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海上升明帝》第六百二十六章 恩盡義絕
,海上升明帝

 這樣的圈地運動,孔家歷朝搞過不少次,經常趁亂上下勾結,圈地兼並。

 所以才有了這萬多頃的田地,各朝賜給的才三千多頃,他們侵佔、兼並的過萬頃。

 現在孔家又來要爵要地,甚至還又指了幾塊不屬於他們的地,硬說是以前大明天子欽賜的,要皇帝下旨給他。

 “朕有副對聯倒是要送給孔衍植,

 上聯:昨降元蒙,今降滿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勸進家有余慶。

 下聯: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全都忘了。隻記得,識時務者為俊傑。

 橫批:世修降表!”

 黃宗羲、阮大铖二人聽到這話,都愣在當場。

 雖然孔家後人乾的都是些狗屁事,不僅誰來降誰,還經常內訌,好幾次上奏爭繼承人,甚至攻擊對方不是孔家人。

 而民間也有傳說,說其實當年孔家南遷,元朝滅金後,立了個聽話的衍聖公,其實這人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孔家人,甚至有傳言說,那人其實就是元帝私生子。

 所以以血統奉孔家千余年,但未必就奉的是真血統。

 孔家世封衍聖公,甚至還世授曲阜知縣,還是個跟京縣一樣的品級,另外還有世封翰林院五經博士等。

 他們家的地,一樣不納稅賦。

 一點不比朱明宗藩對國家吸血危害輕。

 而之前孔家給李自成勸進,給多爾袞勸進,帶頭剃發修表,太他娘的惡心人了。

 現在還有臉來找朱以海要回衍聖公爵,還想趁機圈地。

 真是以為自己血統高貴了?

 “當年隨宋高宗南渡的南宗子弟應當還有吧,從中找一個出來,授至聖先師奉祀官,從七品,許世襲。

 另孔廟四配十二哲,各擇一嫡子孫後人授翰林院五經博士,從八品,許世襲。”

 “賜奉禮官田地兩千畝,十六位五經博士各二百畝地。”

 阮大铖還在為剛才皇帝給孔家的對聯而震驚,此時倒對皇帝把孔家衍聖公降為從七品奉祀官不驚訝了。

 大明嘉靖朝有官員上奏,說孔子稱王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嘉靖去王號及大成文宣之稱,改諡至聖先師。

 宋代衍聖公其實也就是八品官,但道統關系,身份超然,倍受尊崇。

 有明一代,有十位孔子後裔承襲衍聖公爵,有兩個嫡長子早死,死後追贈。

 當代孔衍植,是天啟年承襲,他伯父二子早亡,無孫,於是將弟弟兒子過繼給自己。

 在明朝,衍聖公屬於比較特殊的公爵,有誥無券。

 朱元璋賜孔家田兩千頃,歲收以供祭祀之用,其余為衍聖公俸祿。

 衍聖公班列文官之首,授光祿大夫,賜誥與一品官同,給三台銀印。

 不僅在曲阜為孔家敕建衍聖公府,在北京還賜了兩座大宅,供其入京朝見居住。嘉靖年間,曲阜孔府還全面擴建,東西司房有一百三十多間房,至於後宅內院的樓閣房屋就更是不能具數。

 “衍聖公”長子15歲冠帶後即可使用二品服色,次子15歲便可承襲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主持子思祀事,三子15歲承襲太常寺博士,主持汶上縣聖澤書院祀事。其二三子之博士每隨一代“衍聖公”遞為更授。

 “陛下,是給孔家增賜兩千畝地嗎?”

 朱以海搖頭。

 “這兩千畝地,是給至聖先師奉祀官的,用以祭祀,其余為俸祿。”

 “那原孔家之地?”

 朱以海瞧了眼阮大铖,“太祖雖曾賜孔家兩千頃地,但太祖不也賜給諸宗藩田地?同樣給勳臣賜地,朕是如何處置宗藩莊田的,是如何處置魏國公家田地的?”

 阮大铖雖然想到,但也沒料到皇帝真的直接這麽剛。

 公爵待遇變成八品官。

 這一百三十多萬畝地,還是一當三大畝,這要全都收沒入官?

 這可是孔家啊。

 不過想想皇帝剛才給孔家的這對聯,也知道皇帝對孔有怨氣有多大。

 “以後孔家嫡長子承襲奉祀官,嫡次子則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沒有其它什麽特別優待。至聖先師,是朕尊崇聖人,但其子孫歷經兩千余年,表現的太差了,不配再這般享受。”

 “兩千畝地,祭祀足夠了。”

 一百三十多萬畝地,要全部收回。

 朱以海連大明宗藩諸王的莊田都收了,爵位都奪了,還會給孔家特意保留個公爵嗎?

 憑什麽?

 之前的徐國公等那些投降的勳戚公侯伯們,朱以海可沒慣著,不僅奪爵而且田地也奪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徐達等人確實開國有功,但享受了二百多年國恩,也足夠了。後人沒出息,那怪誰?

 如劉伯溫的後人劉孔昭,不就以從龍有功,而都晉封為青田縣公了嗎?

 黃宗羲也沒說話。

 雖然這位還沒經歷明清易代,沒經歷那天下動蕩,民間疾苦,所以沒有如歷史上那般到老了後,有了嚴重的輕皇權思想,他招募鄉民建世忠營起兵從龍,仕途很順利,如今年紀輕輕就是一省巡撫,深得聖意,一心也都撲在地方上,倒沒去想著說皇權太重要不得什麽的,反而覺得當今聖人乾綱獨斷,真正聖君大帝。

 其實天下士人尊孔,但對孔有後人有意見的多了去了。

 畢竟孔家其實行事跟一般的公侯家沒什麽區別,免不得仗勢欺人,特別是他們家還是世襲的曲阜知縣,在那一畝三分地,他們家是真正的太上皇。

 孔家給韃子修降表,上進勸表,韃子也承認衍聖公在明代的全部特權,六十五代衍聖公孔胤植仍任衍聖公,加太子太傅,朝見時仍列內閣大臣之上。

 去年,韃子還在北京太仆寺街又賜給衍聖公府一座。

 可朱以海不會再給他們那些恩賞特權。

 大明曾經給了他們家二百多年的特權,是他們不珍惜。

 如今朱以海仍是大明太祖子孫,國號仍是大明,又豈會對這個給李自成和韃子都上降表上勸進表的家夥恩賞?

 憑什麽?

 “曲阜孔府的宅子他們可以繼續居住,但其頭門、二門、儀門等都要按七品官階對應,超出規格的該拆就拆,

 除曲阜大宅保留,其余宅院、商鋪,以及佔有的山林湖泊草場全都清查收回。”

 對這種世修降表的絲毫沒必要客氣。

 孔家的地有廟田、祭田、私田幾種,廟田不交租,出勞役,祭田交租。孔家的田,連私田都是不交稅賦的。

 孔家祭田收租是與佃戶對半分成,朝廷收糧的鬥是方鬥,口小底大,一鬥麥子一百二十斤,但他們孔家收租用的卻是長方形鬥,裝滿麥子後是七十五斤,用木板刮平,鬥內只剩五十斤,刮下來的叫鬥尖糧,分給莊頭等,卻隻計收租五十斤。

 孔家除收田租,還在曲阜各廟書院前集市、以及佃戶村莊內舉辦的集市收稅。

 孔家還有學田五十大頃,折一萬五千畝,用以幾大書院開銷。

 祭田學田廟田是朝廷規定的免賦役田,而私田其實是要交稅賦的,只不過優待孔家,大量私田也僅需繳三分之一稅賦,是為輕糧地。

 另外歷代衍聖公夫人等嫁入孔家時帶來的田地,稱為脂粉地,歷代累積也有萬畝,基本上無稅。

 可就連隻繳三分之一的輕糧地,其實孔家也早就想盡辦法不繳或少繳了。

 衍聖公做為二品官,還有不錯的俸祿。

 一年僅田地進項,輕松過萬兩,然後再搞放貸經商開礦建作坊等,其利潤更豐厚,所以大明朱家的宗藩二百多年後,許多底層宗藩過的不如叫花子,但人家衍聖公府,哪怕經歷兩千多年,依然過的非常滋潤,這就是區別。

 天啟年間,孔家就把各宗族支派劃分為五十七個宗戶,孔氏後裔已經超過兩萬丁了。

 衍聖公這支,是大宗戶,其余還有五十六個宗戶。

 朱以海發了通火。

 阮大铖等要退下,他又叫住了他們。

 “朕話還沒說完。”

 “朕聽說孔家發展到如今,有幾十宗戶,男丁就超過兩萬,這麽多人口家庭,如果一下子把地全收走了,也過於苛刻了。”

 “這樣,孔家收上來的這一百三十萬多畝地, 可以再優先分給孔家各宗戶人丁,十六以上至六十以下孔氏男丁,每丁可分地十畝。”

 “如果家裡名下還有地的,超出一丁十畝的不用再分,如不足十畝,可補齊。”

 這次收的一百多萬畝地,其實主要就是衍聖公府名下的,孔家族人名下的一些私田,妻子帶來嫁妝的脂粉地等也並不在列。

 朱以海給孔氏族人一丁補夠十畝,就能保證他們能成為小自耕農,自給自足還是可以的。

 如果他們本身名下有不少地,也不需要皇帝這十畝地。

 主要還是照顧那些宗族裡地位低,沒什麽產業的。

 主要針對的還是衍聖公這大宗。

 “聖人仁慈!”黃宗羲也不由稱頌道,既打壓又還不忘記基本保障。

 朱以海擺擺手,“先就這樣辦吧。”收走一百三十萬畝,再分下去個一二十萬畝,也不心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