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我敗成最強猛將》第148章 潘鳳起兵
治中許友急忙出了州牧府,派快馬趕去開陽通知潘鳳,讓他趕緊領兵來佔了郯城,如果讓劉備先到,那就什麽都晚了。

 麋竺如心所願,向曹宏投去答謝的目光後,接過陶謙留下的印綬,向州牧府諸吏從事宣布徐州牧陶謙的臨終遺言。

 然後備好車駕,親自捧著印綬,帶著數位州吏,去小沛迎接劉備。

 陶謙的兩個兒子,陶商和陶應,則按其父生前所囑,處理後事,三日後帶著其父之屍,回丹陽老家去。

 曹宏沒有跟著離開。

 陶謙死了,按理說他依靠的大樹倒了,他一個丹陽人,應該離開才對。

 但是現在陶謙將徐州交給劉備,可以說他有很大的功勞,留在徐州,或許還能繼續傍著劉備這棵大樹。

 許耽和那些丹陽兵也沒有離開,他們當兵吃糧,離開了就只能回家,留在徐州,還能繼續當兵吃糧和發財。

 陶謙的死,對他們有影響,但影響不算太大。

 潘鳳在開陽隨時關注著郯城的動靜,派到郯城的探子幾乎是兩日一報,路上來回不絕。

 這日,他正與魯肅臧霸鄭威等人坐在廳內,商議安排百姓抓緊耕地補種之事。

 此次受災琅邪雖然也有餓死人之事,但並不多,沒有人相食的情況發生。

 突然兵士急步進來稟報:“將軍,郯城有人來,說是許治中派來的,有緊急之事要向將軍稟報。”

 “快,快帶進來。”

 潘鳳猜想應該是陶謙死了。

 他現在最想知道,陶謙會不會在臨死之前,將徐州托付給自己,畢竟自己兩次讓曹操退兵,不但救了徐州,也算是救了他陶謙。

 來人進廳後向潘鳳行禮道:“潘將軍,許治中讓我來報,陶使君已死,他將徐州交給劉備了,麋別駕即將帶印綬去迎劉備。許治中讓將軍趕快帶兵來佔郯城,若讓劉備先佔,就一切都晚了。”

 潘鳳聽完如五雷轟頂,本來認為陶謙八成會將徐州交給自己,可現在的結果,真的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他努力鎮定了一下自己,又問了來人關於郯城內的一些情況,讓其回去向許友複命,就說自己會立刻起兵去郯城,讓許治中在城內做好接應準備。

 “哼,將軍兩次救護徐州,冒險大敗曹操,而那劉備卻是敗於曹操,陶謙竟然將徐州交給劉備,真是豈有此理。”

 臧霸忍不住罵出了口。

 “依我看,陶使君或許也想將徐州交與將軍,只是麋竺與曹宏等人以讒言相惑,讓使君於臨終之際難辨是非。將軍,事不宜遲,當速起兵馬,趁著郯城不備,將郯城奪下,就算劉備來了,也只能無可奈何。”

 鄭威緊接說道。

 潘鳳緊緊皺眉,半晌才開口言道:“郯城內尚有許耽與呂由統領的三四萬兵馬,他們若是據城堅守,而我們僅有一萬多兵,只怕不易奪下。來人,去,將尤木叫來。”

 “諾。”

 廳外兵士應聲而去。

 “將軍是想先遣兵潛入郯城,待我們兵馬到時,從城內攻開城門,迎接入城嗎?”鄭威似有所悟,不由問道。

 “要想攻開城門不太容易,郯城內兵馬眾多,城門守卒有數百之眾,又有巡卒無數,若是潛入郯城之人過多,則易暴露行蹤。將軍,肅有一策,或許可用。”

 魯肅沉思許久,終於說道。

 郯城和之前在兗州奪取的任城和昌邑不同,郯城現在是州治地,城內又有數萬兵馬,城門守卒一定會有很多,再加上巡邏士卒,要想憑著數十人或一百人攻開城門,有點不太實際。

 潘鳳淡淡道:“說來。”

 魯肅繼續說道:“陶謙已死,如今城內無主,呂由與許耽各自統兵,有徐州兵與丹陽兵之分。但是若我們兵馬到了城下,他們卻只怕會兩軍相結,閉城拒我,而我們兵馬不多,強攻肯定不可。”

 “將軍只須如此,咱們兵馬到城下時,讓潛入城之人於城內四面放火,並且揚言我們已有數千之眾潛入城內,給呂由和許耽壓力,同時可讓許治中去勸降呂由。呂由是徐州人,在外有壓力,內有勸言之下,我料他必會開城迎納將軍。呂由若降,許耽便不足懼,徐州可得。”

 “哈哈哈……子敬,我正有此意,你所言與我所想一致啊,看來只能如此了。”

 潘鳳難得大笑,魯肅的看法和他一致,對於奪下郯城的信心更足了。

 鄭威和臧霸紛紛表示讚同此策。

 不久,尤木來到。

 潘鳳此前已經派唐雄帶五十名虎士營俠客潛入郯城,不過說到在城內當內應,尤木比較有經驗,在兗州奪下任城和昌邑時,都是他先帶人潛進城。

 現在潘鳳同樣讓他再帶五十名陷陣營之士,先趕到郯城混進去,並且與唐雄聯系,到時候可以一起行動。

 還讓他去找許友,讓許治中去勸降將軍呂由。

 其實潘鳳不擔心劉備會比自己先到郯城,以他對劉備的了解,就算劉備一百萬個想得徐州,也必須要先推辭禮讓一番,然後再接受。

 潘鳳估計,麋竺去了肯定勸不動劉備,畢竟劉備現在還不知道自己準備起兵去奪郯城,說不定麋竺會先回郯城,然後再去二請劉備。

 當然,如果劉備知道自己起兵去郯城了,那他肯定不會再推辭,必定會領兵而來。

 因此,麋竺手裡的徐州牧印綬比較重要,不能落到劉備手裡。

 如果自己奪下郯城,有印綬和無印綬差別還是比較大的,有了印綬,至少在法理上能說得過去。

 潘鳳又派李響帶領兩百騎兵,去小沛城外道上埋伏等著麋竺,只要他一離開小沛,就立刻將他擒下,奪下印綬。

 否則讓麋竺知道自己已經領兵去了郯城,他就不會再回來,而是直接留在小沛了。

 兩日後,潘鳳留下臧霸領兩千兵守開陽,自己帶著魯肅許褚和鄭威孫觀等人,率領一萬五千多人,向郯城而去。

 麋竺捧著印綬,帶著州吏和仆人護衛一路急趕,來到小沛。

 劉備迎入府內,得知陶謙已死,不免一陣唏噓,感慨一番。

 “陶使君已去,徐州無主,朝廷又封閉難通,劉將軍素有仁義威名,深得徐州士民之望,亦受陶使君看重。使君臨終之際,遺言將徐州托付與將軍,並言唯有將軍可安徐州。還請將軍接下印綬,速往郯城,撫我徐州之眾,護我徐州之土!”

 麋竺捧著印綬,滿懷期待地望著劉備說道。

 劉備心中暗喜,面上卻是不動聲色,連連擺手道:“不可,不可,備德少才薄,雖有安民撫眾之心,卻難以堪此重任。袁公路近在壽春,此君四世三公,人望所歸,別駕可將徐州托付於他。”

 對於曹操和潘鳳,劉備都可以不在乎,但袁術,他卻不能不在乎。

 袁術的家世自不用說,而且又早有奪徐之心。

 劉備知道,如果自己接下徐州,必定得罪袁術,他很有可能會領兵來奪。

 所以,如果要接下徐州,就必須先得到徐州的世家豪族支持,有了他們的支持,自己才能與袁術相抗。

 歷史上,作為徐州大世家的陳登一族,出言勸了劉備,表達了自己的支持態度之後,劉備才敢去接下徐州。

 而現在,劉備還不知道陳登這些世家是什麽態度,只能先推一推,看看他們的態度之後再作決定。

 麋竺急道:“劉將軍若不願受州,則徐州必為潘鳳所奪,將軍莫再猶豫,再猶豫,就一切皆晚了。”

 說到潘鳳,卻更讓劉備猶豫了。

 他的猶豫不是要不要接的問題,而是該不該現在就接的問題。

 正如麋竺所說,如果自己推辭,被潘鳳搶先奪去,那自己再想得徐州可就晚了。

 但是他並不知道潘鳳起兵往郯城之事,麋竺也不知道,甚至沒有想到潘鳳會這麽做。

 郯城有近四萬兵馬,而潘鳳全部只有兩萬兵,還要留兵守莒縣和開陽,能帶去攻郯城的,只有一萬多人。

 憑一萬多人怎麽可能攻得下有近四萬兵屯守的郯城。www.uukanshu.net

 “麋別駕,潘鳳將軍兩次退敵護徐有功,或許他更適合接掌徐州。”

 劉備又推辭道。

 其實他心裡是想,如果麋竺回去之後,再來請他的話,那就說明徐州吏士都願意讓他來接掌徐州,到那時再接下也不晚。

 麋竺又勸了一陣,劉備固辭不受。

 無奈之下,麋竺知道古有三讓之禮,心想劉備這是準備要讓自己來請三次才會接受。

 隻好打算先回郯城,然後再來相請,如此三次之後,劉備就必能接下徐州了。

 可是麋竺沒有想到,自己剛剛出了小沛不遠,就遇上了一夥強盜。

 7017k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