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第一兵法家》第692章 輝煌計劃(3)
李孟羲計劃之宏大,若有人深究其中繁瑣艱巨,足以歎為觀止。

 整個龐大的計劃,為了測試批量熱處理的技術,要蓋一百個土窯,蓋土窯用了兩千民夫,幾十匠人,還有一個造城大匠。

 有了土窯,還缺鋼條,為造鋼條,得新建一個灌鋼池,這又是一大批人力物力。

 灌鋼池造好之後,要造規格一樣相差無幾的鋼條,要達到完全一樣,鍛打的不行,還得鑄造的,而鑄造的話,簡陋的模具無法支撐長達千次的鑄造,所以得翻模數次,這又得一大批人力。

 之後,鋼條有了,熱處理又是麻煩,人工熱處理的話,不同匠人的經驗和技藝不同,熱處理的差別很大,而淬火這個工藝,稍微有點差別,鋼鐵性能差別大了去了。

 所以,為均衡淬火效果,便只能建一個超長的三百丈長的加熱槽。

 要建長達三百丈的土槽,人力耗費又是巨大。

 之後,一千個鋼條同時淬火,需要足夠的鐵鉗,鐵鉗也不夠了,鐵匠們還得加班加點的趕製。

 最後,還有炭,炭因製作工藝不同,不同的木頭燒出的炭,不同批次燒出的炭,火力大小區別極大。

 所以,最好是得用同樣的木頭,一窯燒出足足九千斤炭。

 而那麽大的窯又沒有,又得重新蓋一個窯。

 蓋巨型的窯就又得時間,又得大量人力物力。

 更不用說之後炭燒好之後,還得花大量人力物力將炭粉碎成粉末。

 整個測試計劃,隻第一輪測試,這需要戰兵營刀劍,後勤營的物資,民夫營的人力,諸多的資源支持,需要鐵匠營,木匠營,陶營,建造營等九個部門的統力協作,需要冶鐵,製炭,建造,測量,熱處理,模具等二十幾個工種的技術支持,需要多達五千人力的全力協助,總之,需要強大的組織能力才能辦得到。

 幸好是,軍中早早的有把各類匠人收集了起來,有大量技工可用,若是不然,讓李孟羲來,李孟羲不懂測量,更不懂該如何修建長達三百丈的水平槽,他更是不懂怎麽造一個規整的模具。

 若無眾人合力,若無軍中大量人力物力可調動,李孟羲根本就沒辦法完成測試。

 要不怎麽說,技術研發得巨大投入得不停砸錢呢。

 李孟羲計劃的這次實驗,要製造一千根鋼條,這一千根鋼條製造出來的目的便只有實驗,沒有其他任何用處。

 此中成本,比打造一千把刀具還要高的多。

 而已知,一把最次的道路五百文朝上,一把頂級刀劍,價格無算,而一把中檔刀具,兩貫。

 一輪測試的成本,花費換算出來,少說五千貫。

 這還是第一輪測試。

 一輪就五千貫,照這樣下去,若無成果,義軍的這點家底,遲早得窮。

 而同時,科學便是第一生產力,當技術取得突破之時,當帶給生產力的巨大回饋,收益將遠高於投入。

 李孟羲轟轟烈烈的大計劃開始了。

 第一日,民夫們把土窯蓋了一半,並在要求嚴格的造城匠人的嚴令之下,修整其中十一個窯,搗毀不合格的六個。

 同時,鐵匠們遴選完了兩千把刀具分類存放,並開始趕製一千把鐵鉗,同時開始挖一個新的灌鋼所用的鐵池。

 建造隊蓋了一個巨大的炭窯,窯壘了一半,剩余的高度需搭梯子往上繼續加蓋。

 淄重隊早將大量楊木劈好堆了大堆準備妥當。

 李孟羲在第一日,收集了大量水缸水桶等盛水工具留待備用。

 第一日,繁忙中度過。

 第二日。

 一百個土窯完全蓋好,較真的造城匠人拿著繩尺一個個測量著,土窯多有瑕疵,仍需修整,同時,在每個土窯中,同樣規格的炭池建成。

 鐵匠營,鐵匠營趕製的鐵鉗已快速趕製出八百余具,數量快要完成。同時,灌鋼池挖好。同時,由技藝最精湛的匠人把模具精凋細琢,拿著竹片一點一點的把模具刮薄添厚的各種修整,花了足足大半日時間,終於將小小的一個模具做成了。

 模具中的凹槽,長四尺,寬一寸半,厚0.8分,前後一般厚薄均勻,沒有一點瑕疵。

 同樣是第二日,建造隊把巨大的炭窯做好了。

 於此日,李孟羲收集了更多的水桶和水缸等物,並讓鐵匠們幫忙製作了一個方便測試用的夾台。

 所謂夾台,就是兩個大鐵塊,中有小縫,可以便於鋼條插在中間固定,然後可從兩頭施力拉彎便於控制。

 於此日,關羽練兵依舊,民夫們和兵丁們一日吃的兩頓飯依然是稀粥和一頓丸子,丸子一如既往的好吃,炸丸子煮的湯一如既往的讓民夫兵丁們把碗都舔幹了。

 第三日。

 在大量人力襄助之下,一百個土窯終於建好也修整好了。

 所有一百個土窯,一般的高低寬窄,都是六尺矮,一丈寬,所有土窯都是標準的長方體,從第一個開始往下,窯體的長度從五尺開始,依次向下增加,最終,加到最後,窯長已達一百零五尺,足三丈有余。

 在土窯蓋好之後,因工時趕趁,不得不拿了大量柴草把土窯烘乾處理。

 與此同時,造城匠人開始在土窯集群旁邊準備蓋一個長三百丈的加熱槽。

 這個三百丈的加熱槽,到底有多長?兩裡。

 而因地勢還有建造難度等等方面的考量,對於這個三百丈長的長槽,造城匠人在取得李孟羲的同意之後,決定是把長槽迂回著來建造。

 建造之前,花半日,匠人量好了長度,又半日,插好了標杆,做好了施工安排。

 同日,鐵匠營目標的一千把鐵鉗終於打造完成,鐵匠隊長統計之後,發現還多了一百多柄,足有一千一百多個鐵鉗。

 匠營的灌鋼池也在同日做好,灌鋼的準備已做完。

 建造隊忙碌許久,終於把巨型炭窯做好,跟尋常土窯一樣,新做好的炭窯一樣需要加熱烘乾。

 在這第三日,李孟羲巡查各處,了解了所有工程進度。

 第四日。

 冶煉開始,匠人們把大量完好的刀劍投入了爐子中開始冶煉。

 燒炭工作也一並開始,匠人把大量的木炭塞進數丈高的窯裡,塞了滿滿的半窯,然後加火,點燃整個窯中的木頭,待燒到火候火勢正烈之時,立刻用黃泥封窯。

 此日,加熱用的三百丈長槽半日就壘好了,長槽細長,工量不大,壘起快速,只是,長槽乃有精工要求,需要長槽從頭到尾都一般深,需要從頭到尾槽寬一樣,需要從頭到尾都是水平。

 助力的民夫們沒能力把槽修到水平狀態,只能是造城匠人自己來。

 造城匠人拿著尺規,牽著繩索,彎著腰趴在土槽上一個眼閉著一個眼睜著一尺一尺的瞄平,他手裡拿著把刮刀,身後有人提著泥跟著,不平的地方,凸了拿刮刀一點一點給刮平,凹了拿泥給湖上。

 每修一尺兩尺,匠人便取了瓢水倒下去半瓢,看水順著流的走勢,看修的平是不平。

 加熱槽修的極其緩慢。

 第五日。

 經第四日一天一夜的冶煉,兩千把刀劍全融成了鐵流到了池子裡,灌鋼術開始。

 鐵匠們按李孟羲所說的方法,拿著一根混鐵槍攪拌鐵汁,攪不兩下趕緊換另一個。

 這時,卻有匠人找過來說,不能攪鐵。

 李孟羲疑惑為何。

 匠人則說,按官坊做法,生鐵化熟鐵之術,便是將生鐵流入池中多加攪拌,攪著攪著,炭氣燒走,生鐵便就成了熟鐵。

 幸好是李孟羲把鍛鋼知識沒有私藏全盤告知了鐵匠們,鐵匠們熟知了鋼性與炭,與氣的關系之後,冶鐵原理弄的很是清楚,若不然,匠人們就不能依據經驗發現李孟羲的差錯之處。

 讓李孟羲極驚訝的是,他本以為,高爐中流出來的鐵,因為和炭火接觸的關系,必定是生鐵,他以為,生鐵化熟鐵之術,只能是百鍛除炭。

 因而李孟羲以為,生產熟鐵的成本極其高昂。

 然而,真實情況是,大漢有大規模製造熟鐵片技術,只需把生鐵流入淺的鐵池裡,使生鐵盡可能的和空氣接觸,然後多加攪拌,攪著攪著,鐵裡的炭就大量燃燒排掉了。

 這反應在實踐中便是,往往,生鐵汁攪著攪著以極快的速度就變稠了,攪不動了。這不是降溫的緣故,一池鐵水,大半天溫度才能降到凝固狀態,這是因為,隨著生鐵裡炭的燃燒排除,很快就變成熟鐵,熟鐵融掉又高的多,於是,鐵水就快速變得粘稠。

 灌鋼法不能攪鐵,那,李孟羲擔憂,他不知生鐵和熟鐵煮了一宿之後,炭摻雜的均勻與否。

 問了鐵匠,鐵匠不能給出什麽建議。

 到這一步, www.uukanshu.net 李孟羲沒辦法了,他只能就這樣了。

 下次看來得做一個標準的正方形鐵池,然後將熟鐵片均勻的插進去,這樣才能盡可能的使炭分散的足夠均勻。

 灌鋼已成,檢查鐵質時,令人撈起一杓鐵汁隨便打造下試試,待打造完成,鐵冷了下來,打造完成的鐵片敲起來鏗鏘作響,匠人依次判斷,一池子都是好鋼水。

 鋼水沒問題,鑄造便立時開始。

 鐵匠們把鐵汁灌進早已打磨好的精工模具中,兩杓鐵水下去,模具滿了。

 待半個時辰後,開啟模具,取出裡邊還發燙的鋼條,鋼條鑄造的厚薄均勻,形製極好。

 之後,匠人們便以鑄出的鋼條立刻開始造新的模具。

 一千根之多的鋼條,要鑄完勢必耗時漫長。

 這日傍晚,一窯的炭燒成了,開窯之後,取炭上稱稱量,滿窯的炭足有一萬一千多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