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海上升明帝》第四百六十章 砍而不伐
“憑山依河,戰守之衝,山東絕不容有失!”

 殿外雷雨交加,殿內王公大臣齊聚,共議國政。

 徐淮狼煙起時,北京聞報便已經在商議對策,結果遲遲拿不出一個好辦法來, 這邊還在那裡爭吵,有人提議乾脆請天子禦駕親征,北京八旗精銳南下。有人則提議不妨先把淮南舍棄,交由漢將,清軍退駐濟南登州一帶。

 爭的不可開交之時,數道敗訊接連而至。

 孔有德失登州, 自焚而亡。

 耿仲明再失萊州, 棄城出海逃回遼東。

 兩軍一萬精銳,只剩下三千。

 明軍勢頭之猛, 攻勢之快,打了北京清廷一個措手不及。

 有人說這是假消息。

 可緊接著明軍再破濟南府的鐵門關,奪取了大清河入海口的重要碼頭,接著又報明軍奪海州·····

 連博洛的急報都抵京,這下所有人都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了。

 再次緊急召開王大臣會議。

 連聖母皇太后都帶著年幼的天子出席,在京的王公大臣全都到場。

 皇父攝政王多爾袞一直咳嗽著,據說他前幾天聽聞敗訊後急到吐血昏倒。

 明清兩軍,如今在江淮一帶對峙。

 江淮以北,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在這片平原的東部,分布著一片低山丘陵地帶,便是山東魯中南低山丘陵,由泰山、魯山、沂山、蒙山組成。

 黃河從其南側東流入海,泗水從這片低山丘陵的西側南流入海。

 北面有大清河東入大海。

 在這片低山丘陵的周邊,北有河北,西有河南, 南有淮南,全是大平原,唯有這塊丘陵山地,依山靠海背靠山陵,成為突出的險地。

 更連通南北。

 大殿中擺著一副精美的沙盤。

 多爾袞顧不得身體不適,忍著咳血指著沙盤上的濟南,“朱以海自海上奔襲登州,再奪萊州,如今又奪鐵門關,意圖十分明顯,下一步必然是要攻濟南。”

 “山東戰守之衝,而濟南更是重中之重。”

 “南不得濟南,則無以問河濟。北不得濟南,則不敢窺淮泗。西不得濟南,則無從得志於臨淄,東不得濟南,則無爭衡於阿鄄。

 是故山東有難,濟南為戰守之衝。

 從先秦到明朝,濟南一直都是整個山東裡最關鍵的一地。

 雖然在中原一統安定的時候, 濟南甚至整個山東地位下降,但是在動蕩時期,尤其是南北對峙的時候, 山東和濟南卻成為必爭之地。

 一眾議政大臣看著沙盤,也都陷入沉默之中。

 朱以海突襲登州,堪稱神來一筆。

 因為博洛駐於徐州,譚泰駐於淮安,正常情況下,明軍得先突破這道徐淮防線才能北上,然後有四條通道北上。

 比如由海州經沿海至膠州的琅琊通道,就是沿海岸而行。

 再比如沂水和沭水二河衝積形成的河谷低地通道,沂州到青州,便是連接魯北齊地與徐泗之間的重要通道,其間的穆陵關,向來兵家必爭。

 還有兩條通道,一條是經兗州向東北,經萊蕪,汶水河谷,進入齊地。

 最後一條通道是北面在濟水和泰山之間的那片一二十裡寬的河岸平原,聯接魯地和齊地。

 這四條通道中,最北面的這條自然是最平坦寬闊的,但有徐兗在前面擋著,朱以海根本過不來,去年秋冬他倒是一路打到了昌平,可以沿大青河東進濟南,但他那次也隻到了昌平就退了。

 所以在之前清廷的部署中,重點還是守廬、鳳、淮、徐這一線。

 不過因為海上水師的弱點,所以又調孔有德、耿仲明移鎮登萊半島,防止明軍海上繞後。

 同時,還下了遷海令,把淮河以北的海、萊、登等府的沿海三五十裡百姓內遷。

 尤其是海州一帶,更是計劃徹底讓明軍無法在海州灣補給,也讓他們無法經琅琊通道進入登萊半島。

 可千防萬防,誰也防不住朱以海能夠這麽迅速的殲滅孔耿的一萬人馬啊。

 特別是明軍居然是在登州外海劫獲了朝鮮運糧船,然後以此詐入登州港。

 濟爾哈朗、代善兩攝政叔王也都沉吟不語。

 “大運河就在濟南的監視之下,如今湖廣、江淮稅賦漕糧鹽稅皆失,朝廷依賴河南山東之糧北上,又仰運河輸送糧草至前線,若是濟南再失,則大清危矣!”多爾袞憤憤的敲打著桌案。

 博洛的兄弟,郡王嶽東開口,“孔、耿二將喪師辱國,當治其罪!去年二人就已經嚴重瀆職,朝廷不予追究,還加以安撫,可今年卻成這樣,請朝廷下令,剝奪孔有德官爵,將其滿門抄斬!”

 “耿仲明逮捕問斬,全家發披甲人為奴!”

 孔有德兵敗自焚於登州,耿仲明兵敗棄萊州逃海上,現在都還沒消息。

 若是可以,誰都想滅了這二王滿門。

 可多爾袞眼下沒有心思去追究二人之責,或者說他還在找耿仲明這三千人馬,希望還能調他再上戰場。

 “博洛上奏,要棄廬、鳳、淮、海,退守徐州、潁州,對整個淮南堅壁清野,徹底毀棄。”

 對於博洛的這個打算,許多人反對。

 甚至有人認為,如今淮南剛剛收過小麥,正好解了饑荒缺糧的問題,怎麽能主動放棄如此重要的軍事要鎮?

 谷罊

 還有人認為,朱以海就算繞到登萊,也不用怕,這反而是他自取死路。

 “派兵南下增援徐淮,守住海州,則切斷了明軍糧道後路,入山東的明軍成孤軍,我八旗圍剿,可將其一戰全殲,若如此,南明徹底滅亡。”輔政豫親王多鐸直言道。

 他的發言引得不少滿州貴族的點頭讚同。

 可多爾袞卻搖頭。

 “你們不想想朱以海是怎麽到了的登萊?”

 山東按地理可大概分為四個版塊,殿中的這個沙盤就已經呈現的很明顯了。

 基本就是以泰山魯山等為界,北面就是魯北平原,也就是齊地,以濟南、青州為中心,這塊地最肥沃平坦,是山東的中心。

 然後是魯地,也就是山東西部,也是平原地區,而且西面有黃河等諸多運輸要道。

 再然後是西南的徐泗地區,這塊地區也是交通要道,但比起齊地魯地要差點。

 以往最偏遠的是登萊半島,尤其是在隋唐以前時,半島僅就一個登州港因是港口,負責海上轉運等有點發展,其它地方談不上發展,也不重用。

 到了明朝時,因為遼東的原因,尤其是後期女真崛起後,明朝需要從登州聯通遼東,甚至朝鮮,所以這裡重要了起來,遼東行都司還設在登州。

 不過明清時的海上並不是很發達,所以也就不是很重視登萊半島這塊地方,一直屬於山東的邊緣地帶。

 在以往朝代常規的作戰中,特別是南北對峙的時代,圍繞著山東的爭奪,也一般都是圍繞青州、濟南爭奪的,很少會去管登萊半島。

 反正只要青齊拿下,登萊那也是順手的事情。

 甚至就算你能通過沿海的琅琊道進登萊半島,也沒什麽用,因為關鍵是穆陵關,是青州、濟南這些戰略要地,拿不到,進去了半島也無險可守,也是死路一條。

 就算是劉裕北伐,當時也是走穆陵關,冒險出兵,最後奪取益都。

 可是多鐸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如今不比從前。

 現在的明軍也不是過去的明軍了,他們在水上有著無比的優勢,甚至現在海上也非常的強。

 換言之,他們進入登萊,完全不用擔心糧道問題,因為對他們而言,大海就是坦途,根本不需要走琅琊海岸通道,就不用擔心被斷糧道,沒了補給。

 突出於海的登萊半島,反而對擁有控海權的明軍來說,是個極佳的有利地形。

 朱以海根本不需要走琅琊海岸,更不用去走車不能並軌的沂沐河谷險道,不用去攻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穆陵關。

 他們的船隊可以在海上揚帆而進,在登州、萊州、膠州、海州,甚至是大清河口的鐵門關等登陸停靠。

 傳統以陸地作戰為主的山東軍事地理防禦,可以說對明軍失效了。

 包圍明軍在登萊半島?

 把他們趕下海?

 現在多爾袞已經不僅僅要去救濟南,去守青州,他還得擔心遼南的旅順,還得擔憂北直隸地區了。

 就如同當年明軍在遼西建立了寧錦防線,可清軍仍然可以繞過遼西走廊,然後翻越長城入關,先後五次破關入塞,每次都予以明軍重創,搶掠了無數的人丁牲畜錢財。

 正是這五次入塞,嚴重打擊了明軍,甚至讓明軍中原剿匪一次次功敗垂成,最終被耗死了。

 皇太極當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口號,砍而不伐。

 他把大明比做一棵三百年的大樹,說想一斧頭伐倒不現實,所以要先砍,多砍,砍到最後差不多了,再一斧頭伐倒。

 五次入塞,避開了重金打造,重兵防守的遼西走廓,深入腹地,不僅兵臨北京城下,甚至一路打到南直隸邊境了。

 從結果來看,皇太極當年的戰略非常成功。

 而現在,攻守易勢了。

 朱以海突然佔據登萊半島,這下本就勉強的江淮防線徹底崩潰,還將直接威脅到山東、河北、遼東等地,甚至能直接威脅京津地區。

 這簡直就是當年清軍砍而不伐的複刻再現,只是他們換了一個辦法而已。

 “必須立即調兵增援濟南,再調兵守青州,還要調兵去守旅順,天津也得增兵!”

 “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奪回登萊!”

 多爾袞咳嗽著,嘶啞著喊道,濟爾哈朗、代善也都點頭,朱以海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劍指淮上,而是直接要威脅京津了。

 突然,一名小宦官匆忙進來稟報。

 “北邊急報!”

 一封八百裡加急的軍情急報送進來。

 多爾袞對這不懂規矩的奴才, 在王大臣議政會議上闖進來十分不滿,可看到他十分驚恐的樣子還是忍住了。

 “呈上來!”

 多爾袞接過急報,打開看了一眼,突然劇烈咳嗽著,他用手捂嘴,可血卻不斷的從指縫裡噴出,最終慘叫一聲倒地。

 這一下,驚到殿中王公大臣們,連聖母皇太后都驚的站了起來。

 多鐸趕緊去扶兄弟。

 濟爾哈朗撿起那封已經染血的急報。

 看了眼也驚駭不已。

 “出什麽事了?”代善問。

 濟爾哈朗顫抖著道,“蘇尼特部左翼旗首領騰機思叛亂了。”

 如果僅是騰機思叛亂,也不至於引發兩位攝政王這麽大反應,關鍵是不僅蘇尼特的騰機思反了,他還拉著人馬去投漠北蒙古喀爾喀車臣汗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