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逆天換明》第135章 回島,至旅順
有這些精銳,就是遇上十幾二十幾騎建虜,劉興治也有把握突然襲擊,全部乾掉。

 況且,通過截殺的信使,劉興治等人也知道毛文龍率部已經逼近海州,牽製住了海州衛的建虜。

 這樣的話,他們從海城河下遊過河南返,就更加安全。

 長長的隊伍後面,郭大靖帶著一百多人負責殿後。從搗毀女真人的莊園開始,郭大靖就一直承擔這個任務。

 關鍵是他要撿破爛兒,莊園內的東西雖讓百姓隨便拿,可大家知道要趕路,很多物品就只能忍痛拋棄。

 而這些難以攜帶趕路的物品,卻大多被郭大靖能收盡收,留待日後再拿出使用。

 接到傳令兵的稟報,郭大靖只是稍微想了想,便同意了劉興治的安排。

 想盡快到達安全地區,郭大靖理解劉興治的想法,他又何嘗不想呢?而根據目前的情報分析,走大路確實又快,風險又不是很大。

 韓仲已經換了服裝,被正式接納為東江軍的一員,就跟在郭大靖身旁。

 在十數年的戰亂中,他帶著親人顛沛流離,最終只剩下了父子二人。對於遼東各地的了解,堪稱活地圖。

 郭大靖與韓仲詳加攀談,對於遼東很多地區的地形地勢,和當地的特點,有了更多的資料,本來還有些模糊的戰略思路也逐漸清晰起來。

 如何更有效地展開遊擊作戰,持續消耗建虜的有生力量,並使其不得安生,受到更大的牽製,一直是郭大靖在思考的。

 僻處海島固然安全,但渡海登陸,並深入陸地襲擾,總要受到各種的限制,也注定了難以持續襲擾作戰。

 可如果在敵後能建立根據地,便可隨時隨地展開行動,向四下襲擾遊擊,並為接引遼民百姓創造更方便的條件。

 既要在建虜佔領的地區,又不能太過深入,最好是多山、多河,有足夠的騰挪空間。

 “秀岩多山,帽盔山、藥山、一棵樹嶺、、弟兄山、大頂子山、駱駝砬子……”

 “秀岩周邊的河流也多,最大的是大洋河和杓子河,兩河合流後向東南注入黃海……”

 韓仲說的山,準確講應該叫山脈。主要山脈屬長白山山脈,從北向南有帽盔山支脈、藥山支脈、一棵樹嶺支脈、弟兄山支脈共六個支脈。

 而河流不管大小,在秀岩地區共有五百多條。

 秀岩或繡岩就是岫岩,明朝還在此地建有繡岩堡,又名繡岩城。

 從地圖上看,西面蓋州、海州、中部是秀岩堡和鳳城,東面是九連城,算是建虜放棄沿海地區後,在陸地上構築的第一道防線。

 這道防線以南,就很少有人煙。既是防備東江軍登陸奇襲,提供預警時間,也使東江軍想要深入就必須攜帶糧草物資,增加了很大的困難。

 這樣的布置與遼西也比較相似,對於錦州、大凌河等地棄而不守,明軍去佔領就要消耗大量的物資。

 而建虜則可以利用機動和野戰優勢,等待時機,以閃電般的奔襲兵臨城下,或攻城,或圍點打援,掌握主動權。

 當然,無人區對於建虜也有同樣的困難。糧草物資的匱乏,使其能夠大舉發動的次數,並不是很多。持續的時間,也不是很長。

 所以,建立敵後根據地,在別人看來是極為困難的,糧草物資就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也不用建虜來搜山剿殺,只要多派些人馬控制住周圍的要地,把敵人困在深山老林,除了餓死好象就沒有別的出路了。

 但對郭大靖來說,除了潛入敵後能夠攜帶的糧草物資外,他的空間就相當於一個大倉庫。如果儲存充足的話,千八百人也能堅持數月之久。

 “……鳳城周邊的山林也不少,產出的人參很多……”

 韓仲在繼續介紹著,卻不知郭大靖雖然聽著記著,卻已經確定了主要目標,那就是秀岩。

 杓子河、大洋河,他還是很熟悉的。最早逃出建虜統治區,就是走的冰封河道。

 這樣的話,坐船溯流而上,抵達秀岩地區,就更方便了。

 盡管郭大靖還沒有準備好,但沒有目標,準備也沒有針對性。明年,他暗暗地定下了時間。

 部隊在夜幕降臨前,順利地渡過了海城河。稍事休息後,連夜趕路,穿過大片嶺,在天亮後終於進入了安全地區。

 半夜的時候,郭大靖親自帶隊,率領五十名精銳騎馬襲擊了姚氏祖孫所居住的屯子。搗毀了屯外的莊園,解救出屯子內的近百遼民百姓,並在天亮後與大隊順利會合。

 接下來,人馬繼續南撤,一天后到達畢裡河,與在此留守接應的船隻聯絡上。等大批船隻聞訊趕來,部隊乘船順流而下,直入大海。

 又聞到了海水的鹹腥味,又看到了遼闊的大海,郭大靖長出了一口氣,直覺得心胸大暢。

 數艘大船入海後轉向西行,直奔旅順。郭大靖帶著百多士兵,帶著戰利品,去向毛文龍報捷。

 其他部隊和遼民百姓,則坐船向廣鹿島駛去。又有一批遼民百姓要過上新的生活,沒有建虜欺壓打殺,不必成天擔驚受怕。

 姚新扒著船舷,一臉好奇地望著大海,心裡充滿了憧憬,心裡的忐忑不安也一掃而空。

 東江軍說話算數,不僅收留他們祖孫,還把屯子裡的鄉親們都救出來了。嗯,這都是我和爺爺的功勞,他們都要感謝。

 姚新咧嘴笑了起來,頭次坐船出海,竟然沒有不適,可見天生體質如此。

 一陣熟悉的說話聲傳來,姚新趕忙轉頭,看到劉奇士和一個軍官說著話走上了甲板。

 劉奇士的傷已經基本痊愈,只是被蛇咬了一口,他不是過敏體質,多流了點血也不算什麽。

 只不過,郭大靖還是讓他先回島休息。反正去向毛文龍匯報,也不用打仗,安全得很。

 “那個俘虜看好了,郭將軍要有大用的。”劉奇士囑咐完,打發走了軍官,掏出水壺喝了一大口,愜意地噴出酒氣。

 鄭新小跑著過來,帶著討好的笑容,問道:“大人,您還用換藥嗎?”

 劉奇士轉頭看著鄭新,擺手道:“傷好了,不用再換藥了。”

 鄭新抽了下鼻子,嘴唇翕張了兩下,怯怯地說道:“大人,被毒蛇咬了,是不能喝酒的。”

 “不是告訴你,傷好了嗎!”

 劉奇士的嗓門忍不住又大了起來,翻了翻眼睛,他自顧自地走開,在船舷旁站定,又喝了一口酒,望著廣鹿島的方向,露出微微的笑意。

 鄭新扁了扁嘴,不敢再靠近這個粗魯的軍爺,找了個沒人的地方坐下來,抱著膝蓋眺望大海。

 韓仲帶著兒子韓山童也走上了甲板望風景,看見劉奇士,禮貌地上前施禮。

 “不用客氣。”劉奇士把裝酒的水壺遞過去,“來,喝一口。”

 韓仲聞到了酒味,眼睛亮了起來,猶豫了一下便接過來,仰脖喝了一大口,哈著酒氣笑道:“好酒,好酒。沒長時間沒嘗過酒的滋味,屬下都記不得了。”

 劉奇士有了酒友,不由得哈哈笑了起來,招呼著韓仲坐下,兩人你一口我一口,邊喝邊聊,關系更加熟絡親近起來。

 “你去艙裡某的房間,再拿一壺。”劉奇士吩咐韓山童去跑腿,“還有幾塊烤肉,在牆上掛的袋子裡,一並取來。”

 韓山童痛快地答應著,轉身下艙。一會兒工夫,便又趕回,把酒和肉都放到劉奇士面前。

 劉奇士拿了一塊烤肉給韓山童,算是跑腿兒的報酬。

 正好,他的眼角余光掃見不遠處抱膝而坐的鄭新,遲疑了一下,又拿出一塊,說道:“給那個丫頭送過去,這些日子給某治傷換藥,算是個謝意。”

 打發走了韓山童,劉奇士便又和韓仲暢飲起來,說話聊天,還很是投機。

 “喏,劉大人給你的。”韓山童來到姚新跟前,把烤肉遞過去,說道:“他說這些日子換藥,辛苦你了。”

 鄭新眨巴眨巴眼睛,轉頭向劉奇士這邊看過來,見他喝得正高興,連看都不看這邊,不由得抿了下嘴角,但還是伸手把烤肉接了過來。

 哼,好歹還知道說句人話。還有這烤肉,就暫時原諒他,不生氣了。

 鄭新狠狠地咬了口肉,細細嚼著,心氣慢慢平順了下來。

 ……………….

 大船一路近岸航行,風平浪靜地來到了旅順。而先於大船抵達的,是郭大靖派出的報信兒的快船。

 郭大靖率隊登岸後,倒也沒急著趕去海州,而是請駐旅順的軍官給安排營地,帶著手下先休息一天再說。

 “末將尚可義,乃是李維鸞將軍的副將。”尚可義表現得十分熱情,接到通報後,不僅親自來碼頭迎接,還馬上給安排了營地。

 郭大靖客氣地回禮,試探著問道:“不知與尚可喜將軍可是親戚,這名字甚是相近。”

 尚可義呵呵一笑,說道:“末將與尚可喜乃是叔伯兄弟。”

 郭大靖哈哈笑了兩聲,說道:“看某這記性,竟忘記了。尚兄曾對某說過,有一兄弟在旅順。”

 “那便是末將了。”尚可義不以為意地笑著,指揮著手下兵丁,幫著把戰利品搬下船,俘虜也找地方關押。

 “郭將軍請堡內休息。”尚可義熱情地發出邀請,還有些抱歉地說道:“只是堡內狹小,您的手下要在營地暫歇了。”

 郭大靖對此倒是不以為意,也婉拒了尚可義,帶著自己的兵去了營地。

 草草吃過飯,郭大靖便躺下休息。

 連續奔波了十幾天,現在一下子放松下來,疲累立刻襲上全身,眼睛一閉,很快便進入了夢鄉。

 與他狀態差不多的是那些士兵,營地內鼾聲如雷,也沒有哪個人被打擾,都睡得又沉又死。

 這一覺睡得香甜,再睜開眼睛時,外面已經是日上三竿。郭大靖起來洗漱,才有兵丁稟報,尚可義來過兩趟,見他還睡著,便沒有打擾。

 好象有點失禮,郭大靖這樣想著,吃過飯便去了旅順堡。主動一下,算是彌補吧!

 昨天只是遠遠看到了旅順堡的構築,知道這是李維鸞按照自己給的圖紙在改建。現在離得近了,郭大靖仔細觀察打量,不由得連連點頭。

 盡管是依城改建,還有一些缺陷不能彌補,但一座要塞式的堡壘,如果防守得當,已經足以讓來攻的建虜死傷慘重。

 “末將見過郭將軍。”得到通報的尚可義很快趕到堡門,施禮參見後,引著郭大靖和幾個親兵進入堡內。

 “先上城看看如何?”郭大靖笑著說道:“某見獵心喜,尚將軍莫怪某心急。”

 尚可義哈哈一笑,伸手相請,說道:“便是郭將軍不說,末將也要請將軍上城參觀,指點其中的缺陷不足。”

 郭大靖邁步上城,邊走邊說道:“指點談不上,某是紙上談兵,也是第一次見到此種要塞,倒要多學習才是。”

 說話間,兩人在親兵的陪同上登上了城牆,隨意地走著看著。

 郭大靖雖然給了圖紙,但真象他所說,確實是紙上談兵,是李維鸞和旅順將士把棱堡變成了現實。

 斜面、交叉射擊, 郭大靖站在城牆邊緣觀察著,連連點頭。雖然不是盡善盡美,但確實把棱堡的實質和要素都體現出來了。

 “城上又有拋石機,敵人想用弓箭壓製,必然遭到沉重打擊。”尚可義笑著介紹道:“這是懸牌,對於弓箭的防護,還是很有效的。”

 原理不複雜,類似於加高的城牆或是大木盾,對於城下拋射的弓箭,確實有很好的遮擋防護作用。

 郭大靖讚了一句,抬頭瞭望城外的野戰工事。但見壕溝縱橫,前後共有數道,寬有一百余米,形成了可城上城下立體打擊的防禦體系。

 “城上拋石機,城下弩弓火銃,敵人想靠近城牆都不容易。”郭大靖伸出大拇指,由衷地讚道:“旅順堡若是糧彈充足,便是有數萬建虜來攻,也難以攻克。”

 尚可義對此倒是深以為然,並不如何謙遜,說道:“為了儲備糧草,我部官兵已墾荒一百多畝。盡管建虜來攻時,可能沒有收獲,但也不能完全指望朝廷。”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