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道起雁蕩山》第12章--抵達終南山
  長安城距離終南山只有一百多裡的距離。明玉二人中午時分便來到了終南山的山腳。

  這一路走來,沿途岡巒回繞,松柏森映,水田蔬圃連綿其間,宛然有江南景色。只看的明玉心中歡喜。

  明玉兩人在此處沒有停歇,一路步上山岡。

  走了兩刻鍾的時間,來到了山岡頂峰的一座廟宇。

  明玉抬頭望去,只見廟門橫額寫著“普光寺”三個大字。當下將馬匹拴在廟外的松樹之上,進廟討頓齋飯吃。

  普光寺中有七八名僧人,明玉二人通報了姓名姓名以後,又奉上了一些銀兩。普光寺的小沙彌便把二人迎進寺廟,為二人上了一桌齋飯。

  明玉二人略作歇息,便將馬留在普光寺,讓這幾個僧人代為照理。

  明玉和顧江二人便展開輕功,向著重陽山山上飛奔而去。

  明玉此時已經學會了凌波微步這等絕頂輕功。只見他在樹枝之上或山岩之上輕輕一點,足下用勁,身子便騰空而起。等到力盡之時,又是一次借力,便又蕩開三四丈的距離,凌空虛度,當真駭人之極。

  只是明玉這般無所顧忌的施展輕功,這樣一來可苦了跟在他身後的顧江。

  顧江他現在修習的正是《金雁功》。要說如果顧江把《金雁功》練習的純屬的話,也不至於如此狼狽。可是他才剛剛修習《金雁功》的時間不長,功力又遠遠不及明玉。

  只見這時候的顧江,已經顧不得別的事情,只是低著頭一路的狂追著明玉的背影。

  不一會兒,他就已經累的滿頭大汗,顯然是內力不濟了。

  不多時,明玉便來到重陽宮的山門之前。

  片刻功夫以後,累的滿頭大汗的顧江也姍姍來遲。當他看到眼前的場景之後,被震撼的長大了嘴巴,也顧不得休息,抬頭便向上瞧去。

  只見映入二人眼前的是個極大的圓坪,圓坪四周被群山環抱,在山腳之下有一座巨大的水池。微風拂過水波蕩漾,銀光閃閃。這簡直就是大自然的饋贈,甚是壯觀。

  這個時候一位身穿灰色道袍的中年道人,帶著幾個小道童,走到明玉二人身前。對著明玉打了個稽首,說道:“無量天尊,不知小居士前來蔽教有何要事?”

  此時的明玉也不知道起了什麽心思,居然一改以前的謙遜風格,頗為挑釁的說道:“江湖中的各路豪傑,均言全真教是道門魁首,無論武藝還是道學精義無所不會,無所不精。小子不才略微不信,特意登山請教,還請道長指點一二。”

  中年道士聽到明玉如此一說,頓時一頓,心中也不由的升起了一絲怒氣。但是他面上卻不露分毫,繼續對明玉說道:“這些都是江湖人的謬讚罷了,我全真門人雖日日精研道學精義,但卻不敢稱道門魁首。至於武功,只是強身健體的法門罷了,更稱不上什麽天下第一。”

  中年道士說完看向了明玉,且看他接下來如何應對。

  現在王重陽的身體不佳,他實在是不想多造事端,隻想著早些打發明玉兩人下山便是。

  而且他看明玉年紀輕輕,但是身上卻帶著一絲儒雅之氣,顯然也不是什麽大奸大惡之輩,可能只是聽聞了全真教名聲之後,想上山一探究竟罷了。

  而此時的明玉,卻不想再繼續無聊的閑語下去。只見他拔出手中長劍,挽了個劍花,便向著中年道士攻去。同時嘴裡還大聲喊道:“是不是江湖傳言,還要試過才知道,道長看劍。”

  這時的中年道士完全沒有想到明玉會突然發起攻擊。

可當他看到明玉的劍招之後,就更加的驚訝了。  此時明玉探手攻來,所用的正式《全真劍法》的第一式‘張帆舉棹’。

  中年道士不由的驚呼出聲:“《全真劍法》?”

  中年道士常年修習《全真劍法》,自然知道,這式劍招和第二式‘柔櫓不施”都取自一首唐詩:“五裡灘頭風欲平,張帆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卻棹。”之中。

  這“張帆舉棹’”劍法借助風力,順勢而為,取順風之意。攻擊最是急速,攻擊之時可以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只見這時的中年道士,再也顧不得什麽大教禮儀了。順勢拔出了背在後背的精鋼長劍,使出了一式‘滄波萬頃’便迎了上去。

  中年道士到底是常年練劍的好手,使出的全真劍法要比明玉熟練的多。只見每次明玉攻來,中年修士都能恰到好處的舉劍擋住。

  只是他的輕功身法卻遠遠比不上明玉,所以看上去兩人才鬥得旗鼓相當。

  慢慢的中年修士也發現了,眼前的年輕人眼神中完全沒有在殊死拚鬥的神色。他每次出劍都不在乎如何退敵,似乎是要引出自己不斷的出招,以此來磨礪自身的劍法。

  一連十來招後,中年道士終於確定了明玉的想法。他自然不能一直給明玉喂招,這樣無異於資敵。

  只見他忽然身形一轉,左右開弓,掌劍齊出,向著明玉攻了過去。這套新奇的組合招式,瞬間就讓明玉的身形略略退開了些許。

  一招退敵之後,中年道士施展起了金雁功飄然退後,對著明玉說道:“小居士,咱們不忙比武,還請說出你的來意,否則就休怪我全真門人無禮了。”

  明玉見到中年道士如臨大敵的模樣,頓時哈哈一笑,對著他說道:“無量天尊,道長不必緊張。小子不才,本是玄陽觀的主持,道號:明玉。

  因先師臨終遺命,特上終南山求見重陽真人。剛剛見道長步伐穩健,顯然是有武藝在身,不由心癢難忍,這才出手切磋,還請道長勿怪。”

  中年道士一聽明玉如此一說,露出了恍然的神情,只是心中還有不少疑惑,便開口問道:“無量天尊,貧道正是家師的第四弟子,道號:玉陽子。道友此次前來卻原來是奉了師命,但是貧道還有一事不解,不知道友如何會使我全真教的《全真劍法》。”

  明玉再次稽首,從懷中拿出玄陽老道留給明玉的那封書信,對著王處一說道:“無量天尊,卻原來是王道長當面,剛剛貧道失禮,還請道長勿怪。

  至於我會使《全真劍法》的原由,這其中涉及到了兩派師長,還請贖貧道不能明言。

  這是家師欲要交給重陽真人的書信,還請道長帶貧道上山求見重陽真人,也好完成家師的遺願。”

  王處一接過書信看了一眼,見上面確實寫著王重陽親啟的字跡。不敢怠慢,便把明玉二人迎到了山頂之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