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海上升明帝》第六百二十五章 世修降表
,海上升明帝

 “山東清理田畝正在全面進行之中,皇田、王莊、軍屯田、牧場、學田、不起科墾荒地等,都在緊鑼密鼓的清查丈量······”

 “韃子入關下山東後所圈佔的旗人莊田,皇莊、王田,八旗兵旗田,綠營屯田等統一收回,”

 山東巡撫黃宗羲和戶部尚書阮大铖一起向皇帝稟報。

 “陛下,由於韃虜入侵,盜賊蜂起,兼之水旱蝗災,饑荒四起,又韃子橫征暴斂,使的山東佃逃地荒,土地佔有關系混亂,如今要全面清理,難度不小,需要時間。”

 朱以海翻看著面前的報告,態度堅定的道,“該清理就清理,不要怕麻煩,也不要怕困難,現在有條件不趁清理整頓好,待回頭就更難了。

 先把原皇莊、王莊、軍屯地這幾大宗清理出來,不管現在是佃戶佔種,還是豪強侵佔,又或是被韃子之前圈佔,都要清理出來。

 這些田清量造冊登記後,再根據需要,劃出部份為學租田、公廨租田、驛租田、團練租田等,優先租給學校教職工,官衙胥吏差役、驛站驛卒、團練鄉恿等,仍按民田一起征收地丁,田租則是秋糧四成,地丁由官府收租後官倉上繳國庫。

 剩余的田地,則要優先變價售賣給禦營、京營等官兵將士。

 然後是用做朝廷賜給勳戚官將之田。

 再然後,所余官地,可優先佃租或出售給現在佔地之人,售價按市價,地租也按秋糧四成。”

 朝廷現在要收回的田地中,數量最大的應當是原來各藩王的王莊了,明末時各地王府基本上被農民軍和韃子先後摧毀,田地要麽被韃子佔了,要麽就是被原先的佃戶佔種,或是地方豪強趁機侵佔。

 比如大同府的宗藩被順軍搜刮鎮壓後,宗室房屋盡為賊居,地土窩莊無一不為賊據,薑瓖殺大順將領降清後,這些房屋田地被他厚賞給部下,但仍還有宗室空房一千六十所,地一千三百余頃,大小窩莊五十八處。

 莊頭、佃戶們趁混亂,紛紛強佔田地。地方豪強,更是趁機侵佔。

 這次山東各大望族豪強前來朝聖,就主動交待他們侵佔了許多皇莊、王田、軍屯地等,這家佔個幾頃,那家佔個幾百畝,都是趁機搶奪。

 當然,大頭主要還是被韃子佔了,韃子在山東把許多皇莊王田沒收為官田,然後駐防八旗還到處跑馬圈地,因為山東為前線,駐防八旗多,所以比歷史上圈佔了更多山東土地。

 可另一方面,卻又是因戰亂、饑荒等,佃逃地荒。

 佃戶們大量逃亡,導致那些藩田官田,甚至就是豪強的田地,也大量荒蕪著。

 山東前後封過六位大明親王,有三位或廢或絕,傳到崇禎朝還有三王,他們佔據的藩田數量極大。

 首論封在濟南的德王家,德王家莊田至少六千五百頃,莊田外,還有脂粉地、雞鵝食田、鵝鴨廠等名的地,德王曾將濮州、范陽、聊城、臨清一帶因黃河決口而退灘的免科薄地乞為鴨鵝廠,按畝征收籽粒,僅濮州一地,德王府佔的籽粒地就達三千多頃。

 德王府在濰縣、昌邑、高密三縣的脂粉地還有兩千七百六十五頃。

 但這還不是全部,德藩下的郡王、鎮國將軍等,也還會有些田產。

 明代官府的賦稅冊裡面,都不記入王府的藩田等,因為他們是不納稅賦的。

 尤其有一點,山東王府的藩田,大多是五百四十步一畝的大畝,而不是二百四十步一畝的標準畝。

 韃子下令將明藩莊田革去宗室名目,與民田一體納糧當差,將原屬於他們的地,編入所在州縣,稱更名田。

 陝西更名田兩萬五千八百九十三頃,河南更名田五萬多頃,山東的也有幾萬頃。

 僅是濟南的德王府就有莊田六千五百頃,還有脂粉地、鴨鵝廠等地六七千頃,還沒算上他們屢屢奏討的三湖湖地等大量土地。

 阮大铖詢問,“是否需要劃一些王莊田等入皇莊?”

 朱以海想了想,卻是搖頭。

 “原魯藩的地,可以都劃為皇莊。”阮大铖提議,魯藩的地,本來就是朱以海的,現在朱以海是皇帝,魯藩也國除,這地自然是屬於皇家的。

 魯藩的地其實還是很多的,雖然沒德藩那麽多,但也差不了多少,賞賜田地外,又以脂粉地、鴨鵝廠、空地、閑地、退灘地、荒地等各種名目向朝廷奏討、乞賜。

 比如汶上縣靠近兗州,就有一大半的地都歸屬魯王府,魯藩在鄆城還擁有四百多頃地,在南四湖、東平湖等地,還擁有大量湖田。

 若是都按二百四十步一畝算,魯藩的地一萬頃隻多不少。

 雖然這一萬頃,並不全是良田好地,但確實是佔了這麽多田地。朱以海之前在浙東、江南等地也將一些漢奸地沒為王莊,後來又發賣了一些。

 明朝皇帝們的莊田也很多,有的一次就設莊田三萬多頃的。

 所以阮大铖建議皇帝把魯藩的王莊都劃做皇莊宮田。

 “這樣,原魯藩所有萬余頃地中,拿出十分之一來,朕看就取一千八百頃地吧,以十八頃地為一莊,山東的大縣大鎮設一莊,山東縣近百個,剛好。用魯藩的地,調劑一下,皇莊的十八頃地集中一起,建個莊子,方便經營。”

 朱以海一番考慮後,最後決定在山東保留皇莊一千八百頃,十八萬畝地,是魯藩田地十之一,不過皇莊的田肯定會是上田。另外朱以海沒打算如原來那樣,把地都集中在一塊。

 他打算每個縣置個皇莊,這樣既分散不用對當地百姓擠佔衝擊厲害,另一方面,這些皇莊也還能是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起到監視地方,觀察民間的一些作用。

 剩下的魯王府田地,就跟德藩、衡藩的地一樣,都入官。

 一部份優惠賣給明軍官兵,官吏,還有則是保留一些做為公租田,出租給地方官吏、驛卒、衙役、團練、教官等,算是給他們的福利補貼,剩下的出售給地方百姓,優先賣給無地農民。

 豪強地主要搞限購,就是擁田限額,不同的品級爵位散官勳官等,可以擁有不同額度的田,這個田額可能還要細分為在每個府縣,各有多少額,不能在一地超過太多。

 而普通農民,按丁限額,一人十畝耕地。

 禦營士兵可以起碼擁三十畝地。

 沒有足夠的功名、官職、爵位等,想擁有更多的田地,有錢也不行。

 “要做就要一次做到位,這次清理整頓田地,一定得深入到底,要把所有田清理出來,然後重新造冊,換契。以後隻認新契,必須搞清地權。不僅要把地都清出來,還得分清是耕地、草地、林地,也得分清是上田、中田、下田。

 要立兩本帳冊,一本是原始的數據,另一本則是按朝廷規矩,把所有田地都折成標準的稅畝,上下田、大小畝、耕田林地折算成標準稅畝,以後按此征收田賦,並攤入地丁。”

 現在山東的田地,很混亂,要麽是地權歸屬不明,原主沒了的,逃離的,或是被圈佔、侵佔的,許多佃戶直接強佔,又不繳賦交租。又或者地佃逃地荒,地主捏著地契,地卻無人種。

 “陛下,還有一件事情,臣要特別稟報。”巡撫黃宗羲上奏,“曲阜孔家請求朝廷能夠讓他們恢復衍聖公爵位,並讓各地佃戶、豪強佔種之地,以及原先清虜圈戰收奪之地,都發還給孔家。”

 衍聖公為孔子嫡長子孫世襲封號,宋仁宗欽封。

 不過給孔家冊封,卻是始於漢高祖十二年,距今一千八百年,封孔子八世孫孔騰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長孫便有世襲爵位,此後千年,封號屢經變化,到宋仁宗時,改封衍聖公,後來一度改為奉聖公,後又改回,一直沿襲至此。

 孔子後襲封者,在漢魏曰褒成、褒尊、宗聖,在晉宋曰奉聖,後魏曰崇聖,北齊曰恭聖,後周、隋並封鄒國,唐初曰褒聖,開元中,始追諡孔子為文宣王,又以其後為文宣公。

 後來宋朝因唐朝曾追封孔子文宣王,孔子後裔封文宣公,將其先祖諡號加在孔子後裔身上,不合適,所以改封衍聖公。

 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孔子成聖,地位越來越高,歷朝也願意尊這位儒家先師,所以就給了他後人極高地位,從西漢初到眼下明末,歷經一千八百余年,世代尊享,比大明的宗藩那強多了。

 北宋後期,女真南下,孔家其實也有人隨高宗南遷,衢州立南宗,於是南北兩宗並立,後來金元宋三朝並起,各立了一個衍聖公。

 在元朝,孔氏內鬥,元憲宗免去了當代衍聖公爵位,很長一段時間沒再封衍聖公,直到滅南宋後,宋所封衍聖公讓位曲阜宗子,但直到元成宗時才再下詔封新衍聖公,結束一百多年的雙宗並立局面。

 明代時衍聖公地位很高,列內閣大臣之上。

 不過清軍南下,孔家倒是比誰都積極的降清。

 朱以海對孔家這個親戚,其實很不屑,萬分鄙夷,兗州的魯藩跟曲阜的孔家離的近,所以兩家世代聯姻,是很近的親戚。

 但孔家卻沒念半點大明的恩情,韃子一來,衍聖公孔衍植立馬就上勸進表。韃子不滿意,讓孔家帶頭剃發,於是孔衍植馬上又上了一道上剃頭表,告訴順治,說我一接到聖諭,馬上就召集了曲阜世職知縣孔胤淳,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孔胤玨顏紹緒、曾聞達、仲子陛,署四氏學教授王世祿、學錄孔聞然、尼山書院學錄孔興榮、洙泗書院學錄孔尚澄等,並督令屬官,甚至是廟戶、佃戶等一並剃頭,甚至還請山東按撫來觀禮,並讓畫師畫像上呈。

 朱以海根本不想認這種親戚。

 比錢謙益頭皮癢還過份,人家還知道找個理由,他們那是又上勸進表,又上剃發表,帶頭剃發,還連家裡的佃戶都不放過,還有臉找人畫像。

 不過這也是孔家傳統了。

 宋金元三朝並立,結果就有三個衍聖公。

 誰坐天下,他們立馬降誰。

 有句話說的好嘛,世修降表,那是非常生動準確了。

 甚至大清亡了後,他們也還是這樣乾的,八國聯軍打進來,孔令貽把大英帝國愛德華七世國王畫像,從莊士敦請來,敲鑼打鼓迎進孔府,然後供奉。

 日本和德國在山東開戰,孔令貽又把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畫像也敲鑼打鼓迎進孔府供奉。

 後來日本人打進來了,老蔣催孔德成去重慶,結果他卻遲遲不動身,卻在曲阜忙著給日本的土肥原賢二寫詩,江川珠泗源流合,況是同州豈異人。

 這他娘的。

 後來老蔣派了個師長帶兵過去,才把他轉移去了重慶,否則又得敲鑼打鼓再把天皇畫像迎進孔家了。

 孔家這一千多年,最擅長的就是寫勸進表。

 不僅給韃子寫過,還給李自成也寫過呢。

 朱以海打下登萊後,有個在登州的孔家人降了朱以海,他還給他授了個三品分巡, 結果這家夥卻連賑災糧都敢貪汙,惹的朱以海大怒,直接把人砍了,更添了對孔家的惡心。

 現在大明恢復山東,就剩下一個兗州城了,曲阜也被明收復。

 孔家還有臉來請求朝廷再給他家封衍聖公,還要朝廷給他們把地賜還。

 “孔家有多少地?”

 “孔家在山東有許多地,另外在南直、北直、河南、山東等都有地,僅在山東一省就有地一千六百多頃,其它等地加起來共有一百多萬畝。”

 朱以海聽了這數字不由的歎氣。

 “歷代王朝帝王封贈孔氏祭祀田三千六百余頃,但還有更多的地是以辦學和祭祀孔丘為名,假借地方官吏霸佔,更有乘農民災荒破產之希,強買巧騙,變相掠奪和兼並,更有直接圈佔,無理鯨吞,孔府歷史上有數次大規模無理圈地,比如他們借清查祀田為名,硬說蘇北銅山、沛縣兩地,有元代欽拔的祀田九十頃,直接派屯官率眾千人,蜂擁沛境,私立屯莊二十五處,平地修房舍數百間,遍插聖公府旗幟,滅沒村莊百余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