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573章 斷水
轉眼至夜晚,官軍三萬大軍扎營方畢,涿州軍扎營早就好了。

 也就是說,包圍圈裡的官軍還沒扎營妥當,外面涿州軍的包圍圈便早就扎好了。

 涿州軍兵力數倍官軍,扎營速度比官軍快了甚多,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官軍有淄重,還有帳篷車馬等亂七八糟許多。而涿州軍負責前來合圍的兵力,全都是輕裝上陣,這些輕裝士卒連帳篷都沒帶,連鋪蓋也沒帶,糧車淄重之類,更是一輛無有。

 涿州軍數萬大軍每人攜帶的冗余物只有一塊布,布裡包著一兜稠粥,再加上兵器鎧甲,除此以外什麽後勤也沒有。

 相比官軍,官軍扎營車輛牲口帳篷等等都得安排,而涿州軍士卒,脫了鞋地上一坐,便就是扎營了。

 其二,扎營需要全軍調配,調配量極大,而涿州軍不需調配,甚至不需要李孟羲張飛兩人去盯著,只需幾個副官帶著人四下沿路按旗布置,一杆旗下駐扎一隊,扎營地點,扎營方位,人力分配調派,這些全都不需要去管。

 區區一杆旗幟,省下了所有的調派,涿州軍大幾萬的軍隊,哪怕廢了編制,隻留一個個新兵小隊,然後讓千把個小隊自己去找扎營的地方,那麽雖然很混亂,但是新兵小隊花上一段時間到處尋找,最終還是能把所有立旗處填滿兵力。

 張角傳給李孟羲的十面埋伏之陣,當真是犀利非常。

 扎營完畢之後,官軍開始生火,預備做飯。

 官軍做飯要艱難了,難在水源。

 涿州軍用水是用補給車隊快馬輕車跑到附近水源點去拉水,拉回來了幾十車水,連帶著煮水的陶甕還有水一並送過來了。

 涿州軍士卒有帶著乾糧,飯不用煮,只需補充點飲水便足以。

 官軍被圍在內裡,涿州軍從容在外,這意味著,涿州軍士卒飲水不成問題,戰馬飲水也不成問題。

 若幾十車水不夠,還能再拉幾十車,若還不夠,從今晚到明早,一整夜都可以源源不斷的有水運來。

 而官軍,有限的水源根本不夠做飯,官軍也只能是讓士卒啃乾糧,然後喝水解渴。

 可以官軍匱乏的水量,跑了一天的官軍士卒,一人能喝三五口水不錯了。

 人喝的水就這麽匱乏,官軍的那些牲口,拉扯的牛騾,騎兵的戰馬,就更喝不到水了。

 與供水充足的涿州軍士卒相比,官軍不可謂不狼狽。

 細數今日一日,晨時天剛亮,官軍拔軍出重圍,當時官軍狀態還算良好,士卒體力充沛,若當時開戰,官軍以完好狀態,能給涿州軍帶來不少傷亡。

 但經過一日漫長行軍之後,官軍士卒疲憊不堪,總算扎營了,軍中卻缺少飲水,沒有水補充,官軍士卒狀態恢復的一定不好,沒有飲水,牛騾牲口和戰馬狀態下滑更大。

 隻一個白日的區別,晨起,官軍雖士氣低迷,但戰力十足。

 到晚上,一日行軍之後,官軍士氣更加低迷,且戰力下滑嚴重。

 官軍如此,涿州軍狀態變化卻不大。

 涿州軍不變,官軍戰力卻衰弱很多,等於雙方差距拉的更開了。

 ——

 十字路口以東,官軍扎營處正前方那條路,朝前兩百步外,路正中,火光通明。

 一片少說二十個火把架子在路兩邊樹起亮堂堂的兩排光,火光清晰明了的標明了涿州軍指揮部所在,何處有軍情,傳令兵可憑火把直接找來。

 李孟羲和張飛就在兩排火把架中,不停的有各方傳令兵前來。

 李孟羲從傳令兵那裡得到了各種消息,把消息慢慢一匯總,李孟羲便弄清了諾大的包圍圈所有的細節。

 下令讓傳令騎兵們回去,夜裡要是有動靜,及時來報。

 終於忙碌完了,李孟羲和張飛兩人到篝火旁座下,篝火上吊著的是一個大甕,甕裡燒著的是水,眼看水滾了,拿來碗,還有杓子,李孟羲給自己盛了一碗熱水,又拿來硬邦邦的乾餅子一塊,準備就著熱水啃餅子。

 晚飯極簡單的就對付過去了。

 啃完了餅子,喝了一碗熱水,食飽水足之後,李孟羲叫過遊騎的商隊的隊長,交代到,“夜裡天冷,你們辛苦多運幾趟水,多燒熱水,給眾人禦寒。”

 遊騎商隊的隊長應下了。

 頓了一下,李孟羲又問,“柴夠不夠?”

 遊騎商隊的隊長答,“夠了,好幾車呢。”

 李孟羲點了點頭。

 現在想來,遊騎商隊本來是為了采買東西增補後勤而設立的,沒想到遊騎商隊用到快速後勤補給隊之後,分外好用。

 這次快速補給隊,車馬不過三十多而已,每輛車帶著許多空陶甕,還有吊陶甕的木棍,還有許多木碗,木盆,還有引火的麥秸生火的柴好幾車,有了快速補給隊,這些半載的馬車來往迅速,又準備充足,不需任何協助,補給隊直接就可以生火燒水,燒完了水,還有木碗方便士卒喝水,有木盆方便騎兵去喂戰馬飲水。

 yawenba雅文吧

 若無快速補給隊,則軍中士卒得有許多人背著陶甕,背著柴,到扎營,還得徒步去遠處挑水,人力的運載力,幾十個人比不過一輛半載的馬車。

 有了水,到分水的時候,好多人沒帶餐具,喝水都不方便。

 區區三十來輛馬車,讓補給變得簡單十倍不止。

 李孟羲從中看到後勤由專人負責所帶來的極高效率。

 軍中現在沒有專門的後勤補給隊,軍中現在扎營時取水做飯,是由斥候找到了水源地之後,領著各什的夥夫去遠處取水。

 一什出一個夥夫,軍中得出十分之一的兵力。

 而要是軍中後勤由專門的後勤隊來負責,拿取水這一件事來說,讓夥夫自去取水,單人徒步數裡,取回水一甕,耗時兩刻。

 若由專門的取水隊去取水,一輛馬車,半載拉水可三百斤,滿載可六百斤。

 馬車半載三百斤水,少說等於十五個夥夫的運水量。

 且馬車速度遠快於人,人取水走一來回,馬車可三來回。

 既,一輛專門取水的馬車,等於夥夫四十五人。

 十萬大軍,水車百五十之數,足供全軍用水。

 李孟羲關於後勤的了解,感悟更多了。

 喝著熱騰騰的開水,一想著官軍沒水喝,李孟羲就開心。

 發現快速補給隊實在是好用,李孟羲覺得這個快速補給隊,可以作為正常的後勤方式的補充。

 正常的補給方式乃是,人背著運,牛車馬車滿載著糧草淄重去向目標處運。人背著運的方式,要求低,適用性強,任何時候任何地形都可以人背著去補給;而牛馬車輛滿載著糧草去補給,優點則是運量大。

 快速補給隊的優點則是補給快速,速度是其最大優勢。

 快速補給隊速度用於急救某處之時,比如某城已經斷糧很久,此時當用馬車半載糧草,以最快的速度運糧,只要有糧到,便能解危急。

 若是用牛車滿載,運的糧是夠多,但是速度太慢,不等糧到,滿城人全都餓死了。

 軍中得常備空馬車才是,李孟羲覺得。

 必須得常備,且必須是馬車。

 因有遇緊急之時,臨時去騰車,臨時去找拉車的馬,太耽誤事了。

 必須得有馬車備著,馬車平日可以裝滿東西充分利用運力,但裝的東西不能是木頭,木頭騰挪不便,也不能是糧食,糧食騰挪也不便。

 馬車能且只能拉運容易騰卸的東西,比如幾捆麥秸,比如幾捆衣服。

 且,這些備用於快速補給的馬車,最好編在一起,最好跟糧車兵器車編在起。

 馬車編在一起,自然是為了事情緊急之時,立刻便能把所有馬車全召集一起,以達到最快反應速度。

 把馬車跟糧草兵器車編在一起,則是考慮到,一般動用馬車,緊急動用快速補給隊,不外乎是快速向某地緊急運送糧草,或是緊急運送兵器,大抵此兩種情況。

 故而,馬車隊單獨編制,且特意把馬車隊塞在糧車和兵器車之間,這樣前邊就是糧食,後邊就是兵器,直接兩步路,兵器糧草就全搬到馬車上去了。

 又考慮到有時軍情不只是緊急,甚至是惡劣。

 比如一支友軍兵敗逃竄到山裡,枯守待援,此時當務之急,固然是趕緊送糧草和兵器去接濟。

 但只有兵器糧草,可能還遠不夠。

 假設說,恰逢連綿大雨呢,山裡根本沒辦法點火做飯,糧食運去,讓人乾嚼?

 所以,快速補給隊還要運送生活物資。

 生活物資就多了,得有做飯的鍋,得有乾的柴,得有升火的東西,得有杓子,得有碗,還得有能在大雨天也能正常做飯的小帳篷一個。

 小帳篷鍋柴碗杓子這些不用多,但是得有,哪怕只有一套,必須得有。

 山裡困了千人萬人,不送鍋碗杓子和乾柴,就根本沒辦法做飯。

 但要是哪怕只有一套能做飯的東西,萬人一口鍋,無妨,只要有,就跟沒有是天與地的差別。

 有一套能在惡劣環境做熱食的東西,就算只有一口鍋,一口鍋從早上煮到晚上不停勁的煮,能讓一萬人排著隊吃上熱食。

 如果一天不停勁兒煮東西,還是不夠一萬人吃,那煮兩天,兩天吃一頓熱飯,雖然不飽,但不至餓死。

 兩天一頓熱飯,撐倆月人死不了。

 所以,快速補給隊既然有時會用於最緊急最惡劣的軍情。

 那麽,快速補給隊就得考慮到所有最惡劣的情況,並且能只靠快速補給隊自己便能獨立建立起後勤。

 最惡劣的環境是,狂風驟雨,冰雹大雪,所以後勤補給隊運送物資時必須有扛風扛雨扛冰雹扛大雪的能力。

 不然,縱是準備了乾柴,往山上一運,到山上,柴已經濕透了,那運了等於沒運。

 李孟羲思索,軍中現在有在狂風驟雨冰雹大雪的環境中把一車乾麥秸運到目的地的能力嗎?

 認真一想,好像沒有。

 軍中防雨的手段,只看見過淄重隊的人在下雨的時候用稿席往糧車上蓋,結果一場雨過了,糧食濕了大半,幸好是糧草消耗速度快,不等濕糧食發霉,便把濕糧食吃完了。

 若在狂風暴雨加冰雹的天氣,把一車乾麥秸遇到山中……

 李孟羲遍想辦法,他最終想到的還是桐油。

 無他,對大漢防水材料所知有限,李孟羲知曉的防水防雨手段,只有桐油。

 把麥秸事先給曬乾,給壓瓷實,壓成長方形的方塊。然後,用塗了桐油的麻布把這個麥秸塊給整個團團包起來。

 這樣,一個精裝版的救急柴包就做好了。

 有這麽一個柴包,任由狂風驟雨,柴包不管運到哪裡,對方不管是在哪,哪怕腳下就是洪水,柴包一打開,裡邊乾麥秸還是乾麥秸。

 李孟羲了然,除了麥秸,像是麵粉,像是藥品,都可以精裝起來,然後密封著轉運。

 這些精裝的物資的意義在於,對任何惡劣環境都百分之百能發揮作用,簡單粗暴,不管對方那裡下沒下暴雨,以防萬一,直接緊急運去麥秸包,沒下暴雨就算了,要是萬一下暴雨,不就防著了。

 總的來說,把物資精包裝,極大的提高容錯率。

 只要需要緊急支應物資的情況,對方可能糧草耗盡了但炊具柴火什麽都都有,也可能不僅糧草耗盡連柴也沒了,對方所在的地方晴空萬裡,也可能大雨瓢潑。

 在古代信息交流極落後的情況,某軍緊急求援,對方實情到底如何根本沒辦法了解清楚。

 那麽管他情況如何,把物資包直接送過去,不管他什麽情況,都能立刻解其燃眉之急。

 李孟羲默默記下了,軍中後勤之緊急救濟物資詳備,及應急細則詳備。

 【馬車專用於快速補給。

 馬車安置之法——

 一為,馬車統編一處,此為使調動能快速。

 二為,為使能調動快速,馬車理應時時空閑。然馬車畢竟後勤之器,時時空閑,浪費運力。然馬車若拉運淄重,則緊急時騰挪淄重耗費時久,貽誤軍情。

 故,馬車可拉淄重以盡用運力,但所拉淄重,不能沉重繁瑣,馬車不可拉運木頭糧食,因木頭糧車騰挪不便。可拉運麥秸數捆,衣物數捆,若需騰挪之時,瞬息可騰空。

 三為,馬車編於淄重隊中,馬車前置糧車,前置糧車草料車各一。

 馬後隨兵器車,弓弩車,箭矢車,刀槍盾車,各一。

 此依然為能迅速調動,馬車近糧草兵刃,籌備迅疾。

 四為,快速補給,多用於軍情緊急危重之時,緊急為急迫,危重乃是天災人禍相累,天災為狂風驟雨,人禍為糧草淄重盡失。

 於此時,往救之軍無糧無柴無鍋無碗,天則有暴雨有狂風有冰雹有大雪。

 彼無糧無柴無鍋無碗之軍於狂風暴雨之時,亟待我軍往救,則我軍若往而救之,必要能扛風扛雨且能有鍋有糧有乾柴有碗。

 扛風扛雨,運載之時,需嚴封防雨,用桐油包乾柴以運送;至往救之處,暴雨漫天,則需一領帳篷為炊事之處。

 細數一應救濟之物,

 為桐油麻布緊裹之柴包。

 為桐油麻布緊裹之糧袋,草料袋。

 桐油麻布緊裹之藥材。

 有時絕地,無水,故水亦需備。木桶可盛運清水,木桶需備。

 引火器具,燧石或是蠟燭。

 鍋杓一副。

 碗數十。

 可遮蔽風雨且能堅實擋禦冰雹之厚重帳篷一頂, 此帳篷隻為炊事,不必大,但必厚重非常。

 快速補給隊一隊所攜之物,防雨防水糧袋馬草袋各數,防雨柴包,防雨藥材,水數桶,引火器具最少一副,炊具一副,碗數十,堅實帳篷一,糧草可多可少,然其余各物,必不能少。

 因有時傳信困難,彼有何難,難以盡知。

 故,為求穩妥,快速補給隊但用,必假定彼無水無糧無柴無鍋無碗,且彼正處狂風驟雨擋風遮雨升火不能之時。

 故,快速補給隊但救某處,必帶清水,防雨柴包,糧包,藥包,厚實帳篷,鍋杓一套,引火具一套,碗數十,或還有刀槍弓弩,一物而不能缺。

 而為備此近十物,無論清水,無論防雨柴包糧包等,皆非倉促可作。故需早做囤於軍中,以備急需。

 此精製之物,平時不用,不需多備,隻留於緊急,故可稱之為——救急物資。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