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825章 洛陽科舉(2)
首次舉行科舉,有一個重要考量,考量是,必須出一些難到所有人都答不上來的考題,必須讓心高氣傲的士子們心服口服,以免因為出題太簡單,而讓人輕視了科舉,從而對科舉失去敬畏。

 整個【經學】一卷,用於難為人的試題是一道政論題,題問,【何以,三百年,必有王者興?何以,王朝三百年,必亡?何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最後一道政論題,答題的位置,在答卷的整個背面,五尺長卷,背面所有的空白全隻答此一道題。

 作為最難的壓軸之題,難度已絕非熟讀經典博覽群書所能答出的,縱是高才,答之亦難。

 但見,考場之上,答至最後一題的士子們,或是抓耳撓腮眉頭緊鎖,或是略有所感,奮筆疾書,不管是抓耳撓腮還是奮筆疾書之人,無不神色慎重,一臉肅然。

 良久之後,哐的一聲鑼響,時間到了,考試結束了。

 一士子目光從卷上收回,試卷背面,最後的政論一題,他寫的滿滿當當,監考把試卷從他面前拿開之時,士子臉上滿是意猶未盡之感。

 按吩咐,監考的羽林士們把考卷按著順序收好之後,拿來漿湖和黑紙條把試卷上的姓名全給湖住了。

 湖完,監考們展示給考生們看,“都看見了吧?籍貫姓名已封,判卷之人全是盲叛,不會有徇私舞弊。”

 見此,不少考生們暗暗點頭。

 很快,這一波考完的士子,被考官們再三交代,要保存好所發的竹片,切莫遺失,交代完,羽林軍士上場,把所有八百考生全部帶下場,去了。

 此時,場下等著的人,已守候良久了,他們還想等人下來的時候問問考的怎樣了,結果考完的人直接就走了,不給任何見面機會。

 見此,好多人尋思一下就明白過來了,此是怕漏題,特意為之。

 劉玄德在整理試卷,八百份試卷,嚴格按照順序裝了足兩車之多,認真檢查完一遍,劉備令羽林軍看押著試卷封庫存放。

 第二批考生很快上場了。

 與此同時,住宿營地裡,第一批考完的考生興奮的圍在一起七嘴八舌討論著考試的內容。

 這討論過程當中,免不了對答桉,所有考試不管是誰在考試,只要是考試,都免不了想對答桉。

 答桉一對,答錯的捶胸頓足,答對的興高采烈。

 那些答的比較好的人,更是樂不可支了。

 討論到,最後一道最難的政論的時候,所有人都面露難色,就是自認為答了一些東西的人,心裡也很沒地,也不知道到底答對沒有。

 卷末所設的最後的高難度題目,成功達成了預期,成功的把所有人都為難住了,士子們對科舉的敬畏由此而生。

 第二場考試,跟第一場沒太大區別,仍然是考生們上場之後,監考的羽林士查閱其編號,確保無誤,再分發試卷,再交代答題事項,再張貼考題。

 第二批八百人,跟第一批八百人一樣,八百人當中,也是有隻字不識的人,也是有略識一些字和精熟文字和通曉典籍之等等高下區別。

 科舉考試雖舉辦的雖倉促,劉備經驗足夠豐富,準備足夠充足,在足夠的充分的準備之下,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時間在緩緩流逝,近中午時,至第五場。

 有一身挾雙劍的遊俠走入了考場,至考場當中,待試卷下來,前邊簡單的題遊俠還能答,可到中間的部分,遊俠一臉為難之色。

 朝前邊抬頭看了一眼,前邊坐著的那人,筆下寫個不停,似乎很有學問的樣子。

 遊俠略作思索,頓生一個主意。他悄悄四周看看,看監考的人沒留意自己,他從地上尋摸了一個綠豆大小的小石子。石子在手,遊俠手隱蔽的放在矮幾之下,對準前邊的人,曲指嗖的一彈,小石子休的一聲飛了出去。

 考場的座位安排的很松懈,考生此次離得距離很遠,在五步開外的距離,遊俠以彈指之力激發的小石子,準確的擊在了前方考生的右肩。

 遭此一擊,前方考生停下了筆,皺眉回看。

 就是這個空擋,隔了老遠距離,在前邊考生胳膊挪開的瞬間,遊俠靈銳如鷹隼的目力已把其考卷上的答桉,窺見了一部分。

 瞄到了別個答桉,遊俠趕緊提筆就刷刷寫起來。

 劉備可能也沒防備到,草莽之中,多有異才,有人竟能有驚人目力,竟然能隔數步遠窺見了別個試卷。

 遊俠仗術欺人,他連番以小石子襲擾前邊的人,惹得對方身體晃動之時,趁機偷窺答桉。

 偷看別人答桉總是很爽的,遊俠嘩嘩寫個不停。

 可他寫著寫著,發現不對了,怎麽重複了呢。

 遊俠趕緊察看,他發現,自某一題開始,往後,隔三四題,答桉就重複一回。

 遊俠看著已經寫下去的題,又抬頭看向前邊寫個不停的那廝,遊俠那個氣啊,他想罵一句,明明都不會寫,抄胡亂寫有用嗎?有用嗎!

 前邊那人也是個老實人,人家想的是,不會寫也不能空著,多少得寫殿字,誰料想,會有人抄了去。

 遊俠運氣不好,抄了個學渣的題。

 及考罷,遊俠跟其他考生被帶離考場了,下了考場,該有的氛圍全都又重現了一遍。

 考生們七嘴八舌的在對題,遊俠為人高冷,並不參與,他在旁邊聽著,別人說個答桉,他就留心跟自己寫的對了一下,結果越核對,發現錯的越多。這讓心高氣傲的遊俠頓時英雄氣短。

 過了午後,至,第七場,曹操跟袁紹也終於上場了。

 不同旁人,曹操跟袁紹對劉備大有意見,他們是帶著挑刺的目的來了。

 考卷下發,考題張貼,袁紹分到的筆是一支禿筆,這讓他又是不快。

 視考題,第一題問,【子曰,三人行】,後邊一句。

 袁紹頓時心裡嘲笑,這哄小兒的題,能取個什麽人才?袁紹心裡把這所謂的科舉考試,看到了泥土裡去了,滿心的輕視。

 跟袁紹差不離,曹操一見試題太簡單,心裡也輕視起來。

 曹操和袁紹出身豪貴,家學深厚,這兩人所學過典籍比一般人可是好的多。可縱是如此,在袁紹感覺良好的一氣答了五十多題之後,再往後,袁紹開始感到略棘手了。

 再往後的題,開始問前秦百家的典籍,問的還都是稍偏的地方。

 要不是袁紹自小家裡逼著苦學,學問扎實,涉獵廣泛,若非如此,還真答不好。

 一段時間後,袁紹好算答完了基礎的填寫題。

 他謹慎的審查了一遍。

 到此時,一投入到考試,袁紹都幾乎忘了初來的目的,他生恐把題答錯。

 袁紹竟然把基礎題答完了,基礎題考的內容,設計了,《孔子》《孟子》《大學》《中庸》《莊子》《春秋》《韓非子》《墨子》《史記》《漢書》等等多達幾十部從先秦到漢的典籍中,幾乎把常見的典籍全囊括了,內容涉及的極其廣泛。這些所有涉及到的書籍,如果寫在竹簡上,拿車裝起來,莫說裝五車了,十車都裝不完。

 袁紹此人,竟然學富五車,竟不是不學無術的紈絝。

 和袁紹差不多,曹操也幾乎答完了所有基礎題。就憑此,兩人已超過了八成參試者。

 隨後,至實用題,題問文書格式。

 這個曹操熟啊,曹操隨軍討過黃巾,還在洛陽當過官,維持過治安,張貼過告示,審理過安件,還上奏過奏書,曹操乾過很多事務,這因此,實用一題,曹操遊刃有余,諸文書格式隨手就寫了許多。

 而袁紹,比曹操少了實務經歷,到此一題,袁紹答不出多少,一下被曹操落開了。

 再之後的思辨題,思辨題乃是,白馬非馬,莊周與惠子臨淵論魚,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日,等等,幾個,非常知名的辯論。

 前邊數辨,皆聞名遐邇,獨最後一辨,題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問,飛失追人,人失百步,百步之長,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豈不萬世不遇?然,飛失何可傷人也?】

 不管是白馬非馬,還是莊周與惠施所論的子非魚的問題,還是辨日問題,這些辯論問題,之所以能經久不衰,是因為其足夠艱難,以致,自春秋至漢幾百年,仍無一個確切答桉。

 拿幾百年來都未有定論的問題來考人,擺明了要讓人為難。

 袁紹眉頭緊皺,無從下筆。

 曹操眉頭緊皺,亦無從下筆。

 這還不是最高難度,最高難度是最後一題,最後一題,何以天下分久必合,何久必分。

 隻此一句,就把曹操問住了。

 此一題,當世無人能超脫時代的局限,當世無人能答。

 這一題出出來,就不是讓考生答的,純粹為難人的。

 及一段時間後,考試結束,最後的壓軸題,曹操一個字都沒寫。

 旁人,哪怕是識字不多的考生,為了讓卷子好看一些,也會胡亂答上一點。

 可或許是不知者不畏,而知者深畏,或許是曹操太懂了,太懂最後一題有多艱深,以致不敢妄論一句。

 羽林軍士收走了試卷,曹操跟袁紹二人隨之下場了。

 走下考場,曹操心裡在思索,劉玄德敢出如此一題,也不知,他劉玄德會做何答覆。

 當曹操跟袁紹下了考場,他二人也難免感受了一番下考後的氣氛。

 考題太難了,大部分考的心裡忐忑,心裡忐忑就難免忍不住探討答桉,曹操袁紹二人離群旁觀,他二人靜靜的聽著旁人討論,他二人雖不主動參與進去,但是對答桉很是上心,側耳聽著。

 忽然,曹操問袁紹,“本初,墨子一篇,【故當若天降寒熱不節】,後邊你的者是甚?”

 袁紹抬起頭皺眉想了一下,背起,“

 故當若天降寒熱不節,雪霜雨露不時,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災戾疫,飄風苦雨,薦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罰也,將以罰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背完,袁紹迎上了曹操的眼神,曹操盯著袁紹直看,袁紹被看的底氣不足起來,他遲疑著問,“你又答的甚?”

 曹操笑了,“我沒寫!不會!”

 袁紹也笑了。

 ——

 參試者八千余人,連考十一場,至傍晚,天黑之前,終於所有人都考完了。

 有士子討論,說還好考完了,要不然得夜裡摸黑。

 殊不知,能在天黑之前恰恰考完,這不是湊巧,乃是劉備精心計劃過的,特意安排的。

 莫說是八千人,就是上萬人,也必然是會在天黑之前考完。

 至入夜,劉備匆匆忙忙內倉,白日一日所考的八千多試卷,全部封存在那裡,負責批改審題的太學院諸名儒也已恭候良久。

 劉備趕到,他朝眾人拱手一禮,“諸位,事不宜遲,咱抓緊忙活,明日還得再考,省的越積越多。”

 科舉事,諸儒皆不懂,唯劉備馬首是瞻。如何改卷,全憑劉備吩咐。

 劉備彷照巨鹿時的批改方法,向眾人交代了批改事項。

 經學一卷,整卷三百分。

 這個分值,比巨鹿的一百五十分分值可高了一倍了,這是劉備跟太學院眾人所商議的結果。

 太學院諸人很看重諸子先賢的典籍,因此,把經學一卷,當成了最重要的一科來考,分值因此給的極高,遠朝其他諸科。

 開始批改之前,劉備鄭重交代,“諸位,我等為國家取士,萬要小心謹慎,萬不能有錯,但有絲毫錯漏,盡毀一人前途,不可不慎也!”

 為竭避錯漏,劉備特將批改試題的人手分成了三撥, 第一波批改完,交由第二批人批改,第二批再從新批改一遍,再交由第三波人進行第三次審核。

 多達八千多份試卷,又要分三波分測,又要趕在天亮前把所有試卷都批完,任務繁巨。

 要說,為何劉備不等所有考試都考完了再批改,而非要加班加點的忙碌,這乃是劉備領軍的經驗。

 經驗來源於,軍中激賞之法,激賞之法,當重時效,當日之功,當日便賞乃是最好,要是,當日之功,拖延到一年之後再賞,時隔太久,以致無感,隔年之賞,難以再激勇士氣。

 科舉考試也是如此,考完試,越快給出結果越好,要是拖太久,等的時間長了,士子們都麻木無感了,這不利激昂人心。

 整個一卷經學試題,三百分分值,除基礎題眾人皆無意義,實用題眾人意見大抵統一,思辨題和最後的壓軸題,全是劉備自擬訂的答桉。

 諸儒在批改試卷之時,見了劉備所寫答桉,見其中見解獨到,令人耳目一新,諸儒皆佩服劉備學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