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縱橫諸朝,吐槽皇帝竟然這個樣》第157章 彈劾的藝術(3)
“范仲淹的確不是一個什麽心懷詭譎的奸佞之輩,但他更加的不是傻子。

 在任何時代,口舌都是一件很有力度的武器,口舌之利更是很多人晉升的重要工具。

 范仲淹心中有著絕對的抱負,想要成為一個真正改變這個世界的人。

 而如果想要改變這個世界,自然是不能靠著嘴巴,也自然是不能不靠著嘴巴。

 范仲淹需要有地位,而在和平年代,他如果想要地位,那麽就需要腦子。

 在呂夷簡執掌大權的時候,他悍然出手,為天下士子官員鳴不平,這僅僅是衝動?

 既然是衝動,為何這一次他要用如此近乎於“戲弄”的辦法來彈劾此事,而非是用堂堂正正的辦法去做?

 畢竟,面對當年權傾天下的劉娥已經剛剛掌權的趙禎,他都是直言敢諫,反倒是呂夷簡這裡他開始改變自己的方式了?

 其實,我們要仔細的看這件事情,不難發現他范仲淹在裡面的算計。

 呂夷簡能夠得到權力這到底是付出了多少努力,又有多大的本事暫且不說。

 我們隻說他這麽做的後果是什麽。

 宋仁宗趙禎,他的確是一個很仁慈的皇帝,這毋庸置疑。

 甚至在仁慈的方向他都已經趨近於軟弱了。

 但說到底趙禎也不是傻子。

 范仲淹第二次是因為什麽被貶斥的難不成他自己忘記了,說到底不就是因為趙禎迫切的想要收回這朝堂的權利,然後清理後派的時候和對方衝突了麽?

 那麽,當年太后劉娥權利過重讓趙禎不舒服,呂夷簡如今也在一步一步的將權利握在了手中,甚至讓趙禎沒有辦法的時候,他就舒服?

 我們不可否認呂夷簡在趙宋這個王朝裡面他的確也算得上是一名名相。

 作為太子太師呂蒙正之侄,大理寺丞呂蒙亨之子,呂夷簡也算是名門出身了,在趙禎內憂外患的時候站了出來,他也是臨危受命。

 可呂夷簡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正式拜相的時候,正是那劉娥劉太后臨朝稱製的時候,可以說他本身就是後派。

 之後劉太后去世之後,他提出來的正朝綱、塞邪徑、禁貨賄、辨佞壬、絕女謁,疏近習、罷力役還有節冗費這八條規勸也是中規中矩,頗有意思。

 但這提出來了不代表他能夠辦成。

 他這一生呢,任用范仲淹用兵西夏,派名臣出使遼邦,與兩國達成和議,保證了趙禎的平穩過渡正式掌權。

 但同樣也是一個十分有權術的家夥。

 在和談上面不斷的讓步,導致了歲輸銀兩、錦帛過巨,進一步為後面壓垮北宋的財政提供了充分的素材。

 除此之外,在用人上歐陽修對呂夷簡的評價很是粗暴。

 “二十年間壞了天下。其在位之日,專奪國權,脅製中外,人皆畏之”

 而宋史之中也很是含蓄,於天下事屈伸舒卷、動有操術。

 說他一聲半權相這個東西不為過,至於為什麽是半?

 因為他的確是沒有能力和趙禎叫板,而趙禎也保持著可以罷免他的能力。

 但為什麽有要說是權相,因為他的確是在執政期間十分的凶狠,對於反對的聲音下手十分的猛烈不說,這任人唯親和暗地裡的很多手段,他也是跑不了的。

 這種人,趙禎用他是因為沒有辦法,他需要這麽一個人抗住大量的壓力給他更多的時間。

 但趙禎不會真正的用他,就算是呂夷簡不死,他也不會一直堅挺的站在那個位置之上。

 而范仲淹正是看中了這一點,這才用了這種仕林之中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加喜歡的方式彈劾了那呂夷簡,讓大多數的官員士大夫對他有了十足的好感。

 甚至於當初還是青年的歐陽修等人,更是直接將他奉為偶像,唯命是從!

 所以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後,范仲淹完成了自己三部曲的最後一步,他的聲望達到了無可匹敵的巔峰了。

 而第四次起複的時候,他就已經是,陝西都轉運使,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龍圖閣直學士,兼知延州!

 俗稱,身穿紫袍的頂級官員了。

 所以從這三個人的過程和結果你就能夠看到這噴子,或者說懟人,彈劾的境界了。

 最下等就是代表著絕大多數噴子,甚至包括你我的陸遊,越權且無人得利。

 中等便是包拯的在其位謀其職,也就是那些讓人敬服的公司高管,他們俗稱對事不對人。

 這種人,我們也不是沒有見過,或者說也有不少人在我們的周圍。

 這種人或許就是我們的目標了。

 至於最上等,那便是講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和這大局放在一起,將權謀和口舌相結合。

 這種人從古至今基本上也都活躍在仕途之中,同時這種人也是真的需要我們去學習和敬仰的存在了。

 到這個時候,我們再說最後一個人,蘇軾。

 至於為什麽將他拿出來,倒不是說他蘇軾的懟人有多麽的特殊,也不是說他蘇軾在這方面有什麽讓人驚豔的地方。

 因為他真的是一個例外,這個例外讓他在聞風奏事的宋朝都差點沒了性命啊。

 相比較於其他人,這個人在這方面的經歷其實才更加的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首先,蘇軾懟人彈劾的能力絕對是屬於下品的存在,他和陸遊基本上就算在同一檔了。

 那不但沒有人從中得到利益,最扯淡的是他還越權!他就是那種楞噴的。

 可為什麽同樣都是楞噴,他比陸遊都要淒慘,還淒慘那麽多?

 這就要說到他的身份了。

 陸遊雖然也是宋朝的名人了,而且還是很出名的那種。

 但是他的這種出名好蘇軾是完全不同的。

 陸遊的名在於身後,而蘇軾的強已經可以和李白並列了,作為宋朝大文豪,一等一的存在。

 宋朝的蘇軾在文壇的地位毫無疑問可以說是兩千年來中,唯一一個可以和唐朝李白相對抗的存在了。

 而他蘇軾懟人的技術就很厲害了,他直接寫詩去諷刺了當朝的皇帝宋神宗。

 這就是他取禍的根源。

 為什麽他寫一首詩就成了這個樣子?難不成這大宋寫詩還不對了?

 寫詩當然可以,但是你蘇軾這麽寫詩你可就不行!

 要知道蘇軾寫詩和蘇軾寫奏疏是完全不一樣的。

 說的直白點,不管是誰的奏疏全部都是會放在皇家和官方的檔案館裡面的,這些東西是在修史書的時候才會看一看,但是基本上不會放入正牌史書之中的。

 就算是放進去了也沒有關系,因為普通老百姓沒有人會看。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誰閑的沒事兒抱著史書看個沒完?

 那些營銷號他看麽?

 他也不看!

 所以你寫奏疏這件事情就是關上門你們內部的問題了,你諷刺也好,你彈劾也好,哪怕是你也噴宋神宗滿臉吐沫星子,那也就這個樣了。

 可是你蘇大文豪寫了詩,那叫一個朗朗上口,那是一個千古傳誦。

 你今天寫出來,明天就傳遍了全城,不到三天就會傳到州府縣城,甚至村落之中。

 最多一年就能夠傳遍天下那也不為過啊。

 這玩意就和現在的頂流明星爆瓜一樣,雖然速度上有所不同,但同樣是會讓天下皆知的事情。

 不要覺得這是誇張,想想那個叫做汪倫的家夥,他是幹嘛的到現在也沒人鬧明白呢。

 就一首《贈汪倫》就讓他天下聞名不說,你問問現在的人,唐玄宗下面和上面的那個皇帝叫啥看看有多少人知道。

 你再問問,唐朝有個叫做汪倫的你聽過沒?

 有李白的前車之鑒,你烏台詩案上面,這一首詩直接就把皇帝給掛在那裡了,誰知道會不會和汪倫一樣被傳唱個幾百上千年的。

 甚至還會傳唱下去。

 蘇軾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麽?

 如果你已經是一個很有名氣的人了,那麽你的言行舉止就一定要做到謹言慎行,不是因為你失去了言論自由。

 而是因為你的一言一行都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鄭碧如我們在談論的永遠是青史留名的那些人,一個百姓在自家炕頭上任憑他怎麽吹牛逼也造不成多大的影響。

 便是當年那清大興文字獄的時候,也不過就是一家之禍罷了。

 或許我們會覺得現在的名人日後恐怕也沒有那留名青史的手段,可莫要忘記在這個瘋狂的時代之中,信息傳遞的速度可以說是亙古未有。

 熱度和流量更是成為了一個可以量化甚至利益數字化的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普通之家甚至可以造成一時之轟動,更何況名聲在外之人?

 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沒有人不想風光無限,最起碼所有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個夢的存在。

 在這個道路之中,我們要走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權謀,自己的財富,更是要有自己的品德和言行。

 因為前者決定了我們能夠走多久,後者決定了這個世道讓不讓我們走下去。

 兩條腿缺一不可。

 所以說,相比較於范仲淹,包拯,陸遊他們三個人在手段上對我們的觸動,蘇軾這個倒霉蛋兒才更加的適應這個時代。

 他就相當於一個大宋的頂尖兒大V,然後公然發表了一篇文章。

 這文章暫且不論對與錯,他毫不顧忌的寫出來了,這就不是一個想要解決問題的路子。

 當然,在說了他們四個人之外,其實也有另外的一種說法,那就是如過蘇軾和陸遊在宋仁宗時期的話,或許結果會與眾不同。

 但其實我給人覺得,就他們兩個人的這個性格。

 他們就算是有所區別,也不過是晚年不至於挨餓罷了。

 畢竟他們的問題不在於自己所處的時代是不是宋仁宗的時代,而是因為他們所做的事情簡直就像是一個莽夫。

 他們有著滿腔熱血,這無可厚非。

 但是他們的才華卻是支撐不了他們的熱血忠心,所以他們最好的方式並非是改過自己的性格或者是閉口無言。

 他們最欠缺的是一個完全折服他們的領導。

 而宋仁宗.....啊,那可是“仁”宗啊!

 對於一個諫臣來說,他們的頂頭上司,也就是皇帝可以說是十分重要的了。

 畢竟一個皇帝的度量是決定了諫臣的頂峰位置的存在,可對於諫臣來說,皇帝僅僅是一個需要有度量的人麽?

 首先我們要知道,這歷史上最好的諫臣是誰?

 毫無疑問,因為是魏征。

 那唐太宗和宋仁宗兩個人,誰更加的有度量,誰更加的仁慈?

 這個問題這還用說?

 就李二那玩意,他回過悶來的時候那叫大肚能容,他腦子抽抽的時候那玩意就是個小肚雞腸也不為過。

 就單純以臣子的角度看皇帝, 在這方面李世民縱然算得上是真正的千古一帝,那也真的比不上趙禎的仁慈。

 畢竟在廟號上面,那趙禎還真的是第一個用上仁宗這個稱呼的人了。

 而且從他開始往後走,這仁宗兩個字也算是成為了一個香餑餑了。

 元仁宗孛兒隻斤·愛育黎拔力八達,明仁宗朱高熾,清仁宗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就這幾位你看一看,他們其實也是很有共性的。

 為人寬厚,崇尚節儉,在位期間內外基本上都算是太平的,加上崇尚儒學。

 但是你換一個角度來看,那就是他們實際的功績吧...總是有那麽一點點的....

 同樣你也憑良心說話,在封建王朝的體系之中,一個皇帝做到了不奢靡,不折騰,內外基本穩定的狀態,這已經算是壓服了八成的同行了。

 但同樣有一說一, 他們的廟號可是仁啊。

 就算是不說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就說這群人,愣是讓人將“仁”作為了他的第一評價。

 你自己想一想他們能夠有多大的出息?

 就那些前輩後輩,不說秦始皇這個獨特的。

 那太祖,太宗,文,景,神,武,宣等等等等。

 作為仁為第一屬性的趙禎來說,他實在是有點很難評價的。

 總體來說就是。

 說他無能,這大哥是真的無能,可說他是個好皇帝吧,他也真的是個好皇帝。”

 喜歡縱橫諸朝,吐槽皇帝竟然這個樣請大家收藏:()縱橫諸朝,吐槽皇帝竟然這個樣更新速度最快。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