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986章 無題
,!
 日影西偏之時,城頭上的兩人緩緩站起身來,朝城中看,亂糟糟的城池已變得整潔了許多煥然一新。
 出於肅清殘敵和衛生防疫兩方面的需要,巨鹿軍士卒入城之後把大大小小的角落清掃的一乾二淨,城中罹難的百姓的屍體被收集到一塊統一焚燒處理,地面也被打掃乾淨,城中所有水井裡都被投入了生石灰和大袋的活性炭,城中還算完好的房屋被騰出來打掃乾淨撒了石灰準備用作住房或者倉庫,那些殘破些的房屋木匠們開始著手修整,短短半日時間,偌大的一座城池收拾利索了。
 後勤諸營,陶匠營入城之後不做停留直奔到城中窯廠所在,準備借用城中窯廠立刻開窯燒製陶器,木匠營眾人到處收集木料進行著修繕房屋修繕車輛之類的活計,城中搜集到鋤頭鐵鍬之類的鐵器,賊軍不知道利用這些鐵器,而在巨鹿軍手中,這些鐵可以隨時可製作成兵器。
 還有,屠匠營要處理戰死的戰馬,漁營準備出去捕魚,各營都在忙碌。
 後勤隊伍中有一點不同,李孟羲帶來的陶匠隊開始燒製陶器,劉備的陶匠隊除了燒製陶器,還活了泥準備製作泥胚,此中區別產生的原因在於,自分兵之後,劉備和李孟羲兩人各自遇到的狀況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
 話說,李孟羲還沒來的時候,劉備已經堅守一月之久了,已經將近斷糧了,劉備不著急是假的,劉備也急,只是他對李孟羲有十足的信任和信心,劉備知道,只要軍師帶援軍過來,糧食肯定缺不了。
 何止是不缺了,甚至還能有肉。
 李孟羲令人取來一隻臉盆大的龜拿給劉備,問劉備知不知道龜該怎麽燉。
 劉備見到這麽大一隻龜覺得分外驚奇,平日也就算了,這可是戰時,哪裡弄來這麽大一頭龜。
 龜最終也沒吃,劉備覺得這麽大的龜得長些年頭了,殺了有些可惜,索性就繼續養著。
 不久,飯做好了,劉備麾下部眾近來一支緊巴巴的節省糧食,不敢放開了吃,這下有糧了,終於可以飽食一頓了。
 李孟羲深諳激勵人心之法,他深知激勵要講時效,激勵來的越及時越好,一頓飽飯,士卒們士氣大漲。
 之後,李孟羲隨劉備一起去看了城北軍寨,到了地方,李孟羲老遠瞅見一座小城坐落在當日村落所在的地方,而村落已經不見了,李孟羲頗感驚訝的朝劉備看了一眼。
 劉備指著軍寨所在不無自豪的道,“羲兒,你看我這營寨建的如何?”
 李孟羲迫不及待的進寨去一探究竟,

等走近到了寨前,見到寨前挖有壕溝,只是令人奇怪的是,相比突兀而起高大堅實的夯土城牆,牆前的壕溝過於窄淺了,李孟羲敏銳的發現了這處異常,他向劉備詢問究竟。
 劉備笑了,他朝外邊指了指,說起緣由,“羲兒你看,於咱營寨之前,二百步,那兒也有壕溝,你猜猜,那溝是何人挖的?”
 李孟羲凝目遠望,的確看見遠處地面上有浮土隆起的痕跡,有點奇怪,遠營寨兩三百步的地方挖溝是何道理?要說是挖阻兵溝擾亂敵軍陣勢減慢敵軍攻擊速度,那也不對啊,阻兵溝只需挖淺淺的溝,挖著好挖,若是為了阻兵,何不多挖一些阻兵溝,為何看著只有寥寥痕跡。
 李孟羲想不明白,他疑惑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等李孟羲說完,換劉備疑惑了,劉備不知何為阻兵溝。
 之後,李孟羲略做講述,簡單來說,所謂阻兵溝,顧名思義,是給敵軍士卒提供阻礙的壕溝,阻兵溝只是一些可沒腳腕的淺溝而已,這種淺溝的存在使得地面坑窪不平,敵軍結陣經過溝壑之時,士卒腳下凌亂,陣勢自然也亂。
 阻兵溝的原理很簡單,劉備一下就聽懂了,在腦海中構想了一下,因為阻兵溝挖起來簡單,因此可以挖成百上千個溝,這麽成百上千個溝橫亙於戰場上,敵軍若想通行,走兩步就得跳一下,陣勢怎麽齊整的了。
 劉備為這個簡單又巧妙的戰術而讚歎不已。
 “羲兒,這可不是阻兵溝,也不是咱挖的,是敵軍挖的。”劉備解釋。
 “……敵軍挖的?”李孟羲頓時有些明悟,如果溝是敵軍挖的,那就合理了,敵軍是想用壕溝圍城,想化主動為被動。
 壕溝圍城這個方法李孟羲可不陌生,皇太極圍大同城用過,李某人圍皇甫嵩營寨也用過,只是,那皇太極何等人物,李某人又是何等人物,這個戰術是那麽容易想到的嗎,怎麽敵軍也想出這個戰術了。
 李孟羲將疑惑問與劉備,劉備哈哈笑了,“非也!敵軍本不知此圍城戰術,是因我軍之故。”
 李孟羲更迷茫了,敵軍能想到圍城戰術,跟我軍有何關聯,“怎了?我軍出叛徒了?”李孟羲脫口而出。
 沒有出叛徒,然敵軍確實是因為劉備的關系才想出了圍壕戰術。
 劉備壁壘森嚴,敵軍本不知道破解之法,可劉備非要在外邊再挖一道壕溝,這可好,敵軍一見劉備挖溝,立刻就被啟發了,立刻就想到可以用壕溝反製壁壘。
 “【善守者,匿於九地之下】,原來是這個意思。”李孟羲恍然大悟。
 善守者之匿,二戰得軍藏匿雷達,英軍藏匿坦克,各國都死死隱藏住自己的高精尖武器,盡可能藏匿自己的信息,以免被對手找到針對方法,軍事競爭中,莫不如此。
 從劉備的實戰經驗這裡,李孟羲於【善守者匿於九地之下】這一條有重大領悟,同樣,劉備也從李孟羲這裡得到了【阻兵溝】這一巧妙戰術,相互一交流,一加一大於二了。
 走到敵軍挖壕之處湊近觀看,李孟羲發現敵軍挖掘的壕溝實在慘不忍睹,又淺又短又亂,且半途而廢了。初感疑惑,隨既李孟羲就想明白了,挖溝的工作量大極了,想把溝挖好,人力得夠,工具也得夠,且得有從容挖溝的機會才行。
 當日圍困皇甫嵩,發動黃巾流民數萬才堪堪功成,且黃巾流民手中多有工具,有基本的施工條件,而料想,賊兵能有多少人力,賊兵縱有足夠人力,又哪那麽容易湊夠足夠工具,敵軍就是有足夠工具,在劉備三四千精銳的威脅下,又豈能容他從容作業。
 隨後問過劉備,果然如此,當時賊兵不過數千之眾,賊兵又缺乏工具,且因箭支襲擾之故,賊兵不敢靠近,隻敢遠在兩三百步外動工,包圍圈拉到三百遠,包圍圈大到驚人,賊軍挖不兩天,自己就知難而退了。
 李孟羲抬起腳一腳把石頭踢到溝裡,他嘲笑著賊軍的無能,嘲笑賊軍連條溝都挖不好,焉配當巨鹿軍的對手。
 ——
 劉備把營寨修的真是好,當日破敗的荒村,愣是被劉備修成了一座小城。
 李孟羲檢視城寨,城寨牆高度在一丈朝上,牆體用土胚壘成,厚重堅實。
 軍寨內部,李孟羲宛若看到了棚改區,入眼所見,到處都是亂七八糟的棚子,棚子把髒亂差集全了,棚子胡亂用木棍支起,上邊棚了棚頂,棚頂上湖了兩指厚的黃泥,黃泥普遍都乾裂了,李孟羲初以為,這些棚頂是住房的替代品,畢竟幾千人擁擠在一起,原本村落的住房定然不夠,搭建房屋成本又高,所以就只能搭個防雨的棚頂湊合湊合。
 當意識到棚頂可能是遮雨用的,李孟羲再看覺得亂七八糟的棚頂順眼多了。
 就防雨這一點,李孟羲向劉備做了一些建議,比如,可以用桐油布作為防雨基材,桐油布太輕,不耐狂風,而泥土防雨效果又差,所以,一層桐油布上再湖一層泥巴,有泥巴加強強度,狂風就奈何不得了。
 劉備聽完李孟羲所講,笑而不語。
 劉備這一笑,李孟羲就覺得不對了,他撓了撓頭,疑惑的看著劉備,“哪裡不對?”
 劉備微微一笑,“某蓋這棚子倒不是為了擋雨,是為了防箭。”
 “防箭?”李孟羲若有所思。
 隨後,劉備稍作解釋,李孟羲完全明白了棚頂的用途。
 據劉備所言,之前賊軍強攻過一次,賊軍用數千弓弩手鋪天蓋地的朝寨中拋射箭雨妄圖消耗我方兵力,當時棚頂已經建好,一仗下來,敵軍所投射箭雨十之七八被棚頂擋住,敵軍箭雨攻勢因此未能建功。
 李孟羲明白了,這棚頂就跟城牆上的棚簷一樣,都是用來遮擋來自上方的箭失的,同時,李孟羲想起,敵我遠距離對峙時,敵軍若想把箭失投射到我軍頭上,就必須吊射,箭失必然從上方落下來。
 假如說,在陣戰之時,給士卒們一人配一個鐵傘擋在頭頂,敵軍半數箭失將被廢棄,我方傷亡直接減少數成。
 問題重複了,之前李孟羲已意識到飛碟帽遮擋流箭的優勢,飛碟帽可以裝備,可鐵傘這玩意兒實在不現實。經劉備這一陣實戰經驗,鐵傘也好,棚頂也好,這類工具用在單兵上沒有實用性,但完全可以當做工事來用。
 這種專門用來擋箭的棚頂,該叫什麽好呢,李孟羲想,不如就叫【戰棚】吧。
 軍寨四角,有箭塔,箭塔太高了,和丈高的土牆比,箭塔顯得非常突兀,箭塔目測高度少說有六丈,這可是六丈,高到天上去了。
 短短一個月時間,箭塔能建這麽高,根本原因在於,劉備用土壘箭塔下半部分,壘到一定高度之後,再用木頭往上搭,土胚堅固穩當,但往壘的高越難壘,而木頭架設容易,適宜作為頂層增高建築,但是木結構根基又不穩,需要穩固的根基,這兩下一結合,土在下,木在上,堪稱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可以以最簡單的方式達到最高的高度。
 李孟羲眼裡總能看到學問,看過一眼箭塔,他又覺得碰見了值得一記的知識。
 土木結構的箭塔讓李孟羲想到了黃河渡口,在河上搭橋,搭浮橋容易,建固體橋難,但河流寬度過寬之後,反過來了,浮橋反而更難。
 在黃河渡口,匠人們用了一種巧妙的策略,匠人們把橋墩向河流中延伸了很長一段,這變相降低了河流寬度,要知道,當河寬到一定程度之後,橋面每長一米,架設難度就漲一大節,縮減了河道寬度,每縮減一米都大大節省了建造成本。
 黃河渡口上的那個橋的結構李孟羲至今仍記得,黃河渡口的橋體結構是分解的,從河岸到河流中心,依次是土石壘成的永固河堤——埋在水裡的木樁子搭成的固體橋——搭在船上以船為樁的船架浮橋——到最中間,是吊橋。
 黃河渡橋的工程思路很高明,河流是越往中間水越深,水流越急,所以在近岸的地方,水不深也不急,可以選擇用土石修築永固橋堤,再稍微往裡,水深了,水流大了,再想用土石築橋難度大增,成本也太高,所以此時,性價比最高的,是木樁橋墩。 再往裡,水更深了,水深到已經沒辦法往幾丈深的水重埋設樁子了,所以此時,浮船架橋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再往裡,就到河流正中心了,河流正中心水流速度快到了極點,要是繼續用浮船架橋,浮船將承受水流巨大的衝擊力量,此時,浮空搭建的吊橋正好避開了水流最急處的衝擊。
 黃河渡橋的思路跟劉備搭的六丈箭塔思路是一樣的,工程建設隨著越高越長越深,建造難度會逐步加大,所以若要降低施工難度,該隨著工程進行逐步改變工程技術。
 在六丈高的箭塔上,李孟羲朝下看了一眼,頗有眾俯瞰眾山小的感覺。
 箭塔上架設著一架齒輪弩,也就是狙擊弩,李孟羲手癢上去擺弄了一陣,他把弩調到大約四十五度射角,扣動弩機,弩箭嗖的一聲飛出去,不見了。
 李孟羲不由滴咕,“以大黃弩力道,多了六丈高度,射擊距離增程能有多少?”
 “四百二十步。”劉備在一旁答說。
 四百二十步,這是劉備戰後著人試測出來的。
 六丈高度,射距增程足足一百五十多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