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833章 曹操見,天將傾
武舉過後,隔一日,留滯校場之中的八千余考生得了諭令,諭令,科舉試已畢,城外張貼有各科各人考卷,可前往一觀。

 多日殫精竭慮多日辛苦終於有了結果,士子們蜂擁著衝出了校場。

 於洛陽其他人等,因為去參試者一去多日未有消息,家屬等相關人等未見到人,心中放不下,翹首以盼的洛陽人群聚於內城城門以外盼著自家人出現。

 忽然一陣嘈雜的腳步聲伴隨著吵鬧歡騰的人聲,城門吱呀一聲打開了,從城門之中衝出了烏泱泱的人群,士子們根本顧不得其他,直朝城外狂奔。

 不明所以的洛陽百姓見狀也跟著朝城外去了。

 此時的洛陽城外,在洛陽城這座巨城的外城牆上,從城垛之上,用繩索牽拉掛連的方式,貼著城牆吊起了無數布塊,布塊極多,從城垛下到城牆腳下掛的滿滿都是,如若是給偌大的城牆穿上了一件布作的衣服。

 在士子們抵達之前,早有進出往來的其他洛陽百姓被城牆的變化吸引了,駐足圍觀者眾多。

 不久,參試者蜂蛹出了城門,一眼就看到城牆上掛的密密麻麻的試卷。

 旁有羽林士值守,士子上前問了一二,羽林士指著城牆,道,“自此門起,東走,西走,繞著走,滿城都是。

 爾等按所考科目,按所在考場,按考號尋蹤去找,當能找到。”

 早在巨鹿科舉之時,巨鹿科舉參試者大幾百人,考了十幾科目,一場科舉所製造的試卷已達上萬卷,當時為將所有考生的所有試卷公之於眾以示公允,當時張貼試卷的地方,也是城牆,上萬試卷,把巨鹿城牆貼的滿滿當當。

 今番洛陽科舉,參試者八千之巨,多場考下來,試卷所積近八萬,此體量遠比巨鹿時的大。

 然,幸好洛陽城乃是一座巨城,城牆廣闊,當多達八萬多張試卷滿城吊掛起來之後,竟然恰好圍著外城城牆圍了個滿滿當當,一點空隙也無,這不知天意還是巧合。

 士子們帶著興奮與期待,在城牆腳下抬著頭繞牆奔走。

 試卷張貼一事乃劉備親自安排,劉備有在巨鹿舉行科舉的經驗,安排起來方方面面的細微處都考慮的到。

 城牆高大,而卷面窄小,牆下之人目不能及頂,故,劉備征集了大量梯械繞著城牆擺了許多,此是為了使士子方便緣梯攀緣好核對卷面。

 為使士子知所答為何有錯又為何答對,每一科試卷的張貼區域,在本一科當中區域,間隔一段便懸掛著一大副房屋那麽大的一張答桉以便供人核對驗看。

 於試卷本身,試卷的卷面上,答對無有勾判,答錯則以朱砂標識,如此,每一卷,每一個人,只要找到他自己個的試卷,就能一看明晰。

 【經學】一科試卷張貼之處。

 同考場的一夥人一同找到了自己那一場的試卷張貼區域,一流裡流氣的參試者蠻橫的搶過別人的梯子,把搶來的梯子靠牆靠好之後,他猴一樣麻溜的爬了上去。

 這人扶著梯階左看看,右看看,在一堆試卷中,他看見了自己的那個白卷。

 看到白卷之上,自己畫的那個圈圈按的兩個指頭印還在,這人頓時自己就樂了。

 再看看別人答的,再抬頭看看頂上掛著的巨幅答桉,這人目不識丁,看了等於沒看,他回頭朝下邊圍觀的人叫了一聲,“李娃兒,你寫的哩?”

 被稱作李娃兒的人,他昂著頭正抬頭看,“左邊你看看,似是有我的,我畫了個叉叉呢。”

 聽同伴這麽說,梯子上的這人便回頭又找,掃不兩眼,便找到李娃兒的試卷,一看李娃兒的試卷也是一個字沒寫光不溜溜的,這人頓時樂了,他冬的一聲從梯子上跳下來,“狗日的,你一個字也木寫!”他走到李娃兒身邊狠拍著李娃肩膀說道。

 李娃兒被拍的肩膀疼,他回手捶了同伴一拳,笑罵道,!“你狗日不也一個毛都沒寫!”

 那些識字的人還會忐忑於考試結果,一字不識的人反而是最開心的最沒負擔的。

 看完了自己的卷子,後邊還有,兩人一同朝旁處去了。

 士子們或是一群或是一夥繞著城牆散下了四面八方,不停的有人找到了自己的試卷,核對答桉時,對於答錯的題,有人一看答桉就明白過來,捶胸頓足後悔不已,有人則對著答桉若有所思。

 同樣是【經學】一科的試卷張貼區域,曹操和袁紹二人也找到了自己試卷所在。

 二人強橫的從旁邊奪來梯子,兩人一人一個梯子爬了上去,一上去就不下來了。

 曹操扒著梯子,看一眼自己試卷,又抬頭看一眼高處的答桉。

 經學第一部分,多是諸子經典的原句,這些題曹操大多答對,就是答錯的,一對答桉也就明白過來,無有不解處。

 片刻之後,到第二部分實用內容,考題問的是,答說文書格式。

 曹操對著答桉審視自己所答,本以為自己所答近十種文書類目已經很完全了,結果一對答桉,答桉比這更多。

 標準答桉上的文書類目,還有糧草帳目,有藥用方劑,有工程明細,這些也的確是文書格式的類目。

 曹操昂頭看完了答桉之後,當看到自己答的不夠,缺了很多,他心中無有異議,對判卷很心服。

 一旁,袁紹在文書格式這一部分所答寥寥,因此見標準答桉上給了那麽老多,袁紹就很不爽,他滴咕藥方算個鬼的文書。

 藥方開陳自有相關要求,也有基本格式,又怎不是文書了。

 下方,眾人受不了曹操袁紹二人霸佔著梯子不放,對二人指指點點群起聲討,袁紹朝下瞪了一眼怒罵一句,眾人只能忍氣。

 經學一科最後一題,也是當日考試之時曹操覺得艱難深重一字未能答出的題,題問,【何以,三百年,必有王者興?何以,王朝三百年,必亡?何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對此難題,曹操分感好奇,不知劉玄德對此題,會是如何作答。

 他抬頭朝上看去。

 高處,懸掛著巨幅答桉,凝神細看,於最後一題的解答乃是——

 【天下合久必分,國無數百年運,其根源,有數。

 其一,在於土地。每至亂世,戰亂頻發,瘟疫四起,人口凋零無數。

 故,每至亂後初至,百姓凋零者眾,而田畝所余眾多,眾多之地分寥寥之民,於是,四海之間人人有田,人人樂業。

 可自世道安穩,太平長持,百姓繁衍生息,丁口長久累增,此增長累至數百年之時,至此時,相比國初,人口已增長數十倍乃至百倍不止,而天下田畝卻未增多少。

 人口繁多而有數田畝之產不足養繁多之民,饑饉便由此而生,饑無活路之民鋌而走險,動亂便亦由此而生。

 此是其一,土地之限。

 其二,有聞,創業艱難,守業更難。

 創業之初,祖輩深感成業艱難,不敢不兢兢業業勤勵經營。

 至傳二世,二世之人雖未親歷艱難,然自眼見祖輩辛勤耕作之勞累而長成,亦知艱難,亦知勤勵。

 至三世,三世之人已難見艱難,不見創業之難,便不能有奮勉之心。

 代系累傳,逾傳知艱辛者逾少,昏暴虐庸便多自不知艱辛者而出。

 自古雄傑多磨難,優握從來生庸人,此便為,國朝難長繼數百年之緣由第二。

 其三,國朝定立長久,豪富、權貴者以權財攬地,終至天下之田地,漸集於少數之手,此情愈演愈烈,長至三百年,田政已弊病根深,四海之內,已是富者田連阡陌之,貧無立錐之地。地為生息之本,無地之百姓生無所依,稍有動蕩便無活路。

 天下萬民,比比皆是苦若奴隸生若浮萍之人,萬民不穩,天下又可安穩?必動亂叢生也。

 其四,乃為天時。

 年分四季,而天行亦有輪序,有聞,天象以三、四百年,輪回一寒暑。

 每至四百年之末,必有長至十數乃至數十年之驟寒,萬物仰天而活,春夏日盛,苗木茁壯,而秋冬氣涼,萬物休伏,驟寒之年,年收必大降,若尋常災年,災不過一隅,災不過三年,百姓或尚能苟存,國朝尚可支撐。

 可寒涼長至十數乃至數十年之久,長至十幾年之久四海之內遍地欠收,百姓難存,國產難繼。

 自秦亂世,高祖立國,漢已四百年矣,天時已輪至大寒之期,不見,近年以來,一年涼比一年,夏收年年遲後,於去年,麥熟之期已遲至六月以後……】

 當看到這裡之時,曹操心中咯噔一下,這是真的!最近幾年,確實一年涼過一年,麥確實是等到六月後方才緩熟。

 原來,是驟寒至也,驟寒十數年不能有絲毫回轉,年收連年銳減……

 一幅毫無可挽回的大亂的恐怖至極的畫面浮現在曹操腦海之中。

 曹操神色凝重,趕緊接著往下看。

 【如上所述,

 人增百倍,田地不支;

 承平日久,君道昏昧;

 土地兼並,萬民不穩;

 天勢至寒,長災不消。

 國朝至四百年之時,恰正是土地兼並致民生不穩、人口繁巨致地步能支、又恰是承平安樂日久國政毀潰人君昏昧之時,再加之數百年未有之大寒一並而來,如此天災人禍接踵而止,艱巨迭至如廝,天傾之勢,回天無力也!】

 曹操心神震動,心中駭然無比,曹操隻覺有重山壓胸而來,壓的他喘不過氣來。

 曹操被文字所描述的可怕景象所震懾,他有那麽一瞬間的絕望,隨之,曹操猛的看到,之下仍有答桉,曹操心神略穩,趕緊往下接著去看。

 於下,答桉上寫的乃是【國朝之末,諸禍紛至,天時不可擋,唯救其他。

 於田地,有數之田,難養繁巨之無窮之民,若改此政,有兩法。

 一法,為工農之法。

 農之法,自神農氏之前,萬民逐獸求食,百裡之地,有獸不過萬余,終日奔逐,養民不過萬人。

 及神農傳五谷,生民春播五谷,夏收食糧,所獲巨倍於逐獵,由是生民茁壯繁衍。

 農之法,乃尋覓優選良種,以使有數至地,獲更多之糧,養更多之民。

 工之法,乃精進農器,精進耕作之術,民有利器,墾本不能墾之地而耕之,於不可種作之地而種之,於是,天下荒谷亂灘之地,盡可化為田畝,天下田畝倍增,土地之缺便倍減。

 又有,第二法。中原土地廣闊,足可養億萬之民,然,中原廣闊之土地,終有不足供養萬民之時。

 而中原之外,北有草原諸胡,南有南越身毒之國,西有西域三十六諸國,此域外諸夷,雖國小地狹,然統其全部,其地總可養不下數百萬乃至千萬之人。

 又,再西有大夏、貴霜諸國土遼闊之國,再西,國有大秦一國,其國疆不下大漢。

 中原地畝有限,徒以中原田地,至四百年,國朝必將不支,若能進取西域之地以養大漢之民,有其地,國朝可增十年,若再取南越身毒之地,國朝再可增二十年,西再取大夏貴霜諸強國,可又增五十年,若可取極西大秦,國運可增四百年。

 既田畝有數而百姓累增,若能使開疆所擴土之增,快於百姓之增,則國朝永無田地之困,國可萬年也!】

 曹操, 本憂心忡忡的曹操,他眼睛一下就亮了,

 王朝末年繁巨之人口與有數之土地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在工農、開疆二法之下,迎刃而解。

 再往下看,另一難題,迎刃又解。

 【土地兼並過甚,萬民不穩,此為深重積敝,若解此難,有攤丁入畝之法,有均分田地之法……】

 下邊的內容還未曾細看,只看了開頭,曹操一下就怔住了。

 劉備於朝上所呈諸法,已在百官之間大起討論,曹操本以為,此只是劉備的行治之策,沒想到,竟是可力挽天傾的救治之法。

 如所言,土地兼並,致眾多百姓生無所依,百姓眾多者不穩,國朝從而不穩,故,若解國朝不穩之難,當先解百姓不穩,解百姓不穩,當使百姓有地可依,天下田畝多已成權貴豪富者之物,使百姓有地可依,便有均田法,若均田不能,不能給百姓以田畝,便求輕減百姓艱難,便有攤丁入畝退而求其次之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