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三木城一戰成名的無疑是羽柴秀吉,也就是後來取代織田信長成為一代天驕的豐臣秀吉,也就是那個妄圖侵佔朝鮮進而奪取大明的平秀吉。
歷史上羽柴秀吉攻略三木城打了整整兩年時間,他所要面對的對手比起現在伊達政衡所要面對的對手要複雜的許多,羽柴秀吉一麵包圍三木城,一面要分兵進攻她的支持者跟家臣,另外還要對付步步緊逼的毛利軍,實在是拘襟見肘,這才用了長達兩年時間。
這個時代,羽柴秀吉所要面對的對手別所長治的老爹和爺爺要用他們的子孫用過的法子來抵擋伊達政衡的話,那麽只能夠說是自找死路。伊達政衡要面對的對手其實要簡單的許多,本願寺雖然一面暗中支援三木城,卻還是沒有徹底[豬][豬][島]小說 ww.zuhm撕破臉皮公開與伊達政衡為敵,只能夠暗中志願三木城,既然是暗中,那麽三木城得到的支援就非常的有限,甚至於有則等於沒有,另外一方面經過了三四年的調略,已經沒有多少人願意跟隨別所家走上那條死路了。
當然若是讓別所就治、安治父子知道建部山城快速陷落的過程的話他們也不會如此有膽量堅守住三木城,要知道投石器是由伊達政衡從故紙堆中挖掘出來的攻城利器,攻略丹後建部山城用上了十架巨大的投石器,難道他們自信能夠擋住比起投石器還要威力巨大的青銅炮。當然,在他們的眼中,青銅炮應該稱呼為國崩。國崩國崩。一炮國崩。
本多正信之所以說服別所父子謀反。原因就是三木城乃是通往攝津國的陸路的關鍵地區,向東通過山陽道可直達攝津難波津,在控制了水軍的優勢之下,一旦兵臨城下,石山本願寺只有困守一偶的命運。而且控制了三木城之後,伊達政衡能夠把自己的實際控制區完全推進到石山本願寺的門口,這同樣是本多正信說服本願寺顯如冒著和伊達家撕破臉的危險支援三木城的緣故。
伊達政衡布置了如此大局卻不是自己擄袖子親自上場的,也還沒有到他親自出場的時候。三木城謀反讓他有了拖延一段時間的時機,當然這段時間不能夠太長,在新寺院勢力和舊寺院勢力之間分出勝負之後便是伊達政衡出兵上洛之時。正如歷史上羽柴秀吉一等到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殺死了織田信長之後方才起兵逆襲發動了山崎之戰,攻破了明智光秀然後趁勢一舉竊取了天下,至於織田信忠不過是意外之喜罷了,就算是明智光秀沒有殺死織田信忠,羽柴秀吉也不介意暗中讓他永遠開不了口。
緩慢進攻自然也不是放任三木城,伊達政衡的時間可是很寶貴的,他一面聚集從各地區招募而來的士兵。一面對這些士兵開始訓練。這些部隊年齡普遍在十六到四十歲之間,還經過了一定的隊列訓練。能夠拍橫隊和縱隊。其中近半都有著大規模訓練的痕跡,骨乾分子基本上是伊達政衡一路打出來的老底子,不過還有近半人全然沒有經過如此大規模的集結。
外人常常稱呼倭國乃是村級械鬥,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戰國時代一切以軍事為先。這和中原古代的戰國時代相仿,農民是為了服務軍人也就是武士,時刻準備著戰鬥。農民也並非僅僅自顧著種地,每隔一段時間也都要訓練,甚至於七八天上百人械鬥,一個月來上一次數百人的械鬥,如果運氣不佳的話一年內來上一趟數千人的戰鬥也是常事,像某些號稱甲斐之虎、越後之龍等等地區的農民卻是倒了血霉了,數年內扛上武器打一場大半年時間的萬人大戰也並非難事,這種事情還連綿不絕來了好幾次。
招兵這件事情在和平時期是一件非常困難和麻煩的事情,可是在戰國時代,一切以服務軍事為優先的時代裡,伊達家又是掌控西國的唯一霸主,只要是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都會員以前來加入的。當然這樣的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還是強製性的分配到了每鄉每村,按照人數和石高的比例還劃分募集士兵,這也是戰國時代常常使用的辦法。
倭國古代農民只有名沒有姓的,就是說是沒有資格入戶籍的,要入戶籍起碼有名字吧,連名字都沒有如何入戶籍,這也是為何要到明治維新之後因為為了更加好的管理農民方才開放了戶籍制度。當然還有一類人也沒有姓,那就是某些好長千年不易的居住在京都瑟瑟發抖的天皇陛下啦。伊達政衡要直接招募士兵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不過按照比例以及一名武士按照俸祿多少隨行多少名士兵可以一定意義上來為他解決這個麻煩,不過從一定意義來說這些招募的士兵是當地武士的附庸,而不是伊達政衡的直屬。
伊達政衡知道,要將他們全都認同他一個人的命令,那麽他就需要將骨乾分子撒到裡面去,然後開始組建部隊,很快四萬五千人的大規模的部隊很快編成完畢。三木城既然不能夠在短時間內攻克,這不是伊達軍沒有能力,四萬五千人想要攻打一座只有千人守城的平山城,實在是一件容易非常的事情,特別是在裝備了大量青銅炮的伊達軍面前。
有能力為了拖延時間不能夠攻克三木城,是頗為憋屈的事情,不過伊達政衡覺得這是一個練兵的好機會。他的部隊全軍出動,直奔三木城而去,要知道成千上萬漫山遍野。
一時間給予三木城的壓力可想而知,就算是專門聯絡三木城的本多正信也是緊張的額頭冒汗,他現在正躲藏在遠離三木城的一座山上望著如同浪濤一般湧來的伊達軍,哀歎一聲“好多。”
倭國就那麽大,從姬路城跑到三木城就算是再蹩腳的人走上一天也能夠來回一趟。四萬五千人前鋒剛剛到達三木城開始修築陣營。殿軍還在姬路城內吃茶泡飯等待命令。
三木城號稱播磨國第一堅城。曾經是東播磨八郡的第一大城,當然不是什麽城牆低矮的小城堡,只是在伊達政衡的眼中實在是一座稀疏平常的城堡,他的眼光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是越來越刁了。三木城看起來也算是一座能夠容納七八千人的大城,可是現在城內守軍再加上這些守軍的家眷,總共不過三千余口,能夠拿起武器作戰的不過千余人。
就千余人的規模就想要抵擋住四萬五千人的進攻,實在是一件做夢都要噩夢醒來的事情。要知道他所要面對的並非是對圍城戰毫無辦法的軍隊。投石器不用說了,青銅炮也即將揭下神秘的面紗。
伊達政衡想著拖延時間的打算,可是他戴罪立功的前鋒宮澤平八卻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要知道他原本是一方守備,就是在攻略石見國的時候被擼去了職位,現在他好不容易混上了前鋒的職位,如何不想要好好表現一番。
面對這樣一座瑟瑟發抖的一座城堡,宮澤平八覺得沒有必要等伊達政衡出手,在伊達政衡到來之前就攻克了三木城不是更好。他命令道:“傳令!準備雲梯,在城西立火堆。煙熏城上之後開始攻城!”
樹枝與青草被一捆捆的扔上劈劈啪啪的火堆,很快就在烈焰的焚燒下變得焦黃、發黑。最後不情不願的勉強燃燒起來。尚且充滿水分的植物梗葉燃燒的很不充分,在高高的幾個柴火堆火堆上冒出了濃濃的煙霧。
煙霧很快就升騰起來,讓三木城的城牆外很快就煙霧彌漫,看不清遠處。
而植物梗葉中含有的各種有機物或者被火焰直接烤出來,或者在燃燒中發生了氧化反應,刺鼻的或者不刺鼻的味道順著煙霧向西城城頭上飄去。熏得城頭上有限的守軍逐漸睜不開了眼睛。熱氣是向上升的,在城下聽起來,城頭的咳嗽聲、打噴嚏聲越來越多。
宮澤平八所率領的前鋒並非他所熟知的安藝眾,不過其中骨乾分子全都是經驗極為豐富的武士,見得城頭守軍已經亂作一團,突擊部隊立即用布蒙上下半截臉,帶著雲梯衝進煙霧中。
三木城乃是一座平山城,最主要的防禦方式並非它的城垣也不是它建造在的小山包,而是圍繞在城外的美囊川,不過很不幸的是僅僅憑借著三木城的守軍如何是伊達軍的對手,美囊川早已經在伊達軍到來後被三木城的守軍放棄了,不得不放棄啊,就算是出城迎戰也會被打的連他們都不認識,四萬五千人啊,還都是身著整齊足具裝備齊整武器的精銳。
看著像是精銳,其中有近半是新兵。可是比起三木城內的千余守軍來還是讓他們不敢出城,人一旦不敢出城就會被人看不起,擔任前鋒的宮澤平八這不是看不上眼了嗎。
一旦被宮澤平八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家夥看不上眼,三木城就會以一種悲哀的方式來結束它的命運,連被青銅炮肆虐的機會都沒有了,難道青銅炮的神秘面紗將不再揭開。
三木城乃是一座平山城,在失去了美囊川的守護之後,通往三木城的通道被打開,煙霧籠罩之下咳嗽聲、打噴嚏聲越來越多,五六個長梯轉眼之間架上了城垣,爬梯子的伊達軍用比較稀疏些的布蒙住口鼻,城頭的守軍沒有想到伊達軍會采取這樣的戰術,用厚實的粗布蒙住口鼻,感覺呼吸不暢。不蒙上的話,幾乎無法呼吸,實在是難辦啊。
不僅僅是燃燒造成的煙霧,城下的伊達軍不停對城投方向射箭開炮,開炮當然開的是鐵炮,也就是開槍,製造成更多嗆人的煙霧,極為糟糕的環境降低了不少攻城的難度,伊達軍再攻打三木城的第一戰就開始和守軍爭奪最外圍的城垣的控制權。
這讓躲藏在山中的本多正信捏緊了拳頭,想著是否請求本願寺顯如放棄攻略延歷寺等舊寺院勢力,轉而聯合舊寺院勢力共同對付強大的伊達軍。不過轉念一想,本多正信苦笑了一聲,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如果是在攻略大和國之前方才有一線機會的話,現在嘛,雙方沒有起碼的信任,何來聯合,恐怕到時候會被舊寺院勢力用來聯合伊達家的籌碼,現在只能夠祈禱三木城的運氣足夠好了。
三木城的運氣好嘛?!如果是其他的任何一個伊達家的家臣來擔任前鋒一職的話,恐怕也不會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了,宮澤平八不知道政衡的真實想法,他唯一想要的就是戴罪立功。
正在路上的伊達政衡驟然聽得宮澤平八猛攻三木城的消息的時候,臉色變得有一些緊繃,他心中稍稍歎息了一聲,算盡了一切確實沒有算到宮澤平八立功心切的上面來。
伊達政衡倒是不會將心中所想說出口來,原本想要用三木城來做拖延時間的想法也是他一個人想想罷了,沒有宣之於口,現在聽得宮澤平八用煙霧的方式攻城,隨口問道:“不曾想到宮澤平八蟄伏數年也算是成長了不少,知道用煙霧的方式。”
野山益朝倒是猜出了一些伊達政衡的想法,不過看後者並無意責怪宮澤平八的意思,不動聲色地問道:“主公,如此一來三木城怕是堅守不住多長時間,是否要進擊攝津國?”
野山益朝的意思,政衡知道,他原本想要利用三木城來作為拖延時間的靶子,不曾想到剛剛出得姬路城就碰到了這種事情,倒是讓他有點兒意外,不過進擊攝津國就是徹底撕破臉了。
政衡啞然失笑,道:“你說一旦三木城的消息傳到畿內的話,誰最著急?”
他的話一出口,在場眾人全都面面相窺,紛紛開口,大多數人說本願寺顯如,倒是居於末尾的黑田官兵衛悠悠說道:“恐怕第一個著急的是京都的幕府將軍足利義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