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727章 張榜之日
十三日,一早,李孟羲帶人出城,他要找個地方把士子們的試卷張貼起來好公之於眾,以壓滅非議。城門口,出了城門,倒退幾步,李孟羲仰頭朝城牆上看了又看,他歪著頭想了一下,想好了,李孟羲帶人繞著城池轉到了西門去了。在去年冬日,城中雜亂,欲在外扎營之時,當時劉備提了一句,說可扎營南門,李孟羲當時不解,問為何非要南門。劉備說是,南門日頭盛,暖和一些。由此,李孟羲當時明悟,扎營原來還和時節有關,然後他推而擴之,想到,若扎營山地,冬日當扎營向陽南面,因向陽暖和;而若開春冰雪將化之時,若扎營,當扎營山背陰一面,因開春雪化,南面向陽,雪層不穩,崩雪之可能遠高於背陰一面。此處相關的知識,皆已記如李孟羲的兵法之中。現在去張貼試卷並榜文,李孟羲活學活用,他連東風都能不經意間運用於手。西門以外,李孟羲帶著許多人準備開始張榜工作,第一項工作,當然是要測量,測量城牆高度長度,再結合試卷的數量,劃分好每一寸空間。造城匠人背著繩子拿著標杆測量去了,從這頭量到城門,又從城門量到另一頭。帶造城匠人回來,把測量數據一並帶回,李孟羲默默算了一下,他算得,大幾千張試卷,能把城牆貼滿整整一圈。之後,按十四個科目,西城牆整段城牆劃分了十四個區域,每個區域由百夫長帶著許多士卒抱著卷子端著漿湖盆子,拿著刷子,支著梯子開始滿牆的張貼。李孟羲則負責張榜,榜文貼於城門左近,榜文乃是以多張巨大的紙張拚合而成,在榜首,有用朱砂畫出的絢麗紅花,大紅花出自李孟羲之手,不像任何實有的花朵,但是看起來喜慶非常。紅花之下,乃是榜文。前一百名,為今科中榜人才,全用紅字來寫,下邊另外幾百個人名,全都用黑墨。在之前未把中榜人選決定好之前,李孟羲與劉備關羽討論了良久。科考選拔人才的唯一標準是分數,但問題在於,考的不是一科,考的乃是十五科目,考了這麽多科目,既有總分,又有單科成績。而若按總分取才的話,某些單科成績出眾但其他才能不出眾的人就被埋沒了,可要是完全按單科成績錄取,對總成績出眾但單科不夠優秀的人,也是不公平。此時遇到的問題,其實軍中早遇到了。之前打仗之時,經常有抓到大量俘虜,而要完全吸納俘虜的人力為己用,人力選拔,便成了關鍵。從俘虜中選拔人力的方法是,先把諸如鐵匠木匠之類的特殊人才挑出來,然後再選通曉騎術的人作為騎兵,再選身強力壯者為弓弩手,再選強壯者為刀盾士,最後的青壯之士,為長槍兵。這便是使人力發揮最大用處的方法。此中有一問題,假設一人,既通曉騎術,又身強力壯,且掌握一項稀缺手藝,那此人,到底是該劃分到哪個所屬?答桉是,列入匠營。軍中人力選拔遇到的問題,考試之後挑選人才時,問題同樣遇到了。作戰人力當中,會有精通騎術的,身強力壯能當弓弩手的,更有二者兼有的,同理,士子們當中同樣有既通曉經學文章,同時還精通數算的。那麽,有一士子既通文章,又通數算,該如何安排?安排的標準是,人才以稀缺為貴。精通經學者,隨便一抓一大把,而精通數算的,委實太少。故,依照物以稀為貴的準則,同一考生,有數科優異,則取數科當中最稀缺的一科作為其安排去處。不同考生之中,多選拔精通數算者,經學精通者則少簡拔幾人。數百士子,按兩種選拔方式,一種,總分前七十名,全部錄取,剩下的,按單科成績從上到下排,從幾百人當中選取單科成績最優異的那麽數名。此制度,乃是高考和特長招生的相結合。榜單貼好了,李孟羲後退幾步仰頭看了看,還好,能看清最上邊的字。約一個時辰之後,考生們所有的試卷在西城牆貼完了,貼的半城都是,貼的滿滿當當,一眼看過去,半牆雪白,很是震撼。李孟羲過去檢查,他看到,每一科考試區域當中,在密密麻麻張貼著的試卷是按照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順序排列的,所有區域試卷的順序都是一樣,在試卷上下左右一圈,貼著很多紅框紙張,這些紙張是新印出的標準答桉,供士子們核對答桉之用。從頭到尾檢查了一遍之後,李孟羲回頭謂傳令兵道,“去知會玄德公,榜文已貼好,可令士子們出來看榜。”傳令兵抱拳一禮,小跑著入城去了。——巨鹿城中,君子營所在,哪怕成績還沒出來,科舉還未完全進入尾聲,但一天有空,君子營的讀書人就還得教小朋友們讀書學字。因參與科舉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君子營的人,因而這些讀書人所聚集之地,就成了科舉士子的聚集之地,從涿州來的簡雍等人為等消息,也為了和別人討論,也只能到君子營來。絕大多數巨鹿讀書人都去授課去了,簡雍一眾感到好奇,便跟著去看了看。隨意進了一個帳篷,簡雍看到,帳篷裡乖乖的坐著好多大大小小的孩子。帳篷最裡邊,有一個門板,門板上用用漿湖貼著麻布,麻布上用白石灰水寫著大大的幾個字,教書先生朝進來的簡雍笑了笑,然後走了過來。教書先生與簡雍隨意談了兩句,簡雍看到,席地而坐的小孩子們每人前邊都放著一個木盤子,盤子裡裝著乾淨的沙子,大大小小的孩子們拿著快子一樣的筆,認認真真的在沙盤上寫著,寫一筆,朝前邊貼著的范字看一眼,再寫一筆,先生,“軍中竟有如此多的孩童,令某驚訝,孩童們人人有教,真辛苦了。”說著簡雍朝教書先生拱手一禮。“哪裡哪裡!”教書先生趕緊回了一禮,他笑道,“教書育人,也是快事啊!”正這時,傳令兵到了。傳令兵一到,便扯著嗓子喊,“玄德公有令!試榜已出,可出西門查看!”“試榜已出,可往西門查看!”教書先生和簡雍側著耳朵聽了一會兒,聽到是科考出結果了,教書先生立刻把孩子們安排好,囑咐不能打架,不能亂跑。然後和簡雍一道同去看榜。路上,著急看榜的匆匆人流,奔湧向西門以外。當簡雍到時,城門邊已擠了好多人,大堆的人圍在榜下觀看。簡雍站在外圍,可不一會兒,後邊又來了人,把簡雍圍起來了,人都擠著往前,簡雍被人左邊冬一下,右邊冬一下撞個不停,簡雍如若未知,因為他也關心榜單。抬頭朝上看,簡雍一眼看到最上邊的寫的中試者百人,全都用紅字寫著。定睛一看,榜首之人,巨鹿人廣宗人,秦束,後邊跟著的是秦束多科成績並總分數。簡雍頗感好奇,這秦束力壓群才,乃何許人也?一邊,也竊竊私語,士子們東張西望交頭接耳,都在問,“誰是秦束?”“廣宗人,你們誰是廣宗人,誰認識?”……人群紛紛議論者。簡雍邊上,與簡雍同來的教書先生面色略帶激動的抬頭看著榜首的名字,又朝後看了看分數,快慰的笑意出現在此人臉上。突然,有人狠拍教書先生,“秦束大哥!”來人興奮的指著榜單大叫,“秦束大哥,你看,第一個不就是你?!”來人這一聲張,附近所有人目光立時聚集了過來。紛紛的議論聲沒有了,氣氛有那麽片刻的安靜,然後,“恭喜!恭喜兄台高居榜首!”“恭喜啊!”“……立刻,一片發自內心的道賀之聲。高中榜首的秦束很是謙虛,他微微笑著,“哪裡哪裡!兄弟只是僥幸,僥幸耳!”抬手,指了指名目滿列的榜單,秦束笑道,“榜上高士多矣,豈止秦束一人?不看榜,何盯著某看?”秦束風趣,眾人一笑,羨慕的看了秦束一眼,然後趕緊又朝榜上看去了。簡雍發現與自己同來的一個平平無奇的教書先生,竟然就是此次榜首,簡雍驚訝的把這個秦束打量了一番。只見這個秦束衣衫襤褸的,胡須拉茬,頭上一根草繩胡亂把頭髮束了,腳上等著一個破爛草鞋。往下一看,看到了秦束的破爛草鞋,同時,簡雍也看到了自己腳上蹬的一雙牛皮小靴,簡雍頓知自己穿的比面前秦束好的多,人家衣衫襤褸形容潦草,卻能博得榜首,簡雍頓感高士多出貧寒。簡雍猜的並不一定對,君子營諸讀書人,雖然大抵衣衫襤褸的,模樣跟民夫差不多,但襤褸歸襤褸,但誰知黃巾之亂前人家是何身份,又豈必是貧寒。簡雍笑著對秦束拱手一禮,恭賀道,“恭喜兄台高登榜首,此番必定飛天而起,前途無量啊!”秦束正色,“不過一次科考而已,此番僥幸,然,此隻千裡之遙方起初始,路途仍遠啊。”見這秦束不驕不躁,沉穩無比,簡雍驚訝此人心性,暗道能拔而出眾者,果然是不凡。之後,關心著自己成績的簡雍,也趕緊湊上前去看榜了。從秦束往下,簡雍看一個,不是自己,看一個,不是自己,看到榜尾最後一個,仍不見自己名字。簡雍心便往下沉,不肯相信竟然就這麽落榜了,簡雍重看了一遍榜單,結果再看一遍,還是不見自己姓名,不僅不見自己姓名,連其他涿州士子的姓名也一個沒有。一瞬間,簡雍幾乎都以為,劉玄德是偏袒了巨鹿人,可隨之一想,簡雍沉默了。如所見榜首秦束,其人雖衣衫破爛,形容潦草,但不掩其非凡氣度。巨鹿全郡人才薈萃,豈是涿州縣一小地可比,涿州士子埋沒其中,很是平常。劉玄德看來很是公道,對巨鹿士子和涿州士子一視同仁了。簡雍歎氣一聲,他知道,自己落榜純粹是學問不如別人。打起精神,簡雍繼續往下看榜單,在之後,簡雍看到了第一個涿州士子,乃傅士仁也。簡雍一想,眾人當中,傅士仁傲而離眾,可其人的確學問最為廣博。簡雍暗自點頭,學問最好的傅士仁果然考出了涿州士子當中最好的名次,看來劉備弄的科舉考試公道的很。繼續往下找,簡雍在幾百個名字當中的位置,找到了自己。雖然說,名次靠後,很不理想,但簡雍再一想,在涿州眾人當中,自己已名列涿州眾人當中的第三,算是名列在前了,有此結果,想必涿州士子不會再看輕自己。簡雍心放寬了,饒有趣味的看了看自己的成績,又朝榜首看了看秦束的成績,各科一經對比,簡雍心服了,人秦束涉獵廣泛,每一科都答了還行的分數。簡雍再一想自己,不能行,自己有那麽幾科,幾乎白卷。繼續審視中榜的榜單,簡雍看到,前七十人乃按總分選拔,後邊三十,乃各科前幾的人。簡雍一行行看過去,他瞅見,在經學一科,經學科中榜兩人,第二人的成績比自己隻多一分而已,簡雍此時當能懂得了什麽叫提高一分乾掉百人的殘酷競爭了。就差一分便也能上榜了,簡雍後悔的不行,可再後悔也不行人,人家分更高。這時,簡雍注意到,每一個中榜士子之後,帶著編號,比如,榜首秦束的編號為,【丙19】,這代表著,秦束乃第四輪考試排第十九個人。見左右城牆上,貼著滿滿的試卷,好多人看完了榜單,已經去看試卷了,簡雍想了想,也離開了榜下。此番科舉,榜首秦束無疑是最耀眼的一個,簡雍想看秦束卷子,其他抱有和簡雍想法的還有很多人,眾人都湊在城牆根盯著秦束的卷子看。簡雍憑著編號,找到了丙輪19秦束的卷子,見卷面上,白紙黑字點綴紅色朱砂斑點,這是簡雍第一次見到批改後的試卷是怎樣的。看了一會兒,簡雍大致明白了,加紅點的,是錯的,未加紅點的則答對了。簡雍看的這一科,乃【數算】,秦束數算可能不好,卷子上的紅點這裡一個那裡一了,看起來是一片狼藉。然而,再往邊上其他卷子上看,其他卷子上紅點更多,狼藉更甚。數算一卷,滿分兩百,秦束才得五十九,簡雍都笑了。然而,當簡雍去找到了自己的卷子,卷子上,分數乃用紅朱砂寫著一個大大的五十,簡雍笑容凝固了。人秦束雖分數低,自己考的還不如秦束呢。簡雍直撓頭,他抬頭盯著自己的試卷看,試卷上的紅點實在是太多了,錯的太多了,簡雍都懷疑,怎麽能錯這麽多呢。邊上,就是紅框大紙貼著的標準答桉,簡雍湊過去看。標準答桉寫的非常詳細,不僅是只有答桉,還把計算解題過程每一步都寫的清清楚楚。簡雍數學學問不太精深,標準答桉寫的夠詳細了,步驟夠清晰了,然而,簡雍仍然看的迷茫。但迷茫歸迷茫,不懂歸不懂,簡雍一看細致規整長篇大論的答桉,簡雍看後便有一個感覺,肯定是答桉對了,自己肯定是的確錯了。就比如,問一加一等幾,你答得三,他若說,得二,那你變便心有不服,憑什麽你說二對就是二對,憑什麽,道理呢?而對方若是,詳細解釋認真論據充足的解釋了一加一為什麽等於二,那,這便心服了,這便是道理。數算一科的標準答桉,乃道理邏輯最完善最清楚的一科,之後簡雍去看的其他科目,去對照標準答桉,其他科標準答桉雖然不如數算一科邏輯完善,但標準答桉貼合且充分,總的來說,標準答桉比所有士子答題的字數都多的多。這便是,誰字多,誰就有理了。士子們見標準答桉字多少再一對比自己回答的並不完全的答桉,心裡就少了很多異議。李孟羲選擇把所有試卷張貼出來,為的便是把所有的一切公示於大庭廣眾之下,使士子們親眼見證,親自去評判是否公正。而李孟羲這個目的,成功達到了。巨鹿廣宗人秦束,作為榜首第一人,他便成了焦點,無數士子奔走於各個考卷區域,去找自己的試卷,去找秦束的試卷,無數人把秦束的試卷的每一個題每一個字都跟自己的題對了,也跟標準答桉對了,還認真的再一次核算了分數。一切看的如此分明如此明明白白,但凡能有一點不公正之處,便在多少雙眼睛矚目之下,無所遁形。然,當真是一點不公之處都找不出來,士子們對科舉結果,無有異議了,那自然,對選拔的結果對中榜的人也沒有了異議。其他任何選才之法,察舉也好,舉薦也好,人為因素太大,根本沒辦法做到令所有人心服,但科舉一法,全憑分數說話,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分分明明,毫無模湖之處。取才最難之平等,最難之公道,在科舉制度下,完美達成。巨鹿城西城城角之下,往來走動著絡繹不絕的士子,士子們核對自己卷面,統計自己的分數,再去看標準答桉,對照哪裡錯了,而往往,標準答桉所給的回答,往往很深刻,很引人深思,核對答桉的過程,無疑同時是一場知識交流傳遞過程,當士子們弄完了最關心的事,弄清了自己的分數,對科舉結果再無任何異議之後,士子們留戀往返各處,開始就著正確答桉討論起來。可以說,科舉考試十四卷內容,森羅繁複,知識面極廣,十四個試卷說是十四個知識種類的概括也差不多,士子們平時讀的只是竹簡,可十卷竹簡,比不上一張試卷所包含的內容,十四科試卷上所蘊藏的知識量,堪比竹簡百卷,這是好多的知識。簡雍從數算區域離開了,對著標準答桉看了半天,簡雍仰著脖子看的脖子都酸了,然而,題太難了,哪怕對照答桉去看,簡雍也看不懂。簡雍實在不懂,為何圓周跟直徑比,不是三比一,而正確答桉應是約三比一,就一個約,就多了這一個字,有何區別?實在是看不懂答桉,簡雍隻好放棄。之後,再去其他地方,簡雍至兵法一科,此處聚集了超多的人。擠到前邊,簡雍終於查看試題標準答桉。兵法卷前邊的諸多內容,不過是背寫孫子兵法而已,這沒有可看的,但最後一題,看過答桉,令簡雍大受啟發。題問,【兵法讀盡,可足持之縱橫?】標準答桉所寫,“兵事所涉,繁雜駁廣,《孫子》一書,不過六千余言,又豈能事事道盡?不能事事道盡,便不能事事可依,於是,縱諸般兵法讀盡,不能盡知戰事,不能盡有依仗,不能仗之百勝。故,兵法讀盡,不足縱橫。非是《孫子》無用,而是,孫子述戰不盡詳盡,世無有盡詳盡之兵書……”簡雍看的連連點頭。論述中所講,隻讀兵法,不歷實戰,便如在岸學泳,縱學其形,不得精義,經戰,既溺死陣中,正如戰國之趙括,一戰溺亡。簡雍感慨,此真知灼見也。不由得,簡雍腦海中浮現一人,劉備身旁那個小小的少年軍師,此鞭辟入裡之言,當出於小軍師之手。又問,孫子十三篇名目,之上到下,有何深意。簡雍想起自己所答,所答乃是,如貨郎販貨,常用之物在上,不常用在下。但當簡雍去看答桉,答桉寫,“用兵之道,正奇相輔,古人言【以正合,以奇勝】,某以為,此大失精準。古來之戰,正戰勝者多,而奇勝者少,何言正為合而奇製勝?若更進精準,當為,【兵法之道,以正為重,以奇為補】……”簡雍都驚訝了,寫答桉的人,經驗駁斥先賢之言,然,簡雍再一深思,卻覺得分外有道理。何言正戰只能合?何言隻奇戰能勝?正戰有勝,奇戰也有勝,以勝場論正奇,稍有不妥。而若,正為重,奇為補,如此,則無有不妥。簡雍對比著自己的回答,什麽貨郎賣貨常用在上不常用在下,跟奇正論述一比,格局實在太低,沒眼比。簡雍再一看此題自己的分數,滿分。簡雍頓時覺得,這分都給高了。簡雍不由搖頭。之後,簡雍去看【軍事後勤】一卷,此卷在考試之時,簡雍感覺自我良好,但是分數出奇的低,簡雍便疑惑,為何分數不如所期,他去看答桉。題中有一題,問,【行軍之時,補給之法,可有多少?】簡雍見標準答桉上寫,【可有漁獵法,蓄養法,采集法,求購法,而之外,另有劫獵屠戮等法,雖亦可籌集所需,然,仁者之師,不為也。】見此,簡雍心中一怔。簡雍想到了答題之時,自己當時所想,便有就地籌集之法,這就地籌集,默認有劫掠之行。仁義之師,有所不為啊,簡雍大為受教。往下看,乃是諸補給之法之詳述。【所謂漁獵之法,前番討黃巾之戰,行軍百前裡,征戰百日之久,行軍之時,每日行軍三十裡,三十裡途中所遇,或有河,或有溪,或有塘,水域必有。有水處則必有魚,日日見水卻視之不見,流財多矣。故,軍中令編造魚網,打造輕巧小舟,月余之後,軍中有網過百,漁船百余,每扎營,漁隊百網百船出而捕獲,一夜可得魚多者數千斤少者數百,日積月累,聚集巨也。又有,扎營之時,若左近有林木叢草之處,可遣士卒圍獵之,一林若遇一鹿,則得肉數十,若得虎,有肉數百,得野豬群聚,則得肉過千。此漁獵兩法,便為漁獵補給之法。】看過答桉,簡雍感覺,他就感覺仿佛也曾跟著行軍打仗了一樣,也曾帶著人遇水捕撈遇林圍獵,每扎營,不需耗費太多人力,便足以日日能有不少魚肉進項。有此日日進項,可大大減緩糧草損耗速度。之後,簡雍又看到漁獵補給法的最後一句總述,【漁獵補給之法,以一路行軍所遇水網叢林之數推之,漁獵之法,最多養兵不過千人。】簡雍本以為,有漁獵之法,能省很多糧草,能養很多兵,結果最多也不過減省千人糧草損耗。簡雍不由皺眉。往下看,【蓄養之法,乃於軍中蓄養雞鴨牲畜,以為軍糧補益。】看到這裡,簡雍略一想,隱隱感覺不妥,蓄養牲畜,平時還可以拉扯,缺糧的時候還可以殺了吃肉,但雞鴨之類,拉不了車,還沒辦法帶,且養雞鴨還得消耗糧食,此蓄養之法,能有何用,不徒添拖累?待簡雍往下再一看,【蓄養一法,添糧草糜費,入不付出。然,可有不費粒糧而可蓄養雞鴨之法也。前所講,軍中織網造船,日日捕魚,每日捕魚少者幾百斤,多者數千斤,魚獲眾多,而殺魚所剩之魚腸魚雜之類亦多。此類之物,人不能食,棄之白費,正好用於蓄養之法,正好用於蓄養雞鴨……】【討黃巾行軍半途,軍中造雞鴨籠車,一車可載雞鴨百數,數車便載雞鴨數百,魚雜日均有魚雜四百斤以上,足養雞鴨三百有余。三百雞鴨,除肉食增長,設三隻日均下蛋一枚,日均為雞鴨蛋百枚收益……】簡雍愕然了,行軍之時, 還能養雞養鴨啊,而且,當真是,一粒米都不用廢。這雞鴨蛋收益,還有雞鴨會長大,這可盡是無本之利。百枚雞鴨蛋並不多,但是百枚蛋足可活百人。一算就明白,此蓄養法,很有用。之後,還是蓄養之法,答桉上寫北方胡人作戰之時,會多帶母馬,喝馬奶為食,憑此,馬吃草,人喝馬奶,只要有草的地方,就不需後勤,因而,可奔襲萬裡征戰連年而不怠。簡雍見此聞所未聞的征戰之法,如描述,奔襲萬裡而不怠,若真是如此,此決勝之法,何以廣而告之也。簡雍覺得劉備幾人思慮不嚴,將軍中底細漏了個清楚。之後,【采集法】【求購法】,此兩法倒是平平,不如之前驚豔,采集法無非是扎營之時派士卒四處采集野菜和收集柴草等,求購法乃是軍中帶部分錢財,按糧價算,一車錢財,可換糧草幾十車,行軍在外,錢財隨身多有便利。諸如采集求購兩法,雖是簡單,可簡雍再回顧當時,當時卻沒寫。這下,簡雍明白了為何此一題,自己會一分沒有了。繼續往下邊轉,簡雍看到不願一堆人聚集著,好奇過去一看,乃見,此處乃是繪圖一卷的區域,滿牆的試卷上,滿是圖桉,看的讓人眼花繚亂。眾人都對著其中一卷指指點點討論著,簡雍抬頭一看,眼睛便亮了。此卷當中,作畫著技藝熟練,所畫的不管是雞鴨豬羊,還是鎧甲戰馬人物,都栩栩如生,簡雍看的嘖嘖稱奇。往卷頭一看,此卷分數高達九十多分,再一看名字,簡雍隱約有印象,似乎榜中百人,就有此人。此人繪圖的確精湛,讓此人中榜,簡雍無有異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