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災難藝術家》三百五十 2個問題
在陸潛所熟悉的時空裡,“疾速追殺”是一部優點和缺點都非常明顯的作品。

 首先,電影的兩位導演都是替身演員武術指導出身。

 也就是說,兩位導演對於打鬥場面的鏡頭調度和武打設計都有著非常清楚的構想,但他們對於文戲的掌控能力趨近於零,於是兩個人揚長避短,充分地將打鬥場面的魅力發揮到最大,這也成為電影成功的原因。

 其次,兩位導演終究不是專業導演,天賦的局限性還是限制了電影魅力的進一步放大。

 剪輯功力的欠缺是致命的,在系列第一部裡,基努-裡維斯身手不夠矯健的缺點就已經初步暴露出來,而後在第二部、第三部更是被進一步放大,以至於影響到電影觀感。

 整體而言,“疾速追殺”的缺點在於兩點,動作場面的爽感被剪輯拖後腿,然後文戲幾乎沒有能夠幫上忙。

 關於前者,陸潛想出的解決辦法就是洪家班,特別是管舟的矯健身手,通過“突襲”就已經得到了證明。

 而這次在“疾速追殺”裡,洪家班又重新設計了管舟的整個武打風格,以槍械和硬朗的拳腳功夫結合在一起,呈現出不同於“突襲”的打鬥風格。

 從試映來看,效果非常好。

 管舟在侯曉川的鏡頭裡呈現出一個全新形象,沉默寡言之中又帶著淡淡哀傷和流浪氣質的男主角形象,再加上洪元和全新設計的武打動作,可以看得出來男主角因為受傷且久疏陣仗而導致身手有些生澀,卻依舊展現出殺伐果決的手段,刹那間就讓管舟的形象與“突襲”區分開來。

 其實,對於動作演員來說,最大的困擾就是形象定格——

 從西爾維斯特-史泰龍(Sylvester-Stallone)到阿諾德-施瓦辛格(Arnold-Schwarzenegger),從成龍到李連傑,從范-迪塞爾(Vin-Diesel)到道恩-強森(Dwayne-Johnson),全部都面臨相同的問題。

 憑借著一部動作電影闖蕩出名號之後,形象就馬上定格,在整個演員職業生涯裡都很難很難打破桎梏。

 也正是因為如此,許多動作演員後來都會嘗試喜劇,打破自己的形象束縛。

 當然,

管舟也必然會面臨相同的困擾,但幸運的是,管舟就如同一張白紙,任由陸潛在上面塗塗寫寫。

 “突襲”展現出一個青澀特警的成長,“疾速追殺”則展現出一個隱退江湖殺手的被逼無奈,兩個角色自身色彩的不同,將管舟身上不同側面的氣質放大,然後通過洪元和武打動作的設計,最終賦予管舟不同的形象。

 而且,侯曉川的攝影風格、調度能力、剪輯水準都是得到認可的潛在大師,他成功地將管舟身上那種夾雜著殘忍和天真的氣質融入鏡頭裡,這對於塑造男主角魅力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對此,陸潛沒有任何意見需要補充,侯曉川確實寶刀未老,電影呈現出一種不同於“突襲”的乾淨和凌厲,畫面裡幾乎看不到血腥,卻依舊能夠感受到脊梁骨發涼的驚悚。

 陸潛最喜歡的部分就在於,侯曉川將“疾速追殺”的拍攝城市安排在了朗歌。

 這是一座靠近北部的大城市,城市規模和蘭川相差無幾,甚至可能還要稍稍大一些,但天氣環境截然不同。

 朗歌是一座大風城市,坐落在湖泊旁邊,高樓大廈遮擋住了陽光,穿行而過的狂風又因為鋼筋森林而變本加厲起來,整體來說,這是一座灰藍色調的城市,線條硬朗粗獷,和盆塘的荒野原始是截然不同的。

 在侯曉川的鏡頭裡,畫面呈現出大片大片的灰色和藍色,賦予“疾速追殺”一種緩緩滲透進入皮膚底下的冰冷質感,從這裡就能夠看出,侯曉川早早就確定了三部曲的整體風格,為電影注入一種驚悚一種疲倦和一種滄桑。

 即使是商業電影,也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當然,這也恰恰是陸潛尋找侯曉川的原因。

 有一說一,侯曉川並不是一位擅長調教演員的導演,他對表演的理解還是太過粗淺,更多需要依靠演員自己的領悟和展示;但在侯曉川的鏡頭裡,管舟自身的氣質成功凸顯出來,展示出不同的面貌,這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管舟完成了他的任務。

 陸潛能夠感受到管舟的忐忑不安,他趁著空檔,朝著管舟展露一個笑容,輕輕頜首表示讚賞和肯定,雖然管舟依舊稱不上有演技,但至少在鏡頭前還是能夠展現出兩個不同角色的色彩差異,這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得到陸潛的肯定,管舟的臉上也顯露出了笑容。

 關於後者,陸潛則將希望寄托在侯曉川身上。

 作為新聞記者出身的導演,侯曉川對於細節的捕捉、人物關系的塑造總是有著他自己的見解和觸感,而且他總是能夠從細枝末稍入手折射出整個社會的恢弘,這也是陸潛希望侯曉川賦予電影的人文關懷。

 但遺憾的是,從試映成品來看,侯曉川有些……束手束腳。

 什麽意思呢?

 顯而易見地,侯曉川有意識地加快電影節奏,以至於文戲被大量刪除,或多或少有些模仿“突襲”的意思。

 可以看得出來,侯曉川還是擔心“疾速追殺”的票房,而且連續多部作品失敗之後,從創作巔峰滑落下來,侯曉川也顯得信心不足,所以有意識地迎合商業動作電影的需求,模仿陸潛的風格打造出這部作品。

 問題就在於, 陸潛籌備“突襲”的時候就沒有打算打開格局;但“疾速追殺”從籌備階段就是按照三部曲在布局的,自然而然,細節的填充也就變得至關重要,這也恰恰是陸潛希望侯曉川能夠為電影帶來的東西。

 那麽,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陸潛靜靜地觀看電影,大腦卻始終在高速運轉,全然不是在放松享受電影,更像是正在準備一場考試。

 然後,陸潛就抓住了一個細節,微微側頭看向身後的侯曉川,“侯導演,為什麽這兩場戲的銜接看起來不太流暢,是不是剪掉了一組鏡頭?”

 其實是無關緊要的細節,但陸潛需要這樣的切入點。

 侯曉川第一反應就是心臟微微收縮一下,不得不驚歎陸潛的敏銳,不愧是專業人士,如此隱蔽的鏡頭剪輯也能夠看出脈絡的斷裂,可見陸潛對於影像的解讀是多麽準確。

 最新網址:

注:如你看到本章節內容是防盜錯誤內容、本書斷更等問題請登錄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