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896章 艱巨的優化任務
對水力的利用只需要兩個齒輪就可以勝任生產,水力解決了磨面所需的人力畜力,可,缺磨啊,豆子的事仍沒解決。

 粉碎機的效率不如磨盤的原因在於,粉碎機轉速不夠,轉速不夠的原因在於,人力和畜力無法達到足夠高的轉速,成功利用了水力,使得粉碎機的高速旋轉成為了可能。

 幾日後,匠人們打造了兩片巨大的木質齒輪,李孟羲帶著人個工具第三次來到了小溪邊。

 水車,齒輪,還有粉碎機,全部安裝好之後,在水流的作用下,水車開始啟動,帶動著粉碎機以同樣的轉速開始啟動。

 水流的速度確實不慢,有相當於畜力兩倍的速度,可似乎這個速度仍然不夠。

 李孟羲站在小溪邊,看著嘩啦啦流淌的溪水,提高粉碎機轉速的方法,會有哪些呢?

 用控制變量法對所有因素加以分析。

 在水車與輪盤粉碎機這一組工具中,構成因素包括,水,水車,齒輪,粉碎機輪盤。

 水有水質,水流流動方向,水流量,水流速度,水流落差等區別。

 水質對水車無多大影響。

 水流流動方向,似乎水流方向完全與水車轉動方向一致時,水流的作用會發揮到最大,反之,假如水流方向跟水車相互傾斜,傾斜的流水對槳頁產生的力量會弱上很多。

 李孟羲不由朝面前小溪看去,小溪蜿蜒曲折左拐右拐的。

 再轉頭看向水車,水車恰好架在水彎處,那裡的水流相比水車是斜著的。

 水流不直,水流撞在曲折水道上力量會不停衝擊到岸上,水的力量會被不停的分散。且,水流方向如果傾斜於水車,水的力量將減弱好幾成。

 李孟羲猜測,就水流方向這一點,若有足夠筆直的河道,若水流的方向跟水車完全平行,達到這樣程度,估計可提升一成的效率。

 於水的因素,除方向,還有水流量,水越大,衝勁越足,這毫無疑問。

 於水的速度,水速越快,會驅使著水車轉的越快,這毫無疑問。

 於水流落差,高處砸下來的水流具有更強大的動能,這是極好的提高水速的方式。

 所以,在水車——粉碎機系統中,於水這個因素提升效率的方法有了,可以築壩,提高水位,提升水流速度,然後,修整河道,使河道盡可能筆直,使水流的力量盡可能少的消耗,水車安裝時,水車要盡可能平行於水流方向。

 於水流量這一點,水流量大小似乎跟水車入水深淺有關,水車太高,超出水面,等於無水,水車入水太淺,等於水流量極小,水車完全沒入水中,則似乎水車都轉不動了。

 那,對水車來說,最佳的入水深度,該是怎樣?

 入水深度跟槳葉有關?還是跟水車有關?還是都有關?

 如果隻跟槳葉有關,那槳葉入水多少,水力利用效率最高?

 如果是跟水車有關,那水車入水深度等於水車半徑多少時,水力利用最高?

 水車形製簡單,就一種圓形,槳葉則就複雜了。

 要想測試最佳入水深度,得先統一槳葉,得先找到最佳的槳葉外形才行。

 ——

 在水車系統中,除了水的因素,第二個因素,是水車。

 那,水車本身對效率影響因素,會有哪些?

 不知道,不妨分析所有因素。

 一架水車,

其本身的所有變量有,水車材質,水車大小,水車厚薄,水車輪軸,水車支撐輻條。大抵這些。 於材質,越輕的材質轉的越快。

 於水車大小,水車越大效率越高還是越小效率越高,不知,但除效率,有另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製造難度。越大的水車需要的木頭越長,水車過大的時候,就不得不使用大量的隼接結構,在水車的整個木加工過程中,隼接過程無疑最是費時費力。所以,從生產難度和製作效率來考量,水車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小了好,而是能兼顧製作效率和水力利用效率兩點的最好。

 於水車厚薄,水車厚薄跟效率有何關系,不能知。

 於水車輪軸,水車輪軸跟普通車輛輪軸是一個東西,提高輪軸效率的方法是,輪軸裡塗上一點油降低摩擦力,或者是,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鋼珠軸承……)李孟羲腦海中突然想起了一個極其重要的部件。

 古代的車輛,是一根木頭硬磨的,是沒有滾動軸承的。

 車輪的行駛過程中,車輪與地面是一個摩擦力,車輪與車軸又是一個摩擦力。

 李孟羲依稀記得,一般情況下,滑動摩擦力是滾動摩擦力的三倍。

 三倍摩擦力意味著,如果把木頭車軸換成鋼珠軸承,那不需要增加其他任何改進,不需要增添任何動力,直接就可使車輛運載力提升三倍。

 沒有鋼珠軸承,一個人拉著木軸車輛,他只能拉三百斤,而只需要換個鋼珠軸承,直接能拉的動至少一倍於此的重物。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做以分析,人拉車的力量,所受到的阻力有兩個,一個是,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一個是車輪與車軸的摩擦力。

 滾珠軸承能直接使其中一個摩擦力縮小三倍,使車整體的摩擦力銳減,也從而使得同樣的力量,人可以拉的動更重的車。這就好比,在冰面上人能把極重的物品給推動,這是一樣的道理。

 從這一點,軸承是車輛最重要的部件。

 小小一個軸承,其作用不亞於馬鞍馬蹬之於馬匹的作用。

 軸承雖小,可小小一個軸承,可使任何一個車輛的運載力平添三倍,這可是三倍!

 李孟羲突然就意識到了,鋼珠軸承乃是神器。滾珠軸承似乎也並不難造,農村的架子車,似乎就是一個槽裡邊加上幾個大鋼珠,因為結構簡單粗糙,時不時總有鋼珠會掉出來。

 彷照農村的滾珠軸承,製造難度只在鋼珠這裡。

 所以,鋼珠該怎麽造?

 如果再早一些,李孟羲不知道造圓珠技術。可不久前,為給河蚌種珍珠的時候,陶匠們發明了板槽造珠法。

 所謂板槽造珠法,在兩個木板上各刻出半個圓珠,然後,把一團泥放到槽上,兩個板一合,相互滑動摩擦著,不一會兒,泥巴就被團成圓的了。

 陶匠們用板槽法制作的泥丸非常的圓潤,從形狀來說,已經能滿足製造鋼珠的需要了。

 但此中有一個問題,泥丸不需要太大的強度,鋼珠卻要承載著車體巨大的重量,板槽法制造的鋼珠結構必定疏松脆弱,似不堪承擔起車輛的重負。可要是用鍛造的方法,用錘子去砸出一個標準的圓球,這加工難度大到逆天。

 用其他方法,製造不了足夠圓的鋼珠,用板槽法可以製造出足夠圓的鋼珠,鋼珠強度卻不夠,而要想通過鍛打方式增加鋼珠的強度,卻又勢必要破壞鋼珠的形狀,補救強度的方法,就只剩熱處理,只剩淬火、滲碳這兩種有限的方法。

 當李孟羲想到,板槽法生產的鋼珠可能不堪作為大型車輛的軸承來用,但,用在其他地方倒是完全可以。

 板槽鋼珠不足以支撐起一車重物的重量,但水車要輕的多,且水車還有一部分在水裡,重量就更輕了,板槽鋼珠或許能承受的住。

 於水車,輪軸這一因素,鋼珠的加入,可將水車效率再提升一截。

 ——

 於齒輪,齒輪這東西李孟羲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已經知道兩個垂直齒輪可以將水車與磨盤聯動,但除此以外,他不再知道任何和齒輪有關的知識了。

 對於完全陌生的東西,探究方法仍是那個方法,控制變量法。

 於一個齒輪而言,其變量有,材質,大小,形狀,厚薄,齒數,齒的分布,齒的長短,齒的形狀,齒的寬窄,大抵這麽些變量。而這些所有變量對齒輪有怎樣的影響,李孟羲全然不知。

 這需要巨量的測試,需要收集巨量的數據,才能在數據當中找到規律。

 這還只是單個齒輪所需的測試。

 齒輪又是聯動使用的部件,兩個齒輪之間,不同形狀的齒輪放到一起,不同大小的齒輪放到一起,不同齒數的齒輪放到一起,這其中又有怎樣的關聯,這全然不知道。

 大概有近一百個測試點,而每一個測試點,最少也要有三十種不同樣本,再考慮到為盡可能排除偶然。降低誤差,每一個樣本要設計幾百個數據。

 通算下來,在水車——齒輪——齒輪——粉碎機這一個系統中,最少需要做三百種不同的零部件,而需收集的數據,六十萬個朝上。

 李孟羲站在水邊,迷茫了一下。

 六十萬個數據啊……

 他轉頭,看向一旁圍著磨盤看的饒有興致的匠人們,“你們想跟我學學問嗎?”李孟羲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