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紅樓歡歌》第84章 祭拜太廟
  冊封大典進行至此處,遠遠還沒有結束。

  已是被冊封為皇太子的陳爍,緩緩站起身來,在讚禮官的引導下,一步一步走到太康皇帝的禦座之下,距離已經足夠他,看清太康皇帝的面容了。

  斜靠在龍椅上的太康皇帝,看著比往日要精神的多,渾濁的老眼,自上而下不住的打量著,穿著袞服的皇太子陳爍,輕輕點了點頭,就閉上眼睛,養起神來,仿佛對外面的事充耳不聞。

  今日,冊封皇太子的大典,完全是按照當年大漢開國太祖高皇帝,冊封皇太子時的流程進行的,一絲不苟,沒有絲毫逾越。

  此時,禮部的禮讚官,換成了內廷的內讚官。他引導著皇太子陳爍緩緩踏上了丹階,朝著太康皇帝的龍椅走去。

  太康皇帝龍椅左側前方,早就設置了禦案和寶亭,幾個華麗的寶匣,靜靜的放置在禦案上。

  皇太子陳爍在寶亭內止步,這時,早有內廷內讚官壓著嗓子,尖聲道:

  “跪!”

  皇太子陳爍跪下的同時,太康皇帝在李守忠的攙扶下緩緩起身,側眸瞥了眼陳爍,而後,對著禦階下的文武百官,朗聲開口,道:

  “帝王紹基垂統,長治久安,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天眷,誕生皇三子陳爍,已及而立。”

  “茲者欽承大漢皇帝陛下聖命,大臣之盼,行建儲大典,以皇三子陳爍為皇太子。”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極殿殿中群臣們高聲喝道。

  三皇子陳爍再次叩拜。隨後,寶冊官、捧冊官等人上前。內閣首輔李攀龍從冊寶官的手中,鄭重地雙手接過聖旨,朗聲念道:

  “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禦寰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休。”

  “朕纘膺鴻緒,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謨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慶,端在元良。”

  “皇三子陳爍,日表英奇,天資粹美。茲恪遵大漢皇帝聖命,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

  “於大漢太康三十年八月初八日,授皇三子陳爍,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

  “大典告成,洪恩宜霈,所有合行事宜,開列於後。益篤靈長之祜。”

  “綸音式渙,用昭浩蕩之仁。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冊封皇太子普天同慶,蠲免北京、南京金陵三年賦稅,赦免死囚·········”

  “儲君已定,江山永固,大漢萬世一統!”

  “吾皇,萬歲萬萬歲萬萬歲!”

  “皇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在群臣叩拜祝賀聲中,內閣首輔李攀龍上前將手中的聖旨,安放在了皇太子陳爍高舉的雙手上。

  而後,皇太子陳爍就將聖旨遞給了他旁邊的禮官,小心的接過去,放在了玉匣之中。

  待到皇太子陳爍做完這一切後,內廷內讚官再此高聲喝道:

  “跪!”

  皇太子陳爍趕緊起身,鄭重四拜。

  “禮成!”

  接下來還要與太康皇帝一起,祭奠太廟,將立儲君的大事,稟告給大漢的列祖列宗。

  大漢王朝的太廟,就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嚴格意義上來講,都沒有出皇城,但護送他們爺倆的儀仗隊,依然從奉天殿午門端和門,一直排到了承天門(天安門),長達一二裡。

  皇太子陳爍在承天門,

就下了他自己的肩輿,再次由侍候的小太監引導,登上了太康皇帝的輅輦。  輅輦是皇帝專用,紅漆頂金漆車身,精美絕倫滿是煌煌天家之氣,由二十八名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抬著。

  太康皇帝早已一身盛裝坐在車廂之中,六宮都總管夏守忠和乾清宮大太監小李子,跪在太康皇帝的左右兩側侍奉。

  “兒臣,參見父皇!”

  太康皇帝爺倆的儀仗緩緩出發,走端門和承天門之間太廟街門。路兩旁是吏戶禮刑兵工六部的辦公處,又稱六科廊。

  皇太子陳爍坐了一會兒,有些坐不住了,於是,便撩開車廂車簾的一角,方便他可以看向外面。

  紅牆綠瓦之中,一片茂密的柏樹林赫然映入眼簾。每一株都是高聳入雲,生機勃勃。

  這時,太康皇帝輕閉著雙眼,並不曾睜開,替皇太子陳爍解惑道:

  “這些柏樹是我大漢太宗皇帝,遷都北京後,第一次祭拜太廟時,親手種下的!”

  “共有九百九十九株,取大漢江山,永固之意!”

  正說著,輅輦緩緩停下了下來。 按祖製:在大漢太宗皇帝親手種植的柏樹林前,大漢後世子孫,必須下轎、下車,躬身叩拜。

  太康皇帝攜著皇太子陳爍,緩緩下了輅輦,向大漢太宗皇帝親自種下的柏樹,恭敬地拜了三拜。

  而後,他們一行人朝東邊,太廟的正門前琉璃門走去。三座拱門的上方皆有黃琉璃瓦頂,和紫禁城一樣的黃色琉璃體現了皇家的尊貴地位。

  簷下飾有黃綠琉璃鬥拱額枋及垂蓮柱,牆下為漢白玉須彌座。穿過前琉璃門就是太廟的戟門,戟門面闊五間,進深二間,黃琉璃瓦單簷廡殿頂,漢白玉繞欄須彌座,台階九級,中飾丹陛。

  門前還有朱漆戟架八座,共插墩紅杆金龍戟一百二十條。確實是鎏金的金龍戟,看著流光溢彩熠熠生輝讓人不敢直視。

  這些金龍戟從大漢太宗皇帝在北京建立太廟之後,一直屹立在這裡,已經五十余載了。

  穿過戟門,就是堪比奉天殿一般恢弘的太廟正殿。大殿高約三十米,坐落在三層漢白玉須彌座上,威嚴肅穆。

  此時大殿前,無數的官員正在虔誠的忙碌。奏禮樂,呈各種貢品。

  太康皇帝板著臉,在夏守忠的攙扶下,緩慢前行,戴權輕托著皇太子陳爍的胳膊緊隨其後,由禮部的官員引導著,一步步沿著漢白玉的台階而上。

  大殿門前,數位太監匍匐跪著,屏聲靜氣。進入大殿後,六十八根巨大的金絲楠木柱子,赫然出現在視線之中。

  然後,繼續再往前行,遠遠地就見到大殿正中擺放著,大漢王朝歷代皇帝的神主牌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