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919章 軍器驗收
,!
 軍中有一批軍械做成了,諸般軍械包括玄武戰車,偏廂車,塞門刀車,攻城椎,還有可伸縮的長梯,還有狙擊攻城弩,蜈蚣掛山梯,等等。這些所有軍械,經不知多少次改進,差不多都完善了。
 正好有閑暇,李孟羲抽空驗收裝備。
 驗收的第一個軍械,玄武戰車。玄武戰車這東西最初的作用是為了填壕之用,玄武戰車就是個大箱子,在萬一遇到被敵人挖壕圍困之時,一個玄武車填到溝裡,等於墊上五十筐的土,行軍之時,帶上五十輛玄武戰車就不懼任何壕溝圍堵了。
 從裝備通用方面,箱形的車輛除了可以當填壕的箱子,其密閉性比普通車輛更好,可以裝一些比如藥品石灰之類的特殊物資,還可以跟偏廂車一樣擺起車陣,還可以當做運水工具,玄武戰車最特殊的作用在於,這種箱形車體如果做好水密性,直接可以當做浮箱來用。
 因在車陣和浮水兩方面大有作用,再加上車子四四方方,一圈都是殼,玄武戰車的玄武二字便由此而來。
 李孟羲圍著一輛造型奇特的箱型車輛饒有興趣的看著,一旁,負責打造玄武戰車的匠人如數家珍的詳細的介紹著玄武戰車的種種技術細節。
 在匠人講述當中,李孟羲完全熟悉了玄武戰車的構造。
 玄武戰車乃以榆木做的車身,榆木沉重且堅硬,不易被箭失貫穿,這是考慮到玄武戰車的實戰作用。
 在車箱之中,特意做了一些鉤掛繩子的木撅子,這是為了在作戰時方便懸掛盾牌的設計。在作戰之時,只需把盾牌綁起,盾牌系在外邊,繩子拴在車廂裡,這就等於給車廂加了外掛裝甲了。
 玄武戰車車廂高度為四尺五,這個高度度不是隨意設計的,乃是考慮到了車陣作戰時,使士卒藏身車中朝外探頭射擊時,射擊動作既不會被車廂擋住同時車廂防護高度又是最高的高度。
 同樣還是為了車陣作戰,在玄武戰車一側懸掛著一架小小的梯子,這是為了萬一倉促遇敵,士卒可以借助梯子最快速度的爬到車廂當中作戰。
 玄武戰車還有填壕之用,這就使得,玄武戰車必須得有蓋子,必須得像個箱子,只有當玄武戰車完全像一個大箱子的時候,壕溝填完士卒才可以直接踩著車頂如履平地的殺過去。
 匠人們給李孟羲演示了一下,他們搬來車板,往車頂上一扣,嚴絲合縫。
 李孟羲想起,當初給這種箱車起名時,因為蓋子一扣活像是個棺材,曾想把這種車命名為棺材車,結果關羽說不吉利,遂命名為玄武戰車,想到這裡,李孟羲不由笑了。
 他看向匠人,問到,“平日裡,車板在哪放著?”
 匠人答說,平日裡車板直接就合上就行了。
 “那假設說,萬一有朝一日,得邊行軍邊在車廂裡持弓戒備,這又該如何?”
 面對李孟羲責問,匠人們早有應對,他們爬上在車上操作一陣,他們從車廂裡撿出四個棍棒,往車箱四角一插,車板再往上邊一蓋,一個高高的棚頂頓時就架好了。
 李孟羲好奇的湊過去看了一眼,他發現車板上面另有乾坤,車板四角特意留有圓洞,恰好跟四個圓棍相契合,車板就因此被牢牢固定住了,再怎麽顛簸都掉不下來。
 李孟羲抬頭看了一眼高高撐起的車板,他腦海中想象了一下,要是在作戰之時,敵軍箭雨拋射過來,正好被車板擋住,藏在車箱中的我軍士卒可安然的反擊,玄武戰車的防禦力比普通戰車要好得多。
 匠人們的奇思妙想還不止於此,匠人們又把車板卸了下來,把支撐的四根木棍換成了短棍之後,再次把車板裝上。
 換了短棍之後,車板和車廂的空隙只剩下兩尺不到,這麽點空隙,人在車廂裡完全站不起身的,所以這種模式就不是作戰使用,而是有其他作用。
 玄武戰車整個車體就是一個大箱子,這種車子相比其他車輛有更好的保溫能力,所以,此種車輛很適合作為拉運傷兵的特種車輛。
 將箱車之中塞上厚厚的被子,箱車又密不透風的,就算是寒冬臘月,箱車裡也必定是暖暖和和的。
 行軍途中,難免會遇到下雨的情況,考慮到防雨的需要,所以玄武戰車的車板比車體大上那麽一圈就不難理解了。
 在用作傷兵車輛之時,車板離車廂高度,只有不到二尺,高度這麽低,車板又大,無論下多大雨雨水都潑不進車廂裡去。
 玄武戰車的作戰用途,傷兵車輛用途,都幾近完美。
 之後,李孟羲又讓人提來許多水,把水灌進車廂裡,灌的滿滿當當。
 等上一段時間之後,李孟羲把車廂上上下下裡裡外外的檢查了一番,一點漏水的地方都沒有。
 箱車幾乎就是按做船隻的工藝來的,填麻塗漆刷桐油的步驟一個不少。
 防水性能沒問題,箱車可以客串拉水的水車了。
 防水性能沒問題,那便說明,同樣可以在水上使用了。
 唯讓李孟羲擔心一點,為了增強防禦力,箱車是用榆木做的,榆木俗稱榆木疙瘩,這種樹又硬又沉,用榆木做的箱車,當真能飄在水上的嗎。
 為一試究竟,李孟羲帶著人到了河邊。
 箱車卸了輪子,車體直接丟入水中,還真的飄起來了。
 李孟羲想看看如果進去一個人,拿著跟長槳,能不能把箱車當單兵船隻來劃行,需要一個人下去一試。
 一旁,關羽自告奮勇決定一試。
 李孟羲拿著繩索過來,把繩索遞給關羽。
 關羽眉毛一挑,“做甚?”
 “綁腰上,萬一船沉了,我把你拉上來。”
 關羽擺手拒絕,“某熟水性,不必。”
 關羽藝高人膽大,他拿著一根長槳,走入車廂中,沙灘上的士卒用力把車廂往水裡一推,車廂下水了。
 李孟羲在岸上就眼瞅著小小的車廂搖搖晃晃的往河中間駛去,然後過了不一會兒,小船停在河裡不動了,關羽拿著長槳左撥右撥想把車廂往前劃,車廂卻原地轉圈了,忽然一下車廂整個一歪,翻了,關羽被扣在水裡了,不見人了。
 “快救關將軍!”李孟羲大驚。
 士卒們趕緊想跳河救援,卻看到一顆濕漉漉的腦袋鑽出了水面。
 ——
 等渾身濕漉漉的關羽走到沙灘上來,關羽直言玄武戰車的難用,他言,玄武戰車在水裡晃蕩的不行,稍微動一下就要翻了一樣,還有,用著難用,槳劃起來都不會往前跑,亂轉圈。
 李孟羲當場便想到了解決方案,亂晃蕩,說明重心太高,在車箱裡邊放個石頭就行,亂轉圈是因為形狀不好,玄武戰車沒頭沒尾的,劃起來肯定沒有方向感。
 李孟羲立刻帶著人對玄武戰車進行改進,重心好解決,直接在箱車底部加一塊重物就行,形狀問題,李孟羲令人彷照小船的形狀,直接在車廂前邊加了一個三角木頭,本來方方正正的車體加了這麽一個三角木頭之後,變得很像烏龜了。
 之後,經測試,玄武戰車裡邊放了一塊石頭之後,下了水不會亂晃了,穩當了許多,車頭加了一塊三角木之後,笨拙的車廂就變成了一條靈活的小船了,關羽持著長槳踩在車廂中左嘩啦一下右嘩啦一下,不一會兒就到了對岸。
 玄武戰車能作為渡水工具,其意義是,一旦到危機之時,隨時可以變玄武戰車為單人舟,隨時可以渡水。
 玄武戰車所有指標全部達到了,李孟羲跟關羽合計了一下,因為玄武戰車用途多用,且也能拉運物資,帶上玄武戰車不算浪費運力,所以,可以稍微多帶點。
 李孟羲和關羽初步商定,每出軍,帶玄武戰車五十輛以上為佳。
 ——
 第二件軍械,折疊梯。
 李孟羲一開始想要的折疊梯是那種帶滑軌的,一滑就展開的折疊梯,可這種梯子太難做了,最後妥協之後,匠人們做的折疊梯是跟積木一樣,梯子分成短短的一截一截,想要多長的,就接多長。
 驗收的時候,讓匠人們把梯子組裝起來,梯子由二三十節組裝到一起,總長度達到了十一丈,梯子放到城牆腳下一試,甲士沿著梯子往上爬一百人次,梯子依然完好。這種程度,已足夠使用了。
 據匠人們自己所說,梯子接到二十丈都能。
 李孟羲仔細檢查了折疊梯的做工,折疊梯用了最好的木頭,還用了大量接續套件,做工精致且複雜,工本幾乎相當於普通梯子幾十倍之多。
 折疊梯的意義不在於普通攻城戰事上,其使用意義在特殊情況,比如,某日要緊急攻城,又沒時間去臨時砍木頭臨時做攻城梯,軍中常備一台梯子,隨時可以展開攻城,也隨時可以爬山過坡。
 折疊梯的意義還在特種作戰之時,士卒夜襲敵營之時,有時得翻越敵軍營寨,有時敵軍營寨設在險峻處,攀爬極難,這時就必須得有梯子。夜襲行動人手精少,帶大型梯子多有不便,所以小型可接續的折疊梯就極為必要。有了折疊梯,襲營士卒出發之時,一人背上一截梯子,到了目的地,再臨時把梯子組裝起來,快速而高效。
 折疊梯驗收成功,一架二三十丈的折疊梯一輛車就可以拉完,行軍之時帶上這麽一架梯子,不算拖累。
 ——
 偏廂車乃是專用的野戰裝備,做頂級厲害的偏廂車當然能做,可以用最好的木頭做車身,可以在車上蒙鐵皮,可以把鐵皮弄二指厚,保準重騎兵都撞不動,然,考慮到運力問題,行軍打仗時,所有車輛都用來拉運糧草也不一定夠,要是為了車陣作戰,把車輛弄的又沉又重,這就等於是因小失大了。
 作戰或不必用車陣,但是,作戰要是糧草不夠是萬萬不行。
 綜合後勤與實際作戰兩方面的需要,偏廂車用了最簡的形式,偏廂車以普通板車為基礎,在一側加了一個高高的車板,車板用硬木製成可遮擋箭失,硬木的長度乃是經精心設計,兩輛偏廂車首尾連在一起,車板恰好對齊。
 還有,偏廂車跟玄武戰車一樣,內裡也有拴繩子的地方,也可以把盾牌吊出去增加外掛,偏廂車比玄武戰車多了架矛的位置,在偏廂車車板上,留有幾個卡槽,在偏廂車另一側,相對卡槽位置,另有一擋板,這是簡單又精巧的設計,作戰之時,只要把長槍長戟之類的長柄武器抵著擋板卡在卡槽裡,直接就能豎起一道堅實的槍林。
 固定不動的槍林對敵方步兵沒啥用,長槍防的是敵軍騎兵,偏廂車畢竟也不太高,敵軍騎兵要想衝陣,有一定可能跳將進來,所以加一道長槍之後,車陣就變成了刺蝟,將使敵軍騎兵跳車而入的可能降到最低。
 偏廂車的所有細節都是李孟羲設計的,如果仔細測量就會發現,槍只要卡在車板上放好之後,槍的角度超過了六十度,又高又猙獰的立著,再加上偏廂車的高度,兩者一合,飛馬難越。
 偏廂車的其他技術細節還有,每一輛車的車把都高出車身一掌,這個設計使得在組車陣時,後車的車把可以正好搭在前車之上,可以如同鎖鏈一樣環環相扣。
 在每一輛偏廂車尾部,還有鐵質繩環,這是為了方便勾連車陣。
 比之普通車輛,偏廂車四角還多了四根可以活動的腿,就像自行車支架一樣,這是出於實戰考慮,實戰之時,戰場可能崎區不平,這就使得,有些車輛會一邊高一邊低斜的厲害,車陣上還要上人,車子斜的跟個陡坡一樣還如何作戰,給偏廂車加木腿的作用就在這裡。
 木腿不僅可以平衡車身,還可以把車身固定住,兩個輪子的車容易被撞動,但是四個腿往地上一撐,穩如老狗。
 於車陣,車與車相連之處為最薄弱,用鐵鏈最好,鐵太貴,就只能用麻繩。麻繩容易被砍斷,圍攏成一體的車陣只要斷開一環,馬上就容易松動了。這就更加突出了木腿的作用,木腿往地上一支,就算偏廂車前後皆脫離,單個偏廂車也能跟個小堡壘一樣硬挺挺的扛在原地。
 為更進一步加強偏廂車的堅固性,還用上了鉚樁,在偏廂車頭尾車板上,各留有一小洞,作戰之時,用一根長槍當做鉚樁穿過洞釘到地上,車子就死死的固定住了絕難被撞開。
 偏廂車只是普通車輛在一側加了一個車板並加了些微改造,其成本略高於普通車輛,但高不了多少,偏廂車的運載力跟普通車輛也沒太大差別,所以,偏廂車的配備方式是,該帶多少普通糧車,就帶多少偏廂車。也就,有多少糧車,就有多少偏廂車。
 ——
 塞門刀車是守城或進攻機械,之所以說它是守城或進攻器械,乃是因為這種器械既可用於守城之時,也可用於進攻。
 如,攻橋之時,進攻敵方陣型之時,推著刀車往上猛衝,要是再有些地勢優勢,居高臨下的一衝,刀車直接就把敵方陣勢撞破了。
 城門洞中,放著一輛刀車,李孟羲跟眾人介紹刀車無匹的防禦能力,他說,刀車用硬木所製,刀砍槍刺不能傷分毫。
 張飛一臉狐疑的圍著刀車看了看,聽李孟羲這麽誇口,張飛便想試試刀車到底有沒有這麽結實。
 張飛攆走眾人,他來到刀車前,對著刀車抬腳就是一腳狠踹。
 卡察一聲響,刀車被張飛一腳乾裂了。
 李孟羲驚歎張飛的力氣,他走上來看著被踹出一個窟窿的刀車,一臉的不可思議。
 張飛用實力證明了,刀車並不是不可摧毀。
 刀車上邊的刀刃沒裝,要不然張飛沒這麽容易發力。
 但李孟羲也意識到刀車的防禦力有所欠缺。
 李孟羲隨之對刀車做了改進,他讓匠人們鑄造一個厚鐵板,鐵板厚兩寸,厚度估計有六十毫米。
 這樣的厚度,子彈估計都打不穿。
 裝上鐵板之後,再把刀刃也裝上,李孟羲邀張飛再踹一腳試試,人張飛不傻,鐵板傻子才踹,踹一腳腳都得廢了。
 為驗證加了鋼板的刀車防禦力到底如何,張飛拿來一柄重斧對著刀車哐哐的砍,一頓劈砍之後,鐵板沒被砍壞卻被震裂了。
 生鐵鑄造的鐵板鑄造容易,脆性太大了。
 看來,生鐵板防禦力也不夠,得用鍛打的鋼板才行。
 不需再測試,刀車裝上兩寸厚的鍛造鋼板那就是一堵絕對無法損壞的鐵牆。
 刀車於守城時使用時,其使用方法時,堵在城門洞中,以不接觸的方式把敵軍抗拒在洞中。
 因為是不接觸的方式,所以彼此隔著刀車無有短兵相接,無有短兵相接,於守城方優勢是,守城方可以減緩傷亡速度,且,因為無有短兵相接,不需精銳戰兵去推刀車,普通民夫推刀車是一樣效果,這就節省下了大量精銳人手使精銳士卒能投入到更激烈的城頭廝殺之中,這等於變相增多了精銳的數量。
 刀車使用之時,關鍵在角力,所以,一輛刀車在具有基本的防禦能力後,刀車好不好用,就看其角力厲害不厲害。
 李孟羲給刀車加強了三處角力的地方,第一處,是輪子,輪子小,滾動的就慢,我軍就有更多反應時間,第二處,是輪軸,李孟羲將普通輪軸換成了棘輪,棘輪正轉能轉,反轉就卡死,用在刀車上,我方向外推車輪能滾動,是滾動摩擦,敵方向裡推,車輪卡死,是滑動摩擦。也就是,我方把敵軍往外擠容易,敵軍想推著刀車擠進來很難。
 角力的第三處改進在把手,刀車體積有限,能在後邊施力推車的人只是靠近刀車的那少數人,為使讓盡可能多的人合力到一起,就在刀車後邊加了一些長短不齊的長柄。
 這些長柄一加,能施力的人從數個一下變成十數個,對面擠到刀車前發力的人只有數個,而我方有十幾個人,以多對少,在角力中乃是我方必勝。
 巨鹿城有四向城門,已打造了四個刀車時常停在城門處,一旦有戰事爆發,四架刀車可將城門來敵死死堵在外邊。
 ——
 諸般軍備之中,最複雜的是狙擊弩。
 狙擊弩難的不在弩本身,而在弩架。
 狙擊弩的原理很簡單,是這樣,一個弩手,他站著射擊,精度必然是不高,他蹲著射擊,精度要高上一點,他要是把弩放到城垛上,有城垛支撐著,弩一點不晃,穩的跟狗一樣,這肯定射的穩。
 狙擊弩的原理之一就是這樣,不晃,穩到極致,穩到人力所遠不能及。
 第二,弓弩要想射的準,得靠經驗,那,有沒有一種不需經驗也能百步穿楊的射法?答桉是有的。
 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去操持弓弩,必然命中率堪憂,這時,如果有辦法一點點的逐步微調弓弩的角度和方向,那哪怕沒有一點弓弩射擊的經驗,只要能一點點調,最終必定能達到弓弩射擊的極限精度。
 李孟羲做狙擊弩的思路就是,把弩安在一個超級穩固的架子上,架子要能夠極其細微的一點一點微調。
 把弩固定起來,不難,可要微調,還得微調之後能定住,這就極難了。
 匠人們在狙擊弩一項一直失敗,匠人們想了各種辦法去做弩架,結果沒一個合用的,直到不久前,齒輪出現,新的方向突然就有了。
 射擊之時,橫向一個方向,豎向一個方向,所以,只要有兩個齒輪,一個能一點點的調節上下,一個能一點點的調節左右,狙擊弩就做成了。
 根據已知齒輪知識,一組齒輪大小不同,同時轉動時轉動角度大小也不同,由這一點,齒輪靈敏度可調,想要多大的精密度,要想多大的精度都行。
 狙擊弩測試之時,在城牆上城垛之間射了一靶,然後百步距離,一架狙擊弩單挑三十弓弩手。
 一開始,弓弩手們精度高,所射箭失基本都沒偏離多遠,而狙擊弩一開始能偏出三二十步遠。
 但隨著狙擊弩架一點點的微調,精度節節攀升。
 到最後,弩的射鹼高度和射擊方向定住之後,再往下每射出的一支弩箭都朝著靶子去了,其精度已完全超過了普通士卒。
 測試結束,三十士卒共發箭失五百余支,射中城垛的箭失是一十二支,而狙擊弩總射中次數是二十一支,除去一開始調節精度時射飛的那些箭失在精度調好之後,平均十幾隻箭就有一支射中靶子的。
 一百步,從低射高,難度比百步穿楊還高,狙擊弩雖無法做到百步穿楊,但平均十幾隻箭都可百步穿楊一次,這是普通士卒遠無法達到的程度。
 狙擊弩還可以批量生產,狙擊弩的支架笨重麻煩操作不便,於野戰時無太大作用,就是守城時也無太大作用,因為於守城方的角度,城下敵軍亂七八糟動來動去,守城若用狙擊弩,廢了好大勁兒剛瞄好一個位置,結果敵軍早不在那裡了。
 守城方輸出比精度重要,應變比精確重要。
 狙擊弩唯一可以發揮作用的場合,有且只有在攻城之時。
 狙擊弩的精準度已逼近弩的射擊極限,攻城之時使用狙擊弩,角度調好之後,只需三兩架狙擊弩對著一個城垛口,就能直接把城垛口直接鎖死。
 敵軍一個城垛口被鎖死,他要麽躲開,要麽硬扛,硬扛的話,弩箭跟長了眼一樣嗖一下過來一隻嗖一下過來一支,有多少人也不夠死,有再好的鎧甲又能擋的了幾下,就算是拿盾擋著,可城上空間有限,城頭上兵力也有限,這邊得耗費一個人拿著盾牌堵著城垛口,另一邊就少個人。
 而且,要是把城垛口擋住,那守城方自己就不能從這個城垛口射箭了,也不能從這裡丟石頭潑金汁了。
 鎖死了守城方一個城垛,就等於廢了守城方一個遠程輸出點。
 當狙擊弩足夠多的時候,把敵軍所有城垛都鎖死,那麽,敵軍遠程被廢了大半,城防也就廢了大半。
 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狙擊弩作為強力的壓製武器,在攻城時,可讓我方降低大量傷亡。
 李孟羲一群人在測試狙擊弩的時候,盧植轉了過來,李孟羲仗著有利器在手,他邀盧植比試射術,他年少氣盛,想試試盧植這個大儒到底是不是傳說中的那樣六藝皆通。劉備深知狙擊弩的厲害,攔著不讓比試,盧植笑呵呵的應下了。
 盧植選了一張硬弓,弓胎粗的跟雞蛋一樣,凡能開的了硬弓,硬弓射出的箭箭速更快,箭快就更精準,由此可看出,盧植的射術一定不錯。
 射八十步靶,李孟羲搭起高台,於高台上架起狙擊弩,調好弩之後才開始跟盧植比試。
 這場比試的結果注定了盧植一定會失敗。www.uukanshu.net
 盧植或並不能逼近弓箭的精度極限,但狙擊弩可微調角度和方向的弩架卻完全逼近了強弩的精度極限。
 再加上,盧植隨便選的弓,手感生疏,再加上李孟羲站在高處由上射下箭道更直,這就使得,盧植最終完敗了。
 八十步靶,李孟羲射五十失中了驚人的四十五失,盧植射五十支箭才射中三十余箭。
 輸給了李孟羲,輸的一塌湖塗,盧植連聲感慨後生可畏。
 劉備走過來笑著道,“老師你莫被羲兒騙了,他不過仗器欺人罷了。”
 後,劉備與盧植講解起狙擊弩的精妙之處,盧植聽完,親自上手一試,八十步遠,凡發箭失,無有不中。
 小小幾個齒輪,小小一個弩架,竟讓弓弩精度暴增十倍不止,盧植驚訝不已。
 在得意的箭術上輸給李孟羲一個少年,盧植夠驚訝的了,當盧植知曉這是工技之利,盧植反而更驚訝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