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紅樓之薛霸王》第九十四章 開拓海疆始
就算林如海無意仕途,薛蟠也會勸他進京去。

相比起王子騰、賈政,林如海的人品操守,自然更得薛蟠信賴。

在他尚未成長起來,能庇護於林如海的羽翼之下,是最好的選擇。

況且,薛蟠雖然已經和史湘雲定了親,但是對林黛玉,也仍抱有覬覦之心。

林如海如果早逝,林黛玉的婚事,就將由賈母、賈政做主,薛蟠想要讓她和史湘雲兩女共事一夫,沒有任何可能。

倒是在林如海這裡,憑借他對薛蟠的青眼看重,有讓他點頭同意此事的可能。

這也是薛蟠先是派吳洋來貼身護衛林如海,在得知他出事之後,又拋下京中一切,立即南下揚州的原因之一。

不過,林如海和楊碩,終究是已經在宦海沉浮多年的中年人,有各自的政治抱負,不是薛蟠能夠隨便擺布的。

所以,即便想到了薛蟠此舉的用意,依然猶豫,無法立即像薛蟠這樣,當場表明自己的態度。

鄭昀先深深地看了薛蟠一眼,又對林如海、楊碩二人說道,“陛下聞知此事,大為震怒,立即便派本官南下,親自來處理此事,離京之前,陛下特別交待,一定要確保林大人的安全;楊大人在此事中,雖有失察之責,但是陛下並沒有降罪的旨意,顯然是相信楊大人,不會在此事中有所牽扯的。

“現在,林大人身體無恙,,楊大人在此事處理過程中的配合勤勉,必定會讓陛下感到欣慰,今後都是會有大用的。”

官場之上,有些話不能說得太透,鄭昀即便想為永昭帝招攬林如海、楊碩二人,把話說到這個程度,已經足顯誠意了。

若真是把話說透了,反而會有逼迫他二人當場表態的意味,反倒不美。

楊碩當初科舉,隻考了個三榜賜同進士出身,初次授官,只是個從七品的偏遠小縣的縣令,在地方上兜兜轉轉了十幾年,才爬到正四品揚州知府的位置上。

如果沒有大機遇的話,他告老之前,能任一省布政使司布政使,就是宦海極限了,可能終其一生,也無法調入京城六部,做一做六部堂官,內閣更是想都不用想。

不想做首輔的官員,不是好官員。

楊碩當然也有一個做首輔的命,雖然內閣有“非翰林不入內閣”的潛規則,但是萬一楊碩就是能打破這個潛規則的人呢!

而現在,薛蟠起頭,鄭昀跟進,向他展現出投靠永昭帝的前景,對楊碩而言,就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如果不是發生了林如海遇刺事件,楊碩一介區區揚州知府,也值不當薛蟠和鄭昀,親自來為永昭帝拉攏他。

所以,楊碩只是略微猶豫了一下,很快就想明白了,盡管如今朝局,依然在太上皇的掌控之中,但是當今聖上永昭帝,畢竟才是名正言順的天下共主,他獻身投靠,不存在任何心理負擔。

畢竟,楊碩在此之前,也並不是太上皇的人,而是兩帝皆不靠的所謂“純臣”。

其實,以他正四品的官職,連“純臣”都稱不上,因為根本參與不到朝局的核心競爭,還只是個旁觀者。

真正的“純臣”,是兩帝皆不靠攏,但是在天下大局上,卻也要有一定的話語權。

楊碩想做“純臣”,得首先躋身劉漢帝國的朝局核心權力層才行。

想明白這些,楊碩也算乾脆,直接向鄭昀、薛蟠拱手說道,“本官入仕之前,常聽人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但是入仕以來,一直兢兢業業,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要說十萬雪花銀了,現在家中連一千兩銀子都沒有。

“承蒙鄭大人、薛大人不棄,

有這樣的好事,沒有忘記本官,那這二十萬兩銀子,本官就厚顏收下了。”既然收下了銀子,自然要交付出忠誠。

在座四人,只剩下林如海仍未表態。

見三人都看向自己,林如海澹然笑著,問薛蟠道,“文龍,你認為這銀子,我應該收麽?”

薛蟠嘿嘿笑道,“自然應該收!小侄知道,姑丈家中豪富,不差這二十萬兩銀子,而且真的想要從兩淮鹽政中撈銀子的話,這兩三年下來,幾個二十萬兩,也盡有了。

“不過,這二十萬兩,卻與平常的貪汙受賄不同,就算聖上知道了,也不會怪罪我們的,鄭大人,你說是不是這樣?”

鄭昀哈哈笑道,“本官從小便跟在陛下身邊,對他的秉性,自認還是有些了解的,陛下對待自己人,最為寬厚,林大人為了朝廷,改革鹽政,惹到鹽商,才有此一禍,不要說只是區區二十萬兩銀子,就算再多些,陛下也不會怪罪的。”

當然了,鄭昀敢這麽說,也是因為這次從八大鹽商家中抄沒的財物實在是太多了,與之相比,被他們四人貪墨下來的幾十萬兩,確實是小意思。

薛蟠說道,“姑丈盡管大膽收下,就權當是給妹妹將來的嫁妝添妝了。”

薛蟠提及林黛玉,林如海才露出幾分笑意,呵呵笑著說道,“既然如此,那麽這份銀子,我就收下了。”

鄭昀撫掌笑道,“好好好!本官就願意與林大人、楊大人這樣的爽快人一起共事!”

薛蟠笑著總結道,“那調撥銀兩,謄寫帳簿的事情,就拜托鄭大人了。”

鄭昀一口應承道,“好說好說,本官在離開揚州之前,一定把銀子妥妥當當的給幾位大人送過來。”

雖然四人都沒有把話說明說透,但是經此一事,彼此之間卻已經有了默契,從今往後,四人在官場上,就多了一份香火情,算是結成了一個松散的小黨。

接下來,揚州知府楊碩,把大部分精力心思,都放在對八大鹽商的審訊上,在已經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八大鹽商都沒有過多抵賴,盡皆認罪。

對作為首惡的八大鹽商當代家主,楊碩判處的都是監斬候,秋後問斬,判決結果需要上繳到刑部覆核,再遞給內閣、呈給皇帝,請皇帝朱批定性。

生殺大權,是皇帝體現威嚴的重要所在,從不會假他人之手。

至於八大鹽商的家人,根據涉事罪行多少深淺,楊碩皆有判決,這些就不需要上級衙門覆核了,楊碩作為揚州知府,可以一言而決。

楊碩也按照薛蟠所請,對八大鹽商涉桉不多的婦孺家人,判的多是流刑,而且選擇的流放地,也聽從薛蟠的意見,選擇的是福建省治下台@灣府的雞籠山,也就是後世的基隆港。

現在的寶島,開發程度雖然沒有後世那麽高,但是在鄭家父子歸順朝廷之後,劉漢在那裡設府,從土地貧瘠的福建就近移民過去,經過幾十年的建設,也有了些成績,不能算是蠻荒之地了。

劉漢朝廷,與華夏以往所有朝代一樣,都重視陸權遠勝海權,但是時間來到十八世紀,西方各國,早就開始了大航海時代。

就在劉漢帝國建國之初,就有荷蘭殖民者,入侵寶島,和原有歷史一樣,被鄭成功趕走。

而與劉漢帝國隔海相望的東南亞各地,已經有多處,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如果劉漢帝國不能盡早提升起對海權的重視,再過百十年,難保不會重蹈歷史上滿清的覆轍。

現在劉漢的朝廷裡的掌權者,已經被內憂外患攪得頭大,實在沒有多余精力,把目光投向廣袤的大海。

但是薛蟠卻不會有這樣的目光局限,開拓海疆,早就在他的計劃之中。

只是因為手頭的事情太多,在朝廷上的根基暫時太過淺薄,才一時無暇顧及這些。

不過,這次拜托楊碩,把八大鹽商的家人,流放到寶島雞籠山,可以視作薛蟠開拓海疆的第一步。

薛蟠收了八大鹽商家主的秘密藏銀,承諾讓留他們家人一條生路,只是讓他們流放寶島,只是完成了承諾的一半,還得讓他們在寶島能扎下根,活下去。

所以,薛蟠決定,回金陵去找二叔,讓他安排幾個可靠的族人,從福建、浙江、江西等地,招募失地貧民,移民寶島,去那裡拓荒。

在薛蟠的計劃中,在寶島開拓出幾個立足點,只是第一步,後續還會把拓荒的足跡,擴展到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馬來西亞,乃至尚未被英格蘭殖民的澳洲去。

開拓海疆,是一個長期計劃,可能終薛蟠一生,都無法得竟全功,不過他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就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避免華夏大地,重演被列強的巨艦大炮打到家門口的悲劇。

薛蟠作為永昭帝親命的欽差,如果想要攬權的話,在處置林如海遇刺事件上,是能與錦衣衛指揮使鄭昀分庭抗衡,強迫揚州知府楊碩俯首聽命的。

不過,薛蟠卻在行雷霆手段,把揚州八大鹽商一窩端了之後,就把善後事宜,全部托付給鄭昀和楊碩,他自己偷了空閑,回了金陵一趟。

薛蟠是在去年的四五月間,舉家離開金陵,北上京城的,此番回來,忽忽已經過去一年多了。

一年的時候,對金陵這座千年古城而言,不過是轉瞬之間,甚至感覺不出有任何變化。

但是,一年之後的薛蟠,和一年之前,變化卻堪稱天翻地覆。

一年之前,薛蟠侍奉母親,陪護妹妹薛寶釵進京,雖然打的是送薛寶釵待選,進京探親的名號,實際上卻是因為薛父早亡,薛家的偌大家業,無法支撐,只能進京去尋求榮國府、王子騰的庇護。

在金陵的護官符中,薛家雖然和賈家、史家、王家並稱“四大家族”,但是實際的地位,卻天差地別。

薛家先祖在官場的人情人脈,在薛蟠父祖兩代,已經消耗殆盡了,到薛父亡故之後,薛家已經徹底敗落,如果不是薛母出身自王家,而王家又出了個王子騰,從賈家手裡接過了京營指揮使的官職權柄,位高權重,隻憑薛家剩下的孤兒寡母,早就被圍獵,家業難保了。

但是,王家是非常現實的,當初把大小姐許配給榮國府二公子賈政,是看重賈家一門兩國公的赫赫權勢;把二小姐許配給薛父,看重的是薛家的豪富家業。

因為與榮國府聯姻,王子騰才有接任一直被榮國府執掌了幾十年的京營指揮使的機會。

榮國府第三代的賈赦、賈政,雖然在官場上,沒有什麽作為,但是祖輩留下的家底足夠厚,憑借祖蔭,依然能夠力壓崛起勢頭迅猛的王家,牢牢把持“金陵四大家族”的頭把交椅。

薛父早亡之後,繼承家業的薛蟠,一年之前,完全是浪蕩紈絝的模樣,沒有半點支撐家業的可能。

於是在王家人的眼中,薛家的重要性,直線降低。

王家把第三代的大小姐許配給榮國府二公子賈政, 現在成了榮國府的當家太太;又把第四代的大小姐,許配給榮國府長房嫡子賈璉。

猶不滿足,還想要把榮國府二房,也攏在袖中,於是炮製出所謂的“金玉良緣”,打算撮合薛寶釵和賈寶玉。

薛家想要繼續借重王家的聲勢,維持家業,只能乖乖配合。

這才是薛家舉家進京的最深層次的原因。

薛寶釵待選公主郡主的侍讀讚善,就算沒有薛蟠出手,王夫人也會暗自出力,讓她落選。

因為只有薛寶釵落選,才有促成“金玉良緣”的可能。

可是,王家人算得再精,也算不出來,薛蟠竟然會被後世靈魂奪舍!

薛家雖然在王家人的安排下進了京,薛寶釵也順利落選,並和薛母一起,寄居在榮國府內,可以早早地和賈寶玉培養感情,等到時機成熟,便能順勢議親。

卻沒有想到,薛蟠進京之後,立即借助榮國府的人脈,捐官謀缺,並在崇文門稅關衙門這樣的雜務部門,做得有聲有色,顯出了自己在經濟之道上的特長,得到當即聖上的看重。

後來又被委派兼任新成立的煤務提舉司提舉,對西山煤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朝廷增添了一處財源,徹底在官場上站穩了腳跟。

因功甚至為薛父薛母都請到了誥封,薛家因此徹底改換門楣,完成了由商到官的華麗轉身。

令王家人氣悶的是,薛蟠這一系列操作,因為王子騰離京外人,所以沒有借重到王家半分,薛蟠進京之後,也明顯表現出於與賈家的親近,對正經的舅家王家,卻表現得不冷不熱、不遠不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