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685章 牛肉丸的大作用
正月十五,春節最後一日,正月十五放在後世稱為元宵節,而在漢時,稱上元節,同樣是一個重要的需要祭祀的節日。

 之前為新年祭祀搭造的祭台放了半個月,隔了半月,又用上了。

 早飯罷,李孟羲與關張二人一起出城查看祭台的情況,當張飛瞅見祭台的時候,偌大的一個祭台,高幾丈,長十幾丈,上邊披紅掛綠的鋪的滿滿的都是鮮豔絲綢,張飛看的張大了嘴巴,驚訝無比。

 如此奢侈的做派,張飛對此有所微詞,他有些受不了李孟羲拿絲綢可勁謔謔的勁頭。

 一圈檢查,祭台大體完好。

 走近了祭台,張飛又驚訝發現,本以為祭台是土壘成的,張飛本還驚訝短短時日內能建起巨大的土台很了不得,結果離近了看,原來下邊只是板車壘成的台子。

 由此,張飛便見識到了這段時間新誕生的兵法戰略知識。

 能用車壘一個巨大的高台,那同樣在作戰時能平地壘起一座小山,亦能把一道壕溝輕易填平。

 然後再涉及到後勤和軍備相關,一種特種的廂車,【玄武戰車】就出現了。

 玄武戰車,蓋因此車四面是板,一個箱子模樣,嚴實的跟個龜殼一樣,且此車可以用作架浮橋的木廂,和水有關,故命名為玄武車。

 此車乃集運輸、車陣、填護城壕溝,堆砌防線、以及水渡浮橋諸多用處於一身的多功能車輛,用處極廣泛,實用性極強。

 張飛聞有此神車,立說想看,結果李孟羲說沒有原型車,現在匠營全力在打造曲轅犁,其他不重要得到年後春耕之後才能得見。

 在檢查完祭祀之後,祭台沒問題,經過上次那此旦日大祭,李孟羲有經驗的多了。

 首先是,籌集祭品,布置祭台,然後是鋪幾百個席位以供民夫祭祀跪拜之用,再找禮官作為祭祀的主持者,再找教導隊過來引導協調以使整齊劃一。

 除此以外,沒別的了。

 花了不長時間,一切準備妥當。

 當一聲號令傳達各處,一個時辰之內,旌旗招展之中,無數支隊伍匯聚到了大道當中,待十幾萬人集結完畢,漫長的隊伍,繁多的人流緩緩向巨鹿城壓來。

 之後的祭祀過程很隆重,很整齊有序,張飛見了幾百人齊刷刷的跪拜的一幕,眼睛又是一亮。

 民夫兵丁們祭祀著,李孟羲跟關張二人旁邊看著,他們商量既然是個節日,那要不要多發點肉什麽的,也好吃頓好的有個過節的樣子。

 關張二人皆認為此舉甚好。

 要發肉的話,李孟羲撓頭想了半天,之前一氣殺了一千多頭牲口,那批肉十幾萬人一天吃一點兒一天吃一點兒,現在可快吃完了。

 想來想去,李孟羲覺得肉可能不夠分了,索性,魚最近多了起來。

 “那就發魚吧。”李孟羲說到。

 再小的問題乘以十幾萬,便是大問題。

 給十幾萬人每人添口肉,哪怕每人分一兩,就是一萬多斤的肉,而軍中現在儲存的所有魚肉,也就幾萬斤而今。

 之後軍令下達,那些正在參與祭祀的還沒有參與祭祀的,或者已經祭祀完了的人,聽傳令騎兵說今日吃魚,民夫兵丁們歡騰一片。

 在李孟羲授意之下,戰兵們帶著車去把城頭掛著的魚卸了下來裝了滿滿的幾十車之多。

 待祭祀結束之後,拉魚的車直接把魚送到了各處營地。

 此時,李孟羲還沒有意識到一個天大的分配問題隱藏在軍中。

 ——

 軍糧短缺的現在,每日口糧緊省的放,現在一日兩頓飯,早一頓稀粥,晚一頓肉湯,吃飽是不可能,勉強餓不死而已。

 逢元宵節,軍中發下大批生魚,配額比平日豐盛的多,民夫們拿著碗眼巴眼忘的等著魚熬好好分魚吃。

 待魚終於熟了,到分魚湯的時候,出了問題。

 一隊民夫隊伍開夥兒了,民夫們排著隊陸續上前打湯,到了某個刀疤臉的時候,夥夫隨手在甕裡舀了一杓子魚湯倒在刀疤臉碗裡,心不在焉的朝後喊著,“下一個!”

 刀疤臉不動,他瞅了瞅碗裡一塊魚肉沒有的魚湯,頓時有氣,他梗著脖子懟了一句,“魚呢?你瞅你盛的,連個魚毛都沒有!”

 說著,嘩啦一聲魚湯重新倒回了回去,拿空碗懟到夥夫臉上,刀疤臉冷冷道,“再盛一碗。”

 夥夫頓時怒了,“他娘的!”夥夫把杓子一摔,捋著袖子一把抓住刀疤臉的衣領氣衝衝的瞪著刀疤臉,“你願吃不吃!不都是一樣裡?老子還得伺候你?你牛裡不成!”

 刀疤臉不動於衷,眼神逾冷,他把碗隨手丟到地上,拳頭咯嘣咯嘣握緊準備乾架了。

 同隊人看要打起來,忙過來拉架勸架。

 人們勸道,“魚湯不就是喝個湯嗎,哪兒能都是肉?算了算了!”

 還有好心的大娘心底善良,走過來輕輕拽了拽刀疤臉,慈祥的拍了拍刀疤臉的肩膀,輕聲說到,“娃,我碗裡有個魚尾巴,給你吃中不,你別擱人介吵……”

 真誠與善良是最大的殺手,本來氣衝衝的刀疤臉態度有些軟了,要大娘的魚肉是不可能的,沒那個臉欺負老弱,刀疤臉支吾著但是斬釘截鐵依然瞪著夥夫說,“俺不要別個魚。別人碗裡有魚,俺碗裡也得有,要有都有!”

 話裡的意思很明白,既然有魚有湯,那就得都有魚都有湯,憑什麽有的能吃到肉,而有的只有湯水。

 刀疤臉依然寸步不讓,這家夥平日裡就是個刺頭,今日又找不痛快,夥夫也怒了,任憑旁人怎麽勸,不肯就此算了。

 沒多久,後面傳來一聲呵斥之聲,“都圍著做甚!誰是鬧事了?”

 眾人回頭一看,是關將軍和軍師來了。

 李孟羲遠遠的聽見吵鬧,再一看人堆匯聚,便猜測可能發生了衝突,過來一看。

 果然是有衝突。

 李孟羲朝這邊走過來,其他無關人員已經趕緊散開了,當事兩個,一個夥夫,一個刀疤臉,兩個站著鼻子對鼻子氣衝衝的頂牛對峙,誰也不讓誰。

 李孟羲見狀,皺眉問道,“你兩個,怎麽回事?”

 見李孟羲來,刀疤臉指責夥夫不給盛魚,夥夫指責刀疤臉是鬧事,夥夫拍著胸脯保證,從沒有說多給誰的少給誰的,一杓子多一杓子少在所難免,不信問問,隊裡人誰敢昧良心說不公道。

 李孟羲聽明白了,事起的這倆人,這倆人一個人說夥夫沒給打魚,夥夫則說分的很公平。

 李孟羲很清楚,口糧關乎最切身的利益與底線,可以說,軍中混帳軍官經常欺負手下士卒讓多乾活,只要不侵吞口糧,這其實問題不大,但一旦口糧分配不公,這就是觸犯底線。

 小卒辛苦慣了,大多不太會因為多乾點活就忍受不了,但吃不飽肚子,就忍無可忍。

 李孟羲無法判斷刀疤臉和夥夫誰對誰錯,他看邊上看熱鬧的民夫們半數都端著碗在吃了,他下令,將這隊所有已經盛了魚湯的人,把碗都端過來一看究竟。

 已經盛了魚湯的,三十四個人。

 三十四隻碗端過來放一起一看,李孟羲看到了,這些碗中,有的碗裡只是魚湯,而有的碗裡有大塊小塊的魚肉。

 再走到陶甕那裡看,李孟羲看到,魚湯下邊沉著幾大段魚身,看來是煮湯的時候魚都沒怎麽剁。

 李孟羲一下意識到問題在哪了,魚不剁碎,怎麽可能把魚肉分的均勻。

 李孟羲突然又意識到另外的東西,他趕忙叫來夥夫問到,“之前還有分肉,你們分肉湯的時候,怎麽分的?”

 夥夫答說,“肉拿來剁碎,倒裡邊煮熟,一人盛一碗肉湯。”

 聞言,李孟羲越發覺得有問題了,他瞪大眼睛,趕緊問,“那你們剁肉是拿什麽剁的?剁多大的塊?”

 夥夫答說,拿環首刀砍的,剁的指頭大的塊。

 果然。

 李孟羲點了點頭,神色有些嚴肅,他此時意識到了,一個巨大的問題被忽視了。

 事關軍糧,軍糧大抵可分兩種,一種,不管是麥子黍子還是米面,這類軍糧容易均勻分配,米麥煮成一鍋粥之後,盛的時候攪幾下然後再盛,這樣每人碗裡稀稠都是均勻的,很均勻,沒有對此有異議。

 但!肉食,肉食不一樣!

 魚也好,肉也好,魚肉一是少,現在沒辦法給每人分上一條魚一塊肉,只能是把有限的魚肉煮成湯分著喝。

 可問題就在這裡,魚也好,肉也好,一杓子下去,可能這個人碗裡有塊肉,那個人碗裡就全是湯,這不是攪兩下所能解決的,就是攪兩下,該盛不到肉的還是盛不到。

 yqxsw/好看的言情

 李孟羲深知公平無欺對義軍意味著什麽,也深知若口糧分配不公會帶來怎樣的風險,他已經盡可能的保障口糧的分配公平,比如強製要求每餐夥夫最後一個盛飯並且還要在眾人監督下盛自己的那一碗,這就是為了保障公平。

 可千算萬算,未曾想到肉食分配會帶來的額外問題。

 事情大了。

 李孟羲訓斥了那個感覺很無辜的夥夫,他訓斥道,“你把魚剁碎點再煮,不就都能吃上肉了?”

 夥夫依然委屈,“剁太碎湖,一煮就成渣了……”

 李孟羲想說,這什麽地方,又什麽時候了,保障公平是第一要務,就別講好吃不好。

 事情了解了,查明了問題,夥夫沒有侵吞口糧之舉,而刀疤臉也確實碗裡一塊魚肉沒盛到,爭取一下權益不無不可。

 一般來說,對於刺頭鬧事的人,沒人會喜歡的。

 然而李孟羲倒是覺得,得感謝那些較真的人,沒他們較真,哪來公平。

 就比如說今日,要是所有民夫都老老實實的碗裡多一塊肉少一塊肉無動於衷,那麽就不可能有人起來質疑分配方式,那李孟羲就撞不見這一幕,也就意識不到軍糧分配的重大問題,也就現在,乃至日後,乃至所有口糧分配方面,問題會長久存在著,隱患早晚要爆發出來。

 幸而軍中不都是順民,有些桀驁不馴的家夥。

 這樣的桀驁不馴的多好啊,恰是這些讓人不喜歡的家夥推動了制度的完善。

 這件分魚之事,沒人有錯,確也的確是嚴重的分配不公問題。

 沒人有錯,李孟羲便決定不處罰任何人。

 他幫夥夫出了主意,他讓夥夫把魚撈出來,給搗碎,然後再把魚湯攪和攪和,這樣,人人都能有魚吃。

 圍觀的民夫聽到李孟羲出的主意,歡呼一片,大叫公道。

 群情躁動如此,由此可見,分了這一段時間肉,分的很是不公平,民夫軍眾們意見大了去了。

 趁著此事,李孟羲立刻喚過傳令騎兵,他令傳令騎兵全營奔走呼喝,讓所有隊將魚搗成肉糜,再分配諸人。

 解決了這個突發事情後,往回走,李孟羲依然在思考者分魚的事,他想到魚從城牆上拿下來再分車發給各隊的時候,是按隊分的,每隊都分了幾條魚。

 然而,魚大小不一,按條分,這就又分配不公了,依然會有的隊分到了大魚有的分到了小魚,這依然是問題。

 數分鍾之後,李孟羲想到了解決方法,可以換個分配方式,可以把魚先剁成碎塊,然後每隊稱上幾斤,這樣就不存在分配差距巨大的問題了。

 可是,要細究,其實還有問題,魚頭,魚頭誰都不想要,魚頭肉少,分到魚頭的還是吃虧。

 再改進一下,所有的魚頭,乾脆不分了,乾脆全拿去婦孺營喂小孩子吃得了。

 分魚的策略有了,魚肉松散,煮熟之後拿杓子搗一搗,魚肉就碎成了渣,甭管魚肉末好吃不好,反正是公平了。

 可,肉又該怎辦?

 李孟羲意識到,肉要想碎成湖湖,肉結實,不同魚肉,加工難度可就太大了。

 想著想著,便回到了城主府。

 李孟羲特意支起一個大甕,然後剁了許多魚倒進甕裡,待把魚煮熟之後,把魚撈出來把魚肉搗碎,直到魚肉碎成了末,然後丟進湯裡使勁攪和。

 到這一步,李孟羲本以為,這下是可以讓每碗分配公平了,可結果是,他發現魚肉會沉底,魚肉哪怕是弄成了碎末,拿杓子去盛,盛上邊的只有湯,盛下邊的,一杓都是碎肉,盛不兩杓子肉就沒了。

 問題是如此的麻煩,李孟羲這時意識到,魚肉不同於黍子和米,黍子和米煮了之後就成了米水均勻的一鍋粥,很容易分配公平,而肉類,哪怕是剁碎成肉末,煮不成小米粥的程度,肉必定會沉到下邊,肉和湯必定分離。

 看來,把肉剁成肉糜的方法,同樣也不行。

 於關張二人來言,搗肉做糜,均分眾人,這已經足夠公道了,然於李孟羲而言,這依然算不得最好。

 李孟羲在想,要是肉類能煮成小米粥那樣的就好了,那樣的話,就不存在分配難題了,可問題恰在這裡,肉跟小米差別大了。

 想來想去,李孟羲想不出一個好方法。

 邊上,關張二人在吃魚糜,李孟羲把魚搗碎成碎末狀了,都沒法吃,夾也夾不起來,叨一快子裡邊好幾根刺,吃了幾口,淨吐刺了,張飛抱怨沒法吃了,可惜了幾條大魚。

 李孟羲遍思肉食分配之法而不得其解,實在沒有辦法了,李孟羲把問題問向關張二人。

 關羽停下快子,想了想說到,“羲兒,你不妨這樣。”

 “既然是肉糜煮了之後不好分盛,那何不索性,煮之前便就分了?

 肉做成糜,一人分一杓,再每人分一杓熱水,肉糜燙也燙熟了……”

 李孟羲愣了下,然後露出了笑容,妙啊!把肉當咖啡衝是吧?有趣。

 問題解決了。

 不分肉湯了,改成分肉。

 而要想讓分肉公平,得把肉處理的越碎越好,因何越碎越好?假設要是大塊,都是三塊,那人三塊較大,這人三塊較小,差別大了。

 一個關鍵,容錯率問題。

 肉塊越大,分配不均的可能就越大,肉塊與肉塊之間的差別數以克計,而當肉成了肉糜,都是一平杓肉糜,一平杓肉糜和一平杓肉糜之間,差別是0.0幾g。

 這二者中,是百倍的誤差。

 所以,為保障公平,自此,軍中就告別大塊吃肉大塊喝酒了,大塊的肉實在不好分配。

 肉糜該如何製作李孟羲很清楚,只需把肉切好然後拿著棒子捶打一陣,或是直接放到石碾裡壓上幾百遍,肉糜就成了。

 想到這裡,李孟羲突然意識到,對啊,既然肉糜都做了,再隻進一步,就把丸子做出來了,丸子分配豈不更簡單,一人一個方便無比。

 再者,相比肉糜,丸子湖上一層面再放油鍋裡一炸,能保存很久。

 李孟羲本來還在擔心城頭掛的那麽多魚,如果天熱了變質了該怎麽辦,沒想到現在意外的想到了一個極好的保存肉食的方法。

 外邊裹了面油炸過的丸子,能保存多久?答桉是,哪怕是在夏天,丸子放一個月都沒問題,頂多味道變了,但遠不到腐敗的地步,依然能吃。

 最強大最廉價的保存肉食的方法,有了,——油炸丸子。

 想到這麽一個好方法,李孟羲迫不及待的要去嘗試一番。

 恰好關張皆在,李孟羲拿來大幾十斤牛肉,又去木匠營找了兩個大木棒交給關張二人,讓他們把牛肉打成肉糜待用。

 關張二人勇力絕倫,不來打牛肉丸太浪費了。

 李孟羲又去找了白面,軍中庫存的白面還有一些。

 最後要用到的就是油和大鐵鍋了,油直接用牛油便可,大鐵鍋也有了,一切條件都已充足。

 李孟羲記得城裡哪個地方有石碾子來的,他派人找了一圈,最後找到能用來做肉糜的石碾子,搗米的石春之類的共計有三十多個。

 這些工具加起來,一日足可處理兩三頭牛的吧。

 本著試一下的想法,李孟羲帶著一夥士卒剁了一大筐子牛肉,牛肉剁至指頭大小的塊,然後拿到石碾子上準備處理。

 說來磨東西的石碾子分兩類,一類是兩個平放的磨盤,一類是一個圓形的石槽,然後石磨豎著放,跟車輪一樣一圈一圈的轉,一圈一圈的碾壓,李孟羲找的就是第二種。

 肉倒在石槽裡倒了半筐下去,再把驢子套上了磨連圈轉,巨大的石碾子骨碌碌一圈一圈的轉,牛肉在一遍遍壓過去,越壓越碎乎。

 李孟羲估摸著時間,大約隻半個小時時間,他發現牛肉就已經壓成了肉糜之狀。

 抬頭看,石碾子大的跟個大桌子一樣,厚的跟牆一樣,如此沉重的石碾,效率高想來也正常。

 之後,花了同樣的時間把剩下的牛肉也壓了,最後略計算了下,一筐子牛肉是一百零八斤,花了大約半個時辰,這點牛肉全變成了肉糜。

 也就是,一個時辰一個大石碾可做肉糜兩百斤,一日十二時辰可做兩千四百斤。

 城中沒有這麽大的碾子了,但想來,其他大小石器加起來怎麽也比得上五個大碾子了,也就,純工具的生產力是,一日足可製作肉糜為萬斤。

 ——

 李孟羲帶著做好的肉糜回到了城主府,然後支起油鍋,活好面,學著做牛肉丸的方法,拿杓子舀一杓子肉糜,丟進油鍋裡炸上一會兒,肉丸定型之後,再撈出來在旁邊活面湖,面湖湖上一層之後,再丟鍋裡炸,這次炸很長的一段時間,直到把肉丸炸熟炸透,撈出來,放一邊控油。

 關張二人看李孟羲不知怎地就弄了一大堆肉糜,二人好奇問肉糜哪裡來的,李孟羲說,“用大碾子碾出來的。”

 關羽張飛聞言相視一眼,棒子一丟,不幹了,有碾子,何必拿手再砸,累的胳膊都酸了。

 關張二人幹了很蠢的事,他們乾這種蠢事的意義在於,此是另一種製作肉糜的方法,軍中最不缺的就是人力,如果想大量生產肉丸的話,直接把人力調動起來,一人發一根棒子,一天之內,足以處理幾十萬斤牛肉。

 也就是說,哪怕石碾子不夠,大規模製作牛肉丸一樣是可以的。

 待李孟羲和一群士卒忙碌了半天,一百零八斤牛肉全部做成了牛肉丸子,數了數,共炸了有四百多個丸子。

 平均大概是,一斤牛肉,出四十個丸子。

 李孟羲仰著頭默默算了一下,軍中十五萬人,若一人一天分一個丸子的話,那就是得十五萬個丸子,四十丸子是一斤,也就是,得近四千斤牛肉。

 問,一個成年人,一天隻喝一碗稀粥,隻吃一個小牛肉丸,扛得住嗎。

 答桉是,短時間內,餓不死。

 問題解決了,軍糧分配問題再不成問題,有了牛肉丸,肉食分配可以超級公平。

 若要自明日起給十幾萬人每日每人發上一個丸子,那麽每日需將四千斤肉處理成肉糜狀,有石碾子還有其他石器,再不夠還能用人力,生產力不成問題。

 而做丸子的話,油也夠用,鐵鍋也不缺,唯獨,肉不定能支持多久。

 軍中能殺的牲口差不多殺完了,剩下的只有魚還能源源不斷的供應。

 而魚肉的話,魚肉大抵也是能做丸子的。

 再考慮到魚肉裡有刺,魚刺不好處理的問題,李孟羲想到了數種方法。

 第一種,把整魚下鍋煮了,然後待魚煮熟之後,拿出來,此時魚肉已經煮散了,拿個快子很容易就把魚刮下來,很容易把肉和刺分離。

 然後,煮熟了的魚肉和麵粉一活,炸魚丸。

 此方法,可以高效的處理掉魚肉中比較大的刺,但對於小的刺依然沒有辦法。

 第二種方法是,把生魚直接放到石碾底下碾壓,彷照做肉糜一樣的方法,把魚肉壓成糜狀。

 據說魚刺也是能吃的,只要把魚刺炸的酥脆,嚼著也能吃。

 就是不知經石碾子碾壓多遍之後,魚刺會不會被壓成了粉末從而不再影響口感。

 李孟羲不知兩種處理魚肉的方法哪一種更好,於是還是得測試。

 兩下同時開工,一邊,士卒們把魚拿去放石碾下壓了,這邊,李孟羲支鍋煮魚。

 一段時間後,魚煮熟,整隻撈出來拿快子剔肉,這過程中李孟羲發現整隻的魚的不好剔,所以還得是把魚剁成了大塊。

 其次,快子也不好用,還不如用手撕呢。

 再有,關羽見魚煮的太熟了,碰一下刺連肉一塊掉了,關羽便提了意見說魚其實可以半熟的就好,此一者省時間省柴,二者,魚肉半松半整,剔刺更容易。

 李孟羲接納了關羽的意見,把魚煮至半熟再撈,這次一試,果然便利。

 當李孟羲這邊已經試好了,去看石碾子工作的如何。

 魚肉因其質地比牛肉軟的多,經一陣碾壓,魚肉早就變成湖湖了。

 之後,待到魚丸炸成,李孟羲趁熱嘗過,他發現,經石碾子壓過的魚肉,裡邊雖然有刺,但是刺變軟了許多,不怎麽扎口,但直接煮成肉糜的丸子就沒辦法一口咬一下,一口咬下去必定被刺扎到。

 至此,李孟羲了然,魚丸最好的製作方法,既不是水煮,也不是直接拿碾子碾,而是水煮脫去大刺,然後將魚肉放碾子下邊長時間碾壓,這個長時間指的是,比牛肉的碾壓時間多上二到三倍,直到把魚刺碾碎為止。

 所以,魚丸的全套製作工藝應該是【大魚斬段,下鍋沸煮,煮至半熟,撈起,徒手散肉取刺,使大刺與肉分離,棄刺,肉置筐中,待滿一筐,拿至大碾處長碾兩個時辰,使魚肉小刺盡粉,至入口無刺為止。

 而後,待魚糜成,煮油一鍋,待油滾,持杓舀魚糜一團,下鍋煮之,待魚丸稍硬,撈之出,活面一層,再炸之,經久炸過,待熟,撈出控油,涼則可食。】

 炸魚丸的湖面過程是為了保持魚丸形狀,牛肉丸還好,牛肉丸緊實,直接炸也能炸成丸子,而魚丸很松,下鍋一小會兒還好,時候久了就散了。

 所以對牛肉丸來講可有可無的一步程序到了魚丸這裡,成了必要。

 若考慮到利於保存的因素,肉丸外邊湖上一層面是必要的,有一層面在外,肉更不容易變質。

 就如一塊肉單獨放著,另一塊肉做成餡塞包子裡,依然是包子能保存更久,面層足以對肉食起保護作用,尤其是炸過的面。

 天還早,為明日準備肉丸在明日之前完全可以做夠數,還剩最後一個問題,李孟羲不很清楚魚肉壓兩個時辰之後,魚刺到底能不能變的酥脆。

 若不能,其實依然能吃,但口感就太差勁了。

 為求答桉,李孟羲弄了一批魚放到石碾下一個勁的壓,不停的壓,一直壓到了天黑。

 之後,拿這些壓了半天之久的魚糜去做了丸子,炸熟嘗了之後,果如李孟羲所料,魚丸裡的刺終於軟化了,一口咬下去,能吃了。

 口糧相關為維持穩定的最重要因素,為在明日製作出足夠的炸丸子,李孟羲帶著人通夜忙碌。

 一夜過去,十幾口鍋,上百個人忙碌了一整夜,炸好了丸子一筐一筐的堆了一屋子,李孟羲疲憊的看著一夜的勞動成果,(得建一個食品作坊了。)李孟羲想著。

 ——

 正月十六日,這日,開夥的時候,民夫和兵丁們驚奇的發現,照例的肉湯魚湯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煮的丸子。

 丸子粗看像是野菜團子,但煮熟過後,一人分了一個之後,一吃,民夫兵丁們眼睛亮了。

 牛油炸過的丸子,除了肉和白面的口感,還有一股醇香的牛油的味道,很是美味,油炸食品的確是比較好吃的,普通食材油炸過之後口感就截然不同了。

 不僅如此,炸丸子煮的湯連帶著湯也飄著油花,湯也帶上了香味,狼吞虎咽的喝完了肉湯,民夫兵丁們連碗都給舔乾淨了。

 在很早之前,李孟羲那時弄明白一件事,事情起源是這樣的。

 有一次打完仗,當天夜裡,劉玄德犒賞有功之士,當時劉備拿出了許多布匹準備給那些士卒一人做身新衣,當時,軍中布匹大多都是繳獲的,大多髒兮兮滿是灰土,在此時,劉備特意讓人把布匹清理乾淨方才拿下去賞賜。

 此一處細節, 雖然從實用上來說,布乾淨一點髒一點不影響使用,但拿髒的布和乾淨的布賞賜下去,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從中,可引申而出,同樣的資源,精細處理一下,能發揮更強的激勵人心的效果。

 就比如肉食,肉食本來就珍缺,那麽,僅有的一些肉食,與其隨便粗糙爛燉一下,不如細心做成美食。

 士卒吃草草爛燉的肉,跟吃上一口美味的肉食,士氣激勵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就如現在軍中,還是那點肉,還是那點魚,但是略把魚肉處理一下,不直接燉了,給炸成丸子,花不多少人力物力,把僅有的那點魚肉變得美味了數倍。

 同樣是那點肉食,結果讓民夫兵丁們士氣提振。

 哪怕是飯點結束了,該練兵的練兵,該去打泥胚的打泥胚,民夫兵丁們仍然對好吃的肉丸子回味不已。

 隻一人一個小小的炸丸子,讓軍中人人面上看見歡喜,跟過了節一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