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995章 遇暴雨,隊列行軍的意外之用
四月十七日,自十二日反攻開始,第五日了,也正是各部第二次例行停駐休整之日。

 此日晨起,自諸郡境內出發的各部隊伍不約而同停止了進軍,停駐下來的鄉兵隊伍都不需要再忙碌任何其他事務,只需要呆在昨夜已布置好的營寨之中靜等著命令傳來就是。

 巨鹿軍對鄉兵隊伍的安排又暴露出了一處不足,李孟羲等人在下發作戰手冊時忽略了停駐之日這個時間空擋,按整體計劃,每行軍兩日就要停留一日作為休整時間,停駐時間要佔據整個行軍時間三分之一多,這麽多的時間空擋大有能為之處。

 鄉兵隊伍普遍訓練不足,有時間空擋可以利用,正好是練兵的機會,可因為當時作戰計劃制定的倉促,考慮不周,沒在作戰手冊當中布置下這麽一條,以至於這麽好的練兵機會被白白浪費了。

 見縫扎針可以擠出極為可觀的時間,若整場戰事要持續一個月的話,那按巨鹿軍進軍計劃,將有十天的時間空擋,這十天時間若利用的好,將直接使鄉兵隊伍多出十日的訓練時間。

 要知道,自巨鹿軍士卒下到各地協防地方之後,排除招兵的時間,鄉兵們訓練的時長最多也多不過一個月,直接多出十天的訓練時間,若訓練時間跟訓練度成正比的話,多訓練了十天意味著鄉兵整體戰力足以提高三分之一多。

 對於獨立在外行動的偏師來說,到底是嚴格執行命令更重要還是充分主觀能動性更重要,不知,反正,巨鹿軍士卒比旁的軍隊更擅長群策群力。

 某地,荒郊野外,大道當中十字路口,一用車輛圍成的簡陋的營寨正好坐落在路口正中,把南來北往的道路完完全全堵住了。

 於營寨正北的那排車上,有一甲士盤膝端坐在高高的糧車車頂,他腿上放著一把弓,腿邊放著一壺箭,甲士目光遠遠的看向遠處一絲不苟的警戒寫。

 可能是嫌呆的無聊了,甲士回頭向車下喊了一聲,“老趙,咱找點兒活乾乾?一等一天呢,閑的慌。”

 車下,被喚作老趙的甲士懷裡抱著槍正靠著車子打盹,聽到同伍的話,甲士老趙抬頭看了一眼,狠狠的打了個哈欠,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懶洋洋的道,“幹啥活兒?能有啥乾的。”顯然,這個姓趙的甲士比較懶散,不太願意沒活兒找活兒。

 這時,巡營的第三個甲士正巧路過,聽到二人的對話,第三個甲士看看兩個同伍,插話道,“這邊上有水麽?咱去逮點魚怎樣?”

 巨鹿軍本部有漁獵之法,巨鹿軍本部行軍之時,漁隊幾乎天天逮魚,長久熏陶之下,此番士卒們遠出在外獨自領軍,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這個補給方法。

 不管於公於私,捕魚這事兒都值得做,於公,捕魚算是補充口糧,於私,若捕到了魚,煮兩尾鮮魚解解饞總比啃乾糧好。三言兩語之間,幾個管事的人一拍即合,一致同意派人去尋水捕魚。

 另一處,另一隊鄉兵隊伍,雖有遙遠地域之隔,不同的鄉兵隊伍扎營點的選擇驚人的相似,此一處扎營位置也在十字路口當中,營寨也是用車輛圍成,連守禦方法都類似,有甲士坐在糧車上居高眺望,車陣內裡,弓弩隊與槍兵隊至少有半數待命。

 寂靜無人的東面大道上,突然出現孤零零一名騎兵身影,似是斥候來了。

 片刻後,騎兵抵近,果然是自家斥候。

 斥候來了,與指揮官照了面,

從指揮官這裡討了碗水,滿頭大汗的斥候咕冬咕冬把水一氣飲盡,斥候扯開了領子讓脖頸胸膛露出來好涼快涼快,稍作休息,斥候不做耽誤立傳達了軍令,斥候對指揮官道,“你們明個稍快些,你們有點靠後了。” 指揮官點了點頭,隨即問了一句,“趙伍長還有老劉他們走到哪了?”

 斥候稍加思索,答到,“老趙跑你前邊了,老劉跟你差不多。”

 聽到兄弟部隊的消息,盡管所知消息不甚詳細,但知曉友軍就在附近,指揮官心中頓安。

 斥候很忙,斥候人數少,一個斥候得負責大量區域,每個要負責為多個鄉兵隊伍指引方向,還要負責鄉兵隊伍之間的聯絡,還要負責協調各部的進軍速度,繁多軍務壓下來,斥候們一人要兼數人之職,幾乎要累成狗。

 斥候們的能力有限,他們無法太精確的探查路途,時間又不夠,沒辦法細細探查,只能大致探查個方向,在協調各部方面,斥候們也沒辦法精確估算路途遠近,各部到達位置是前是後全靠斥候個人感覺,自然,感覺不足以精準,只能估測出大概遠近,也就只能對各部作以大概協調。

 斥候能提供的助力極其有限,然則這點簡單的助力卻對整個作戰計劃極其重要。

 無斥候的協助,各部將不能協同,有斥候居中協調,各部可以有基本的配合,水平再低的配合也是配合,有配合跟沒配合是兩回事。

 自各地自行進發的鄉兵隊伍如同一隻隻孤零零的鎖扣,是斥候在中穿針引線把整個所有的鄉兵隊伍拉扯成了一個巨大鎖鏈,諸郡之中,因路途關系,路況原因,或是鄉兵隊伍自身的原因,難免有快有慢,若有過於突前的隊伍,斥候會與之交涉令其在之後的行軍中稍慢行程,若有拖延在後的隊伍,斥候則責令其加快速度。人數稀少的斥候像一隻不可或缺的大手一樣把所有隊伍聚合成了一個步調統一的整體。

 在斥候的努力下,在路途路況等等複雜因素之下,各部雖有快有慢,但相鄰各部彼此間最大的距離間距被約束在了三五十裡之內。

 相鄰各部相差最遠不過五十裡這意味著,一日之內,彼此支援可以到達。

 隨著巨鹿軍連日行軍連日深入,敵我態勢在發生變化,巨鹿軍逐步前進,把敵軍戰略空間逐步壓縮,雙方接戰的頻率變大了。

 某處,一支鄉兵隊伍遭遇敵情,鄉兵隊伍缺乏偵查力量,一時摸不清敵軍兵力有多少,出於謹慎,只能就地駐扎緊守營寨,與此同時,此部鄉兵遇敵的消息被臨近幾個隊伍得知,幾支友軍隊伍最遠在七十多裡之處,最近在二十裡內,收到敵情情報之後,各部友軍緊急前來支援,離得最近的友軍派遣的一百五十余鄉兵最先抵達,稍遠的援兵不久後也抵達了,各部友軍所派援兵普遍不多,可援兵一波接著一波,這看在敵軍眼中,敵軍見這邊有源源不斷的後援,竟然就此退卻了。

 ——

 二十日,天氣有變,暴雨突降。

 雨來的很急,行軍之時,天還一片大晴,突然間刮起了大風,須臾天就陰了,不久大雨傾盆而下。

 見雨下的這麽狂躁,李孟羲心說,麻煩了。

 李孟羲的擔憂是對的,他清楚的知道各部的後勤準備不可能太充足,行軍在外,一場持續時間不定暴雨將是對後勤嚴重的考研。

 巨鹿軍本部這邊,本部後勤準備充足,眼見雨越下越大,行軍暫時停止,巨鹿軍戰兵們匆匆卸下背簍,在背簍裡把雨衣翻騰出來兜頭一罩一穿,防雨準備就做成了。

 戰兵們所配發的雨衣乃是以牛皮紙裁接成的兜帽雨衣式樣,紙上刷了桐油作為防雨塗層,這樣的紙質雨衣重量非常輕便,整件雨衣重量還不到兩斤,不用時收納起來隨便一折疊,還不如一本書大,雨衣的防雨效果也好,把雨衣通體一罩,兜帽一蓋,全身上下連胳膊都淋不到雨了。這樣一種雨衣除了耐久性差,除了造價高,別的沒有任何缺點。

 除了這部分紙質雨衣以外,部分戰兵有更結實的桐油布雨衣,桐油布雨衣比普通雨衣好的地方在於,桐油布足夠結實,且布料兼具禦寒作用,從軍備通用方面考慮,桐油布雨衣性價比甚至比紙質雨衣性價比更高。

 巨鹿軍戰兵人人配備雨具,任暴雨再大,人人處之安逸,與戰兵相比,裝備不足的鄉兵們顯得無助的多。

 看巨鹿軍人人都有雨具穿,被雨水順脖子流的鄉兵們看的眼饞無比。

 有一處又未料著,一支軍隊若有戰兵,輔兵,鄉兵等多種組成的時候,當盡可能確保物資分配的公平性,不然,不患寡而患不均,眼見物資分配不公,各部之間難免生出嫌疑。

 這是一處李孟羲所未注意到的細枝末節。

 鄉兵們羨慕巨鹿軍戰兵沒多久,上頭把防雨雨具調撥過來了。早在出軍之前,李孟羲就有考慮到雨具物資的籌備事宜,他本想籌集蓑衣,籌集桐油和布料臨時製作雨具,結果籌集的不是很順利,最終只能用最將就的方法來解決。

 被雨淋的正狼狽的鄉兵們收到了一批有屋頂那麽大的布塊,布料下發到手中,有好多鄉兵們甚至不知道發這麽大的布塊是幹什麽的,在各百夫長的幫助之下,鄉兵們用長槍綁住布塊四角,把布塊舉高抻開,一個簡陋雨棚輕易做成了。

 發給鄉兵們的防雨布不大,每張防雨布普遍也就屋頂那麽大,這麽一塊防雨布下面大抵可以擠下十來個人避雨。

 隨著鄉兵們逐漸把一張張雨布抻開舉起,雨更大了,風更狂了,躲在簡陋的雨布之下,雖仍有斜雨不時刮進來,鄉兵們情緒卻不同了。

 前邊還說,李孟羲忽略了軍隊中的成分構成,犯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錯誤,現在這個問題不是問題了。李孟羲在根本沒有用意識到【軍隊成分構成】這個問題的情況下,不覺就把問題解決了。

 戰兵們有雨衣,不管是紙質雨衣還是桐油布雨衣都很好,又大又挺括遮掩又嚴實,鄉兵們無不豔羨,現在,雨布下發了,鄉兵們仍無雨衣,可至少也有防雨用具了,之前戰兵有鄉兵無,這是不均,現在戰兵有鄉兵也有,這就均等了。

 ——

 冒著大雨,隊伍再一次啟程了。

 在暴雨中行進,鄉兵們顯得略狼狽,因為雨布的關系,雨布太小,一張布下得擠十來個人,還不能耽誤行軍,還得往前走,一坨人緊緊擠在一起走很難受,其中踩腳碰撞之類的事多有發生。

 一鄉兵靠邊上站著,他這個位置是最難受的,往裡太擠,往外就得淋雨,進也不是出也不是,頭髮已經被淋的濕漉漉的鄉兵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他抬頭看了一眼頭頂的雨布,看看雨布大小,他心裡滴咕,有這麽大塊布,剪吧剪吧一人發一塊自個披著走多好。

 這鄉兵想到的事巨鹿軍也曾想到,按雨布的數量和人均分配來算,把所有雨布全都裁了,的確夠一人一塊,但巨鹿軍之所以沒有這麽乾,是因為物資不夠,把雨布裁成小塊不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若把雨布裁成小塊,雨布就只能當做雨衣來用,可難道就不睡覺了嗎,萬一大雨連下十幾天,沒個遮雨的棚子,睡覺都沒地兒睡。

 以有限的布料,如果做成雨衣,只能用作單人遮雨之用,如果做成雨布,既可以單人遮雨,也可以在住宿舍提供遮雨的棚頂,正是出於這樣的考量,準備物資之時,李孟羲沒有選擇把雨布拆開來用。

 下雨天行軍終歸帶來了不小麻煩,麻煩主要出在鄉兵這邊,李孟羲巡查的時候發現,因為鄉兵們手裡的槍普遍較短,因此無法把雨布挑起太高,雨布又太大,使得負責挑雨布的人不得不費力把槍杆高舉,這一時半會兒也就罷了,時間長了,體力消耗將很巨大。由此,李孟羲再次意識到軍中裝備一營超長槍的必要性,超長槍已有的作用有,守木牆之時,守壕溝之時,超長槍可以仗長欺人,超長槍還可以擺成超長槍陣,有獨特的戰術作用,從通用軍備方面考量,超長槍平日還可以當成旗杆來用,現在又加了一點額外作用,超長槍其超長的槍杆本身就是一件獨特的工具,可以用來支撐防雨布或是帳篷等等。

 李孟羲又見,鄉兵們擠在雨布下走的磕磕絆絆的,他觀察了會兒,不由皺眉。

 想了想,李孟羲喚向傳令兵,“傳令兵!”他叫到。

 雨在嘩嘩下,嘈雜雨聲把聲音遮蓋住了,以至於傳令兵一時沒能聽到李孟羲的呼喊。

 等傳令兵到了跟前,李孟羲詳做交代。

 ——

 片刻後,一則軍令傳達傳達全軍,按軍令要求,所有鄉兵按著平時隊列訓練那樣一個挨一個肩並肩緊緊挨著站在一起。

 某一隊鄉兵已經按要求站好了隊列,鄉兵成三路縱隊站立,他們站在雨布之下,中間的人以立正站姿站著,四角的人站立的同時負責撐舉槍杆,站這樣一站,鄉兵們肩膀挨著肩膀,前胸貼著後背,相互之間挨的不能再近,以此戰法,所有人都能好好避雨。

 可,若是走起來了呢?

 “所有人,聽口令,起步——走!

 一二一……一二一……”

 踏、踏、踏、踏……

 在嘈雜雨聲中,越來越多的一二一口號此起彼伏。

 行軍情形瞬間變了,片刻前,鄉兵們胡亂擁擠雨布之下,因為雨布太小,鄉兵們難免相互磕絆相互干擾,走的太快就會有人跟不上還會發生碰撞,如果走的太慢又影響行軍,全軍行進速度因此大受影響。

 當鄉兵們恢復成訓練場上隊列的模樣,情況就不一樣了。

 嚴密有序步調如一的隊列使得一個十人隊列連續走幾百步路,十人落腳范圍從頭到腳臥牛之地。

 行軍方式這麽一變,變化就大了,鄉兵們既淋不著雨了,行進速度還快了,和之前鄉兵們磕磕絆絆慢騰騰的行進速度相比,隊列齊走的速度快了將近三倍。

 李孟羲慶幸事先有對鄉兵們進行嚴格的隊列訓練,同時,他若有所思,隊列竟然還有這樣的作用,隊列竟然還能用在避雨之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