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閥》第77節 工業發展
按照曹執領導的統計部門的最新統計數據,今年比去年同期,工業規模增長了百分之二十,而就業人口則翻了一倍,這是了不起的數字啊,終結了這些年工業慢吞吞發展的局面。

 難道工業革命就要到來了嗎?

 曹執解釋,之所以能有這麽高的增長率,主要源於雲南除了趙澤勇旗下的大型工業企業外,就很少有其他工業發展,基數小,所以增長快。而今年增長的主力是紡織企業,雇傭工人的主力也是它們。

 有興華集團的尼龍廠開足馬力生產,大批早期的中小工廠都開始營業良好起來,就算沒有關稅保護,他們也能跟洋貨一爭長短。而規模較大的紡織廠,則是利潤豐厚至極,擴張的願望十分強烈。終於在今年他們集體爆發了。僅僅去年到今年就建立了三百多家紡織企業,這個數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出近十倍。

 除了雲南外,廣西工業發展也不錯。廣西的工業發展,盡管岑春煊一直試圖模仿雲南,但是條件的不同最終導致了不同的發展路徑。廣西主要的投資商來自廣東,廣東人有商業傳統,這是從鴉片戰爭以前就流傳下來的數百年的傳統。廣東多商人,商業發達,也不缺資本。也是中國最早發展現代工業的地區,還不缺技術人員,也不缺管理人員。資本、技術和人員都不缺的情況下,他們很容易就能跟廣西地區的資源結合起來。

 又有聯省長期保持的低稅收政策,也是吸引他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廣西有數千家廣東人開辦的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繅絲、製糖等輕工領域。但是這些企業經營情況良好,卻沒有跨越式的發展,不可能像趙澤勇那樣偷技術,或者像雲南企業那樣,依靠趙澤勇的龍頭集團來飛速發展,他們只能一步一步依靠自己滾動發展。效率雖然差,但是勝在良性。

 因此廣西的工業實力其實也不容小覷。

 但是這也跟趙澤勇的保護分不開來,要知道趙澤勇的尼龍廠可是能生產出絲型尼龍絲的,要是這些尼龍絲大批量生產,必然壓下來價格,大量的廉價人造絲流入市場,怕是廣西的絲織業要倒閉了。現在趙澤勇敢於大批量的生產毛型、麻型和棉型尼龍絲,可獨獨沒有大批量生產絲型尼龍,正是擔心打擊了廣西。

 至於說影響若蘭的尼龍絲襪那就純粹是扯淡了,每年幾百萬上千萬雙尼龍絲襪。顯然不能跟廣西上百萬絲農,數十萬絲工的生計相比的。尤其是絲農,數量龐大,生活艱辛,要是突遭打擊,他們是沒有一點抗壓能力的,立時就要破產。

 趙澤勇這樣的決定讓錢臣非常不滿,在看到尼龍廠的前景後,錢臣開始大肆投資。將資源傾斜到尼龍上來,新建了一座工廠,一座年產尼龍十萬噸的大型化纖工廠。本指望著這個工廠投產後,徹底佔領各種紡織原料市場呢。可是趙澤勇卻要保護絲農。

 當然了,絲農代表的是落後的生產力,化纖則是高技術的代表。可是趙澤勇不掙錢餓不死,而絲農沒工作。卻要餓死全家,這可是社會問題。趙澤勇考慮的跟錢臣考慮的角度是不同的,因此得出的結論也是不同的。

 但是也不可能一直這麽保護起來啊。趙澤勇先是用最快的速度組建了中絲公司。將絲農、絲織企業組織起來,抱團取暖。同時開始琢磨徹底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

 有一個問題趙澤勇不太明白,為什麽後世的化纖工業那麽發達,可是棉農、絲農也沒有破產,相反的棉花和生絲的價格是年年飆升,而化纖則是因為規模擴大成本降低等原因,一年一年的降低價格。

 可見在後世,化纖的發展沒有打擊到天然纖維生產,反而是讓天然纖維價格更高起來。在聯想到自己,買衣服時候,也總是看看衣服標簽上的原棉含量,似乎純棉是最好的,至於原因嗎,大家都認為純棉的,或者說是純天然纖維的紡織物穿著起來更舒適。而且心理對化纖有種抵製情緒,一提到化纖就聯想到汙染,聯想到毒害。

 這個時代不會有對化纖的抵製,甚至當中國第一批廉價化纖織物出口到了美國後,美國普通人對這種廉價的紡織品很接受,政府機構則也滿意的表示,世界上終於出現了一種可以抗衡日本廉價紡織品的產品了,西方文明世界暫時不用擔心日本紡織品的野蠻衝擊了。

 沒有抵製情緒,這是化纖大行其道的原因,當然也跟化纖是剛剛出現,對化纖的缺點大家還能容忍,甚至尼龍絲襪還是高端大欺上檔次的標志呢,隨著好萊塢電影的無意宣傳,全世界的時髦女性都覺得,要是那個女人要是沒有一雙絲襪,簡直就是鄉下來的。

 既然沒有抵觸,那麽天然纖維唯一的優勢就只剩下舒適度了。而由於生活水平所限,尤其是中國這樣的窮國,老百姓對價格的追求顯然勝過了對生活水平的追求,他們願意為低價付出犧牲舒適的代價。所以化纖銷售最好的市場是中國和日本,而想比較而言,對化纖接受度最差的國家是美國,盡管美國毫無爭議的是化纖第一大市場,可那是因為他盤子夠大。

 既要保證天然纖維舒適度的優勢,又要保持化纖低成本的優勢,趙澤勇悄悄的回現代查了一大堆紡織技術文件,最後一拍腦門,混紡,這個自己怎麽就沒想到呢,這完全是鑽了牛角尖了啊。

 混紡,兩種或者幾種不同的纖維在一起紡織,紡織後得到的產品兼有各種纖維的優點。有毛棉混紡,棉麻混紡,棉絲混紡,當然也就有化纖和天然纖維的混紡了。而各種紡織中,棉花原料無疑是主力。

 所以趙澤勇第一時間把棉花纖維和化纖的混紡提升了日程,這次他沒有直接偷盜技術,而是把想法說了出來,要求自己的技術人員自己研發,相比大規模的轉移技術,顯然培養自我研發精神才是更重要的,因為趙澤勇帶來的各種技術,對歐美的技術提升比對中國的技術提升往往還要大,原因就是中國沒有獨立和發達的研發能力。

 出口歐美的汽車、摩托,都帶動了這些國家的技術力量的進步,甚至在短短時間內,他們就有趕超趙澤勇旗下公司的趨向,這著實不能不令人擔憂。對此趙澤勇是花費了大量的力氣鼓勵研發,同時還進行保密,保密的生產,保密的研發。

 一大批的研發機構建立的同時,還有另一批秘密的科研機構產生了。

 這次混紡技術就交給了一家機械秘密科研機構去試製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