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全球領主遊戲:百倍人口》第七章 收攏關中,封侯拜相
清點戰利品,永遠是戰後最令人期待的事情之一。

 甚至於,可以把“之一”兩個字去掉。

 這一戰,最大的收獲不在於剿滅董卓手下的七萬多大軍,而是殺死了董卓本人。

 董卓一死,整個關中,便再無可以反抗秦霄的勢力。

 當然,在收攏整個關中之前,秦霄還需要先將這一戰的收獲清點出來,分門別類整理清楚,分清楚哪些是需要儲存起來,哪些則可以立即投入使用,增強手下的實力。

 清點工作花費的時間不算短,秦霄專門召喚了一千名擅長計算、統計的文吏,花了好幾天時間,才將這一戰的收獲整理完畢。

 當然,這也和正在統計到一半的時候,嶽飛又帶著一萬多戰俘和大量戰利品返回有關。

 總之,花費了幾天時間,終於將這一戰的收獲清點完畢。

 單單只是俘虜,就有五萬五千余人,其中兩萬出頭是西涼鐵騎的騎兵,其余則是原本屬於LY不同部隊的步卒,其中包括八千余名重裝步兵、一萬出頭的步弓手,其余則是輕裝步兵類的近戰兵種。

 這五萬多兵馬,全部都是五階到六階之間,戰鬥力倒是頗為可觀。

 雖然不受【嶽家軍】的特性加持,但卻勝在來之即用,只需要丟進神秘基地裡提升一下忠誠度而已。

 在收編了這批俘虜之後,秦霄手下的兵力,破天荒地達到了二十七萬之多,其中還包含兩萬出頭的重裝騎兵。

 在當今的眾多諸侯當中,單單隻以兵力來計算的話,秦霄的實力已經算是非常的可觀。

 不過,要爭霸天下,這股兵力,依然顯得有些不足。

 畢竟,打仗是會有損耗的。

 哪怕秦霄有神秘基地在,可以毫無忌憚地收編俘虜,但也沒法保證,自己每一次戰鬥,收編的俘虜數量都會高於戰損傷亡。

 除了戰俘之外,最大的一筆戰利品來源於戰馬。

 董卓麾下的西涼鐵騎,配置非常的奢侈。

 一般的騎兵,多是一人一馬。

 奢侈一點的,或許能配置一人雙馬。

 而董卓麾下的西涼鐵騎,卻是每一個人配了四匹戰馬進行輪換,就為了最大限度保持戰馬的體力,以求在戰鬥的時候能夠發揮最強的衝擊力。

 二十萬戰馬,在戰鬥中雖然有所損耗,但秦霄依然“繳獲”了超過十六萬匹完好無損的戰馬。

 還有近三萬匹馬受到了比較嚴重的傷勢,不適合再作為戰馬使用,但卻可以用作牲畜,以節省人力。

 十六萬上等的西涼戰馬,即便是按照一人雙馬的配置,也足以供應八萬騎兵。

 也就是說,秦霄可以再練出六萬騎兵,來補充這個缺口。

 全部練重裝騎兵肯定不行,重裝騎兵不光對戰馬要求高,對士兵,對裝備的要求也同樣很高,會極大地提高成本。

 秦霄和嶽飛商議之後,決定將重裝騎兵的規模保持在三萬人左右,多出來的五萬“名額”,則是訓練高機動性的輕裝騎兵。

 可騎射、可近戰,來去如風的輕裝騎兵,雖然沒有重裝騎兵那麽可怕的衝擊力,但卻勝在機動性強大,能夠掌握戰術層面上的主動權。

 此外,董卓的物資儲備當中,還有許多備用的兵器、鎧甲,品質不算特別上乘,但也能滿足大多數四階到六階部隊的需求。

 或許是覺得這一仗不會拖得太久的緣故,董卓攜帶的備用裝備並不多,只能裝備兩萬余人,不過品質倒是算得上不錯,作為核心的武器都達到了藍色品質,鎧甲則是在白色到綠色品質之間,而且種類相當齊全。

 至於糧草、錢財等等,董卓安置在郿塢的“小金庫”一大半都已經被秦霄提前給抄掉了,剩下的大多數都囤積在函谷關,並沒有攜帶多少。

 有了之前的“巨富”入帳,這次的這點繳獲,秦霄就不怎麽看得上眼了,只是看了一眼最後的統計數字,就讓嶽飛將繳獲的錢糧拿出來犒賞大軍。

 除了這些之外,另一筆大額的“收入”,就是軍功獎勵了。

 按照遊戲系統的規則,無論是擊殺還是俘虜,都算完整的軍功。

 不過“勸降”,或者敵人主動投降,則不算軍功。

 算上之前攻打長安的戰鬥,前前後後加起來,秦霄擊敗、收編了十七萬大軍,但其中被算作軍功的,只有十二萬。

 林林總總加起來,總計有六十萬出頭的軍功,平均每個“人頭”價值5點軍功。

 當然,一些武將、統帥,價值要遠遠超過普通士兵,比如說董卓一個人就貢獻了三千多軍功。

 如果去掉這些將領,單單隻計算普通士兵,平均下來,每個人頭的軍功價值大約在3點多一點。

 不過,這個副本的軍功價值倒是不算太高,按照銀兩來折算的話,1點軍功大約是5兩銀子,還要低於河西之戰和火影副本的軍功價值。

 秦霄也不知道這不同副本的軍功價值是如何換算的。

 雖然這個副本的軍功價值低了一些,但考慮到三國世界的戰鬥規模和頻率,其實若是一路打下去,最終的收益也不會太低。

 甚至可以說,收益可能相當的驚人。

 只要總收益足夠高,一點軍功的價值低一點,倒也不算什麽事。

 反正看的是總收益,又不是單價。

 六十萬出頭的軍功,折算成銀兩,也有三百余萬,算得上一筆不錯的收益了。

 死亡級副本,在副本結算之前進行軍功兌換,價格是1.5倍。

 秦霄考慮了一番,決定暫時不使用軍功。

 在副本世界內,秦霄花費的大頭,主要是各種銅鐵材料,用以打造裝備,補充全軍。

 不過,在繳獲了董卓的“小金庫”之後,秦霄手頭有了大量的資金,可以從世族、商販手中采購物資,倒是暫時不缺。

 哪怕後面沒有任何進項,至少在軍隊規模擴張到五十萬之前,是不需要動用軍功兌換來補充各項物資的。

 即便以後有了缺口,再隨時兌換就是了。

 反正軍功放在那裡也不會丟失,沒有必要立即兌換出來。

 秦霄還打算多攢一攢,看能不能兌換一些能較大幅度提升整體實力的東西。

 這些只是“直接”的收獲。

 間接的收獲也有不少。

 首先,沒有了董卓的威脅,秦霄便可以放開手腳,將整個關中之地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其次,以呂布、華雄為首,在函谷關的數十萬大軍,失去了關中的支持,相當於被關外的各路諸侯聯軍,以及關內的秦霄所包圍。

 雖然靠著函谷關天險,他們的安全暫時無憂,但物資、糧草,總有消耗完的一天。

 這種憂慮,必然會導致大軍的士氣逐漸衰落,而且是幾乎不可逆轉的。

 如果再鬧出什麽爭權奪利的糾紛來,這支部隊幾乎可以說不戰自潰。

 無論秦霄是想要擊敗他們,還是將之收服,都要容易許多。

 一旦奪回函谷關,秦霄就可以從容地將精力放在身後的涼州。

 這兩件事,都是董卓死後,秦霄才能放手去做的,也是比較緊迫的事情。

 反覆考慮之後,秦霄決定,先收攏關中之地,將整個關中納入掌控,成為實際上的“諸侯”。

 這件事,要分為兩步。

 其一,收攏關中士族,不說讓他們全心全意效忠,至少也要得到名義上的支持,和一定的“人才扶持”。

 其二,和漢獻帝劉協“商議”,獲取一個較高的權位。

 不過,秦霄在想一個問題。

 自己在這個世界所得到的“冊封”,是否能夠得到系統的認可,獲得對應的“官職特性”?

 如果可以的話,那麽光憑漢獻帝劉協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這一點,秦霄自然要盡可能謀求更高的職位。

 什麽大將軍,什麽丞相之類的封號,盡管往自己頭上套。

 不光要給自己加封,還得給手下也加封足夠高的官職。

 當然,如果不能得到系統的認可,那就無所謂了,甚至還要盡可能低調,弄個一郡太守,勉強算得上是個諸侯,能應付過去就行,以免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官職冊封比較好說。

 漢獻帝劉協都在秦霄的控制之中,除了廢掉漢室皇帝自己稱帝之外,秦霄想要什麽官職,幾乎都可以要到手。

 無非是索取一些小官,不至於引起太大的反彈,想要當丞相、大將軍等等,可能必須要采用一些激烈的手段,成為“下一個董卓”罷了。

 真正要花費一些心思的,反而是收攏關中士族這件事。

 關中之地,指“四關”之內。

 即東潼關、西散關、南武關、北蕭關。

 按照後世的劃分,大致就是SX中部。

 這片地方並不算大,京兆郡、馮翊郡、扶風郡,一共只有三郡之地。

 再加上東漢末年連年災禍,全國的人口都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準。

 整個關中之地,除去長安,以及被董卓強行從LY遷來的百姓之外,總人口不過六七十萬上下,平均到每一個縣,也就四五萬人。

 如果只有這些人口,作為根基之地爭霸天下,顯然是差得太遠。

 但,加上長安,以及被董卓強行遷入關中的百姓,就有將近兩百萬人口,勉勉強強也能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諸侯。

 最重要的是,關中平原土地肥沃,氣候也適宜種植,屬於非常優質的糧食產區。

 再加上其優越的地理優勢,雖然地盤小了點,但作為起步發展,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盤踞在這裡的豪門世族,比起中原世族來說,在這個年代的影響力要弱了不少。

 不過,秦、西漢時期,畢竟還是定都在關中,底蘊猶在,也有不少傳承至今的高門大族。

 以弘農楊氏為首的關中門閥,雖然沒有出過什麽三國時期的頂級文臣武將,但卻也在中堅階層佔據了大量的位置。

 在朝堂、各個諸侯手下,都有不少的族人。

 比如在董卓當政期間,與董卓針鋒相對,死保皇帝的楊彪,就出自這一族。

 還有後來那個在曹植、曹丕奪嫡爭鬥中站錯隊被殺的楊修,也是弘農楊氏的族人。

 甚至於未來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楊堅,同樣出自這一家族。

 除了弘農楊氏之外,京兆韋氏、京兆杜氏、河東薛氏,也都是關中門閥中比較強大和出色的。

 這些世族,或許沒有太過頂尖的人才,但卻有著大量的“低階英雄”,可以彌補秦霄手下大量文武官員的缺口。

 在得到了賈詡、李儒等人的效忠之後,秦霄手下最缺的,也不是頂尖人才,而是大量的中下層官員。

 而這一點,恰恰是關中士族所能提供給秦霄的。

 從長遠來看,世族壟斷,對國家的發展無疑是有很大的害處。

 漢、晉、隋、唐,一個個朝代的滅亡,都和門閥割據有極大的關系。

 但,秦霄現在還處於發展的初期。

 何況,如果不能完成一統天下的成就的話,這個副本世界以後會如何,也就和秦霄沒有關系了。

 這種情況下,秦霄肯定不會去考慮太過遙遠的未來。

 如果拉攏豪門、世族,能給自己帶來巨大利益的話,秦霄就會毫不猶豫地這麽去做。

 很顯然,以弘農楊氏為首的關中士族,在現在確實能給秦霄帶來巨大的利益。

 關於拉攏關中世族這件事上,秦霄的手下意見也並不統一。

 嶽飛表示反對,賈詡和李儒則是大力支持。

 至於商鞅,謹慎地提出了世族壟斷的危害性,但卻也認為在現階段拉攏世族是有必要性的。

 其實從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幾人受到“時代”影響有多深。

 嶽飛來自宋朝,深知世族壟斷之害,因此對任何門閥、世族都沒有任何好感。

 而賈詡、李儒兩人,本身就是世族出身(雖然不是大世族),自然而然地會為世族階層謀取利益。

 這和他們對秦霄的忠誠並不衝突。

 唯一一個站在中立立場的商鞅,則是為數不多的,在“世族時代”,以“寒門出身”的頂尖天才。

 秦霄自己心裡早就有了主意,之所以詢問,也不過是做一個姿態。

 象征性地詢問了手下的意見,清楚他們的立場之後,秦霄便派賈詡作為代表,前去和關中士族做接觸,嘗試說服他們接受秦霄的統治。

 有句古話,叫做“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當然,這個年代,還沒有這個說法。

 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世家的傳承,往往要比絕大多數王朝更為悠久。

 這其中,對土地、知識的壟斷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在於,這些世家都深諳明哲保身之道,在亂世之時,往往會選擇多面下注。

 比如派出族人子弟同時加入不同諸侯麾下,無論諸侯之間誰勝誰負,這些世家總是不會虧本的。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琅琊諸葛氏。

 諸葛亮在蜀國劉備手下,諸葛瑾在吳國孫權手下,還有一名叫做諸葛誕的族人,在魏國曹操手下做到了征東大將軍的高位。

 理論上來說,無論三國之間誰笑到最後,諸葛家都會成為贏家。

 不過可惜的是,盡管諸葛誕選擇了“勝利者”一邊,但在司馬氏篡位的事情上站錯了隊,帶兵討伐司馬昭,結果兵敗被殺,導致諸葛家在曹魏的投注打了水漂。

 雖然諸葛家最後的結局令人唏噓,但從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這個時代的豪門世族的行事作風。

 只要是看上去有諸侯之相,就會派出族人相助。

 至少也會有所表示,賣個好。

 一旦對方將來得勢,便能借助這一層關系迅速成為“自己人”。

 其實,秦霄本來是想派李儒去的。

 對於賈詡,秦霄多多少少還是有點不放心。

 但李儒和許多世族之間的關系非常僵硬,在董卓麾下的時候,他曾一度主張殺死楊彪,要不是王允暗中出手保下他,楊彪早就被董卓給砍了。

 而楊彪,正是這一代弘農楊氏的代表性人物。

 就這關系,秦霄怎麽可能敢讓李儒去當說客?

 想來想去,還是賈詡更合適。

 賈詡帶著秦霄命人準備好的禮物,去逐家拜訪關中士族的事暫且不提。

 秦霄這邊,也在為官位的事情做試探。

 其實到了現在,以王允為首的保皇派,已經能夠看出秦霄的野心。

 只是,和董卓相比起來,秦霄在面子上會對漢室皇帝做出表面的尊重。

 借口也是現成的。

 皇帝年幼,不能親自理政,就由秦霄代勞。

 雖然明眼人都知道這借口是假的,但畢竟沒有直接撕破臉,誰也不敢說秦霄到底是想要做霍光,還是下一個董卓。

 這樣一來,保皇派的反彈,也就不至於那麽激烈,非要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對於絕大多數忠於漢室的人來說,朝中再出一個把持朝政的權臣霍光,其實是可以接受的。

 霍光雖然大權在握,甚至行過廢立之舉,但並沒有取漢室而代之。

 他在政期間,也算實現了漢朝的中興,讓大漢的氣數至少延長了百年。

 對於忠於漢室的人來說,只要在皇位上坐著的人姓劉,那麽究竟是誰掌權,其實並沒有那麽值得在意。

 反正漢朝歷史上出過的權臣也不是一個兩個,大家都習慣了這種事。

 只要不要像董卓那樣絲毫不把皇權放在眼中,穢亂后宮,隨意毒殺太后、皇帝,對皇室做出表面上的尊重,許多人就能夠勉強接受。

 也正是借助這一點,長安朝堂中的局勢,達成了一種詭異的平衡。

 為了避免麻煩,秦霄通常很少參與朝政,都是讓商鞅代勞。

 主要是想到要向一個小屁孩行大禮,秦霄就很難接受。

 但,既然要做出一個無心取代漢室的姿態出來,秦霄又必須要對漢獻帝保持必要的尊重,哪怕是表面上的尊重。

 乾脆,秦霄就不去上朝。

 反正,以現在的局勢,朝堂上的政令也出不了長安。

 就算秦霄什麽都不做,外面的諸侯聯軍也沒幾個人會聽劉協的話。

 十八路諸侯,表面上都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討伐董卓,但實際上,有什麽小算盤,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

 反正現在勢力最大的袁紹、袁術等幾家,肯定不是什麽漢室忠臣。

 反而是未來篡漢的曹操,這時候恐怕還是忠於漢室的心思更多一點,在未來爭霸天下的過程中才一點點變質。

 所謂的“朝議”,更多的是一群心懷不甘的人聚在一起,假裝議論天下大政,沉浸於漢室輝煌的美夢之中罷了。

 不過,作為這個時代最有合法性的政權代表,哪怕政令不出門,來自於漢室的冊封等等,名義上還是受到全天下的認可的。

 這一日,秦霄便讓李儒上表,請封郭汜為遊擊將軍,又請封張濟為護軍。

 遊擊將軍這個官職位列四品,說大不大,但以郭汜的身份、能力,以及功勞,是絕對配不上這個官職的。

 護軍則為六品,差不多和張濟的身份地位能夠匹配。

 秦霄的目的是試探,看看在不同情況下,漢室的冊封,能否得到系統面板的認可。

 如果無視地位、功勞等等,任意冊封都能得到認可,那自然是最好的情況。

 郭汜、張濟,都是秦霄的手下,所有人都對此心知肚明。

 一番象征性地討論之後,“漢獻帝”下旨,對兩人做出冊封。

 當然,真正的決議自然不可能是漢獻帝本人做出來的,而是王允等保皇派,和李儒之間互相妥協出來的結果。

 得到冊封之後,兩人分別多出了一個“官職特性”。

 遊擊將軍+20點統帥值和15點體質值,護軍則加10點統帥值和8點體質,算是不大不小的增強。

 看到這一變化,秦霄立即做出判斷,只要是漢皇室的冊封,至少在這個世界內,都會得到“系統認證”,獲得相應的特性加成。

 官職特性一共有三項,分別是文臣、武職、爵位。

 同類型之間的官職特性不能疊加,取最高值,但不同類型卻是可以共存的。

 秦霄當即讓李儒、商鞅上表,為自己和麾下的嫡系請封。

 秦霄自己,請封太尉、大將軍、列候,同時領雍州牧。

 【太尉:文官特性,智力、政治屬性+50(因未開啟此屬性,已失效),治下行政效率+100%,更容易獲得人才效忠。】

 【大將軍:武官特性,體質、統帥屬性+50(因已開啟統禦屬性,改為體質、統禦+50),直屬軍隊階位+1(最高提升至六階),更容易獲得人才效忠。】

 【秦侯(列候):爵位特性,全屬性+50,治下行政效率+100%,直屬軍隊攻擊、防禦+15%,更容易獲得人才效忠。】

 “秦侯”是指封於秦地,也就是雍州的大部分區域,級別則是漢朝最高的“列候”一級。

 至於雍州牧,只是為了“名義上”控制雍州之地而索取的兼職,地位在太尉、大將軍之下,特性直接被覆蓋掉了。

 這也是漢朝體系下,“正常情況下”最大的文武官職和爵位了。

 當然,還有“不正常情況”,比如曹操的丞相、魏公,又比如董卓的太師,都是正常情況下不會加封的。

 前一任太尉是董卓,大將軍何進也被殺死。

 原本在數年之後,袁紹會請封大將軍,不過秦霄直接提前截胡了。

 僅僅封了幾個官職,走了一道手續,屬性直接出現一輪暴漲。

 唯一有些可惜的是,這些官職特性,只在三國世界有效,一旦離開三國世界就會失去作用。

 只有主世界的爵位、官職,才是在所有世界都通用的加成,但也是最難獲得的。

 但,暴漲一大截的屬性,依然能讓秦霄在這個世界的征戰過程中,獲得不小的助力。

 除了秦霄自己之外,秦霄以“鏟除董卓、擁立陛下”的名義,給自己的所有嫡系手下,都討要來了不同程度的加封。

 除了司徒、司空的位置已經被佔了之外,商鞅、李儒、賈詡三人,都獲得了九卿級別的加封。

 嶽飛、芙蕾爾等“武人”,分別獲得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之職。

 這些核心英雄的爵位,也都在比“列候”低兩級的“大庶長”級別。

 至於其它手下,也各自都有不同程度的封賞,但凡稍微重要一點的人,至少都混了個四品以上的官職,以及十級以上的爵位。(注:漢代爵位最高20級)

 一波封賞下來,不但秦霄自己的屬性大幅度提升,麾下的英雄,屬性同樣出現巨額飆升。

 不得不說,這樣的大規模封賞,多多少少有些得罪人。

 司徒王允這段時間就沒怎麽給秦霄好臉色。

 如果秦霄隻請封自己,或者少冊封一些人,都不至於這樣。

 但一下子加封數百人,還都算得上“高官厚祿”,這讓王允不禁懷疑,支持秦霄上位,究竟是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秦霄的野心,看上去可不比董卓要小多少。

 但,事已至此,王允卻是沒有什麽辦法來應對,只能在私底下無能狂怒一番,然後裝作一副什麽也沒有發生的樣子。

 只是,他私底下究竟打著什麽小算盤,就沒有人知道了。

 ……

 “主公,幸不辱命!”

 賈詡風塵仆仆地返回長安,見到秦霄的第一件事,就是報喜:“關中六大姓,以弘農楊氏為首,已經同意一定程度上支持主公,這是各家獻上的禮單,以及向主公效命的人才名單,主公請過目。”

 秦霄接過“禮單”掃了一眼,所謂的禮物倒是沒什麽,無非是一些錢糧物資,這是屬於世家對各個諸侯的投資,每一個稍微有潛力的都會獲得一份。

 既然是人手一份,那麽價值自然不會高到哪去,屬於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秦霄更重視的,是應各家要求,向自己效命的人才。

 打開名單,不出意外,大部分名字都很陌生。

 但也有幾個熟悉的名字。

 楊修、杜畿、張既,在三國時期的名氣其實都不算特別大,和那些頂尖的文臣武將比起來相差很遠。

 但好歹也算在史書留名,能力自然是有的。

 和中原世族比起來,關中士族在這個年代的人才本來就相對匱乏一些,基本上沒有出過什麽頂尖的文臣武將。

 秦霄重視他們,更多的是因為關中士族能為秦霄提供大量的中低階英雄,填補中下層官員的缺口。

 賈詡是先行一步返回,向秦霄匯報情況。

 屬於關中士族各家的人才,還要在後面才會陸陸續續抵達。

 “辛苦你了。”

 秦霄走到櫃子前,翻出任命文書、印信等物,交給賈詡:“給你請封了一個太常卿,別嫌官小,先混著再說,日後再想辦法給你加封。”

 太常卿屬於九卿之一,掌宗廟禮儀。

 當然,秦霄不可能真讓賈詡去管什麽祭祖之類的瑣事。

 要的只是這份官職的屬性,以及地位。

 賈詡真正的實際工作,還是在秦霄身邊,當一個出謀劃策的軍師。

 除此之外,也會和商鞅、李儒一起,分擔一些地方政務上的問題。

 賈詡接過文書和印信,不由有些唏噓。

 自己在董卓麾下這麽久,只是混了個平津都尉,如今投於秦霄麾下,還沒出多少力氣,就已經官居九卿。

 這待遇的差別,可謂十分的明顯。

 “臣,拜謝主公!”

 賈詡很認真地給秦霄行了個禮,真心實意地道謝。

 沒有幾個人不喜歡升官發財的,賈詡也不能免俗。

 何況,比起升官發財來說,更重要的是,賈詡看到了秦霄對自己的重視。

 官位本身或許沒那麽重要,但重要的是官位背後所透露出的東西。

 九卿之位就那麽幾個,一個蘿卜一個坑,要給自己謀求一個高位,就必須把別人趕下去。

 能坐上九卿的,哪一個不是一方重臣?

 如此得罪人,只為了給自己謀一個高官,賈詡的心又不是石頭做的,當然會感動無比。

 當然,如果賈詡知道,秦霄不惜得罪一方大佬,只為了給自己謀個高官,是為了“官職特性”,或許就會把心裡的感動收回去幾分。

 秦霄不清楚賈詡的心理活動,但多少也猜得到一些,擺了擺手,說道:“感謝的話就收回肚子裡,以後好好做事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了。來,給我說說這次出門的收獲。”

 賈詡這次出行,不僅僅只是拉攏關中士族,還要在軍隊的協助下,獲取關中三郡的控制權。

 為了讓賈詡做好這件事,在他離開的時候,秦霄將郭汜、李傕、劉三刀和牛興四人都派了出去,帶上四萬大軍,給賈詡壯聲勢。

 有些地方上的“土皇帝”,若是沒有大軍壓製,光憑一個名頭,很難控制得住。

 所謂秀才遇上兵就是如此,即便賈詡再怎麽能言善辯,如果敵人壓根不講道理,那也沒有絲毫辦法。

 “是!”

 賈詡組織了一下語言,開口道:“京兆、馮翊、扶風三郡,其中京兆自不必多說,在主公拿下長安之後,京兆已入主公掌握之中。臣此行,主要是收攏馮翊、扶風兩郡。”

 “細節方面不用說的太清楚。”秦霄打斷了賈詡的話,道:“說重點,結果怎麽樣?”

 賈詡語氣一滯,立即將長篇大論吞回肚子裡,停頓片刻,才開口道:“有主公調撥的大軍壓製,自然不會出任何意外,兩郡之地已入主公麾下,目前由劉三刀、牛興兩位將軍鎮守,只等主公派人接管。”

 頓了頓,賈詡又說道:“至於原本的太守、縣令人等,臣以為,除個別出自關中士族的官員需以拉攏為主之外,其余人等最好全部換掉。”

 “換人……”

 秦霄的手指在桌上輕輕敲打著。

 這個年代,朝廷對於地方的掌控力度普遍不強。

 官吏最多也就到縣這一級。

 一個郡下轄通常有少則五六個,多則十幾個縣。

 一個縣,起碼就要縣令、縣丞、縣尉各一人,郡城需要的官員人數就更多了。

 秦霄此前專門針對性地了解過,如果上至太守,下到縣令,全部換成自己人,至少需要五十名左右的文武官員,這還不算最基層的小吏。

 當然,一般的縣令、縣丞、縣尉,倒是不必派遣什麽高階英雄去。

 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大縣,派個D級英雄當縣令就足夠了。

 至於縣丞、縣尉,完全可以用神秘基地的人才訂製功能來解決。

 這樣算的話,大致需要不到二十個英雄,不但馮翊、扶風兩郡的人都可以換一遍,京兆下轄的幾個縣,也同樣可以換成“自己人”。

 “這樣。”秦霄考慮了片刻,開口道:“你和李儒一起討論討論,製訂一個名單,然後直接讓他們去上任,我就不過問了。”

 幾個縣令的人選,屬於小的不能再小的事,秦霄沒必要過問每一個細節。

 如果什麽事都要秦霄親自過問,招攬這些屬下的意義何在?

 只需要把握一個大的方向,剩下的事情交給手下去做,才是正道。

 當然,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秦霄可以不必親自處理,但至少也要有所了解。

 這其中的尺度如何把握,其實就是考驗一個上位者能力的關鍵。

 隨口拋開這個話題,秦霄走到牆壁前。

 牆上掛著一副地圖,上邊標注著東漢末年十三州的圖形。

 這副地圖遠遠沒有後世的地圖精密、細致,但一些比較重要的地形還是標注出來了。

 秦霄對著地圖看了一會,忽然開口道:“賈詡,我記得你是涼州人?”

 賈詡心裡一動,莫非主公有意攻略涼州?

 心裡雖然這麽想著,但賈詡並未表現出來,只是低頭應道:“是,臣的老家在WW郡姑臧縣。”

 “你覺得……”

 秦霄看著地圖上的涼州,皺眉道:“我們應該先取函谷關,還是先取涼州?”

 這兩處地方都很重要。

 函谷關是關中之地的屏障,如果不能掌控在自己手中,秦霄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難以安心。

 但,想要取得函谷關的控制權,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

 呂布、華雄和他們手下的數十萬大軍,雖然已經成了孤軍,但卻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失去戰鬥力。

 如果強攻的話,損失必然不會小到哪裡去。

 在秦霄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拖。

 拖到函谷關內的糧草消耗得差不多了,再想辦法勸降。

 秦霄不清楚華雄對董卓是否忠心耿耿,但呂布肯定是沒多少忠誠度的。

 只要能給出一定的承諾,招降的可能性不說多大,但一定有這個可能。

 至於說砍了呂布,讓劉三刀完成晉升任務……

 秦霄覺得這不太現實。

 即便函谷關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以呂布的武力,也是天下大可去得。

 實在不行,他也可以投奔於某一路諸侯麾下,光是憑著一身武力,就必然能得到一個不錯的身份待遇。

 如果呂布、華雄真的投向某一路諸侯,得到了關外糧草的支持,秦霄想要攻取函谷關,就只能強攻,壓力就更大。

 哪怕只是為了和關外諸侯搶奪函谷關的控制權,秦霄也必須盡可能嘗試勸降的策略。

 但,要想提高勸降的成功率,卻一定不能著急。

 否則,哪怕對方本來有投降的念頭,一看你這急衝衝的態度,也會開始拿捏起來。

 反正都是要等的,秦霄就在想,是不是可以趁著這段時間,先攻略涼州?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就有些控制不住了。

 這幾天裡,秦霄滿腦子都是出兵涼州,取得這塊西北廣袤養馬場,訓練一支無可匹敵的精銳鐵騎,縱橫天下。

 “主公要取涼州……”

 賈詡想了想,開口道:“涼州馬騰、韓遂兩人,以涼州鐵騎為主,機動性極強,來去如風。主公若要取涼州,需有辦法應對對方騎兵。”

 馬騰、韓遂兩人,在三國初期,也算是兩個人才。

 雖然被董卓打的滿頭包,但其實除了對董卓之外,戰績也都不差。

 所憑借的,就是來去如風的騎兵。

 他們佔據優勢的時候,敵人跑不掉。

 敵人佔據優勢的時候,又追不上。

 主動權全在馬騰、韓遂手上,可以說讓人非常難受。

 賈詡所說的沒錯,要取涼州,就必須要解決掉這個問題。

 “騎兵……”秦霄沉默片刻,問道:“若我也有一支精銳騎兵,是否可破敵?”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