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987章 無題(2)
,!
 李孟羲對劉備的後勤工作極為讚賞,劉備以區區一月時間蓋了一座小城,這需要,在駐扎下來的第一天開始,劉備就要開始築城計劃開始組織人力製作泥胚,只有這樣,三十天才能存夠築城的土胚,泥胚有三十天時間去幹燥,也勉強可用。若不然,哪怕晚上十天,晚上五天,情況根本就大為不同。
 在劉備駐守的這一月時間,從第一天開始到現在,泥胚的製作從未停止,製作最早的泥胚已經乾燥超過三十天了,最新的今日才做,根本就用不了。
 用不夠乾燥的的泥胚去壘牆強度肯定不夠,但有得用總比沒得用要好。
 劉備今次築城用的統籌方法是,以乾燥超過七天的土胚壘在下邊,乾燥時間不夠的土胚壘在上邊,這樣可以應一時之急。
 李孟羲從中意識到了問題,土胚是好東西啊,土胚是泥土加工品,比泥土用起來更方便。像是建造,囤積幾千塊土胚,想要建造城牆的時候,土胚搬起一摞,半天時間牆就起來了。
 而如果不準備土胚,臨時用泥土去築牆,那還得挖泥,還是加水活泥,甚至還得做模具還得花費人力去夯實,工時太長了。
 泥胚是極好用的建造基材,製作泥胚又不需要什麽原料,隨地挖土隨地就能製作,幾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製作泥胚,比如城池中,比如城池外,比如河邊,比如樹林裡,幾乎所有地方都有泥土,也就幾乎所有地方都輕易可生產泥胚。
 泥胚既有用,又製作容易,性價比極高,沒理由不做。
 在巨鹿軍後勤序列中,在【倉鼠戰法】中,行軍之時,每扎營,砍伐周遭木頭初步加工之後囤積起來,收集周遭的柴草囤積起來,找到石頭,就地把石頭燒成石灰,每扎營,陶匠營就地燒製陶器,陶器燒好就地丟下屯留下來,等到前方戰事需要,立刻把陶器拉到前方用作火攻器具。
 在倉鼠戰法中,陶匠營本只需燒製陶器,現在多了一項,泥胚也是值得作為戰備物資儲備的一項。
 而且,燒製陶器還得消耗燃料,製作泥胚不需要任何燃料成本,燒製陶器還得有窯,製作泥胚只需要簡陋的模具就行,泥胚製作的難度比陶器低了不知多少倍。
 若在【倉鼠戰法】中,泥胚的乾燥問題問題不大,在倉鼠戰法中,把扎營地附近所有不管乾的濕的柴草全部收集起來,隨便攤開屯放著,反正哪怕是濕的,露天放幾天也能給放幹了,行軍往前走,物資屯留於後,行軍走上幾日,等到需要用柴的時候,後邊的柴已經晾幹了。
 同樣的道理,泥胚做好隨意屯放在路邊,用不幾日,

它會自己風乾。
 作為後備物資的話,泥胚不需要那麽快乾燥,可如劉備這次,劉備駐扎村落之後,怕敵軍旦夕來攻,連夜加班加點的趕製了泥胚,結果短短兩三日,泥胚剛做成,還未及乾燥,敵軍就殺來了。倉促之間,只能臨時把濕泥胚胡亂堆到前邊權當防禦工事來用。
 幾千個泥胚胡亂堆一起,只能防禦一個角,而要泥胚乾燥的話,可以好好壘起,壘一道牆,能防禦幾十步遠。
 再加之,濕泥胚不僅不結實,他還重,搬運不便,兩者性價比是天與地的差別。
 泥胚製作簡單,人手足夠的情況下,一天趕製出上萬塊泥胚不是問題,而軍中正是這種人力充足的地方。
 可一萬泥胚製作雖容易,想快速乾燥卻很難。假設場景為,假設明知敵軍明日要進攻,現在要加固防禦,現在周遭沒有木頭,只有就地挖泥,可挖了泥製作出了幾千塊泥胚,泥胚還是濕的軟塌塌的,根本就用不了。
 關鍵時刻,多幾千塊胚磚跟少幾千塊胚磚最大能有大區別呢。
 在關鍵時刻,多這幾千塊胚磚可以蓋一個可容納甲士數十的小堡壘,有這麽一個小堡壘擋在敵軍兵鋒正前,敵軍鋒銳銳減。在極端情況下,這一個小堡壘足以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是戰略層面帶來的優勢,一座能容納甲士數十的小堡壘,最少最少可殺傷兩百名敵軍,不需廝殺,直接抵消敵軍兩百兵力,豈不大賺。
 故此,李孟羲認為,該有快速乾燥泥胚的技術。
 行軍打仗途中,能用的快速乾燥技術能有什麽,只有用火烤而已。
 可問題在於,如果用火烤製,先不說行不行泥胚會不會裂開,單就燃料的消耗就不是可以承擔的起的。
 既要用火,又不能耗柴,李孟羲能想到的方法有且只有——“燒土扎營法”。
 所謂燒土扎營法,來源是這樣,曾見到營中做飯的時候,柴火在地上燒了兩天之後,那一塊地面被燒的又乾又硬,被燒成陶了。
 陶化硬化後的泥土水浸不透,雨淋不亂,簡直太適合用來造路了。
 就為了造一條路,得耗費成千上萬斤柴火一路燒下去,這成本太高了,所以就有了廢物利用的燒土扎營法。
 燒土扎營法,既,夥夫們做飯的時候,特意把燒火地點集中起來,這樣,飯做了,地面也燒了,路面就一點一點延伸出來了。
 在巨鹿,巨鹿軍營當中就有這麽幾條燒出來的小路,幾條小路一點柴沒用,全是做飯的時候順便燒出來的,這就等於什麽都沒花費,平白就得了幾條陶土硬化路。
 依照【燒土扎營法】這個思路,用同樣的方法,做好泥胚之後,把泥胚圍成火灶,然後在灶上升火做飯,這樣,做飯的同時,就順便把泥胚烘幹了。
 按軍中灶台的配備數量來看,按十人一灶,一支萬人軍隊,有灶一千,按四塊泥胚圍成一灶,一頓飯,可將四千塊泥胚烘成半乾,半乾的泥胚已經夠用了。
 以四千泥胚,可蓋出一堵短牆,可以蓋一間屋子那麽大的小壁壘,如果再采用間雜的方式,壘一層乾泥胚,再壘一層濕泥胚,四千塊乾泥胚加四千濕胚可發揮出等同於八千塊泥胚的作用。
 八千塊泥胚足以在地勢關鍵處構建一道壁壘了。
 四千之數,是完全零成本沒有任何消耗的生產數量,若到危急之時,不吝燃料連夜生產,一夜足可生產泥胚數萬。
 除了灶台可以用來烘乾泥胚以外,還有,石灰窯和陶窯也會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多余熱量,如果是工廠生產,可以把窯裡的熱氣用管道引到倉庫裡,利用熱氣對倉庫裡的泥胚進行乾燥。但行軍在外,管道沒有,密封的倉庫也沒有,也就沒辦法利用窯體產生的熱氣,唯有之法,用泥胚作為砌窯材料,用濕泥胚壘出窯體,燒製石灰和陶器的同時,順便把泥胚也烘幹了。
 按行軍扎營的可工作時長,一夜之間,也就頂多燒一窯而已,一座窯,用泥胚三二百,這就等於,零成本情況下,又多生產了兩三百塊乾燥泥胚。
 不僅是如此,李孟羲想到了【倉鼠戰法】中對柴草的處理方法,在倉鼠戰法中,收集到的那些潮濕的柴草隨便攤開放在路邊,經幾天風吹日曬,柴草會逐漸乾燥。
 乾燥完全可以延期執行,雖,扎營一夜,頂多只能燒製一窯陶器,也只能烘乾一窯土胚,何妨拔營走時,把那些半乾不濕的濕柴給堆到濕泥胚上,拔營時點上一把火就走,任由他慢悠悠的一直燒著,如此,人走了,火還在燒,這不就等於,雖,無法一夜之間把磚烘乾,但是能在一天之間,把成千上萬塊磚給烘乾完成,一天之內把磚乾燥,這也是神速。
 據李孟羲猜測,可能,用濕柴慢騰騰的烘烤比大火烘烤更好,大火易使泥胚開裂,小火可能好的多,這樣以來,濕柴倒有了獨特的用處。
 學習劉備的經驗,李孟羲覺得,日後自己也要做泥胚,天天做,有空就做,做的越多越好。泥胚拿來可以平地起城,可以從城頭丟下去砸人,可以用來堵河築壩,總之,用處無窮。
 ——
 李孟羲覺得劉備的後勤做的極好,等劉備把李孟羲帶來的兵馬糧草兵器等等檢查了一番,劉備也有同樣想法。
 劉備在淄重隊見到繁多的車輛,這些車輛全都經過改造,在車體一側加了車板,成了可以作戰的偏廂戰車。這些車輛的成色不一,明顯有新有舊,舊的那些顯然是從征集來的,新的可能是自做的。
 淄重物資中,有一車車滿載的糧草,有大量木材和柴草,有備用兵械,布料,工具,等等物資。無一例外,這些物資全都極其充足。
 劉備見到李孟羲帶來的鄉兵們人手一杆長槍,人均有一架弓弩,人均多達九十支以上的箭失,對李孟羲能在短短一月時間籌集到這麽多兵器,劉備頗為讚歎。
 弓弩箭失製造周期長,無從快速製造,鄉兵們所配發的弓弩全是鄉間收集來的。
 向鄉間籌集軍備這不難,劉備自思自己也能,可關鍵是,是籌集了多少地方才籌集到這麽多的。
 李孟羲想了想,“大概,方圓五十裡。”
 這就是關鍵所在,籌集軍備誰都能做,李孟羲卻能收集方圓五十裡。
 五十裡是個什麽概念,五十裡這麽大的區域,就是走一遍都得不少時間,又何況是去籌集軍備,局勢不寧,鄉人要靠兵器自保,哪裡又肯輕易舍棄。
 劉備百思不得其解,他不明白李孟羲是如何籌到這麽多弓弩的,遂把疑慮問向李孟羲。
 “買的啊。”李孟羲回了一句。
 “買的?”劉備提高了聲音,眼裡不可置信,“咱哪來任多錢?”
 劉備可是很清楚,當初分兵之時,軍中余財已經不多了,劉備疑惑的看了李孟羲一眼,他想到,難道紙錢真的那麽容易花出去?
 劉備以為,李孟羲是成功把紙錢花出去了,所以才有足夠錢財去采買軍資,劉備完全猜錯了,紙錢根本就不容易花出去,也就是說,李孟羲手裡既無錢財,紙錢也花不出去,等於手裡一點錢沒有。
 李孟羲籌備軍械的方式大出乎劉備的意料,李孟羲又欺負人家大戶了,從大戶那裡搜刮來了錢糧,拿著錢糧以高價從鄉間收集弓弩兵器,拿錢硬砸之下,弓弩收購計劃很順利。
 鄉間不認紙錢,軍中沒有余財,但從大戶那裡搜刮來了糧食,糧食比錢更受歡迎,就靠這樣的方法,用糧食輕易籌到了兩千多架弓弩。
 糧食畢竟緊缺,哪怕是從豪強大戶那裡弄來了足夠多的糧食,糧食再多也經不起肆無忌憚的消耗。
 所以在糧食之外,有另外的籌措方法——用兵器換弓弩。
 巨鹿軍有鍛造技術上的優勢,軍中有好多士卒配備上了精良的包鋼刀具,這樣一把包鋼兵器價值抵得上一柄百煉環手,拿一把價值比得上百煉環手的兵器去換鄉人手中的弓弩,鄉人大多會覺得賺了,靠兵器兌換弓弩的方法,換到了弓弩一千有余。
 再加上從當地官府那裡要到的,八千弓弩並不難湊齊。實際上李孟羲籌到的弓弩不止八千之數,出兵時隻帶了最精良的一批,剩下的全留給了當地鄉兵守境之用。
 李孟羲籌集軍備的全套方法就在這裡了,關鍵隻一點,拿錢糧砸,錢糧給的夠多就不怕買不到弓弩。而籌糧的關鍵,在豪強大戶。
 李孟羲又欺負豪強了,劉備都能想象的到當地豪強被李孟羲欺負成了什麽樣子,劉備哭笑不得。
 從籌集軍備這件事上,當時李孟羲還從中得到了一個重要認識,那就是,除糧食布匹以外,其實兵器也可以當做一般商品來賣。
 從“通用軍備”的角度來考量,兵器可以兼備兵器、工具、商品等多重作用。
 在兵器的商品屬性上,毫無疑問,兵器越是精良,賣價也就越好。由此,軍隊裝備的兵器越精致,軍隊的隱形財富也就越高,在面對需要用兵器向鄉間兌換糧草的情況時,應對也就越從容。
 大漢鹽鐵官營,兵器是鐵質,鐵本身就是硬通貨,兵器本身也算是硬通貨,而行軍作戰之時,運力有限,所以最好盡可能的提高鐵的附加值, 一把劣質鐵劍重兩斤,一把百煉刀也兩斤,這兩把兵器佔的負重一樣,但是等當做貨物交換出去的時候,兩者價值相差百倍以上。
 至於說,把兵器賣出去換糧草劃算不劃算,兵器與兵器的性價比也是不同的,把刀劍換出去問題不大,刀劍又貴,重要性又不高,與之相對的,槍價格便宜,槍又極其重要,弓弩貴但是弓弩太重要,不適合作為商品,所以,如果把兵器當做備用商品備用資金,最好的選擇有且只有刀劍一項。又鑒於,劍器不如刀具實用,所以能作為備用商品的只有刀這一項。
 又鑒於,刀具比劍器賣價低了一截,刀的商品屬性因此就被限制了。
 為補足刀具的這一缺陷提高刀具的商品性,李孟羲覺得該在不增加多少成本的情況下把刀具做的更精致一點。
 刀具製作的成本大部分在鍛造上,不多增加成本,那就不能在鍛造上做以改變,得在其他方面改進,比如研磨,比如在刀身蝕刻紋理,比如配備精良裝具,這些改進花不了幾文錢,卻可帶來幾十文乃至上百文的溢價。
 軍中軍備體系由此被微調了,日後軍中所有戰刀全部生產成高檔品,在外作戰,缺錢的時候,就全靠刀具賣錢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