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紅樓之薛霸王》第一百四十章 薛蟠謀慮遠
紅樓之薛霸王第140章薛蟠謀慮遠

林黛玉、史湘雲、賈探春、薛寶琴這幾個學霸妹妹,雖然一時興起,跟著賈寶玉一起學作八股,習文還被薛蟠收羅起來,集成《八股作文大觀,印刷成書,對外發售。

但是,畢竟不會把此事當做正業。

這年秋天,薛蟠在巡視黃河北向河道之時,在開封府得到幾盆上等菊花,派專人送回來讓姐妹們賞玩。

姐妹們賞看之時,一時詩興大發,還是組成了一個詩社,作了一回菊花詩。

這次中秋賞菊詩會,薛蟠雖然因為在巡視黃河,沒能參加,但是過後,賈探春特意把姐妹們作的詩,編輯成冊,抄錄出來,命人送給薛蟠,請他賞鑒。

薛蟠的文化水平,哪裡能賞鑒得了姐妹們的詩詞?看了半天,只能給出一個“好”字。

薛蟠後來又讓賈迎春為這次詩會寫了篇序言,讓賈惜春畫了幾幅菊花圖,也加入到詩集中,編纂成一部《大觀園中秋菊花詩匯,由薛家商號的書鋪凋版印刷,發行天下。

薛家商號的書鋪,原本的規模並不是很大,在京中都排不上號,生意也平平。

不過,在薛蟠把它交給賈探春代管之後,接連為韓濤、賈政出了文集,後來又給順天府尹鄧浩然、河道總督張鵬翮、戶部右侍郎林如海,也分別出了文集。

還把張鵬翮近些年在治理黃河、淮河、運河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治河經驗,總結出來,集結成書,出了華夏歷史上第一步河道治理的專著。

另外,薛蟠還讓薛蝌,在江南文華之地,遍尋落魄文人,給予豐厚潤筆,邀請他們撰寫話本、小說,由薛家書鋪以活字印刷的方式排版印刷出售。

經過幾年的發展,薛家書鋪已經成為業內的佼佼者,靠著薛家遍布南北各省的銷售渠道,所出書籍做到了刊行天下。

雖然因為不惜工本,導致成本高昂,所以書鋪的銷售額不錯,但是真實盈利卻寥寥無幾。

不過,薛蟠本也沒打算在這件事情上賺錢,甚至做好了倒貼的準備。

現在薛家書鋪至少還做到了收支平衡,沒讓薛蟠倒貼,已經讓他十分滿意了。

能做到這一點,賈探春有不小的功勞。

她雖然深居閨中,只能通過每隔十天,送過來一次的帳目,了解書鋪的發展情況,不過帳目其實能夠反應許多問題,諸如哪種書籍在何處比較暢銷之類,總結出一定的規律之後,就可以做到有的放失。

而且,相比起賈迎春、賈惜春對代管的薛家商鋪帳目,只是虛應付事;林黛玉、史湘雲也志不在此,沒有心思深入研究;薛寶釵和薛寶琴本來就在努力擺脫商戶之女的身份,所以對商業更加看輕。

眾姐妹中,只有賈探春,既有能力,又有借助代管薛家書鋪,鍛煉自己意願。

所以,薛蟠讓姐妹們代管的幾家商鋪,三四年下來,就數賈探春代管的書鋪發展情況最好。

雖然沒賺到什麽錢,但是卻擴大了薛家書鋪在行業內的市場份額,現在已經在業內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尤其是在推出極具針對性的教輔資料《八股中試文匯分成了“永昭四年宛平縣試版”、“永昭四年順天府鄉試版”、“永昭五年會試版”等不同等級不同版本,以及後面的《八股作文大觀每月一輯之後,在北方數省,已經牢牢佔據了市場的龍頭地位。

此外,薛蟠還讓眾姐妹,從他在八大鹽商那裡貪墨的古籍善本中,挑選出幾種比較珍貴,又具有極強傳播價值的,重新編輯凋版,印刷出來對外發售。

此類圖書一經推出,

便在劉漢帝國的文化界,引起了轟動,讓薛家書鋪在文化圈裡,也擁有了一定的名聲。現在的薛家書鋪,幾乎每天都能推出一樣新書,每個月都能出幾本暢銷爆款,每年賣出去的圖書數量,已經突破了百萬冊!

不要嫌百萬這個數字少。

要知道,現在劉漢帝國的總人口,不過才五六千萬,識字率能有百分之十,就算多了,也就是說,偌大的劉漢帝國,真正具備閱讀基礎的人,才不過五六百萬人。

薛家書鋪一年能賣出去上百萬冊圖書,也就是說,整個劉漢帝國的讀書人中,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買過薛家書鋪的圖書。

這已經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了。

當然,實際情況,遠遠達不到這樣的程度,因為薛家書鋪每年賣出去的圖書中,得有三分之一,是薛蟠買下來的。

薛蟠買這麽多書,當然不單純是為薛家書鋪衝銷量,而是有實實在在的用處。

他買下的那些書,全都捐贈給了西山煤務公司、西山工業基地、長蘆鹽業公司、開平煤礦,以及治河新策工程部下屬的眾多學堂。

薛蟠此舉,在於不僅要改變礦工、鹽戶、河工們的生存環境、生活條件,還要改變他們的人生與未來。

生存環境、生活條件的改變,是通過給礦工、鹽戶、河工,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而改變他們的人生與未來,則是通過讓他們的子女讀書識字的方式。

薛蟠一開始,甚至還在礦工、鹽戶、河工中強製推出過掃盲班,但是效果不太盡如人意。

辛勤勞作一天的礦工、鹽戶、河工,下工之後,實在沒有多余精力,用在讀書識字上。

真正意識到讀書識字的好處的人,比較是極少數的。

於是,掃盲班在強製推行一段時間之後,就調整成自願參加的讀書社,不再強製要求所有人必須參加,隻把機會留給自覺自願的人。

那些自覺自願讀書識字的人,自然也是各自群體中,被優先提拔重用的人。

薛蟠治下的煤務提舉司,現在直管的西山煤務公司和開平煤礦,單是礦工人數,就多達兩三萬人,要是把運輸、後勤、保衛等方面的人手全都加起來,人數更是多達四五萬人!

而煤務提舉司現在的職缺,才不過十來個,想要單憑這十來個有官憑官告的官吏,管理好這麽多人,是不現實的。

雖然這個時代,官本位的思想遠比後世深入人心,百姓都很服從。

但是,西山煤務公司和開平煤礦,畢竟也算是國有化的大型企業,雖然與後世的大型國企的嚴密架構相比,要簡陋簡略得多,但是一些基本的人員組織結構,還是有的。

四五萬人的大型企業,放在後世,單是中層領導就得數百上千。

西山煤務公司和開平煤礦的管理階層人數雖然沒有這麽多,但也有兩三百人。

這幾百人,都是從讀書社裡脫穎而出,才得以提拔重用的。

而被薛蟠寄予厚望的保安隊,讀書識字則是標配,提拔升遷甚至都有相應的識字數量的硬性要求。

話說,,換源app,版。】

現在,不論是留在京城的保安隊,還是被薛蟠帶到天津,擴建到五百人的保安營,每人最少也能認識數百大字,可以自己寫簡單書信了。

而保安隊的小旗、總旗、百戶等小領導,除了識字量都達到了數千之多,熟讀過《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開蒙書籍,還開始通讀四書五經了。

可以說,薛蟠治下的煤務提舉司和長蘆鹽政轄下的十數萬人口,是這個時候,識字率普及程度最高的群體。

現在,西山煤務公司、西山工業基地、長蘆鹽業公司、開平煤礦下面的學堂,就讀的學童人數,已經超過了兩千人,就算是扣除三分之一無法參加科舉的女孩,再減掉三分之一天資不佳的,剩下的讀書種子,也有六七百人。

薛蟠已經決定了,在今年的縣試中,就讓各處學堂,挑選優秀學童參加。

第一次參加科考,不求取得多好的成績,考中多少人,隻圖增加一些應考的經驗。

反正現在各處學堂招收的學童,年紀最大的,也不過才十三四歲,都還小著呢,有的是時間。

為什麽沒有年紀更大一些的少年來學堂就讀?因為十四五歲,在這個時候,已經可以算是成年,要幫著家裡支撐家業,在煤窯、鹽場做工,沒有時間來讀書了。

就是現在就讀的這批十三四歲的學童,雖然一兩次縣試考不中,家長也可能就不會再讓他們繼續就讀,而要被叫回家去,找份活計做了。

薛蟠也拿不準,這些礦工、鹽戶子弟,最終能有幾人,能夠闖過科舉的獨木橋,得中童生、秀才、舉人,乃至最終的進士。

薛蟠已經給他們了提供了一切可能的幫助,後面的事情,就要靠他們自己了。

不過,就算這些學童,最終科舉無成,但是讀了幾年書,總也不會白讀!

將來至少也能在待遇優厚的保安隊落身;西山煤務公司、開平煤礦、長蘆鹽業公司,也有許多職位,需要讀書識字的人才。

就算不在這幾處,偌大的劉漢帝國,只要識得幾千字,天下之大,盡可去得!

他們的命運,在步入學堂的那一刻,其實已經改變了。

只是現在時日尚短,改變的效果尚未顯現,只有極少數有遠見的人,才能看穿薛蟠此舉的深意。

而懂得薛蟠這片良苦用心的人,也是對薛蟠最忠誠、最死心塌地的人。

總而言之,薛蟠借著賈探春代管的薛家書鋪,鋪張開的這盤大棋,棋子已經落下不少,什麽時候能夠開花結果,就只能靜候佳音了。

外邊的事情,賈探春無法盡知,不過通過薛家書鋪的帳目,也能窺得一斑。

雖然隻通過一知半解,難以把握薛蟠在此事中的深意,不過隻了解的表象,已經能讓賈探春對他的心胸,充滿敬佩了。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薛蟠肯定算不上“窮”,不論是從家世還是自身上講,都應該算是“發達”一掛的。

而薛蟠現在做的一系列事情,就包含了許多“兼濟天下”的成分。

從蜂窩煤開始,到後面創辦西山煤務公司,把西山煤礦收歸國有,利益貢獻給朝廷,並且切實惠及數萬靠著西山煤礦生活的百姓。

再到長蘆鹽政的改革,為治河新策籌集資金,若是治河新策能夠得競全功,那麽惠及的百姓人數,就不是幾萬、十幾萬,而是數十萬、數百萬!

就算治河新策還要再等幾年,才能確定有無成效,不過治河新策的影響,其實現在已經開始顯現了。

由河道總督張鵬翮主導的治河新策,雖然已經在朝廷形成了決議,但是因為資金籌措的方式,與以往截然不同,所以並沒有給朝政,造成什麽負擔。

而朝廷之前每年花在治河上的一兩百萬兩銀子, 並沒有因為治河新策,就節省下來,還是如數撥付,並悉數花銷了。

因為在治河新策把黃河水患整治成功之前,黃河下遊的水患,依然是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的重大威脅。

張鵬翮因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治河新策上,於是奏請朝廷,在河道總督衙門治下,新設一個“副總河”的職位,分管黃河南向流域的事務。

張鵬翮提名的“副總河”人選,是薛蟠此前舉薦給他的,出身翰林院的嵇曾筠。

薛蟠其實與嵇曾筠沒有什麽直接的關系。

只是,嵇曾筠曾和薛蟠在崇文門稅關衙門的頂頭上司韓濤,同在翰林院任職多年,有些老交情;又和林如海同是蘇州人士,算是鄉黨。

薛蟠先是在韓濤那裡,聽說了嵇曾筠對治河頗有些見地;又借著林如海的光,見了嵇曾筠兩面,有過些交談,確定他確實有真本事。

所以,在看到張鵬翮分身乏術的時候,薛蟠就把嵇曾筠舉薦了過去。

張鵬翮親自與嵇曾筠通了兩封書信,了解了他的才能,又征求過他個人的意見,才向朝廷正式舉薦,由他來擔任河道總督衙門的“副總河”。

嵇曾筠與賈政年紀仿佛,如今尚不滿五十,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之前考中進士,入選庶吉士後,在翰林院遷磨了十余年,早就靜極思動了。

現在到了河道總督任上,上來便是二把手的“副總河”,不僅要代總督張鵬翮掌管黃河南流河道的治理工作,還要把黃泛區涉及的數百萬畝淤田,也管理起來,責任巨大,職權也重,是個難得的施展才能的舞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