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紅樓之薛霸王》第九十九章 北上回京城
  【紅樓之薛霸王】 【】

  林如海之後,領旨的是鄭昀,他在此次事件中,也立了些功勞,但是因為錦衣衛指揮使的官職固定,不好擢升,最終隻升了一級散階,從正三品武官散階昭毅將軍,升為從二品的鎮國將軍。

  當然在升官之外,還有其他犒賞,諸如金銀珠寶之類,這裡便不一一贅述了。

  到了楊碩,他作為揚州知府,任內治下發生重臣遇刺事件,本來是有連帶責任,要受責罰的,但是因為事後處置得當,又在後面的查抄八大鹽商行動中,頗為配合,得到薛蟠、鄭昀認可,在上奏的奏折中多有美言,於是功過相抵。

  不過這一次從八大鹽商家中查抄所獲,實在是太豐厚了,楊碩又是正牌科舉出身,在朝中也有些同年故好,在他們的奏請下,楊碩的官職官階雖然都沒有擢升,但是散官品級,卻得以加授至中議大夫。

  薛蟠在四人中官職官階最低,所得旨意最後宣讀。

  據實而論,薛蟠在這次事件中,功勞應該是最大的,以超出常理的手段,悍然對八大鹽商直接動手,在沒有掌握實際證據的情況下,就調動大軍,把在揚州根深蒂固的八大鹽商一窩端了。

  此舉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就連林如海本人,對薛蟠的這個決定,實際上也並不是完全認同。

  好在從最後的結果看,薛蟠的決定是正確的,這樣的雷霆手段,才把此事的影響,降到了最低,八大鹽商被一舉擒獲,根本沒給他們反應的機會,也讓他們這些年貼靠的保護傘,來不及掣肘。

  雖然在上呈給朝廷的奏報中,薛蟠把功勞分潤給了鄭昀、楊碩不少,盡量不讓自己在此事中彰顯得太過突出,但是自我降等之後的功績,依然值得犒賞。

  可是,薛蟠年紀太輕,進入官場的時間太短,現在的官職已經夠高,若是貿然簡拔,對他而言,是禍非福。

  另外,薛蟠在朝中的根基,還是太過淺薄,如今的靠山賈政,只是正五品的工部郎中,內閣次輔、戶部尚書石淼文,順天府尹鄧浩然,雖然對他頗有賞識,但也認為他仍需鍛煉,不宜過早簡拔高位。

  所以這一次,薛蟠的官職,並沒有提升,只是散階品級,從正六品的承直郎,升為了從五品的奉訓大夫。

  而正在進行的京察中,薛蟠擔任的崇文門稅關衙門副提舉,和煤務提舉司提舉二職,都政績卓著,被評為上上等,按照慣例,散階品級也是能升一升。

  於是薛蟠的官階,便又從奉訓大夫,升授位奉直大夫,雖然依然是從五品,但卻已經有直升正五品的資格了。

  官場之上,雖然不乏越級簡拔的例子,但是更多的,還是一級一級的往上升。

  而且,經此一事,薛蟠的名字,已經在朝堂上掛上號了,不只是簡在帝心,在內閣首輔、吏部尚書王汝霖那裡,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紅樓之薛霸王】 【】

  這對薛蟠這樣非科舉出身的官員而言,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

  按照朝廷慣例,像薛蟠這樣捐官出身的雜官,正五品就是官職天花板了。

  但是現在,薛蟠的官階,已經升到了從五品,只要接下來在任上不犯大錯,官階三年一轉,就算再磋磨,三年又三年,六年之後光靠資歷,也能升到正五品了。

  六年之後,

薛蟠也才二十二歲而已,依然十分年輕。  就算之後在任上再無大功,單靠水磨功夫,有生之年,也定能衝破正五品的關口。

  而且,對了解薛蟠的人來說,想讓他今後寸功不立,是不可能的。

  永昭帝、王汝霖、石淼文、鄧浩然這些劉漢帝國的真正掌權者,都不認為,薛蟠今後的前途,會止步於此。

  所以,現在把他的功勞壓一壓,官階升得慢些,也有一分這些朝廷大老的小心思在。

  薛蟠對自己隻升了一階散關品級,不甚在意。

  倒是對朝廷沒有像上次一樣,把他的功勞,轉到父母身上,順勢升一升薛母的誥命,略有微詞。

  他還想著有一天,能讓薛母的誥命,升到一品夫人呢!

  不過,薛蟠這才南下揚州,本就沒有抱著建功立業的心思,只是想要改變林如海的既定命運,從而扭轉林黛玉的命運。

  現在,這個目的已經圓滿達成,薛蟠也就沒有遺憾了。

  施公公宣過旨,薛蟠的欽差任命,也隨之畫上了句點,接下來要盡快返回京城,崇文門稅關衙門和煤務提舉司兩個衙門,還有許多事情等著他這個主官處理呢。

  林如海、鄭昀、楊碩、薛蟠四人相互道了喜,楊碩衙門事多,先行告辭離去,施公公也卸下宣旨的職責,正式接過‘田產製置使’的職責。

  林如海被調入京中,就任戶部右侍郎,兩淮巡鹽禦史的差事,自然要交出來,朝廷已經派人過來接任了。

  林如海對兩淮鹽政的改革卓有成效,現在又把把持兩淮鹽業的八大鹽商一網打盡,給繼任者創造了一個好得不能再好的任職環境,繼任的兩淮巡鹽禦史,身上的壓力,遠沒有林如海當初上任的時候大。

  全國鹽政,都歸在戶部治下,林如海這個戶部右侍郎,到任之後,分配職責,九成九的可能,要分管全國鹽政,他也決定把兩淮鹽政的改革措施,推廣到其他鹽場去,讓全國鹽稅,再上一個台階。

  在此之前,劉漢帝國每年的鹽稅,有兩百多萬兩銀子,兩淮鹽政貢獻,佔了三分之一強。

  現在兩淮鹽政改革之後,鹽稅在原來的基礎上翻了一倍,若是把改革推廣到其他鹽場,也能有這樣的效果,那麽今後全國鹽政的賦稅,將能達到五百萬兩左右,對尚不到五千萬兩的全年賦稅,算是一個不小的補益了。

  林如海得到調任旨意之後,沒打算等繼任的兩淮巡鹽禦史,而是立即準備起身,想要盡快遠離揚州這個傷心地。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紅樓之薛霸王】 【】

  鄭昀那邊,對八大鹽商抄沒財物的統計工作,也進行到了大半,已經征調了不少漕船,把財物裝船,準備走運河運去京城。

  原本是打算與林如海一同啟程的,但是林如海急著出發,鄭昀卻還有些收尾的工作要處理,便決定把運力一分為二,讓已經裝好的漕船,先隨林如海、薛蟠出發,他則等收好尾後,再親自押運剩余的漕船北上。

  這次要押解進京的財物,單是金銀銅錢,就幾近三千萬兩,另外還有價值不菲的珠寶古玩、古籍字畫,哪怕是分作兩批,一批的價值也不下兩千萬兩。

  為了確保漕船萬無一失,鄭昀上奏朝廷,對這次押解的安全保衛工作,施以最高規格,甚至優勝與夏秋兩季的賦稅運輸。

  夏秋兩季的賦稅押解,可沒有這麽多現銀,多是糧食、絹布。

  鄭昀不僅從各處抽調了一批錦衣衛兵士,在漕船開動之後,沿運河兩岸撒布開去,刺探消息,消除隱患,還請漕運總督衙門派人手,隨船而行,確保安全。

  並且,為了防備隨船押運人員監守自盜,還把裝船和押運的人手,分隔開去,裝船勞工不隨船而行,押運人員則不清楚船上所載何物。

  鄭昀還為押船的兵士,配備了弓弩——實際上,他最感興趣的,是在林如海遇刺事件中,大放異彩的自發短統,還特意向薛蟠討要了一柄,仔細把玩。

  薛蟠也認為,這種已經有了手槍雛形的自發短統,在兩軍對壘的戰場上,作用如何,暫未可知,但是人數有限的火並場景中,卻可能會有奇效。

  正好鄭昀執掌的錦衣衛,也有追捕凶匪的職責,正是自發短統的用武之地。

  鄭昀在見識到自發短統的威力,與使用便捷性之後,對薛蟠此見,深以為然,已經拿定主意,返京之後,會上請旨意,為錦衣衛配置一批自發火統。

  現在的自發火統,是薛蟠集合了西洋槍匠,和工部軍器局的能工巧匠, 在西洋產的燧發槍的基礎上彷製出來的,經過吳洋的實戰檢驗,性能已經達到了可以量產的水準。

  但是即便能夠量產,以這個時代的生產水平,產量也不會高到哪裡去,短時間內是無法讓軍隊全員換裝的。

  況且,一樣新式武器,想要獲得軍隊的信賴,也不是一時半刻能夠做到的事情。

  話說,,,..版。】

  所以,先在錦衣衛這樣的準軍事組織裡試用、裝配,是推廣這種自發火統,目前而言,最好的方式。

  人手配置一柄自發短統的錦衣衛,只是想一想,就令薛蟠有些小激動。

  不過,要完成這一個目標,至少也得一年半載,在這次進京途中,是沒有這樣的配置了。

  因為林如海急切,在收到調任旨意的第三天,林如海便帶著林黛玉,和薛蟠、賈璉一起,乘坐官船,在前後三四十艘漕船的簇擁下,順著運河北上而去。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紅樓之薛霸王】 【】

  一艘漕船的載重量,大約在200石左右,也就是12噸;而這次隨著林如海、薛蟠押解進京的財物,以1200萬兩銀子計算,總重就是400噸左右,需要三十多艘漕船,才能裝下。

  因為漕船滿載,速度快不起來,所以林如海、薛蟠等人的行進速度,自然也是慢悠悠的。

  林如海只是想要盡快離開揚州這個傷心地,對途中速度,倒不強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