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海上升明帝》第五百三十章 天子義兒朱忠義
,海上升明帝

 淮安府,廟灣鎮,蛤蜊港。

 一支百余人的馬隊奔馳而來,騎士們騎的都是口外大馬,一色的水銀綿甲,連戰馬都披著馬甲,氣勢彪悍。

 自萬歷八年,為除射陽湖水患,向東浚射陽河,引水經廟灣、蛤蜊港入海,有了射陽河的運輸,溝通大運河和沿海的運鹽河,蛤蜊港很快就變成熱鬧的富裕市鎮。

 蛤蜊成堆,商賈雲集。

 在經歷了戰亂的蕭條後,如今也是因海運再成迅速的熱鬧起來。

 蛤蜊港是個移民鎮,每次大災時,總有許多災民前來,而這裡繁忙的工商,也吸引了各地的人口前來,久而久之,這裡便成了一個來自五湖四海的移民鎮。

 “這又是哪支人馬?”

 蛤蜊鎮在嘉靖年間,就曾經有過殲滅四千倭寇的輝煌戰績。

 而明軍如今更是在此港屯兵駐守,港口還修了一座小棱堡,還有水師艦隊常駐。

 這支彪悍的馬隊奔來,駐守的明軍卻並不慌,皆因現在整個鳳陽和淮安府,都已經為明軍所佔領。

 不管是從故黃河的上遊徐州、邳州、宿遷,還是從淮河的上遊壽州、鳳陽、泗州來,那都是明軍控制區。

 能一路來到這海邊,必然是經過重重檢查的。

 這支馬隊的到來,也沒有影響到蛤蜊港鎮上和港口的百姓商民們,大家現在很安心,有日月旗飄揚,大明天子禦營駐守,根本不慌。

 最近的韃子都困在徐州城裡,哪裡敢來。

 百姓們對於大明很擁護,特別是如今這個大明。

 韃子短暫佔領這裡期間,帶來的只是無盡的動蕩,和無人性的殺戮和搶掠,甚至還曾下令遷海。

 一隊巡騎奔出來,迎了上去。

 馬隊中為首一將,是河南歸德總兵官許忠義,騎著心愛的墨麒麟,他這次帶了一百親兵自歸德來,是要經蛤蜊港前往東京奉天城拜見皇帝的,同時的還有王胖子。

 他的心中很是激奮,一路快馬加鞭,就盼著能夠早點見到皇帝陛下。

 自接到皇帝召見的旨意後,他就已經興奮萬分,這一路來晚上都睡不著覺。一路上都在想著見到了皇帝,該如何奏稟這段時間所做的事。

 自黃河大決後,現在河南情況很亂。

 一面是大災,無數百姓受災饑困,還有隨著而來的疫情也很嚴重。李際遇在打洛陽,許定國在圍開封,李化鯨在八百裡東平水泊,嘯掠魯西。

 他許忠義駐守歸德,夾在徐潁兩支清軍之間,不過好在有南邊明軍的接應,倒還好,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忙著招兵買馬,打造器械,收聚難民,重新恢復耕種等,歸德府倒是難得的安寧。

 不過歸德府問題也很多,首先還是饑荒、疫情嚴重,十分缺糧,難民太多,到處都是賊匪,雖然沒有清軍來攻,但他也是到處剿匪安民不得停。

 許忠義是個佃戶出身,他很清楚百姓們需要的是什麽,需要的是安穩,是生存,如果能安穩的種地生活,他們也不介意向朝廷交賦,或向地主交租,只要他們還能有一口吃的,還能養活妻兒,他們就還能承受。

 許忠義現在和老夫人在歸德,在努力的重建秩序,他們開始推行紹天朝的新政,清理無主田地,屯田耕守,重新開始征稅等等。

 不過這些都面臨著各個土寨的抵抗,河南亂太久了,這些抱團據寨而守的豪強百姓,基本上完全自治了,不納稅不服役。

 什麽都靠自己,自己的土兵守衛,自己抵抗外敵,甚至自行收稅等等。

 這些都在割裂著這片土地,要想恢復安寧,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要清田量地,要攤丁入畝,要官紳納糧,這些首先得面對著這些土塞和豪強們,面對不配合的土寨們,打還是不打,這是讓許忠義和老夫子都有些猶豫的事情。

 他們向皇帝稟明了這邊的情況,皇帝特旨召見。

 蛤蜊鎮的巡騎上前來,問明身份。

 “河南歸德鎮總兵許忠義,奉旨往前東京面聖!”許忠義在馬上道,又讓親兵拿出皇帝旨意等。

 “原來是紅槍會的大師兄到了,快請。”

 紅槍會的名頭現在越來越響了,不僅是永城,甚至整個歸德府也遍地紅槍會,連山東淮南、直隸等地,也開始有了紅槍會如雨後春筍一樣的冒出來。

 紅槍會大師兄的名頭,可比歸德總兵強。

 畢竟好多土寨首領,也都掛著總兵副將等頭銜呢,如李際遇,那是在崇禎年間就掛總兵銜了。

 由巡騎引著進了蛤蜊港,許忠義也很好奇的打量著這裡。

 之前他曾經來過這裡,那時還是來販私鹽糧布等,那時可沒現在這麽熱鬧和安寧,感覺現在的蛤蜊港,甚至如同他老家江陰黃田港,甚至還要更熱鬧幾分。

 駐蛤蜊港的軍官告訴他,雖然蛤蜊港不如北邊的海州港重要,但這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運輸港口碼頭,尤其還直通淮安。

 黃河大決,導致現在南流的水量減少,黃河成了一條乾枯的大堤,泗水、淮水經洪澤湖轉入長***蜊港通過射洪河與運河、運鹽河相連,還通海,自然也就變成重要碼頭。

 特別是朝廷遷都登州,改為東京奉天府後,如今南方的錢糧物資那是源源不斷的北運,經常有船在蛤蜊港依靠補給。

 督師張國維的行轅就駐淮安府,蛤蜊港的駐軍,其實也正是中路北伐軍。

 “咱們禦營正在重新整編,右廂四鎮鎮江蘇,我們這裡馬上就要整編為右廂四鎮了,好像是一鎮水師加陸軍三鎮。”

 許忠義跟駐守軍官聊了一會,等碼頭安排好船,便告辭乘船北上。

 他們沒有直接經陸路走琅琊通道,沿海往登萊,而是在蛤蜊港坐船,這樣更快。

 因為他們有一百多人,所有港口直接給他調了一條水師的船送他們,還有一批人同往登州,多是些入京述職的地方官員,或者是要去吏部侯選的原官員、進士舉人等。

 大家對這個武將,卻都挺客氣,甚至有幾個進士還仔細的詢問現在河南的情況等,一路上乘風破浪,聊的很不錯。

 他能感受到,如今這亂世時,他們這些武將,尤其是他禦營出身的身份,讓他也能得到這些進士老爺們的尊重了,這要是放以前,不可能的事情。

 哪怕他是正牌總兵,估計都難得到進士們的尊重,何況他這是個野路子總兵。

 聽說朝廷這次又在全面整編各路兵以,禦營京營外,取消了省營,但保留了七個外鎮,都是如薑瓖、金聲桓、耿仲明這類的,而河南的許定國、李際遇、山東的李化鯨等並沒有在這七外鎮之內。

 許定國也不知道朝廷打算如何安置山東河南的這些兵馬。

 一路順暢,船只在青島依靠過一次,下去幾個人又上來一批人,然後就一路航行到蓬萊港。

 蓬萊港進出的船隻更多,雖然現在這裡有好幾個港口碼頭,但仍需要排長隊進出,水師的風帆戰艦如小山一般停在海面上,上面的那一排排的炮看的他羨慕不已。

 而沿海的水寨、水城,岸防炮台、棱堡等也都遍布火炮,守衛森嚴。

 這樣的一座直抵韃子心腹的東京城,估計就算韃子能突破外圍殺過來,也只能铩羽而歸,甚至是全軍覆沒的。

 “我大明中興了!”

 望著那些日月旗幟,船上排隊等候入港的許定國甚至忍不住握起拳頭高呼,

 “日月山河永在,

 大明永在,

 吾皇萬歲!”

 他的親兵也都振臂高呼。

 跟隨在隊伍裡的陳十二比許定國還要激昂振奮,這一路來,河南的殘破,淮南的蕭瑟,然後是蛤蜊港的熱鬧,青島的火熱,再加上這蓬萊的勃勃生機,讓這個河南年輕人胸中火苗騰騰升起。

 在永城的時候,以為紅槍會已經足夠厲害,但是現在看的目接不暇,巨艦大炮,甲騎成群,這才是真正的天軍。

 “皇爺召見!”

 許忠義剛上岸不久,那邊就有甲兵領著內侍前來。

 碼頭離做為宮城的水城很近,內侍領著他一路通行,陳十二等親兵則被安排到了沙河口軍營暫駐。

 在宮城海門西,內侍給他捧來了三品紫袍玉帶,金蹀躞帶加金魚符。

 “請先沐浴更衣!”

 沐浴後穿戴完畢,對著銅鏡,許忠義都感覺認不出裡面這人了,曾經的佃戶趙三,被趙老爺罵你也配跟我姓趙,如今紫袍玉帶,威武不凡。

 整理了一下衣服,他還特點聞了聞身上,生怕有異味刺激到陛下。

 一切還好。

 跟隨內侍經過重重禁衛,來到小海東面的宮殿。

 這處宮殿原是備倭都司府,前衙後邸。

 現在做了皇帝的前朝後寢。

 許忠義以前在江陰見過皇帝,但是遠遠的見一面,這次召見是皇帝第一次召見他,也是頭一次如此近距離的面見皇帝。

 皇帝坐在盤龍寶座上等著他,許忠義在殿門口便低頭跪下,手持笏板,等候問話。

 “陛下有旨,傳趙忠義入殿。”

 他趕緊又起來,躬腰入殿,重新行禮,連頭也不敢抬起來冒犯天顏。

 殿內安靜。

 朱以海也在打量著這個年輕人,他長的很高大,說不上很魁梧粗壯,但也不瘦弱,穿上紫袍玉帶,也是儀表堂堂。

 這一年多來,朝廷派出了許多人馬,深入敵後,建立各種各樣的會社、武裝,既刺探情報,鋤奸殺敵,也起義策反,立功頗多。

 但這些人員中,尤其以趙老夫子和趙忠義取得成就最大,硬是生生做到了河南歸德總兵,這可不是朱以海授予的,而是他自己掙來的。

 “愛卿臨危受命,深入敵後,創立紅槍會,收集情報,策反敵將,拉起隊伍,如今在歸德建立根據地,忠勤可嘉,朕心甚慰。”

 “朕也聽說你以前本是江陰城外一佃戶貧民,卻能高舉忠義旗幟,非常了得。疾風知勁草,板蕩見忠臣,你如今更證明了你仍還是當初那個高舉忠義旗的你,不忘初心,始終心懷忠義。”

 “聽說以前趙老爺說你不配跟他姓趙,許定國還收你為義子讓你姓許,朕覺得,你的滿腔忠義足夠朕為你賜國姓,朕還要收你為義子,以後你就叫朱忠義,你可願意?”

 這幾句話讓許忠義感動萬分,甚至胸中激蕩,淚水都抑製不住湧出,即便是粉身碎骨,也難以報答皇帝的這番知遇之恩了。

 “臣不過是亂世一賤民,”他回答,“但忠義不敢忘,臣原不過是禦營一小校,留在河南誤打誤撞拉起一支隊伍,也不敢得意忘形,這非臣一人之功,更不足以掛齒。”

 朱以海笑著道,“國難思良將,亂世顯忠義,你比許多世受國恩的勳戚都強太多了,雖沒讀過書,但讓無數讀書人羞愧。

 朕聽說你在歸德那邊做的事情,做的很好,既顯忠義勇敢,更體現了智勇謀略,朕向來不拘一格用人才,不看重出身,而看重其忠心和能力,你已經充分的證明了自己的忠心和能力,所以朕要重重嘉獎。

 朕授你歸德團練總兵官,統領歸德一帶鄉兵、義勇,招撫土寨、流賊,恢復秩序。”

 河南的情況比較特殊,許定國反正,李際遇也自稱反正,朝廷對於他們這種反覆無常的叛將、土賊,其實並不怎麽信任。

 但如今的情況,能夠反正抗清,也是好事。

 所以這邊最終決議的結果,就是接納他們,但因為河南山東等地現在已經緊鄰禦營控制區,所以跟薑瓖、米喇丁等人又有所區別對待。

 特別是如許定國其實也只是佔據河南小部份地區,因此沒直接授他外鎮。

 而是授以許定國河南提督,兼開封團練總兵名。李際隅授河南副提督,兼洛陽團練總兵,趙忠義被皇帝特別賞識,賜國姓,收為義子,並授河南副提督兼歸德團練總兵。

 本來河南現在是兩大反清勢力,許定國和李際遇,但皇帝把趙忠義拉出來另立一鎮,形成三支人馬,且各以團練之名,這樣他們統領的就是鄉勇團練,而非朝廷經製官兵。

 同樣的, 對於其它大小土寨勢力,朝廷也是招撫為主,圍剿鎮壓為輔,要散寨歸良,重新建立秩序,對於河南南陽、潁州、汝寧等地頑抗的清軍,自然是要重點打擊。

 先聯合反正勢力,拉攏打擊土寨豪強,共同進攻河南清軍,等滅了清軍,到時再來繼續招撫整編土寨,禦營再逐步進入,最後整編團練,完成對河南的徹底控制。

 這一步步,都有計劃表。

 趙忠義勢力不算強,但算是關鍵一步。

 趙忠義叩謝皇恩。

 “賜天子義兒朱忠義四爪蟒袍,尚方劍,賞龍銀八百兩。”

 “謝陛下!”

 朱以海走下盤龍禦座,拉起朱忠義,挽著他的手走在殿中,“先委屈你做個團練總兵,朕先給你拔兩千人馬,並綿甲三千套,火銃千杆,大小火炮百門,以及火藥鉛彈等,你一並帶回歸德,好好練兵打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