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瘋皇》一百三十五 何謂離經叛道
  這鼓勵經商的好處徐光啟等人是理解了,只要他們理解了就差不多了,因為以後幫助他治國的是這些親信,而不是閹黨和東林。

  接下來就是科舉考題的問題了。

  這科舉考題到底怎麽出呢?

  說實話,《四書五經》裡面還真找不出鼓勵經商的句子來,要《四書五經》裡有這樣的話,千百年來歷朝歷代就不會一直重農輕商了。

  泰昌想了想,乾脆直接問道:“你們既然已經明白了鼓勵經商的好處,這個就不說了,你們就說說,怎麽把這科舉考題出得符合朕的要求。”

  徐光啟思索了一陣,突然問道:“皇上,您可曾看過《四書章句集注》?”

  朕又不考科舉,讀那玩意幹嘛?

  要知道,光是《四書五經》就是二十多本,學出點名堂來都不容易,《四書章句集注》比《四書五經》還多,誰有空去學啊!

  泰昌雖然沒學過,卻是知道《四書章句集注》對讀書人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四書章句集注》乃是科舉考試的標準答案或者說標準答題套路。

  也就是說,你哪怕對《四書五經》理解的不夠透徹,看到個題目不知道怎麽回答,就按《四書章句集注》上的來,稍微發揮一下,改成好像自己寫的,考個秀才肯定是不成問題的。

  當然,如果照搬《四書章句集注》上的話,考舉人和進士還是有點難度的,畢竟秀才只是個最初級的功名,沒什麽用,舉人和進士就不一樣了,那都可以當官了,靠死記硬背那肯定是考不上的。

  這個時候就要看個人對《四書五經》的理解了,或者說對於主政者出題目的的理解。

  不過,這個理解也不能亂理解,還是必須按《四書章句集注》的標準模式來理解,就算你能寫出深層次的東西來,天馬行空,一頓亂寫也是不行的。

  總之,《四書章句集注》自元朝開始就被統治者所重視,到了明清,那更是各種學堂、書院的標準教程,讀書人如果想考功名,那是必學的。

  泰昌無需考功名,所以沒怎麽學,他頗為尷尬道:“怎麽,《四書章句集注》上有鼓勵經商又或者鼓勵人鑽研奇yin技巧的話?”

  這個,自然是沒有的。

  徐光啟忍不住歎息道:“皇上,請恕微臣冒犯了,說實話,您的想法有點離經叛道啊,不管是《四書五經》還是《四書章句集注》都不可能有這種離經叛道的話的!”

  何謂離經叛道?

  泰昌想了想,隨即直言道:“子先,你們要搞清楚,朕的責任是帶領大明王朝走向太平盛世,你們的責任是為國為民出力,幫朕管理好這個國家。至於什麽經什麽道,我們又不是掉書袋子裡的腐儒,管那些幹嘛?你們可別被什麽離經叛道給束縛了,那些腐儒說別人離經叛道的時候內心裡想的其實維護自己的權力,什麽離經叛道,他們就是想借這個爭權奪利!”

  呃,好吧。

  皇上說的對,咱得想辦法支持!

  徐光啟想了想,隨即果斷道:“皇上,《四書章句集注》上也沒這些東西,不過,微臣曾鑽研過歷代的考題,從而發現個竅門,或許,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竅門來出題。”

  什麽竅門?

  你倒是說啊!

  泰昌忍不住催促道:“子先,你怎麽也賣起關子來了,到底什麽竅門,你快說啊!”

  唉,那些腐儒如果知道是我出的餿主意,非罵死我不可!

  徐光啟再次暗歎一聲,

隨即咬牙道:“微臣發現,自本朝開科取士以來,不但要求考生按《四書章句集注》的標準來答題,這考題裡面也慢慢帶些《四書章句集注》的味道了。”  《四書章句集注》的味道?

  什麽味道?

  朕沒讀過《四書章句集注》啊!

  泰昌不由尷尬道:“你舉個例子。”

  徐光啟稍微想了想,隨即舉例道:“比如,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這話出自《春秋.左傳》,以前出題也就這麽一句話,不會加什麽其他的注解。如果以此為題,那解題主要就在一個備字。如果按《四書章句集注》的味道來出題,則題目可以為,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所備為何?解題的重點還在一個備字,不過,能論述的東西就多了。”

  這句泰昌倒是記得,他微微點頭道:“嗯,這樣出題的話,備字的意思的確廣了許多。你的意思,我們就這樣加自己想要的內容?”

  唉,真要被那些腐儒罵死了!

  徐光啟咬牙點頭道:“是的,皇上,我們可以改成,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所備為何?錢呼,糧呼,兵呼,器呼?然則,錢糧何備,兵器又何備?”

  不得不說,有時候讀書人就是歪點子多,而且,他們還能把歪的說成直的。

  泰昌聞言,忍不住豎起大拇指誇讚道:“好,子先,就這麽出!”

  畢懋康和王徵聞言,卻是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這考題如果這麽出,不被人罵死啊!

  泰昌一見他倆這樣子,又忍不住問道:“怎麽,考題不能這麽出嗎?”

  這個。

  畢懋康和王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還是畢懋康拱手道:“皇上,這麽出題也不是不行,不過,那些讀死書的書呆子如果沒考中,估計會借題發揮,畢竟,這麽出題已經有點脫離《四書五經》的原意了。”

  哼,朕要那些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有何用?

  答不出來,那就證明是廢物!

  這些廢物,除了在朝堂上鬥嘴,還能幹什麽?

  泰昌頗有些不屑道:“借題發揮?一幫廢物而已,他們想幹什麽?他們又能幹什麽!”

  這個可說不好。

  畢懋康小心的提醒道:“皇上,您可記得先帝洪武時期的南北榜案?”

  呃,這個。

  泰昌聞言,不由眉頭一皺。

  這幫讀書人鬧起來的確挺煩人的,就連先祖洪武大帝都不得不選擇哄,而不是壓。

  他仔細想了想,隨即問道:“會試好像分三場吧,每場具體是些什麽題?”

  徐光啟不假思索道:“是的,皇上,會試分三場,頭三天《四書》義三道《五經》義四道,中間三天試論一道律判五道,後三天經史時務策五道。 ”

  這麽多題就好辦了。

  泰昌毫不猶豫道:“那我們就少出點這樣加了料的題,頭三天什麽經義就按正常的出,中間三天什麽論判塞進去一道加了料的,後三天的時務策再塞進去一兩道加了料的。反正我們自己清楚要選什麽樣的人才,有兩三道加了料的題足以判斷是不是我們需要的人了。”

  這樣倒是好多了。

  畢竟,這些年來,每界科舉都不是一道加了料的題都沒有,這種加了料的題徐光啟、畢懋康和王徵都遇到過。

  不過,人家加料也是按《四書五經》的原意加的,不像皇上這樣,加的就是《四書五經》裡沒有的。

  三人仔細琢磨了一陣,還是無奈的點了點頭。

  皇上要加,那就加吧!

  他們這一點頭,可把這屆考生給整慘了,因為以前沒人遇到過這樣胡亂加料的題啊,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麽答!

  這一屆的考題,也被有史以來最難的一次,很多人看到加了料的考題都差點當場吐血。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暫且就略過不表了。

  泰昌一看三人都點頭了,當即順勢道:“子先,孟侯,考題就由你們來出吧,到時候你倆就是副考官。”

  好吧,惡人當到底,送佛送到西,這考題都變成他們出了!

  不過,這副考官倒是個好差事。

  畢竟,主考官是皇上,這些考生名義上就是天子門生,真要拜皇上為師,那是不可能的。

  這些考生如果想拜師,那也只能拜他們門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