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862章 異器,【虎頭鉤劍】(2)
,!
 鉤劍在一日一夜間經鐵匠們千錘百煉鍛成,成劍有二十一柄,十對半,鍛造失敗的倍數於此。
 所鍛成所有鉤劍,皆是以軟鋼為芯,外裹硬鋼,劍身成柱形,上有凹刻形成的棱刃,整個劍形雖然纖細,但嶙峋冷冽。
 所成二十一柄鉤劍,經匠人們檢驗,挑出其中有瑕疵的十二柄,再去除器型不夠規整的,最後,良品才只有六柄,只有三對。
 按事先設計,雙鉤劍為攜帶方便,兩把鉤劍應該完全一樣大,最好是劍身與劍柄能貼合到一起可以合二為一。
 經李孟羲上手檢查,他發現,僅有的三對良品中,有一對最是巧妙。別的鉤劍,雙鉤劍身和劍柄都是做成的平的以方便合在一起,獨有一對,其劍柄和劍身做成了可以嵌合互補的形狀,在互嵌的雙鉤之中,其中一把鉤劍劍柄當中凸起一長愣,而另一把,劍柄上則凹了下去。
 不僅是劍柄如此,劍身也是如此,兩把鉤劍的劍身都是有三棱型的刃,鍛造者在鍛造之時,有意讓棱刃錯開了一點,這就使得,雙鉤疊合在一起之時,刃部剛好能像齒輪一樣相互咬合。
 更絕妙的是,這對雙鉤不僅能正著疊合在一起,反著同樣能疊合,每一把鉤劍其柄的兩面都有凹凸,不管是正著疊放反著疊放都能合在一起。
 李孟羲合起雙鉤,他拎著其中一隻的柄豎拎著,在不施力的情況下,另一支鉤靠相互嵌合凌空保持了很久,用力晃蕩了幾下才使之才滑落下去。
 鉤本身的強度暫不提,設計很巧妙,李孟羲好奇的問是誰人做的此鉤,匠人當中,走出一年輕人。
 李孟羲笑對年輕人道,“你怕不是也會木匠活吧?這隼接結構用的很妙啊!”
 那年輕人嘿嘿一笑,自言的確是會木工活兒,且,木工比打鐵還熟。
 還真是如此,李孟羲愣了一下,然後他笑的更開心了。
 意外的發現,不同工種不同技術之間,會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鐵匠們打鐵,幾乎不會用到卯隼結構,但於木工活中,隼接結構是必然要用到的,這麽一結合,一個木工手藝比打鐵更熟的鐵匠,臨時靈機一動把隼接結構用到了鍛造中,很簡單的甚至簡陋的隼接技術,用在雙鉤中,直接弄出了一對嵌合的如若一體的雙劍。
 偶得良法,李孟羲立刻拿出紙筆,把所得寫下。
 同時,他寫了數張軍票分給眾多匠人。
 良品鉤劍,

只有三對,對打造出這三對鉤劍的匠人,每人賞糧三十斤,對於打造出嵌合結構構思巧妙的匠人,賞糧三十斤,並賞肉丸五斤。
 匠人們拿了軍票,一個個面有喜色,他們開心的同時,看向得了五斤肉丸的那個年輕鐵匠,目有豔羨。
 匠人們都心服,沒有不服,很明顯,大家所打造的鉤劍,雖然都是能合起來,雖然都是兩把劍大小一模一樣,但唯獨人家的劍扣到一起晃都晃不掉。
 匠人們通曉技術,他們一眼看明白了,不過是簡單的隼接而已,造起來也不難,匠人們後悔自己沒想到這一點。
 李孟羲帶著人,帶著三對鉤劍,去找簡雍去了。
 在軍營找到簡雍,劉關張也在。
 “憲和,鉤劍造好了,你來看看。”李孟羲招呼道。
 ——
 中軍大帳,三把鉤劍擺在一起,“上手試試,看哪一對好。”李孟羲笑對簡雍道。
 簡雍朝幾上看去,但見,幾上所放的三對鉤劍,每一對的雙鉤都大小一致,疊放在一起嚴絲合縫。每一對鉤都很纖細,細的比手指也粗不了多少,但盡管如此,盡管纖細,看著卻有一絲冷冽之感。
 冷冽感來源於鉤身上的棱形劍刃,要是沒這些棱刃,鉤劍的劍身就跟個鐵棍一樣,哪裡能有冷冽。
 簡雍單手抓起面前一對鉤劍,鉤劍看著長,抓起來卻很輕,一點不沉。
 分開雙鉤看了看,鉤身筆直,鉤刃圓潤規整,除了因為沒有精心打磨色澤有些暗澹以外,器型很漂亮。
 鉤劍的手感實在太輕了,握到手裡沒有點重量,簡雍回頭看向李孟羲,好奇問,“此劍有多沉?”
 “雙鉤三斤四兩,單鉤減半。”李孟羲答。
 一般三尺劍,也就三斤左右,雙鉤加起來不過一把單劍的重量,輕的令人匝舌。
 一聽這麽輕,再看劍身細的指頭一樣,簡雍心裡不由就泛滴咕,他尋思,這麽細能結實?
 三對鉤劍大同小異,長短和形狀都接近,重量也接近。
 細微的不同是,有的鉤劍劍身上的棱刃是直的,有的棱刃則不夠筆直。
 簡雍檢查完了所有,他拱手向李孟羲道謝,謝過李孟羲多日忙碌。
 看簡雍沒發現當中的精品,李孟羲親手拿起那對最精製的鉤劍,親手給簡雍展示了一下。
 只見,李孟羲信手把兩把劍往一起一疊,一合,然後,手指捏著其中一支劍的劍柄,就讓兩把劍那麽系溜著晃蕩,眾人看見,兩把劍竟像是被磁石吸到一起一樣緊緊粘在一起。
 簡雍驚奇,再次接劍一看,這次仔細一看,他看明白了,原來是劍柄和劍身的緣故,兩把劍劍柄和劍身能嵌合一起,所以合二如一。
 合起兩把劍單手舞了幾下,簡雍立刻感覺出這對鉤劍的好來,不像其他的劍,其他的劍雖也能兩把合一,但握在手中舞動之時,兩把劍會錯開,而這對能嵌合的劍,只要合在一起,真就像是一把單劍一樣。
 “這個好!”簡雍讚歎道。
 見多日忙碌終於功成,鉤劍終於打造好了,劉備提議去校場一試,眾人欣然。
 到校場,劉備找了把單劍,劍在手中轉了轉,試了試手感,他招呼簡雍攻來。
 簡雍一手握著一鉤便上,兩方照面,劉備抬手一劍直刺,簡雍提鉤撥打,鉤與單劍相撞,終究是劉備力大劍重,鉤劍被斬重劍身打偏了。
 倉促之下,簡雍下意識的想製住劉備的劍,他順著勁兒把鉤戧一拉,雙方的劍刃磨著刃,劍身貼著劍身滑了一節,然後,劉備的劍就滑到鉤刃裡邊去了。
 劉備劍術經驗豐富,他一看要吃虧,就趕緊想抽劍,他劍一動,簡雍就想把劉備的劍扒拉住。
 動作之間,鉤劍一轉,往下一按,吱一下,把劉備的劍鉗住了。
 劉備抽劍的動作一滯,慢了半拍,而簡雍可是有兩把鉤,在製住劉備的時候,另一把鉤朝劉備揮來。
 劉備已手無可用,只能發力猛的一抽,激烈的劍器摩擦聲中,劉備成功回劍,而這時,簡雍的另一手的鉤已經砍過來了。
 劉備反應迅速,後發先至,及時撥劍格擋,卻不防,雙方兵刃撞在一起之後,簡雍又是想把劍勾住,又是一拉把劍拉進鉤刃裡,再一扭一按,可又把劉備的劍鉗住了。
 這時,簡雍另一支鉤又來了。
 劉備只能用力抽劍,再次格擋。
 場外,眾人饒有興致的看著兩人的較量。
 劉備劍術超群,而簡雍,劍術平常的很。
 可借了雙鉤之利,簡雍賴皮,他就用一招,劉備劍過來,他也不怎麽用心去擋,只需要隨意把鉤揮過去,只要能碰撞到一起,接著就是一拉一鉤一絞一按,就把劉備的劍給咬住了,然後簡雍就用另一支鉤欺人。
 場中焦灼了一陣,劉備連擊三二十劍,每次都被簡雍給鉤住,經過這一陣較量,劉備已摸索出鉤劍這種新異兵器的特點了,他發現劍器很容易被鉤住,只要兵器碰撞時稍微一停,就容易被簡雍順勢鉤拉,煩的很。
 察覺到了這一點,劉備立改策略,他不再用大動作的揮砍撩掛的招式,隻用蜻蜓點水一般的點刺,點一下就立刻收劍。
 劉備這麽一改戰術,場中形勢又變了。
 面對著劉備迅疾刁鑽點刺,簡雍有些跟不上劉備的節奏,往往就是劉備手都動了簡雍才慢了半拍才揮鉤迎上。
 就這樣,又對峙了一會兒,簡雍有些狼狽了。
 劉備又是抬手一個點刺,一擊落下,立又迅疾的照著簡雍左肩又刺一下。
 簡雍倉促之下,左手右手的鉤胡亂撥打,亢!嗆!
 連兩聲急促的撞擊聲,因劉備刺的太快,蓄力不足,收的有點慢了,又被簡雍雙鉤打中,雙鉤的鉤刃一左一右一前一後把劍緊緊勾住了。
 在劉備換了點刺戰術之後,簡雍在長時間的下風之後,再一次成功鉗住了劉備的劍。
 也由此,簡雍頓時悟到了雙鉤還可以合擊,雙鉤不僅可以單個出鉤,還可以雙鉤一起照著劉備的劍鉤過去。
 明悟了之後,劉備再是用點刺戰術,劉備迅疾一劍點過來,簡雍手中兩鉤不管不顧的胡亂掃過去,劉備的點刺是很迅疾,一回鉤他不中,兩回還鉤不中嗎。
 有了雙鉤合擊之法,平局了。
 鉤子煩的很,精巧的一劍刺過去,鉤子都不需要怎麽看,胡亂一掃就鉤的中,劍一旦被鉤住,被引開是必然的,收劍慢一點還會被鉗住。更煩的是,這樣的鉤子,有兩個。
 雙鉤同攻,不好防的住,雙鉤要是一守一攻,攻防兼備,雙鉤要是都防,那再是迅疾的劍,想避開前後兩支鉤的鉤拉遮擋,難。
 劉備好心,他看簡雍的雙鉤纖細,怕一會兒給打壞了,他好心提議休戰。
 而簡雍打的過癮,他以為劉備慫了,不肯就此罷手。
 劉備無奈,只能消極防禦。
 單劍又不利防禦,且,簡雍的鉤又長又輕,輕的跟柴火棍一樣,因為輕,揮動起來就超快,簡雍把手裡舞成了風車一樣上下翻飛,那攻擊頻率快的,堪稱是抬手就至,再加上他雙手都有兵刃,攻擊密度是劉備數倍。
 “不打了不打了!”被攆的直轉圈的劉備哭笑不得的束手投降。
 簡雍樂呵呵的收了雙鉤。
 下場,劉備檢查自己的劍,劍刃有些磨損磕碰,簡雍也監檢查自己的鉤劍,本以為,鉤劍那麽細,不耐磕碰,可叮叮當當打了那麽長時間,還是好好的。
 簡雍去看鉤劍的劍刃,因為劍刃沒怎麽磨,也就不存在劍刃,所以劍身算是沒怎損壞。
 李孟羲湊上前,問簡雍雙鉤用著如何,簡雍提著雙鉤,呵呵笑了,“極好,極好!”
 雙鉤又輕又快又結實,用起來手感很舒服。
 一旁,張飛見簡雍的雙鉤有點意思,他提議拿槍來比比看。
 簡雍方打平了劍術高超的劉備,信心正滿,毫不遲疑的就下場去了。
 張飛尋來一根沒槍頭的槍杆,他以槍杆跟簡雍對打。
 長兵器跟刀劍果然是不同的,及開打,張飛一棍劈來,棍聲呼的一聲響,簡雍雖來得及揮鉤上挑,張飛的棍子雖然順著鉤身一下砸進鉤刃裡被鉤了個正著,但簡雍單臂的力量,怎比得過張飛雙臂持棍劈砍的力量,張飛劈砍的巨力把鉤一塊砸了下來,一棍砸到了簡雍肩膀上。
 一不小心就傷了人,張飛趕緊停手。
 “無妨!”簡雍揉了揉肩膀,“再來!”
 再次開始,張飛恐用力過猛又傷到簡雍,收了力,而簡雍吃過一會虧,他明白過來單手的力量抵擋不住,只能雙手去擋。
 “當心了!”張飛提醒一聲,一步踏出,挺在腰間的槍杆嗚的一抖,嘩的一下對簡雍胸膛戳過去。
 簡雍已以十二分小心防備著,張飛槍戳過來,他手中雙鉤卯足了力量砍過去。
 這次,合雙手之力,勉強是能打偏張飛的攻擊了。
 直戳向簡雍胸口的槍杆被簡雍砸偏了一點,再加上簡雍側身躲避,完全避開了攻擊。
 這一擊對決還未結束,雙鉤這種武器,很容易鉤掛住東西,不經意間就掛住。
 在簡雍格擋的刹那,鉤刃已鉤上槍杆了。
 然後,張飛想撥槍再打,簡雍壓著雙鉤想把槍杆鎖住,結果是,張飛嗖的抽槍,簡雍要攔,雙鉤套著槍杆赤溜溜順著槍杆滑。
 終究是,槍出有如蛇迅速,簡雍反應又慢,沒能鉗住槍身。
 簡雍本無拿雙鉤對長槍的經驗,但現在有了。
 再後,簡雍總是想鎖住張飛的槍杆,張飛不管是刺來還是砸來,簡雍雙鉤擋去,擋一下,立刻就把鉤刃朝槍杆上掛上去。
 簡雍一次也沒成功,最好的一次,他用足了力氣雙鉤一左拉一右鉤扣死了槍杆,並且,在鉗住了張飛槍杆的同時,他猛的向張飛欺近,想欺張飛的槍杆近身無用,想在近身位置發揮鉤劍的短兵之利,結果簡雍明顯低估了張飛的力量,張飛力量全發揮出來,直接用槍杆把簡雍一下撥的側翻在地。
 把簡雍弄倒了滾的一身灰,張飛還認真的點評,“也就是俺老張,別個想把你撥翻沒這麽容易。”
 簡雍爬起來,拍了拍身上的灰,撿起地上的雙鉤,他無奈的朝眾人笑了一下。
 先後與長短兵刃搏鬥,很明顯了,鉤劍能製短兵,但製不住長兵。但這已經夠了。
 短刃本就製不住長兵器,拿劍器來說,尋常劍器應對長槍之時,表現會更差勁,而鉤劍,隨意一揮就有可能鉤掛住槍杆再隨意發力一引就能偏開攻擊,鉤劍的防禦格擋能力,比普通劍器不知強了多少,鉤劍更有鉗製能力,幸運的話,可以像鉗子一樣把槍杆鎖住。
 劉備笑問簡雍還要不要再找人再試一場,累的氣喘的簡雍連連擺手,“不試了,不試了!”
 “哈哈,憲和,不妨問問軍師,此器軍師所造,他必然知曉高招!”
 劉備把話題引到李孟羲這裡了,李孟羲頓時就是一愣。
 簡雍當真以為李孟羲有什麽厲害招數,已經走過來問了。
 “走,進帳再談,日頭熱了。”
 進帳,坐定,李孟羲要過簡雍的雙鉤,他檢查了下,發現鉤有些彎了,但仍很結實,不影響繼續使用。
 畢竟只是一個手指粗的劍器,能跟槍杆劇烈磕碰了許久,只是變彎了一點,很不錯了。
 把鉤劍翻看了許久,目光落在勾刃上,再回想對打的時候,李孟羲眉頭微皺,“憲和,這鉤劍,尚有不足之處。”
 “何處不足?”簡雍忙問。
 “這兒,”李孟羲手指向勾刃的彎鉤,“片刻前看你使鉤,凡鎖劍之時,必是要用鉤絞住對手劍身。
 要絞住敵劍器,鉤刃不能太光了,光了太滑,敵容易抽劍而出。”
 李孟羲手摸著光滑一片的鉤刃,他思索道,“不足就在這裡,勾刃磨的太光了。”
 這其實是摩擦力,鉤刃絞住劍器,靠的是摩擦力,摩擦力越大,敵兵刃卻難抽出,而增加摩擦力的方法,一個是提高摩擦系數,一個是增加壓力。
 提高摩擦系數的方法,就是把勾刃變粗糙,而增加壓力的方法,就如簡雍一樣,簡雍跟劉備對打的時候,勾住了劉備的劍之後,拚命把劉備的劍往一邊別,或是用力往下按。
 劍身被用力按住,摩擦力很大,於是就不容易被拔出。
 “改進之法,可把勾刃磨成砂面,或是,勾刃內刃,做成齒狀,或者,加點黏膠,或,加上磁石。”李孟羲思索了多種提高勾刃摩擦力的方法。
 簡雍錯愕,“磁石?”
 “對,磁石。磁石可以把敵兵刃吸住,鉤劍是重格擋之兵刃,一搭就把敵兵刃吸住,多好?”
 “噗……哈哈哈哈!”簡雍被李孟羲的奇思妙想弄笑了。
 簡雍知道用磁石做兵刃的確是一種方法,只是,這個方法聽起來怎麽這麽好玩呢……
 想到磁石,李孟羲便想到,自然界存在的磁石磁性不強,且,磁石脆弱,用磁石打造的兵器一碰就碎。
 所以,要做磁石兵器,得作特殊的磁鐵,最強的人造磁鐵據說是銣磁鐵,銣磁鐵磁力強到能把卡車吊起來,銣磁力足夠恐怖了。
 可,銣是稀有元素,弄不到,也就做不了銣磁鐵。
 銣磁鐵用不了,普通的磁鐵倒是可以作為添加物加入但鉤劍裡邊,普通磁鐵磁力雖然不怎麽強,但可以增強一些摩擦力,使鉤劍的鉗鎖能力強一點。
 鑒於銣磁鐵幾乎不可能弄到,天然磁石磁性又太弱,李孟羲想到了另一種生磁方式——電生此。
 整幾節乾電池,整一根銅線,繞著鉤劍繞好多圈,然後電池一接上,整個鉤劍都成磁鐵了。
 自然磁石磁力固定,但是,電磁鐵磁力可以一支加。
 一截電池若是不夠,那就兩節,三節,四節,乃至十幾節電池。
 考慮到,用電還得絕緣,可以在鉤劍柄上套一層皮革或是其他的絕緣材料。
 老式乾電池似乎是一根石墨棒中間是很多麵粉湖湖,然後兩頭是不同金屬墊。
 這樣的乾電池若有,十幾節連起來催生出的磁力,絕對遠強於天然磁鐵。
 到時,簡雍可以腰間帶個腰帶,腰帶一圈,別上十個乾電池,電池用銅線連好放著,遇敵的時候,趕緊把線接到鉤劍上,鉤劍立刻就變成了一把充斥著電磁的劍,對方兵刃只要磕碰過來,必然會被吸著。而且,電流會讓對方手猛的一麻,受此突然變故,對方力氣一亂,持劍不穩,破綻立刻就露出了。
 李孟羲暗記下乾電池之事,得空作一下看看。
 除乾電池以外,還有膠水,往鉤劍上塗一些強力膠水,這個也可以有,塗一些膠水,增加不了多少重量,卻可以使得敵軍兵器被粘住時,極難抽回。
 “還有一處,”李孟羲回想著簡雍跟張飛對決時的場面,他思索道,“三將軍用的是槍杆,槍杆是木頭,勾刃若能鉤進槍杆裡,阻力可大增,鉗製之力可大增。
 由此,某以為,鉤刃可以做成鋸狀,鋸狀尖齒,入木犀利。”
 這還是摩擦力。
 對槍杆這類木製兵器來說,毫無疑問,若能一鉤砍進槍杆的木頭裡,刃卡在木頭中,敵軍若是想把槍抽回,阻力非常大。
 這就需要,勾刃切木頭的能力越強越好。
 已知,壓力等同,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此所以釘子容易釘進木頭。
 可普通的刃相比,鋸齒形的刃接觸面積小了許多,因此壓強大了幾倍,卡進木頭的概率就高了幾倍,因此,鋸齒刃可明顯提高鉤掛兵器的能力。
 還有,當敵方用刀劍兵器之時,刀劍纖薄,砍進小鋸齒中容易被卡住,這又增加了鉤掛能力。
 因對鉤劍有了新的改進,李孟羲再次去找人準備做新的鉤劍。
 新的鉤劍其他要求與前邊要求一樣,改進的地方,在勾刃內刃,勾刃內刃需做成鋸齒狀。
 匠人們領了任務,忙碌去了。
 李孟羲轉頭去了木匠營,他問木匠們有無某種強力膠水,可以黏住刀劍的那種。
 木匠們整日離不了膠,他們知道不少的膠,什麽皮膠骨膠樹膠魚膠之類,但是這些所有膠,都只能粘木頭,沒聽說過有能粘鐵的膠。
 沒有合適的材料,只能作罷。
 一日後,新的鉤劍做成。
 新的鉤劍或可稱之為磨砂鋸齒鉤磨砂是指,鉤劍的鉤刃部分,特意做了粗糙處理,摸上去是凹凸不平的,鋸齒則是,在鉤刃內刃,一圈是鋸齒刃。
 鋸齒刃強度不好,匠人們幾乎是一個齒一個齒的去進行覆土燒刃,以使齒刃達到足夠的強度。
 有鑒於昨日的經驗,在應對長槍時,勾刃若能砍進槍杆中,將大大增大對方抽拉的阻力,昨日,勾刃只是草草磨了一下,刃不鋒利,今次特意令匠人把刃磨的非常鋒利。
 鋸齒小,研磨難度大,匠人們是拿著小鐵片一個刃一個刃的磨出來的。
 校場之上,簡雍拿著新改進的第二形鉤劍與持單劍的劉備再次對決。
 這第二次對決,劉備劍術沒提高多少,簡雍卻對鉤劍熟了很多,簡雍摸索出了很多雙鉤的用法。
 一番打鬥下來,情形與昨日差不多,還是平局。
 後,張飛再次拿槍上場。
 張飛這回找到了一根槍杆,不如昨日槍杆,也不知張飛在哪扒拉出來的,槍杆一頭都長木耳了。
 腐朽的槍對上鋸齒勾刃,鋸齒的威力一下發揮出來了。
 試了一陣,等停了下來,張飛覺得今日收槍比昨日費勁。
 眾人湊上前一看,見槍杆上,跟被狗啃了一樣一個豁又一個豁,出了被咬出的豁口,槍杆上還有很多歪歪扭扭的長劃痕,這是齒刃造成的。
 槍杆對上鋸齒刃,就跟遭了狗嘴一樣,被咬的可狠了。
 測試證明,鋸齒刃對抗槍杆的確更犀利,齒刃咬上槍杆,切到木頭裡,敵槍回抽之時阻力大的不是一點半點。
 多加了齒刃一個改造,鉤劍的性能又增添了幾分。
 鉤劍的形製最終定型了,還剩最後一步,還需配上挾具一試。
 回到帳中,李孟羲把幾條挾具拿給簡雍。
 幾條挾具使用方法有所不同,一種像是一個鉤子,劍柄卡到鉤子裡,劍身則放在一個半開的窄盒子裡,簡雍帶上挾具試了試,覺得尚可。
 另一種挾具,是一個大筒,鉤劍從頭到尾直接塞到大筒裡,簡雍試過這種,還說尚可。李孟羲看著又粗又笨重的皮革大筒,他嫌醜。
 在所有挾具中,李孟羲本人最看重的是一種弓囊樣的夾具,夾具皮革做成,小巧精致,其攜帶方法跟錢包差不多,使用時,掀開絆扣,把鉤劍放進去,再把絆扣放下來,一扣一夾,鉤劍就固定好了。
 鉤劍的挾具除了有攜帶需要,還有另外要考量的因素,作為要防身的配劍,遇到危險,要隨時能快速拔出,拔出速度越快越好。
 要是取用緩慢,還不如帶把短劍呢,就比如秦始皇,秦始皇就遇到了危急之時劍拔不出來的窘境,差點死掉。
 為比較到底哪種挾具取用速度最為快捷,李孟羲提議簡雍作跪坐狀,令劉備持棍在一旁做突然刺殺狀,看應對速度如何。
 尋常配劍自是很快,三尺之劍,手一摸劍柄嗖的一下就能拔出來。
 再試鉤劍,鉤劍因挾具不便,倉促之間,難以快速拔出。
 測試多番,唯有弓囊樣式的擠壓型挾具取用最便,其他種類,得先開挾具再取鉤劍,擠壓型挾具不需開合,需險之時握住劍柄猛的向上一揮,直接就把挾具撞開了。
 雖,從挾具取劍比尋常劍器出鞘還是慢了一點,但因,鉤劍直出向上,省了先向前抽劍再抬劍格擋的冗余動作,總體上,鉤劍格擋速度跟尋常劍器一樣。
 在測試過程中,李孟羲敏銳察覺到一個問題,鉤劍的鉤刃是發揮格擋作用的關鍵部分,可勾刃只有一個方向,勾刃一面,格擋強力,背面則格擋乏力。
 從突然遇襲這個情景來看,最好是鉤劍橫起的時候鉤刃就在上邊,這就需要,攜帶之時,鉤刃朝上。
 “可,鉤刃沉重,勾刃朝上,上重下輕,攜帶不便。”李孟羲皺眉道。
 然後,正當李孟羲思索該如何再改進一下的時候,簡雍笑了,他拿手指鐺鐺彈了下劍身,“不妨,背面也加個鉤,這樣,不管怎放,不管正反,都可鉤掛格擋。”
 (咦?)這是個方法啊,李孟羲眼睛亮了。
 李孟羲一下想到,的確是如此,只需再加個小鉤,鉤劍正反都可鉤掛,防禦能力強了一截。
 問題隨之又來。
 加個鉤倒是簡單,可背面的小鉤是加在哪,小鉤大小又是如何,弧度又是如何,怎樣的布置才是最佳。
 測試極有用,但也極麻煩,李孟羲想把測試的活丟給簡雍,讓簡雍去忙活。簡雍欣然接受。
 “可令匠人鑄造數百樣器,第一類,鉤刃同大小,同弧度,獨高低不同,勾刃從劍首之劍柄依次下移,高低寸移,可有三五十種。
 一類測完,再測二類,第二類,勾刃高低,弧度,皆同,獨大小不同,此類亦三十種。
 第三類,勾刃高低大小皆同,獨,弧度不同。
 類此種種。”
 “每類三十種,每種鑄造五十劍,造一千五百劍。
 再找士卒五百人試劍,找一千人持刀、劍、長槍、長刀,與試劍者對攻。”
 “憲和當於一旁,詳記所試究竟,看照面對攻,第一擊,是格擋成功,還是失敗,將之一一記下……”
 簡雍粗略心算了一下,照這麽測下來,得記……九十,乘五百,乘四,為,十八萬次,得試十八萬次……
 簡雍欲言又止,他很想說要不算了,但,因是給他自己造兵器,不好推拒,簡雍只能去找人張羅了。
 李孟羲自己測試的時候,只找了兩百人測試,旁人覺得測了幾萬次已經夠多了,然李孟羲清楚的知道兩百人其實遠不夠,其實太少,誤差依然大。
 所以,到簡雍,李孟羲把人數增了好多,直接把人數提到五百人。
 測試任務拋了出去,李孟羲樂得一身輕。
 簡雍憑著交代,先去了鐵匠營,到鐵匠營,他跟鐵匠營們唾沫橫飛的說了一陣,簡雍自己都對所謂的測試不完全清楚,說的他自己都有些迷茫,結果,匠人們卻完全聽明白了,他們完全明白了簡雍的意圖。
 李孟羲曾進行了好多次類似的試驗,鐵匠們經驗豐富。
 遵照簡雍的吩咐,鐵匠們開始活泥湖模具,模具湖完,匠人們拿著竹片小心的把模具精修出形狀。
 簡雍四處走動著看了看,他看到,匠人們在模具裡修出了很精巧的鉤劍形狀,這些鉤劍除了背鉤其他地方完全一樣,而背鉤,則有大小,弧度,位置,等等細微區分。
 簡雍本是來張羅測試事宜的,可站在鐵匠營地,他宛若一個外人,都不知該幹什麽。
 隔日,大量樣品鑄造好,於城外,五百試劍士卒,一千配試士卒,幫著負責記錄的讀書人三百人也到場,又一場更為宏大的測試開始。
 在簡雍忙碌著測試的時候,李孟羲站在城頭觀看,看到太陽漸漸升起之時,他皺眉對關張道,“某忽略了一事,光,太陽耀眼,所以,背光格擋容易,迎著光日光刺眼,格擋艱難。
 此未料也!”
 大疏忽了。
 不過,再一想到,之前測試的時候,所有試劍者全都是背著陽光的,這幸運的抵消了一些誤差。
 再看城外,城外空地被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有大量的測試在同時進行,細看下場測試的士卒所站的方位,還好,都是南北向站的,日光斜來,要晃眼都晃眼,問題不大。
 ——
 至太陽將落山時,繁瑣的巨量測試測完了,所有記錄的紙張集合到一起,有厚厚一摞,簡雍幾乎要抱不動了。
 回營之後,簡雍整個人都顯得很沉默,他坐在那裡,不住的揉脖子。
 一整天,整整一整天,從清晨開始,到傍晚結束,這一整日都沒乾別的,只是不停的重複讓人上場,只是記下兵刃磕碰時格擋的結果而已。
 然而就這麽一個簡單的活,太枯燥了,一整天這麽下來,簡雍精神疲憊。
 這還不算完,白日測完了十幾萬個數據,需要匯總,需要計算。
 連夜,李孟羲召集士子百人分批匯總各項。
 至夜中,第一輪匯總完畢,簡雍哈欠連連,好幾次想提議說回去睡覺。
 至天快亮,第二輪匯總完畢。
 兩輪又是對不上,錯誤頗多。
 盡管知道多達十幾萬個數據靠人力去匯總難免出錯,可李孟羲仍是不爽。
 核算一遍數據多難啊,多煩啊,還總是出錯,煩死了都。
 至,新一日日中之時,算到第五遍,終於完成。
 簡雍不知何時睡著了。
 李孟羲把簡雍扒拉起來,“看,憲和,算出來了。”
 李孟羲把一遝紙丟到簡雍面前。
 簡雍迷茫的睜開眼,他抬頭看了看李孟羲,抬袖子擦了擦口水,拿起面前的紙看了起來。
 良久,等簡雍看完,李孟羲問簡雍,從這些數目中,能看出什麽?
 簡雍迷茫,“能看出什麽?”
 “……好吧。”李孟羲無言。
 簡雍不知數據意味著什麽,李孟羲便耐心向其講解。
 “先看,勾刃位置這一點。
 勾刃從上到下,寸寸挪移,共有高低三十種。
 你看這些數目,應能看出什麽。”
 李孟羲把關鍵的一張數據挪到簡雍面前。
 簡雍仔細去看紙面上的內容,他通篇看來,紙上寫著如下內容——
 “刃在頂,五百人試兩千次,次格三擊,六千擊,格中六百零八,格中亦傷,五百八十九,未格中,四千八百零三。”
 這是,第一個樣本。
 再後,第二個,“刃下挪半寸,五百人試兩千次,次格三擊,六千擊,格中六百四十五,格中亦傷,五百六十,未格中,四千七百九十五。”
 看到這裡,簡雍停下了,他仔仔細細去看兩組數目,似乎,刃往下挪,格擋住的高了一點,但高的不多。
 再下,第三組,“刃下挪一寸,五百人試兩三次……格中六百六十……未格中四千七百六十二。”
 “刃下挪一寸半……格中六百六十八……未格中四千七百零五……”
 隨著把數目一組組往下看,簡雍隱約覺察到了其中似乎是藏著某種規律,似乎是,刃越往下移,格擋的越多,同時,被對方傷到的次數越少。
 就當簡雍認為看出了點明目,他認為看出了此中關鍵,認為是勾刃越往下越好,可再往下,數據竟然越來越變差了。
 良久之後,簡雍看到了最後一組。
 最後一組,鉤刃已經很低了,低到快靠近護手了。
 這最後一組數據,勾刃格擋住敵方兵刃的次數,才不到一百。
 “看完了嗎?”李孟羲問。
 簡雍眉頭緊皺,陷入沉默。
 李孟羲隨後為簡雍剖析起數據來。
 “且看,如數目中見,勾刃離頂一尺半,格擋數目最佳。
 還有,統觀所有數目,勾刃過了劍身一半之後,其格擋數目加起來,不足劍身上半部格擋數目之十一。
 這倒是有趣,由此可見,原來,劍器受擊位置,九成是在劍身上半部分……”
 “鉤劍背刃,是要用於格擋,如數目中見,背刃太高太低,格擋皆差,於當中好,獨於離端一尺半,獨於此點,數目為頂峰。”
 “雖不知此中道理如何,但,數目就是如此。”
 成千上萬組數據中,顯示的信息,就是如此。
 聽李孟羲如此一講,簡雍再看向表格中密密麻麻眼花繚亂的數目,他有些看懂了。
 道理如何,不知,反正,經千百人試幾萬乃至十幾萬次,試出的勾刃最佳位置,是在離頂一尺半。
 這是測試的本來目的,但卻有額外收獲,從測試中發現一個規律,劍器受擊部分,九成在上半部分劍身。
 這一點規律,於實戰有用,於劍技有用,於兵器鍛造,也有大用。
 後,再探討其他數據,鉤刃的大小一項,數據中顯示,勾刃竟不是越長越好,最長的勾刃,數據竟然很差,這出乎李孟羲的預料,他本以為,勾刃越長,攔截面會越大,結果卻似乎不是如此。
 李孟羲皺眉把鉤劍拿過來,鉤劍背面的小刃跟樹枝一樣,沒有回環,像是一個叉。
 李孟羲腦海中思索了良久,思索了在格鬥中劍器碰撞的情形,想著想著,他猛然想明白了。
 似乎是,杠杆!
 鉤劍的背刃,結合鉤劍,像一個十字架,固然,背刃長一點,格擋住敵方攻擊的可能性最大,可是,同時,背刃就像一個撬杠,敵方兵器砸到背刃上的時候,如果背刃過長,杠杆長,直接就把鉤劍打轉圈了。
 這似乎也就是,為何勾刃的格擋成功率跟其長度並不成正相關,長到一定程度,勾刃會反而限制自身的平衡和穩定。
 李孟羲本不知此中道理,可數據把真相毫無隱藏的展露出來了。
 勾刃的長度,短了不好,長了不好,最佳數據,是居中的一個長度。
 後邊,還有弧度,形狀,各有一個最佳數據。
 讓李孟羲詫異的是,數據中多了一個方向,既,背刃是上鉤,還是下鉤。
 回想,事先也沒意識到這一點,到底是何人睿智的加了這一項測試呢。
 李孟羲好奇的問簡雍,簡雍說不知。
 李孟羲一下站了起來,騰騰騰騰的跑了出去。
 到鐵匠營,問了一圈之後,李孟羲哭笑不得的發現,這竟然是一個錯誤。
 簡雍吩咐任務的時候,說的語焉不詳,而鐵匠們理解錯了,就多做了一組。
 這沒成想,這錯誤之舉,增加了一項極重要測試。
 李孟羲很開心,開心之下,他寫了一堆軍票,賞了那組匠人一人一斤肉丸。
 回到軍營,與簡雍說起此事,李孟羲說的時候,很興奮,簡雍有些難以理解這為何值得興奮。
 看數據,勾刃朝上,朝下,竟然各有不錯數據。
 勾劍是用鉤子鉤掛敵人兵器的吧,可鉤子朝上,也能格擋兵器?
 李孟羲在腦海中回想了下勾刃朝上的模樣,(向上的鉤……叉子?!鏜?!)他大為驚詫。
 似乎,的確是,叉子也有很好的格擋能力,這……難道鉤劍的背刃得配兩種鉤子嗎,一種朝上叉別人兵器,一種朝下,用於鉤掛?
 不管朝上還是朝下的鉤,都好用,舍了哪個都不妥,所以,將之一結合,便有了很好的解決方案。
 可以做一個蝴蝶形雙面鉤,此鉤上面的朝上彎成叉狀,下邊的朝下彎成鉤狀。
 “呼……”長舒一口氣,鉤劍背刃的最佳形製確定了。
 綜合所有數據,鉤劍背刃所在的最佳位置,在離頂端一尺半位置,背刃長度,以八寸為最佳,其弧度,蝴蝶刃上刃外張如叉,下刃,跟鉤刃類似,下刃內收如虎嘴。
 再結合前邊,鉤劍的整體最佳形製也有了。
 【鉤劍長三尺八,兩鉤合重三斤四兩,劍柄用梭形長一掌,月牙護手上收及刃收縮為環,鉤劍劍身成圓柱形上鑿刻棱刃三條。
 鉤劍之直刃,一指長既可,長短無謂。
 正勾刃,形若虎口半張欲吞未吞欲鎖未鎖之狀,其形似圓非方,刃寬三寸二長五寸,勾刃內斜三十度,攔刃口三分之一,留空三分之二。
 勾刃可糙不可光,於內刃,做鋸齒之狀。
 背刃,背刃形若蝴蝶,位在離頂一尺半,背刃長度,以八寸最佳,其弧度,蝴蝶刃上刃外張如叉,下刃,跟鉤刃類似,下刃內收如虎嘴。
 雙刃疊合構造,於柄,陰陽隼接,於刃,愣鋒交錯。
 挾具,挾具用弓囊按扣形製取用最捷。】
 ——
 所有之忙碌,最終了解。
 帶著圖紙,李孟羲和簡雍一起準備找匠人再打造一對最終版的究極勾刃出來,到鐵匠營,一眼看到,測試時損壞的鑄鐵劍堆積一大堆,黑壓壓的一堆大過麥秸堆,超過人高。
 見此,簡雍很是感慨,他有些不好意思,“哎呀,軍師啊,為我造這一對鉤,不知耗用了多少!”
 李孟羲駐足, 稍微算了一下,計算了所有的人力物力,人力用了大量鐵匠,木匠,士卒,還有大量教書先生,物力則用了大量鐵料,柴火,紙張,乃至用於輔助測試的柳木兵器。
 籠統一算,“大抵,耗用了五十萬錢。”李孟羲澹然道。
 “啊?!”簡雍聞言就是一驚,滿臉不可思議。
 “就……一對劍,耗費這麽多?”簡雍驚訝的一臉不可置信。
 李孟羲安慰,“五十萬是研發費用,研發完了,日後再造,一對鉤劍,再貴貴不過三把百煉刀的價。”
 簡雍很不解的問李孟羲,問他造劍便造劍,為何要試那麽十幾萬次,為何不直接打造。
 “嗯。”李孟羲鄭重的點了點頭,他看著簡雍,“之所以,一把鉤劍要試十幾萬次,因為……我不會造啊!”他笑了,笑的開心。
 這是真相。簡雍請李孟羲去打造鉤劍,李孟羲一點都不會造。
 一點不會鍛造鉤劍的李某人,最後成功把最犀利的鉤劍造出來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