到東北,趁著張作霖大軍都集中在關內和山海關一線的時候,竊取東北政權,而馮玉祥則同時起兵牽製奉系,最後馮得到關內的統治權。郭松齡作為東北角悍將絕不是浪得虛名,此次反叛差點就成功了,險些就攻佔了沈陽,嚇得張作霖都幾乎要自殺了。

 但是馮玉祥這個倒戈將軍用事實證明了他自己多麽沒有信用,當郭松齡起兵的時候,他按兵不動一兵一卒都不出動,眼睜睜看著張學良等人撲滅了郭松齡的叛亂。可是張作霖並沒有領他馮玉祥的情,眼睛雪亮的小胡子心裡也同樣透亮著呢,知道這次郭松齡反叛沒有馮玉祥暗中挑撥和鼓動郭松齡絕對沒有膽子起兵的。於是張作霖開始跟馮玉祥從暗中的較勁,變成了明面上的鬥爭,矛盾紛爭不斷。

 等郭松齡被滅了後,馮玉祥才開始進攻天津,大概他認為奉軍已經內訌的元氣大傷了吧。結果是山東的張宗昌跟吳佩孚聯合起來,與關外的奉軍南北夾擊馮玉祥。馮玉祥一看大勢已去,雖然佔領了天津,但是損失慘重,無力回天,於是宣布下野。試圖通過下野來保存自己的實力。

 但是他低估了吳佩孚和張作霖對他的恨意。並不打算罷休。面對重重壓力,馮玉祥乾脆宣布出國,去蘇聯考察去了,命令手下張之江代理自己的職務。可是自己人雖走了,地盤卻一絲一毫都不想放棄,尤其是北京重地竟然還試圖掌握在手裡。

 於是張作霖主力入關,派飛機轟炸北京,吳佩孚北上河南收攏了自己河南的舊部,軍隊也開進京畿直隸,對馮玉祥部隊形成合圍之勢。在北京苦戰不能支撐之後,馮玉祥將領聯絡吳佩孚商議投靠吳佩孚,希望借助吳佩孚的羽翼保存實力,同時達到借助吳佩孚牽製奉系的目的。

 此舉嚇了張作霖一跳,因為郭松齡的反叛已經讓自己元氣大傷,要是馮玉祥的部隊真的加入了吳佩孚,跟吳佩孚合力在跟自己對抗的話,情況十分不妙。這個計劃可謂毒辣,要是吳佩孚有點野心,應該會接受馮玉祥部隊的投靠,然後壯大自己再次跟奉軍一較高下,從而再次入主北京也不是夢。但是要麽是吳佩孚光明磊落,不是馮玉祥那種人,有豪俠氣概,要麽是對馮玉祥真的是恨之入骨了,對他的部隊恨不能趕盡殺絕而後快,吳佩孚竟一口回絕了馮玉祥部隊的投靠,這讓張作霖大大松了一口氣。

 馮玉祥軍隊無奈只能接受放棄北京的結果,在段祺瑞的斡旋下,他們撤出北京,奉系,直系軍隊開進北京。馮玉祥殘余部隊駐扎在南口,防范直奉聯軍北上侵襲他們所剩無幾的地盤察哈爾等地。而吳佩孚和張作霖同時進入北京,兩人會晤後百味雜陳,想想他們爭鬥了這麽多年,中間竟然讓馮玉祥這個無名小卒插了一腳,而且險些插的兩人都倒台了。吸取了教訓後,兩人決定先徹底消滅了馮玉祥這個攪屎棍子,在決定北京歸屬。於是吳佩孚會晤後,就連夜離開了北京要趕赴南口主持進攻南口的軍事行動去了。

 這幾年來直奉大戰,馮玉祥倒戈,張作霖進出北京,吳佩孚再次崛起,孫傳芳稱霸長江,郭松齡反奉, 直奉聯合擊馮,馮軍敗退南口,戰爭幾乎就沒有斷過。期間還經歷過馮玉祥驅逐溥儀,馮玉祥殺害敘樹錚,孫中山逝世,可以說整個中國都是亂糟糟一片,當然除了趙澤勇把持的西南政權外。

 等到了1926年5月份的時候,北方地區除了直奉兩大勢力外,長江流域的孫傳芳成功的趁著東北奉軍內訌,以及跟馮玉祥的戰爭的機會,驅逐了這一地區的奉系勢力,完成了對蘇浙皖贛等數省的控制,成為了可以跟張作霖,吳佩孚相抗衡的一個大軍閥,北洋軍正式進入了直系、新皖系和東北奉系三大軍閥的時代。

 而這幾年中,北方一直混亂不堪,而南方一個人則趁機悄悄崛起,這個人就是蔣價石,他依靠著黃埔軍校,低調的培養出了一大批自己的嫡系軍官,終於一步一步慢慢的爬上了南方政權的高層。而他的眼睛也早早就盯住了始終戰亂不斷的北方,北伐勢在必行了。

 ————————————

 這章可能大家覺得有點水,但是交代一下北伐前的形式,還是很有必要的,不然顯得太突兀了,嗯,今天多更一張補償吧。同時,求票啊(注意此處用嘶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