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桃花渡春曲》一百三十六、普陀山不是山隻是山(上)
  普陀山緊挨著沈家門。島上山嶺縱橫,茂林修竹,寺院林立,是著名的佛教勝地。看似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島,在眾人的眼裡卻千差萬別,有道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人的認識不一樣,在他們眼裡的普陀山就各不相同。  佛教典籍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大德高僧,參了幾十年的禪,參透了一個禪理。有一天,他給弟子和信眾們說法講道。他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緇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信眾們聽了,議論紛紛,絞盡腦汁去想,卻沒有人能參出這句禪言的意思。

  到了現在,這句禪言就很好理解了。很簡單,這是既有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意識能動反作用於物質,使人在各個階段對物質的認識不盡相同,還有,這是認識的一個漸進過程。在這禪言中,老僧以山、水喻為佛法,說出了他對佛法的認識從淺到深,從學到悟的過程。

  普陀山,是山,或者不是山,或者只是山,因各人的認識不同,看法也會不一,並且由於對普陀山的熟悉程度感知程度不同,同一人也會在不同的時間產生不一樣的認識。周小通到過幾次普陀山,大多是走馬觀花,遊覽一下。但這一次,由於在玄妙島上的一段經歷,他對佛教及佛教文化的感受深刻了不少,對於普陀山的這一佛教勝地無疑虔誠了許多,也算是他認識的一次飛躍。

  以前幾次來普陀山,原諒他的無知,周小通他是破壞者。他跟著人遊玩,不知道旅遊竟然該怎麽玩,只知道隨由著自己的性子,怎麽好玩就怎麽玩,哪裡好玩就去哪裡玩。他看到路邊、樹叢裡、海邊的岩石上到處有遊客留下的題刻,於是,他自己也是見樹刻樹見竹雕竹見石勒石,瀏覽一次普陀山,他不下幾十次地留下了“周小通到此一遊”的題刻。

  周小通這次跟著瘋和尚緣海法師一起上普陀山,想起以前在這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上作出的“豐功偉績”,心中暗自羞愧。

  普陀山,這個看上去很平常的小島,形似蒼龍臥海,是世界聞名的“海天佛國”。普陀之名來自於《華嚴經》的記載,據載:“鞞瑟胝羅居士告善財言: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普陀)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汝詣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即說頌曰:海上有山多聖賢,眾寶所成極清淨,華果樹木皆遍滿,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爾時善財童子漸次遊行,至於彼山,處處求覓此大菩薩,見西面岩谷中,泉流縈映,林樹蓊鬱,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大慈悲法,令其攝受一切眾生。”

  因為普陀山極像華嚴經上描寫的“補怛(普陀)洛迦”,所以普陀山被當作觀音大士應化聖地。從晉代開始,就有信眾梯山萬裡,逾溟海,犯驚濤,扶老攜幼前來朝拜。當時還沒有寺院,只是一座荒島。唐代,有日本僧人從SX五台山請觀音到日本去。船過普陀山附近的蓮花洋時,突遇風浪,無論如何想方設法都無法催船前行。日僧認為是觀音菩薩顯靈,觀音不肯背井離鄉去日本。於是他們就留像於普陀山的潮音洞側,島上居民張氏將自己家的房子獻了出來,

供奉觀音像,這就是普陀山最早寺院“不肯去觀音院”的原址。後梁時,僧徒信眾正式始建了一座寺院——“不肯去觀音院”。自此,普陀山逐漸成為著名的觀音道場,寺院林立,信眾聚緣,四海尊崇。鼎盛時期,全山共有普濟、法雨、慧濟寺三大寺,八十八庵堂院,一百二十八茅篷,4000余僧侶,被稱為“震旦第一佛國”。  周小通他們並沒有搭乘普陀山的客渡上島,而是由公安的那艘小艇直接送了過來的。船停靠的地方就是著名的“短姑道頭”。道頭,在當地方言中就是碼頭的意思。這碼頭是用長石條簡陋地搭建而成的,碼頭棧橋傾斜地延伸到海中,以備落潮的時候,香船在很低的潮位處也能靠泊到延伸下來的碼頭棧橋上。棧橋邊上,還依次地排列著大小不一的怪石,上面刻有“樂土”、“同登覺岸”、“世外桃源”、“佛放光明”、“慈航普渡”、“道義同皈”等字樣。這些怪石也有傳說,據說是觀音顯靈,為了給一條香船上受困的香客送飯,他投石踏波渡海時留下的聖跡,因此,這短姑道頭也就叫“短姑聖跡”了。短姑道頭一直以來都是普陀山的門戶,只是在它的旁邊又新建了一個專門的客運碼頭,遊客香客才改從客運碼頭上進出。只有像周小通他們有自備的船隻,還可以在這短姑道頭上靠泊,從而從這座歷經風雨的古渡上登島。

  下船的時候,周小通就想起這短姑道頭的傳說,不禁開著丁豆豆的玩笑:“短姑聖跡啊,豆豆姐,你想不想觀音菩薩顯靈?要不,你就一個人留在這船上,潛心誦佛,興許觀音菩薩一下就顯靈了。”

  丁豆豆是知道有關短姑道頭的傳說的,她紅著臉說:“你這人怎麽是這樣的,下流。要留,你就自己留吧。”

  “我們男人可沒有這樣的福分。哎喲,也不對啊。貌似你們女人來了月事,應該對菩薩會有血汙之衝的,這菩薩怎麽還會顯靈哪?菩薩要顯靈,也應該對著男人顯靈的。男人至少沒有那什麽什麽的麻煩事。”

  這下,周醉兒也聽不進去了,她也討伐起周小通來了:“怎麽了。男的沒例事,你就得瑟了?犯賤是吧,是不是想被扔到海裡去?”

  “啊?別——。周醉兒,我不是說你,你別生氣,別生氣。”跟周醉兒作對絕對沒有好處,這一點點的自知之明周小通還是有的。他連忙解釋:“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到了那個傳說,覺得你們女孩子確實麻煩,這也麻煩,那也麻煩,朝山禮佛還這麽麻煩。連那個傳說中的嫂子也會埋怨小姑,女人之間都互相埋怨,你說這女人麻煩不麻煩?幸好觀音菩薩顯靈了,否則這小姑就要餓死在船中了。”

  一群人都笑了。這短姑道頭的傳說歷史很悠久,很多人知道的。相傳普陀山附近有一個小島,島上有一對姑嫂,她們兩人都虔誠向佛,相約來普陀山拜佛。船到了普陀山,就停泊在短姑道頭的這處海岸邊。不巧的是,那天小姑的例事來了,她十分羞愧,不敢下船上島進香。嫂子就埋怨小姑,說她無緣無福,到了普陀山也不能朝拜觀音。無奈之下,嫂子一個人上島拜佛去了。小姑就留在了船上。這時,海裡的潮水漲了上來,把她們下船的地方都淹沒了。船就浮在了水中,漂在離海岸較遠的地方。小姑被困在了船中,久等之中饑腸轆轆。就在此時,有一個村婦打扮的人手持食盒,向潮水中輕輕地拋了幾塊小石子。刹那間,海中就長出了一塊塊巨大的石頭來。那人腳踏著這些石塊跨海來到了船上,拿出飯菜給小姑吃,說是小姑的嫂子叫她捎來的。小姑自然是心中感激萬分,嫂子一回來,就忙不迭地感謝嫂子。嫂子聽小姑一說,她心中十分驚訝。她沒有請人替她給小姑送飯啊。是誰這麽好心會給小姑送飯?難道是觀音菩薩顯靈了?嫂子急忙回去,再次去叩拜觀音。叩拜時,她正好看見了觀音菩薩的衣服濕了一大片,就像是剛被潮水打濕過的樣子。她馬上明白了,真是觀音菩薩顯靈送飯給小姑吃的。 於是,這件事就傳了開來。她們泊船的地方,因為嫂嫂曾埋怨過小姑,所以就被稱為“短姑道頭”。信眾們來普陀山禮佛都想求得觀音菩薩顯靈,而這地方因為觀音曾顯過靈,所以備受膜拜,信眾們到了普陀山必先在此下船,必先在此敬仰叩拜。短姑道頭,被當作聖跡膜拜了。

  “這只是個傳說。女孩子哪裡麻煩了?普陀山上也有尼姑呀,她們難道沒有例事嗎?”丁豆豆反駁道。

  周醉兒一聽尼姑,顯然很感興趣,放過了打擊討伐周小通的機會,轉而問瘋和尚緣海法師道:“大師,這島上的尼姑多不多啊?她們每天是怎麽生活的?”

  “哦,僧尼的生活不是你們想像的那麽神秘。其實,我們生活都很簡單。有一些清規戒律,規定了出家人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能做,這些,大家都要共同遵守的。每天的功課是必不可少的。念佛誦經要化很多的時間,每天早課、晚課都必須誦經,特別是早課,早上三、四點鍾,我們起床念佛誦經了。還有,寺院裡也有一些俗事,盡管出家人盡可能地不受俗事的困擾,但有些勞作,還是必須有僧尼來完成的。這寺院裡都有分工,像招待香客、打掃庭院、搬運雜物、夥事等等都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這寺院其實也跟一般人家一樣,也有一大堆的家務事要打理。”

  “這麽早起床?還要做勞作?也夠辛苦的了。我們家就幾間小房間,我媽還每天忙進忙出的,也總是忙不完。”周醉兒大為感慨。

  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