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有計!”
此言一出,百官皆向聲音來源處投去目光,發現竟是太子在說話,一個個的不由駭然。
莫非我還沒睡醒?
太子上朝不是一直都是透明人嗎,怎麽可能會開口說話呢?
饒以趙王丹的心智,發現是太子偃出列後,也不禁微微一怔。
隨後便露出感興趣的神色。
“哦?太子有何計?”趙王丹問。
“有“互市”之計!”太子趙偃朗聲說道。
“臣以為,我趙國現在憂患有二,與秦國開戰,乃是其一,也是重中之重,而其次,則是防備匈奴。兒臣以為有個方法,可以一石二鳥!”趙偃說。
沒有賣關子,他接著說:“李牧將軍鎮守雁門足有數載,緊閉關門,固守以待,匈奴以為李將軍懼之,殊不知其只是在等待良機,兒臣以為如今是時候重擊匈奴了,如此有多重好處。”
趙王丹本以為趙偃的言論會很幼稚,卻沒想到聽起來頗有意思,示意他接著說。
“首要的好處是,打贏這一仗,駐守在雁門關的大軍得以被最大限度地解放,我們可以調邊軍支援上黨防線,這樣和秦國博弈,我們的籌碼就更多了,更有把握打贏這一仗!”
“次要的好處,便是兒臣所說的“互市”,互,取互惠互利之意,市,取市集之意,兒臣以為,我們可以在關外建立市集,和外族交易,購買外族手中的牛羊馬匹。”
“尤其是馬匹,外族養馬向來是有一套的,拿到他們的馬後,我們可以繼續組建騎兵,軍隊的力量得以繼續壯大!”
太子偃侃侃而談,口若懸河。
趙王丹越聽眼睛越亮,見太子偃說完,便問百官:
“卿等覺得太子的計謀如何?”
“善!”
“不失為一條好計策!”
公卿紛紛說道,不吝稱讚。
往日吹捧太子,大多是拍馬屁,當然,太子在朝會上也基本沒給過他們吹捧的機會,畢竟是老透明人了。
可是今天他們對太子當真是心悅誠服。
妙計啊!
趙王丹聞言連連點頭。
有人站了出來,出言道:“確實是好計,只是趙國的錢幣外族必然是不稀罕的,屆時會以物資交換,索要糧食、鐵器,如此豈不助長外族實力?不僅會拆東牆補西牆,也會因此受世人口誅筆伐。”
說話的人是平陽君趙豹,趙惠文王和平原君趙勝的弟弟,趙王丹的叔叔,長平之戰前他十分清醒的一力主張不從韓國手中接收上黨郡這個燙手山芋,可見其能力超群。
“王叔公此言差矣!”太子偃毫不緊張,因為郭開,或者說吳駒早就算到了會有這一問,所以提前為太子偃準備好了回答。
“鐵器和糧食,外族必然是會要的,但我們也可以用一些別的物資交換,比如茶葉,酒水,瓷器,這些東西在趙國都備受歡迎,外族又怎麽會討厭?若能以這些東西交換,不僅可以換取牛羊馬匹,也不會助長外族實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是外族就此沉浸在聲色犬馬,貪圖享受中,豈不美哉?如若他們不再野蠻,不再依賴劫掠的方式獲取資源,沉迷安居樂業,那對趙國而言,拿捏他們易如反掌。同樣是一舉兩得之舉,又怎麽會被口誅筆伐呢,倘若父王能教化、收服外族,反倒是大功一件,應該被世人歌功頌德才是啊!太子偃眉飛色舞。
平陽君沉思片刻,點頭:“太子之計完備,
臣沒有疑慮了。” 隨後退入原位。
趙王丹看向太子偃的目光越發滿意,說:“一會散朝太子留下來,接著議下一件事吧!”
……
散朝後,趙王丹讓太子留下。
“偃兒!”
“兒臣在。”太子偃連忙拜道。
“你今天的計策很不錯,是你自己想出來的?”趙王丹詢問。
不知道是哪門子原因,一向一副不太聰明的亞子的太子偃這回難得人間清醒了一次,躊躇片刻,說道:“並非兒臣之計,而是中大夫郭開獻上的計謀!”
“郭開?”趙王丹皺眉思索了一會,才從記憶中翻出這個人。
平平無奇,幾乎沒立過什麽大功,趙王對他的印象十分模糊。
此人竟然有如此才能?那以前為何名聲不顯?
趙王丹當然不會想到,郭開是請了個代打,而且還是通天代。
暫時不去想郭開,趙王丹見太子坦誠,非但沒有惱怒,反而越發滿意,說:“這是正確的,為王者,不一定要十全十美,趙國的鐵騎縱橫天下,難道寡人也要學會上馬衝陣,像廉頗那般以一敵十?這是不正確的。君王之道在於禦下,有十名可用的賢臣勝過你自己苦學十年,同理,你能有郭開相助,也是你的本事。”
太子偃雖然聽得有些迷瞪,但也能明白父王是在誇獎自己,不由得大喜。
“當然,也不能什麽事情都給臣子做,君王什麽都不會,這樣的君王是昏庸的,你要不恥下問,學習他們的治國之道,如此可為明君!如今日之計,寡人也希望你不要只是轉述,而要用心體悟、學習。”趙王丹說。
“兒臣受教了!”太子偃拜道。
趙王丹頷首:“下午寡人會宣郭開進宮,還有平陽君、春平君趙禹等人一起討論這“互市”之計,屆時你也一同來。”
“是!”太子偃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