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海上升明帝》第六百八十章 打起來了
,海上升明帝

 麥收過後,終於迎來了一場夏雨。

 雷鳴電閃後是傾盆暴雨,好在夏天的雨來的快也去的快,乾旱已久的大地裂開的一道道口子,如張開的大嘴,雨一停,就把雨水全都吞下去了。

 “種些玉米和紅薯,趁著雨水。”朱以海走在田間地頭,還帶著一眾嬪妃、皇子們,他在城郊有一塊皇莊,地不少。

 朱以海特意選了塊地,做為皇家自留地,他自己有一畝三分,又給幾位嬪妃、皇子們也各留了一二分地。

 他那一畝三分地,劃做好幾塊,這邊剛收了冬小麥,另一邊是年後種的土豆和春小麥,卻已經長勢良好。

 夏麥收過後,他計劃種玉米和紅薯。這塊自留地不大,不過朱以海卻也經常會過來觀察甚至動手,平時也是交由把頭管理,皇莊旁邊的地,是皇家講武堂的地,有不少一片地,以前的藩田官產,現在劃給講武堂。

 地基本上都是由講武堂師生們一起種植,上課訓練之余,還有專門的勞作課,又有學生輪流管理,之前麥收時,更是全部師生一起下地搶收。

 講武堂的學田甚至都沒招佃出租,也不是官員所有,而是學校所有,既種糧也種菜,還養豬喂雞,所得供給學校師生,也按畝納地丁銀,種的糧甚至還能有節余,存入學倉中。

 養的豬羊雞鴨,還經常能改善下生活。朱以海的自留地,倒純粹只是偶爾過來轉轉,播種收割的時候,帶著宮裡一群人來參與下。

 “紅薯藤養豬可是極好的,再養點雞鴨鵝。”朱以海換了身短衣,還戴了個草帽,手裡握個鋤頭,有幾分農民的樣,但是那些妃嬪們可就不行了,雖然也事先做了點準備,盡量換了些方便的衣裙,可仍然像是來觀光郊遊的。

 大公主五公主兩姐妹甚至是來騎馬的,而秦王漢王兩位皇子哥哥,此時卻發揮他們本領,替妹妹們牽馬,還教她們如何騎馬,倒是玩的挺開心,至於其它皇子公主們,年紀太小,一兩歲的小家夥哪裡知道什麽,就知道撒歡興奮,弄的妃嬪、宮女們在旁邊亂轉,一不小心沒看住,這個扯把草,那個抓把土,甚至直接就往嘴裡塞的。

 而那些蒙古女子難得出趟宮,則都在騎馬。本來也挺熱鬧的場面,可突然那邊就打起來了。

 “陛下。”朱以海聽到劉朝的喊聲,抬頭望去,發現宮裡那群蒙古女人真打起來了,還很快演變成群鬥。

 可朱以海沒急,仍然在跟老把頭談著種幾分地紅薯,幾分地玉米的事,甚至還說著留幾分地種點蔬菜瓜果,討論種什麽。

 老把頭經驗豐富,也是皇莊的老莊稼把式,年紀大了點,便在這裡管著這點皇帝自留地,平時很輕松,待遇還挺好,是拿皇帝工資的,管的也是十分用心。

 那待遇比他自己有十畝地都收益好,旱澇保收,當然用心。

 “天氣熱起來了,蟲害多,一般葉子菜不好種,如果種的少也還行,可以種些黃瓜豆角、番茄洋蔥、茄子苦瓜,也可以種些辣椒,還可以種些大豆,最劃算的是種玉米,好管好收好存,大豆也不錯。土豆紅薯這些,產量不錯,可不好儲藏,主要用來喂豬喂雞倒是不錯,尤其紅薯藤產量高,好養豬。”現在的物價已經慢慢穩定下來。

 不過京師物價肯定比其它地方高,基本上就是京城物價最貴,然後是那些大的港口、省城,再是大工商城鎮、府城,然後是縣鄉,鄉村物價則比較便宜,這也是根據供需關系來的。

 越大的城市需求越大,越不能本地自給,所以從外地運輸過來,無疑成本增加不少。

 米麥有朝廷全面調控管理,價格不完全是市場價,如今豐收後,白米、小麥價格是一兩一石,老百姓出售的稻谷是七折,也就是七錢一石,按稻谷出米率、運輸倉儲等折算,其實稻谷統購價還是挺高的,尤其今年豐年。

 而京師米價也能穩定在一兩一石,無疑京師百姓其實是得了很大實惠的。

 其它糧食價格都以米麥為基礎,比如大米一兩一石,指的是上白米,還有更貴些的江米,江米也就是糯米,以前都是宮廷、官僚等所需,江米也分幾個等級,又分新舊米,新上等江米,就差不多是一兩二錢一石。

 而白米裡又有中白米下白米,價格是九錢五一石到九錢一石不等。另外還會有糙米,東京一石糙米九成。

 其它小米、大豆、高梁、玉米等幾種糧食,價格也都比白米要低不少。

 基於穩定的糧價,其它各種物價也已經較為穩定,如上好豬肉大概是三十錢一斤,魚肉是二十錢。

 五十四個雞蛋值一錢銀,四十五個鴨蛋值一錢銀。牛羊肉則四五十錢一斤。

 其它棉花、布匹、生絲、絲綢這些價格,也已經穩定,且並不算是特別貴。

 現在東南外貿再次興盛,蘇松杭寧紹等地許多工坊,聚集大量產業工人,那些紡織女工的收入甚至已經超過城市裡的短工收入。

 短工一般也就三五十文一天,而那些紡織女工一天甚至已經能達到一百錢。

 江南以前是以家庭紡織為主,婦女在家紡織,以自家種的棉麻,或是養的蠶絲為主,自行加工出售,而到現在,開始出現大量的來料加工。

 甚至是許多專業的紡織廠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建立起來,開始招募許多織工進廠,專心紡織,甚至搞起流水線,各種工序分開,極大提升效率和產量,熟練工人的工錢自然也就極大提高。

 普遍能達到百錢一天,甚至不少熟練技術紡工,還能拿到更多收益。而傳統農業,打長工,包吃住外,一年也就幾兩銀子,近年雖然提高了些,但往往也達不到一兩一月。

 最辛苦的麥收季,麥客或短工們搶收搶種,一個月也大抵只能賺二兩不到銀子。

 一斤豬肉三十錢,一斤蔬菜三五文,一斤水果一二十文,做身棉布衣要三四百文,棉布冬衣得六七百錢。

 大抵來說,無災無害風調雨順的時候,有十畝地自耕農,一年下來溫飽之余,還能節余幾兩銀子。

 而半自耕農,可能也就勉強溫飽了。至於佃農,就算風調雨順,那也還得妻子紡織補貼家用,還得瓜菜搭著粗糧,一天兩頓,也勉強度日。

 那些沒地的人,不僅沒自己耕地,甚至佃不到地的人,是最慘的,農忙時能打短工,但很多時候處於失業狀態,就會朝不保夕,一遇饑荒,這些人就會最先淪為盜匪。

 不過現在戰爭大抵上已經度過了最壞的階段,紹天朝控制大半江山,且慢慢都穩定下來,尤其是工商海貿等大興後,帶動了工商手工業經濟。

 現在許多原來無地的人,也靠政策分到了田地,或是佃種到了田地,還有許多失地者則進入了工坊,成了產業工人,他們的收益,甚至比種地的要高。

 有些家庭,則是部份年輕成員出去或當兵或做工,以補貼家庭收入。原來大明田地兼並嚴重,絕大多數的田地,兼並在極少數人手裡,那些藩王、勳戚、高官、鄉紳、豪強們,動則百萬畝、幾十萬畝田地,成千上萬畝的極多。

 另一方面,卻是許多百姓,連三五畝地都沒有。又因饑荒、戰爭等原因,工商不興,越發導致市場混亂,天下動蕩,許多物價都不正常,如今慢慢的都已經穩定下來了。

 大家都能安心的各安其業。

 “陛下,你不管管嗎?”張皇后挺著大肚子過來,一臉無奈的對皇帝道。

 朱以海先笑著扶過她,

 “小心點,這樹蔭下涼快,你坐。”

 “陛下還笑的出來,你看她們,幸好沒有刀槍弓箭,否則都要刀箭相向了。”朱以海扶著張皇后坐下,然後抬頭瞧了眼那邊,還在打,確實已經升級了。

 “說說,怎麽打起來的?”

 “和碩特的阿奴,跟科爾沁的小玉兒不知因何吵起來,然後就推搡起來,結果科爾沁那幾個就都過來幫小玉兒,然後衛拉特的那些也來幫忙。兩邊人一多,便勸不住了。然後察哈爾的和外喀爾喀三部的也加入了, 現在形成東西兩夥,在那裡撕扯呢。”朱以海聽皇后這麽一說,倒也馬上就看出些情況來了。

 阿奴姓博爾濟吉特氏,而跟她打架的小玉兒也姓博爾濟吉特氏,兩人一是漠西衛拉特和碩特部的,一是漠南科爾沁部的。

 細究起來,其實和碩特以前也是源出科爾沁。元太祖成吉思汗把二弟合撒兒分封在今額爾古納河、海拉爾河流域呼倫貝爾大草原、外興安嶺一帶的廣袤土地,成為

 “東道諸王”之一。科爾沁六扎薩克,及扎賚特、杜爾伯特、郭爾羅斯、阿嚕科爾沁、四子部落、茂明安、烏喇特、阿拉善、青海和碩特,皆其裔。

 大明洪熙年間,科爾沁為衛拉特所破,避居嫩江,為區別同族阿嚕科爾沁,自號嫩江科爾沁,也稱嫩科爾沁。

 到此時,雖然和碩特和嫩科爾沁都姓博爾濟吉特氏,都算是黃金家族的重要支系,可卻算的上是世仇,一個居於漠西,一個居於遼東。

 “她們因何打起來的?”手機小♂說÷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