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海上升明帝》第四百六十一章 蒙古響應
“騰機思難道被朱以海策反了?”代善忍不住發出了這樣的懷疑。

 之所以有這樣的懷疑,也不是沒有半點根據的,之前江南之戰裡,就有一位蒙古貴族被俘後降明,那人是林丹汗的堂弟。事後朱以海到處宣揚,說黃金家族重新歸附大明朝。

 朱以海還傳詔天下,冊封了那家夥為蒙古大汗。

 這事雖然說傷害不大, 但太過惡心。

 此後還真有一些蒙古人投降歸附明軍。

 而這個騰機思,其實跟那個朱以海冊封的偽蒙古大汗還是有些關系的,騰機思是達延汗的六世孫,而林丹汗是達延汗的七世孫,也就是說騰機思跟這個偽汗其實同是達延汗子孫,偽汗還是騰機思的族侄了。

 蘇尼特部, 正是當年林丹汗統領的察哈爾部落之一, 蒙古汗國時期,蘇尼特部落從蒙古中部遷徙南部, 遊牧於張家口以北地帶。

 在林丹汗時期,他只能管理察哈爾萬戶,當時西部三萬戶叛亂,東部科爾沁、哈拉沁歸附滿清,林丹汗征服西部三萬戶時,察哈爾部的蘇尼特、烏珠穆沁、浩齊特、阿巴嘎敖特克遷址到杭蓋依靠哈拉哈而去。

 蘇尼部也在遷移時分為左右兩個旗。

 後來林丹汗敗亡去逝,他的妻子和兒子兵敗投降滿清,從而整個察哈爾都歸附滿清。

 蘇尼特騰吉思後來也就與滿清聯系,天聰九年,設立蘇尼特左翼旗,清廷以郡主下嫁騰機思,授和碩額附,次年又封其為扎薩克多羅郡王,詔世襲罔替,再封其弟騰機特為多羅貝勒,莽古岱、哈爾呼喇為二等台吉, 對騰機思兄弟的待遇是很優厚的。

 不過騰機思兄弟跟多爾袞曾有舊怨。

 皇太極死後, 多爾袞攝政,對蘇尼特左旗騰機思兄弟也一直打壓。

 其實林丹汗死後,察哈爾歸附後,也僅是漠南蒙古諸部都納入了清廷統治,但漠北的喀爾喀蒙古諸部和漠西的衛拉特諸部,其實仍沒被清廷征服。

 他們也只是見滿清勢大,修書通好,遣使來朝,每年各貢白駝一,白馬八,謂之九白之貢而已。

 但暗地裡,漠北和漠西的蒙古諸部貴族們,都不甘心重蹈漠南林丹汗之覆轍,在崇禎十三年時,漠北和漠西諸部首領們,就在塔爾巴哈台會盟,約定共禦滿州。

 騰機思是達延汗的六世孫,祖上達延河曾是蒙古一代雄主, 心有抱負,一心想要恢復祖上榮光,而與多爾袞的舊怨使的其被處處打壓,恰好車臣汗碩壘又有意聯絡他反清,於是最終出現了現在這一幕。

 騰機思和弟弟騰機特,聯合手下諸台吉叛清,投奔車臣汗,要聯兵共反清廷。

 這裡面究竟有沒有朱以海的事,清廷一時還不知曉,但騰機思兄弟反了是事實,而且漠北喀爾喀也卷入其中了。

 偏偏是在這個時候。

 這麽恰巧。

 明軍三路大舉北伐,然後蘇尼特部反了?

 加上之前朱以海冊封了林丹汗的堂弟為蒙古大汗,這事怎麽看都扯不開關系。

 “朱以海的手已經伸這麽長了?都伸到蒙古去了?”

 代善也呼吸急促,甚至胡子都顫抖起來。

 後金經歷多年征服蒙古諸部,但也僅是征服了漠南蒙古諸部,漠北和漠西也只不過是朝貢而已。

 就算是當年打林丹汗,那也是費了極大的勁。

 對漠南蒙古諸部,清廷的策略是聯姻,把皇帝女、親王郡王女嫁給蒙古的這些部落首領,設立劄薩克旗,各旗按外藩製授封蒙古貴族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台吉等。

 規定在劄薩克的封地內,山川、河流、山林、牧地、田產均歸其所有,且不向朝廷擔負任何瑤役、稅賦,人民統歸其管轄並交納賦稅,承擔瑤役,劄薩克對他們有生殺予奪的權力。

 可以說,韃子對這些漠南蒙古部落還是很不錯的,十分注重聯姻,不僅把宗室的公主、格格們下嫁到蒙古,滿州的皇帝、王公們也都要娶蒙古貴族女子。

 通過緊密聯姻,滿蒙捆綁一起,共同進退。

 二十多個漠南蒙古部落,編成了四十多個劄薩克旗。

 另外還有一些蒙古人被編為八旗蒙古,就連八旗滿州裡面,也還有一些蒙古人。八旗蒙古就有好幾萬人,而八旗滿州裡的蒙古人也有不少。

 劄薩克旗的蒙古人,不在八旗之列,他們有自己的封地,管著自己地盤上的部眾,仍然是土皇帝。

 平時他們逍遙自在,但清廷有征戰,也會征召他們率部參戰,這是義務。

 蘇尼特左旗騰機思兄弟,跟多爾袞到底有什麽仇什麽怨,這都是陳年舊事了,但這仇恨的種子一直埋在心底,如今內外條件成熟,便立即發芽了。

 而且,代善猜的沒錯,這個事件裡面朱以海確實伸手了。

 在整個事件裡,朱以海不是主謀,他不過是起到一個煽風點火順水推舟的作用,實際上,清廷征服漠南蒙古,入關中原,引起了漠北和漠西各部蒙古人的驚恐忌憚,有漠南蒙古前車之鑒,誰也不甘心也重蹈覆轍。

 在這幾年,漠北和漠西頻頻會盟,都是在討論如何防禦滿清。

 朱以海在之前俘虜了林丹汗的堂弟哲敖後,對如今蒙古的底細也有了個較清楚的了解,封他做蒙古大汗後,也就用他的名義去招降蒙古人,暗裡與蒙古各部聯系。

 不管有用沒用,先敲幾竿再說。

 經過了許多失敗後,朱以海派出去的密探,在蘇尼特左翼旗騰機思這裡找到組織了,雖然騰機思並不肯承認哲敖這個族侄的大汗之位,但對於朱以海的主動聯絡倒是有些意思。

 他早就跟車臣汗暗中聯絡,想要率部叛清北投了,朱以海暗中來聯絡,這是好事啊。在幾輪秘密接觸後,騰機特知曉了南方的局勢。

 特別是朱以海聽說這個騰機思有意背刺清廷後,也是毫不猶豫的給騰機思開了許多空頭支票,給他描繪了許多聯合抗清的大好前景。

 甚至暗示騰機思,將來若是他驅除韃虜中興大明收復中原後,要冊封騰機思做蒙古大汗,支持他統一漠南蒙古各部。

 另外還有諸如互市貿易啊,兵馬相助,出售火炮等,都讓騰機思挺心動的。

 就算不說遙遠的未來的事,就僅眼前,朱以海說他在南方已經打的韃子丟盔棄甲損兵折將不斷,還說他今年要大舉北伐,說清廷焦頭爛額,到時沒法騰出手來對付蒙古。

 約他一起出兵,南北夾擊韃子。

 騰機思從其它渠道收集了解了一些南方明軍的情報後,覺得這大明新皇帝朱以海可以交,這人真能打韃子,而且打的過。

 於是他趕緊派兄弟秘密跟車臣汗暗裡會面,轉達了朱以海約他們夾擊清軍的事。車臣汗聽說中原居然出了這麽一號人物,如此能打,也心動了。

 打建虜這事謀劃了好幾年了,總不能光說不練啊。

 谷鰥

 現在機會難得,動手吧。

 何況騰機思願意充當先鋒呢。

 於是乎,最終朱以海在南方三路北伐,草原上,騰機思率先發難,與兄弟率領部眾北遷,去投車臣汗。

 車臣汗碩壘也是個說話算話的人物,馬上聯絡土謝圖汗袞布,派自己的兒子們聯軍三萬南下接應。

 打算再順便去沙拉木倫河北的巴林部的左右兩翼旗搶人口牲畜。

 若是順利的話,搶完巴林部,再去科爾沁草原搶科爾沁部落。

 騰機思兄弟這次起兵時機不錯,而車臣汗也是個能處的人,說話算數,及時發兵。

 如今草原烽煙四起。

 車臣汗和土謝圖汗也還去聯絡劄薩克圖汗出兵,並派人去漠西聯絡衛拉特四部,希望他們按照崇禎十三年會盟訂立的喀爾喀—衛拉特法典出兵會盟。

 衛拉特盟主,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此時率兵佔據整個青海、康藏地區,他以護教汗王的身份坐鎮拉薩,握有當雄八旗,兵雄馬壯。

 朱以海和喀爾喀三汗,都希望固始汗能夠出兵,他直接從青藏出兵,進軍關隴,準噶爾三部則從漠西進軍河套地區的漠南蒙古諸部。

 對於這個聯盟,其實朱以海並不抱過多希望,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遠交近攻的策略他還是懂的。

 所以他不僅對張獻忠很寬容,並沒趁機圍攻,反而打算出兵協助他攻打清軍。

 對漠西、漠北蒙古諸部準備起兵攻清,他也結盟。

 能牽製一些是一些,哪怕是給韃子造成一些麻煩,也是值得的,反正也就是寫幾封信,許一些諾言而已,又不費一兵一卒。

 相反,朱以海還能借這次結盟之機,跟佔據康藏的霸主固始汗建立起友好關系,重新開辟川康青藏的茶馬貿易,以幫助四川恢復元氣。

 先修好西南邊境,也能安心對付清軍。

 騰機思起兵比朱以海晚,朱以海這邊都奪取登萊,打到濟南府的大清河口了,他那邊才終於起兵了。

 雖然有些遲。

 但是這消息一傳到北京,多爾袞還是咳血暈倒了。

 議政王大臣會議上一片慌亂。

 正當眾人手足無措之際,多爾袞醒轉過來。

 “必須立即出兵鎮壓!”

 “加封豫親王多鐸為揚威大將軍,召科爾沁、巴林、阿巴哈、察哈爾等蒙古諸部旗協同出兵討伐,輔政親王碩塞為副,若有可能,把車臣汗碩壘、土謝圖汗袞布,劄薩克圖汗素巴第等一並一網打盡,務盡根誅!”多爾袞咬牙切齒的道。

 “不可!”

 攝政叔王濟爾哈朗和代善幾乎同時出聲阻止。

 “朱以海三路北伐,東部危險,京津不穩。而西線雖然進展不錯,但要同時面對張獻忠和川陝明軍,也並不易。

 如今若是再與喀爾喀蒙古三部同時宣戰,太過行險。

 我建議應當派人趕赴漠北出使,面見車臣汗等,最好是能夠先安撫住他們,實在不行,也得想辦法先拖延時間,得先把南面穩定了,才能對草原用兵。

 若是南北同時開戰,有亡國之禍!”

 兩位攝政王都反對此時出兵草原,甚至還要對騰機思兄弟予以加封安撫,甚至還希望多爾袞給騰機思寫封親筆信道歉。

 直言就算安撫不住,也不能調八旗北上,八旗得留防京津,甚至是南下增援徐淮、山東,就算喀爾喀三部南下,那也只能讓漠南蒙古各部自己抵禦。

 “不能多面樹敵,三線作戰!”

 多爾袞怒極,可眾人皆來勸說,連多鐸都請求帶兵南下增援山東,而不是去蒙古草原。

 聖母皇太后都上來勸說。

 多爾袞怒極,可議政王大臣會議不是一般朝廷議事,議政王大臣們多數形成的意見,十分重要,他也難以駁回。

 最後決定,以代善出鎮天津,濟爾哈朗坐鎮張家口。

 多鐸仍加揚威大將軍,但不再是北上草原,而是率在京八旗部份,火速南下山東濟南。

 而輔政王碩塞則前往旅順坐鎮,防明水師入侵遼東。

 除了這些調動外,議政王大臣會議同意了征南大將軍博洛的奏請,同意他放棄廬鳳淮海,退到淮河以北的徐、潁、汝寧。

 要求他對淮南堅壁清野,實行焦土戰略,讓整個淮南成為防止明軍北上的緩衝區。

 並從河南、湖北抽調部份兵馬,趕往徐州兗州一帶增援,甚至從山西調兵南下駐防開封等地,做為總預備隊。

 面對著失控的東部形勢, 這些八旗王公們也不再內訌了,先想辦法打贏這一仗再說。

 甚至為了能夠安撫騰機思,多爾袞被迫同意給騰機思寫封道歉信,主動對當初結怨的事化解,還特進封騰機思為親王,加封其弟為郡王,又是賜銀子,又是由順治下旨將多爾袞唯一的女兒賜婚給騰思機的兒子。

 只是希望騰機思能夠見好就收。

 甚至會議還決定,把之前囚禁關押的有通明嫌疑的禮部尚書錢謙益放出來,仍授他為禮部尚書加翰林學士,讓他為南下使團的大使,率團去登萊見朱以海,重開和談。

 這了能夠爭取時間,他們甚至主動提出了願以淮河、漢水為明清邊界的條件。

 又把山東巡撫丁文盛奪職逮訊,把賦閑在家許久的洪承疇派出為山東河南直隸三省總督,駐大名,兼山東巡撫。

 這個時候把坐牢的錢謙益和閑落的洪承疇再派出來擔任要職,也看的出清廷真急了。

 不管有用沒用,死馬當活馬醫,先試了再說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