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全球領主遊戲:百倍人口》第一章 高武3國,劉3刀的神將晉升任務
(經有人提醒,弄了一下分卷。前邊的不好改,從這個副本開始,每個副本新開一個分卷。)

 副本世界:維度投影-三國演義(半神化)

 副本等級:小鎮級~要塞級

 副本難度:死亡

 副本介紹:次級維度世界,原本為《三國演義》時期的維度投影,因未知原因導致該次級維度出現意料之外的變化,世界等級大幅度提升,且可能導致某些事件出現變化。

 公元190年初,18路諸侯討伐董卓。

 次月,少帝卒,陳留王劉協繼位。

 董卓焚毀洛陽,遷都長安。

 主線任務(至少完成其一):

 1、獲取【鎮國神器:傳國玉璽】。(城鎮級,無額外獎勵。)

 2、擊殺董卓,並摧毀或收編董卓殘余勢力,恢復漢室正統,該過程中需確保漢獻帝劉協存活。(縣城級,額外獎勵:完美復活權限一次。)

 3、通過戰爭、外交、聯姻等任意方式,成為中原最大的五家諸侯之一,以實際控制領地、人口、兵力等綜合指標計算。(城池級,額外獎勵:指定一名不低於S級的英雄,潛力提升至EX級。)

 4、一統天下。(要塞級,額外獎勵:副本世界歸屬權。)

 副本停留期限:六個月~十年(依據主線任務完成度而定)

 死亡級難度特殊福利:軍功兌換隨時開啟,兌換價格為副本結算時的1.5倍。

 ……

 副本提示信息的內容並不多,秦霄並沒有花費多少時間就看完。

 四條主線任務,這是秦霄沒有想到的。

 從這幾條主線任務來看,這次副本世界的難度可能會超出秦霄的想象。

 也不是沒有“取巧”的方法。

 比如隻完成難度最低的任務,就可以避開大部分的爭端。

 當然,即便是難度最低的“獲得傳國玉璽”這個任務,說起來也並不容易。

 秦霄記得,在董卓遷都長安的過程中,傳國玉璽便遺失,後來被孫堅獲得,再後來又被袁術奪取。

 如果遵照原劇情的話,要獲得傳國玉璽,最好的方式就是從這兩人手中去搶。

 但無論是孫堅還是袁術,實力都不弱,對付起來絕對沒那麽容易。

 至於其它幾個任務,難度就更高了。

 好在,副本停留時間並不短,有充足的時間“發育”一波。

 只要有爆兵、練兵的時間,秦霄就不怕敵人太強。

 最短六個月的副本期限,兵力翻倍還是不難的。

 若是在這期間能有所發展,後面幾項任務的完成度有所提升的話,停留時間還能繼續延長,最長達到十年。

 如果真的有十年的時間,憑借著神秘基地,秦霄甚至敢奢望一下統一三國世界。

 當然,這也要取決於,三國世界的實力水平被提升到了什麽地步。

 關於“半神化”的一切,秦霄都只是猜測而已。

 如果那些武將、謀士的實力提升遠遠超出預期,那麽任務的難度還會更高。

 從副本信息中推斷,秦霄猜測,現在的時間應該是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遷都長安的時間節點。

 也就是190年左右。

 不過具體是不是這樣,還是要詳細確認一番。

 秦霄招來嶽飛,讓後者去安排斥候,打探周圍的地形,弄清楚現在的時間和地點。

 過了幾個小時,斥候趕回來匯報,在十余裡外,發現了一座叫“冀州”的城池。

 “冀州?”

 秦霄想了想,有些不太確定地說道:“這時候冀州是誰的地盤來著?袁紹還是曹操?”

 “君上……”嶽飛小聲提醒道:“若是董卓西遷之時,冀州牧應該是韓馥韓文節。”

 經嶽飛這麽一提醒,秦霄也想起來了。

 在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當中,確實是有韓馥這麽一號人。

 在韓馥手下,還有一個和劉三刀“旗鼓相當的人才”。

 恩,就是那個“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結果被華雄一刀劈了的那個潘鳳。

 想了想,秦霄問道:“打探清楚現在的時間了嗎?韓馥是在冀州城內,還是帶大軍去攻董卓了?”

 “城外關卡戒備森嚴,但隱隱可窺見兵力緊張的趨勢。”嶽飛想了想,開口道:“韓馥若在,理當不至於如此緊張,想來多半是出征未歸。”

 “那你覺得……”

 秦霄隱約記得,韓馥的地盤上,能人似乎不少。

 不過距離看過《三國演義》已經過去太久,許多細節都記不太清。

 但不管怎麽說,這個時期的一方諸侯,手底下總歸是會有幾個人才的。

 總不可能就靠著一個“上將潘鳳”打天下。

 秦霄想到韓馥出征在外,不由起了心思:“我們是否有機會拿下冀州,作為發展根基?”

 這次副本,和之前幾次都不一樣。

 在三國世界中,秦霄沒有任何天然的盟友,自身就是一方勢力。

 初來乍到,沒有立足之地。

 雖然說,秦霄攜帶進入副本的物資很多,足夠支撐大軍幾個月的活動。

 但光這麽坐吃山空,總不是個長久之計。

 考慮到這次副本的周期非常之長,秦霄打算,先打下一處根據地,再做圖謀。

 冀州這塊地方,在三國年間也算出了不少人才。

 比如大名鼎鼎的趙雲趙子龍,他的老家常山,就在冀州的轄區之內。

 對於這個角色,哪怕不是三國系列的粉絲,大多數人恐怕也都會喜歡,至少不會討厭。

 在三國所有的武將、統帥當中,以秦霄的個人喜好來劃分,趙雲就算不是第一,也絕對可以排進前三。

 除此之外,秦霄記得,在董卓當權期間,未來曹操手下的頭號文臣荀彧,似乎也離開了家鄉,在冀州避難。

 再加上袁紹手下的張郃、田豐、沮授等等。

 冀州這塊地方,可以說是“人傑地靈”,出了不少頂尖的人才。

 若是能拿下冀州城,以此為根基,將勢力范圍擴展到整個冀州境內,哪怕這些冀州的人才只能搜羅到一半,也足以讓秦霄有一個非常不錯的起點了。

 “若是從戰事出發,拿下冀州或許不難。此時冀州城內防備看似嚴密,實則兵力嚴重不足,內部空虛。若是趁機偷襲,有極大把握一舉拿下。”

 嶽飛顯得有些猶豫:“但,若行此舉,恐對君上名聲不利。日後,不論與各方結交,還是招納賢才,都將困難重重。”

 “說的也是……”

 秦霄不由皺眉。

 這個年代的風氣,把名聲看得比什麽都重要。

 董卓權勢那麽強大,真正死心塌地跟著他乾的,也就是李儒、牛輔這兩個。

 其中牛輔還是董卓的女婿。

 其它諸如呂布、賈詡等人,都是迫於形勢才在董卓麾下,未來一旦局勢有變,立即就會反咬一口。

 而且許多有氣節的賢才,壓根就不願意為董卓效命。

 比如荀彧,在董卓當權之後,立即就辭官回老家,後來還因為懼怕董卓找麻煩,又將家族搬遷到冀州,在韓馥的地盤上避難。

 這,就是名聲在這個時代的重要性了。

 有一個好名聲,不但和各方諸侯打交道的時候會有好處,在招攬人才的時候也往往更加容易。

 但,若是背上了一個“小人”的名聲,做什麽事都會阻力重重。

 此時,韓馥多半是正在討伐董卓。

 這算是“大義”。

 假若秦霄背後偷襲,抄了韓馥的老家,難免被貼上一個“陰險小人”的標簽。

 雖然說大爭之世,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若是收益足夠大,秦霄自然不會顧忌區區名聲的問題。

 但,僅僅一個冀州,還犯不著。

 尤其是在沒有搞清楚這個世界的武力上限的情況下,權衡利弊,就更加重要了。

 聽了嶽飛的勸阻,秦霄立即打消奇襲冀州的念頭。

 但,如果不打冀州,這“第一步”要如何開始,又讓秦霄感到一陣頭痛。

 商鞅並未第一時間出謀劃策,而是向嶽飛谘詢這方世界的背景、人際關系等等問題。

 商鞅畢竟來自更早的時代,不可能了解三國時期的歷史。

 等到了解到一個大概之後,商鞅才開口,提出自己的想法:“主公,鞅有上中下三策!”

 秦霄:“???”

 你這跑三國演義世界來,直接謀士附身了是吧?

 怎麽也開始玩這一套了?

 不整個什麽上中下三策、十八條奇謀,話都不會好好說了是吧?

 秦霄哭笑不得,連聲道:“商鞅,有什麽提議就說,別整這些花裡胡哨的。”

 “主公明鑒,鞅確實有三策可供主公抉擇。”

 商鞅微微一笑,道:“這上策,便是不理會中原這紛紛擾擾,出兵北上,奪取塞外牧場。他們打他們的,我們發展我們的。奪了塞外牧場,有了大量優質的戰馬,可訓練一支精銳鐵騎。一旦鐵騎入關,縱橫天下,當可所向披靡。”

 秦霄思考了片刻。

 這個計劃,可行性是有的。

 秦霄帶進副本的物資不少。

 雖然關外苦寒之地,各種物資都很匱乏,但光靠秦霄帶進來的這些物資,就足夠養活一支規模不小的軍隊了。

 花費幾個月時間,訓練一支十余萬人甚至更多的精銳鐵騎,入關橫掃,確實是有很大的可能,能夠一舉打下大片的地盤來。

 不過,這樣做,風險也不小。

 畢竟,誰知道關外是個什麽情況?

 那些遊牧民族的實力,在三國背景中看起來好像不強,被各路諸侯輪流按在地上揍。

 但,如果人家壓根不來和你打,見了就跑怎麽辦?

 秦霄手下,可沒多少騎兵,兩條腿怎麽能跑得過四條腿?

 如果連打的機會都沒有,上哪去搶馬去?

 萬一白白浪費了幾個月的時間,那後果可就太嚴重了。

 秦霄搖了搖頭,問道:“中策如何?”

 “這中策嘛……奪取洛陽。”

 商鞅侃侃而談道:“董卓焚毀洛陽,昔日皇城已成一片廢墟,對其它諸侯來說,如同雞肋,但對主公而言,卻是再理想不過的落腳之處。以洛陽為根基,圖謀發展,雖處四戰之地,卻也有吞吐八荒之勢。”

 洛陽……

 秦霄有神秘基地,也有大量的隨軍物資。

 再加上軍功兌換也能兌換到大量的資源。

 短時間內,是不需要依賴本方世界的資源的。

 這其實是和出關沒什麽差別,只不過是洛陽的地勢更加特殊,四通八達,容易受到攻擊,但想要打出去也更容易。

 另外,在中原練兵,練兵的主力構成當然是步卒為主,沒什麽騎兵。

 除此之外,佔領洛陽,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搜尋傳國玉璽的下落。

 秦霄對這段歷史沒什麽印象,但想來,孫堅獲得傳國玉璽的地方,應該就在洛陽城內。

 若是速度夠快的話,甚至可能在孫堅之前,就率先搶到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在手,最差也能完成一個難度最低的主線任務,即便後續再出什麽問題,至少不用擔心因為任務失敗,而遭到強製處決的處罰。

 選這條路,至少不會是最糟糕的。

 但,卻有些過於保守了。

 秦霄想了一會,不置可否,繼續問道:“那下策,又該如何?”

 “這下策,就有些冒險了。”

 商鞅沉默了幾秒鍾,才開口道:“趁董卓主力未歸,取道關外,奇襲長安,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頓了頓,商鞅又道:“此策,風險之處有三。其一,此方世界戰力上限如何,方且未知。據聞董卓麾下雖無佐國之大才,但也不乏精兵強將。若是長安久攻不下,難免出現意外。”

 “其二,據聞李儒、賈詡兩人其心甚毒,若見大事不妙,直接毒殺少帝,雖然惡名盡落於董卓,但也難保不會有人遷怒於主公,與主公名聲有礙。”

 “這其三嘛……”商鞅猶豫了一下,還是選擇直言不諱道:“這挾持天子,雖然有諸多好處,但未來如何處理,卻也是一個難題。若是主公想圖謀霸業,一統此方世界,還需未雨綢繆,早做打算。”

 秦霄聞言,點了點頭,卻是說道“但是,這條路,風險最大,一旦成功,收益也是最大的。”

 正如商鞅所說,繞道關外,奇襲長安,風險非常的大。

 這個時代的“關外”,和後世可不一樣。

 在長安再往北,按照後世的疆域來劃分,還沒走出陝西地界,陝北的黃土高原,現在都是匈奴人的地盤。

 單純從行軍角度來說,繞道“關外”奇襲長安,是完全可行的。

 這年頭的匈奴,被中原按在地上揍了不知道多少次,早就被打服。

 陝北的地形,秦霄也算大體熟悉,畢竟這算是秦霄的“老家”。

 雖然熟悉的是近兩千年後的地形,但整體的地貌並不會有太大的變遷。

 配合斥候探索,找出一條通往長安的路,還是可以做到的。

 真正的風險,還是在戰場上。

 半神化世界,武力值被拔高到什麽程度,還不好確定。

 但,這個風險始終存在。

 無論要完成哪一條主線任務,遲早是要和本世界勢力開戰的。

 無非是早打還是晚打的問題。

 算起來,除了韓馥、孔融這種“弱雞”諸侯之外,此時的長安,竟然已經可以算得上是軟柿子了。

 雖然已經遷都,但董卓大軍在外,並未抵達長安,呂布也跟在董卓身邊。

 就連徐榮、胡軫、華雄這些叫得上名號的大將也都在與各路諸侯糾纏不休。

 留在長安的,除了李儒、賈詡這兩個文臣謀士之外,就只剩下了一些歪瓜裂棗。

 這個時候,攻打長安的難度,可以說是最小的。

 如果能順利擊破長安,不但可以一舉控制住皇室和眾多大臣,也能切斷董卓的退路。

 這時,再以漢獻帝的名義與各路諸侯兩路夾擊,擊敗董卓的可能性很大。

 哪怕打不過,秦霄也完全可以退守長安,借助潼關天險阻攔董卓大軍,讓其它諸侯去和董卓糾纏,自己安穩看戲。

 甚至於,只要能夠攻破長安,漢獻帝是死是活,其實都沒那麽重要了。

 歸根結底,秦霄真正需要的,是長安這塊根基之地,而不是漢室正統的名義。

 反覆討論之後,幾人群策群力,將這個計劃逐漸完善。

 最後,秦霄拍板道:“就這麽定了,繞道關外,突襲長安!急行軍的話,多久能到?”

 “冀州到長安,大約有一千五至兩千裡路,具體要看中間有多少地方需要繞行。”

 嶽飛沉吟片刻,道:“我軍輜重較多,雖然大軍精銳,但連續日行百裡,會使得大軍疲憊,不堪作戰。為了保證戰力,行軍速度必須要放緩。可命一將領率少量精銳疾行開路,大軍從容跟上。前鋒部隊最快半月即可抵達長安以北,大軍也可在一月之內跟進。”

 “一個多月……”秦霄想了想,這個時間並不算長,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

 即便長安的攻城戰打上一個月,加上行軍時間,也不過兩個月左右。

 這些時間,即便是浪費,秦霄也浪費得起。

 “既然這樣,那就傳令,明日一早出發。前鋒方面……我親自帶兩萬背嵬軍開路。”

 頓了頓,秦霄繼續道:“嶽飛,你辛苦一下,連夜安排一些人手留下打探消息。冀州常山國,有一小將,名為趙雲趙子龍,讓人好好打探此人的下落。”

 “趙雲?君上所說的,莫非是昭烈帝劉備手下那牙門將軍?”

 嶽飛驚訝道:“嶽飛也讀史,未曾聽聞此人有什麽赫赫戰功,僅有忠誠可嘉,君上為何如此重視?”

 嶽飛所在的那個年代,《三國演義》還沒有出現,他對三國的了解,更多的基於歷史。

 而在歷史上,趙雲並沒有演義中那麽出彩。

 所謂的“牙門將軍”,用後世的話來說,其實就是個保鏢隊長,在軍中的地位並不高。

 有實力的將領,通常都會被派出去鎮守一方,根本不可能擔任這種位置。

 聽到嶽飛的話,秦霄楞了一下。

 他對三國的了解,更多的還是基於演義。

 至於歷史上的三國是什麽樣,秦霄還真不清楚。

 不過,秦霄並沒有在意這些細節,只是解釋道:“這個世界,如果我猜測沒錯的話,應該和你所知的歷史有所不同。有些人,未必會像你所知曉的那樣。先安排人手去打探吧,我所猜測的究竟是對是錯,等找到趙雲就知道了。”

 副本的名稱上所寫的是“三國演義”,而不是“三國志”。

 這就是秦霄堅持認為,趙雲的實力、形象,更符合演義,而不是史實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留少量斥候打探一下,又不會有什麽損失。

 若是萬一真的招攬到了演義版本的趙雲,那可就賺大了。

 嶽飛想了一會,也沒有反對,點頭道:“既然君上想要招攬此人,末將這便去安排,盡量勸其投效。”

 “盡力而為即可,倒也不必太過強求。”

 秦霄不置可否,又列舉出一串名單道:“還有荀彧、張郃……等人,這些人應該都是在冀州,你再想想看有沒有什麽遺漏,盡量都打探一遍。能不能招攬過來,那是以後的事,但先打探清楚作風喜好,有備無患也好。”

 “末將明白。”

 嶽飛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來。

 次日一早,秦霄率領兩萬背嵬軍精銳輕裝出發。

 嶽飛、商鞅率大軍緊隨其後。

 前軍輕裝急行,從並州出關,取道關外奔赴陝西北部。

 繞了一個大圈子,從朔方,也就是後世的陝北一帶轉道南下。

 黃土高原,說是高原,實際上是一片地勢複雜的山區。

 後世的那什麽根據地,就在這片山區之中,複雜的地形環境讓敵人吃了不少的苦頭。

 好在秦霄對這裡的地形還算熟悉,至少幾條主乾道還是記得的。

 再命人抓了一批當地人做向導,兩相對照之下,倒也找到了通往關中的路。

 這年頭的山路並不好走。

 前軍從冀州到朔方,隻用了十三天的時間。

 而從朔方的山區裡走出來,就足足花了十八天。

 短短不到三百公裡的路,比此前近千公裡的行軍花費的時間還要長。

 後邊的大軍想要帶著大量輜重通過山區,花費的時間恐怕還要再長一點。

 在長安以北,靠近後世銅川的山區邊緣,秦霄停止行軍,暫時駐扎下來。

 一邊將斥候派遣出去,打探外界的情況,一邊等待後續的主力部隊跟進。

 行軍的時間超出了預期,原以為一個月左右,主力大軍就能兵臨長安城下。

 現在三十一天過去,前鋒部隊距離長安都還有一日的路程。

 好在,這樣的誤差雖然不小,但董卓和各地諸侯糾纏的時間不會太短,晚上一些時日,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再加上剛剛遷都長安,許多事情都很混亂,董卓麾下對長安周圍的控制力度也沒有那麽強。

 以有心算無心,只要做好防備,短時間內隱藏大軍的行蹤,也不是什麽難事。

 幾天之後,斥候開始返回。

 根據打探到的情況來看,董卓的主力,依舊在潼關一帶,與眾多諸侯糾纏。

 十八路討伐董卓的諸侯,內部矛盾也開始顯現。

 甚至有不少諸侯都還在洛陽,搜刮遺留下來的錢財珍寶,壓根沒有來到前線。

 得知這一情況之後,秦霄歎了口氣,不由道:“難怪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無功而返,各自都有著小算盤,內部矛盾一大堆,不崩潰就怪了。”

 “領主大人!”

 劉三刀憨憨地撓著頭,問道:“您上次說,我就是在這地方被那什麽叫呂布的,一刀給砍了?”

 劉三刀就是三國時期的人。

 當然,是三國演義,不是正史。

 而且扮演的還是一個類似“路人甲”的身份。

 雖然有名字,卻連臉都沒露一下。

 整部劇,就只出場了兩次,還都是在別人的口中提到。

 陶謙:“我部悍將劉三刀,三刀之內,必定斬呂布於馬下!”

 於是袁紹命劉三刀,還有上將韓勇、勇將王衝三人一起出戰呂布。

 鏡頭一轉,某小兵:“報!不好了!三位將軍全部被呂布斬落馬下!”

 這,就是“我部悍將劉三刀”一生最高光的時刻。

 成了彰顯呂布勇武的背景板。

 “呂布用的是戟,不是刀!”

 秦霄翻了個白眼,沒好氣道:“具體在哪我也不記得了,反正不是虎牢關就是潼關,你和另外兩個白癡,三個人一起上,被呂布一戟一個,全給砍了。”

 “嘶!”劉三刀似是耍寶一般,倒吸一口涼氣,“大驚失色”道:“那呂布,這麽厲害?我劉三刀竟連他一招都接不下來?”

 這浮誇的表情和語氣,明顯是在耍寶。

 “以前的你嘛……確實是一招都接不下來。”

 秦霄沒搭理他故意耍寶的行為,打量著劉三刀,說道:“不過,你現在有了屍骨脈血統,實力大幅提升,說不定能和呂布過上兩招。”

 見劉三刀的表情變得激動起來,秦霄生怕這家夥熱血上頭,找呂布去單挑,連忙道:“也就是過兩招,但是還是得敗,而且多半還是要被呂布給砍了!”

 在獲得【屍骨脈】血統之後,劉三刀的潛力和實力都有所提升,達到了S級。

 當然,職業沒變,還是武將。

 絕大多數血統,都可以和任意職業融合。

 雖然有契合度的問題,但並不會導致職業出現什麽變化。

 比如說一個武將,融合了無論任何血統,最壞的結果不過是這個血統發揮不出什麽作用,卻不會把他變成一個法師。

 當然,也有些極端特殊的血統,是值得為了它而轉修其它職業的。

 但,一般來說,出於資源效率最大化的考慮,若是真有這種東西,肯定還是給更契合的人來用。

 就劉三刀來說,【屍骨脈】和他的戰鬥風格不算完美契合,但也能起到相當不錯的增幅了。

 骨質增生的防禦特性,很適合劉三刀那種只顧進攻,不管防守的戰鬥風格。

 但,要說光憑一個屍骨脈,就能戰勝呂布,秦霄覺得,這恐怕還是有點想多了。

 何況,這個“半神化”的三國世界,呂布的實力,肯定要比演義中的更加強大。

 劉三刀身上有一個“戰勝呂布”的支線任務,在完成之後,劉三刀的職業會轉變為“SS級神將”,實力大幅增強。

 在進入這個副本世界之後,劉三刀身上的這一任務又出現了變化,難度大幅度提升,獎勵也提升為“SSS級神將”。

 說是從一個末流武將,一躍成為頂尖強者也不為過。

 但,這任務的難度……

 劉三刀這家夥雖然有些敢敢,但好歹跟了自己這麽長時間,秦霄總不能看著這家夥去送死。

 要是遇到呂布重傷瀕死,還可以讓劉三刀去補個刀。

 若是對上全盛時期的呂布,那還是算了吧。

 真的會死人的。

 秦霄甚至不敢確定,在這個半神化的三國世界裡,芙蕾爾能否一對一戰勝呂布。

 當然,若是秦霄也加入戰鬥,以二對一,多半是沒什麽問題的。

 副本上限提升得再離譜,也不可能超出當前的級別。

 若是秦霄和芙蕾爾兩人聯手,連一個呂布都打不過。

 別說城鎮級,就算是再高上兩個大級別的玩家進入這個副本,估計都是有死無生。

 領主遊戲雖然殘酷,但一直到現在為止,還從來沒有出現過那種故意不給人留半點活路的情況。

 秦霄看了一眼有些躍躍欲試的劉三刀,嚴厲地警告道:“以後若是在戰場上遇到呂布,有多遠給我躲多遠,不準上去送死!這是命令!”

 “是……末將遵令!”

 劉三刀不情不願地拱拱手,表示遵命。

 舔了舔嘴唇,劉三刀又好奇地問道:“主公,為啥其它那些什麽諸侯,不學咱們這樣,繞過潼關直接打長安,非要在潼關那根董卓拚個你死我活?”

 “你以為從黃土高原找出一條路這麽容易?”

 提起這個,秦霄也十分得意,自傲道:“長安地形易守難攻,西、北均有高原,南有秦嶺,三面天險,東方的函谷關,又是一道可抵擋千軍萬馬的雄關。若非我家鄉在此,熟悉此地地形,想要找出一條路來,就算有當地向導,也沒那麽容易。要是一旦迷路,幾萬大軍在山裡十天半月走不出去,餓都要餓死了。”

 黃土高原的山區,地形極為複雜。

 如果是不認識路的,就算能在當地找到向導,也未必走得出來。

 畢竟,這年頭的山民,往往一輩子都不會離開自己生活的小山村,隻熟悉周圍一小片區域的地形。

 而想要從關外繞路進入長安,這幾百裡路,光靠本地向導,根本不可能走得出來。

 如果不是秦霄記得幾處主要通道的大致位置,也沒辦法帶著大軍走出來。

 那些壓根連來都沒來過朔方的諸侯,就更不可能在這茫茫黃土高原中找到一條出路了。

 事實上,就算是從小在這裡長大的秦霄,從陝北方向找一條路還能做到。

 若是讓秦霄從南邊的秦嶺山脈找一條出路,秦霄也同樣沒辦法。

 這年頭,所謂的“天險”,並不僅僅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若是不熟悉地形,想要進軍長安,就只能走潼關大道。

 而潼關本身,就是一道足以阻擋千軍萬馬的雄關。

 一旦城門關閉,只需要少量精銳防守,就足以阻擋十倍以上的敵人。

 越是對這個時代的行軍難度有深入的了解,秦霄就愈發覺得,長安,確實是最適合自己發展的根基之地。

 只要奪取了長安、潼關的控制權,秦霄大可複製當年秦國的策略。

 先低調發展,平定西北,積蓄實力。

 等到實力積累足夠,南下可取巴蜀之地,東出可入主中原。

 席卷天下,一次副本的時間未必做得到。

 但割據一方,成為一方強大諸侯,卻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能夠擊敗長安的守軍,佔據長安之地。

 並且還要能夠在董卓勢力的反撲之下,守住第一波進攻。

 在等待後軍主力的這些日子裡,秦霄並沒有閑著。

 先是用掉了一部分人口額度,召喚了一批工匠、民夫苦力,在山中開采石料,砍伐樹木,打造各類攻城軍械。

 攻打長安城,光靠士兵可不行。

 古時的城池,尤其是長安這種重要的城池,守衛都是非常森嚴的。

 單單只是高大而堅固的城牆,沒有足夠的攻城器械,光是用人命去堆,天知道要消耗多少兵力。

 這九萬大軍都填進去,可能連長安城外的護城河都填不滿。

 打造一批攻城器械,能夠給接下來的攻城戰增添不少的勝算。

 根據斥候打探到的情報,自己手頭這兩萬前鋒部隊,即便是偷襲,也不可能奪下長安城來。

 反正都是要等待後方主力抵達的。

 等的這段時間,也能打造出不少雲梯、撞車之類的攻城器械了。

 除此之外,秦霄又派出大量斥候,打探長安,以及長安周圍的情報。

 甚至於,秦霄還親自跑了一趟,裝扮成避難的世族子弟,進入長安城內觀察內部的布防情況。

 當然,這種偵查,只能查探到一些表面化的東西,但卻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來。

 長安內部確實非常混亂。

 不管是自願,還是被裹挾著被董卓帶到長安的這些洛陽權貴,和本地的權貴世族之間為了爭奪資源,免不了發生矛盾。

 再加上朝廷內部的問題、董卓集團內部的矛盾、以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暗中挑撥、煽風點火。

 整個長安,不說亂成一團,但也確實不怎麽太平。

 光是秦霄能從一些表面信息所了解到的,長安城內就分成了好幾個派系。

 以李儒為首的董卓派,勢力最大,作風也最霸道。

 但,並非所有人都跟李儒一樣,死心塌地跟著董卓乾。

 有的人是迫於形勢,也不乏“身在董營心在漢”的別有用心之輩。

 雖然說董卓大軍的主力並不在長安,但光是留在長安的這股兵力,就足以鎮壓絕大多數反對力量。

 當然,以長安現在複雜而混亂的局勢,並不是亂殺一通就能解決問題的。

 如果董卓在長安,或許會這麽乾。

 但現在做主的是李儒、賈詡,他們卻是不會用如此粗暴的手段。

 雖然前者是真心實意為董卓打算,而後者只是為了自保,但兩人的目的雖然不同,做法卻是出奇的達成了一致。

 第二大的派系,就是長安本地的權貴世族。

 雖然說放眼整個天下,西北世族並不算強大,但畢竟佔據著地利上的優勢,整個宗族都在這裡,人多勢眾,掌握的力量也不可小覷。

 要知道,這個年代的世族,那可都是有私兵的。

 一家兩家或許沒什麽。

 但整個長安的世族若是聯手起來,也是一股不弱的力量。

 他們在董卓、漢室、諸侯之間搖擺不定,不肯輕易下注,但卻也要死死抓住自己的利益不放。

 說白了,就是一群牆頭草。

 但,這些權貴世族,卻是有做牆頭草的資格。

 無論是董卓一方,還是反對董卓的一方,不但不會輕易得罪他們,反而還要示好、拉攏。

 就算拉攏不成,也不能將其推到敵對一方去。

 這就是有實力的好處。

 若是沒有實力,還想做牆頭草,那只會被人一刀給砍了。

 第三大派系,就是以一批漢室老臣為首的“保帝派”。

 這些人,也是上躥下跳最厲害的。

 有人想要爭權奪利,也有人上躥下跳,煽風點火,試圖趁董卓不在的機會,恢復漢皇室的權威。

 比如司徒王允,就一心想要鏟除董卓,或者至少將董卓的勢力趕出去。

 當然,他做的比較隱晦,並沒有第一時間站到明面上來,以免萬一大事不成,事後被董卓清算。

 若是從原本的“歷史”上來看, 王允的選擇並未出錯。

 最終,也正是他以貂蟬為餌,離間董卓和呂布,最後導致董卓身死。

 只可惜,這並沒有能夠挽救大漢朝滅亡的命運。

 走了一個董太師,又來了一個曹丞相。

 除了這三大派系之外,還有一些小的派系,就相對來說無關緊要了。

 秦霄一邊積累軍備、打探消息,等了足足半個多月,後方的大軍主力,終於是姍姍來遲。

 一路長途奔襲,秦霄沒有急於求成,而是讓大軍休整了三天。

 等到大軍的體力、士氣都已經恢復,才下令全軍出擊,從藏身的山中出兵,準備對長安發起攻擊。

 此時,已經是秦霄進入副本的第五十天。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