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帝國時代造反實錄》第227章 男人的底線
沈墨和王夫之的第一次見面讓彼此都有點猝不及防。

 王夫之驚詫的是沈墨來到速度實在太快了。

 自己剛剛決定明天下山去主動拜會,沒想到話音剛落沈墨就出現在了自己的家門口。

 這讓他驚詫的同時心中還是很有些感動的。

 人都希望被別人所重視,王夫之作為一代大儒,名滿天下,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他已經足夠的謙遜,世事看的也通透無比,但是這種被人重視的感覺還是很讓人上頭,尤其是自己剛好當做拯救天下的英雄明主的人。

 所以他很開心,

 沈墨的驚詫來自於王夫之表現出來的友好態度,完全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種大儒可能有的矜持傲慢。

 王夫之的舉止隨和,言談謙遜但是卻又言之有物。

 兩個人的交談很快就跨過了初次見面的那種生疏客套,話題從《蕩寇集》開始後便越發的熱絡起來,彼此談話很是投機。

 王夫之、顧炎武以及黃宗羲這三位大儒的思想已經很接近現代社會的哲學框架。

 比如說王夫之認為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欲’的說法就是瞎扯淡,完全違背人性的,更是脫離現實的。

 沒有人欲,何來的天理?

 又比如說他提出的均天下,反專製的觀點。在他的史學著作中提出了“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這正好跟沈墨現在所推行的打土豪分田地,提倡人人平等政策不謀而合。

 還有諸如他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說人臆想出來的。

 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雖然在後世人看來好像是一句正確的廢話,但是在古代這種盛行唯心主義的社會中卻是極為難能可貴的。

 還有他的歷史觀也很被後人所欣賞,他認為一個具體的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都要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討論,而不是用後來的觀點去評判。

 對於擁有後世靈魂的沈墨而言,這些概念都是基本常識。所以這就注定兩人之間的交流非常的順暢而愉悅。

 一開始王夫之對沈墨還帶著一份考校的心思在其中,但是隨著交談的進行,逐漸變成了王夫之不斷地向沈墨請教的局面。

 作為穿越者最大的優勢是什麽,必然是前世掌握的各種龐雜的信息了。

 雖然深度不夠,知識體系不夠系統,但只要不是九漏魚,在古人面前人人都可以稱得上雜家。

 什麽叫雜家?就是說啥都知道,什麽話題都能插上嘴,但是要遇到懂行的往深處去問,那就露怯了。

 但是用來忽悠見識少的古人還是夠用的。

 尤其是沈墨這樣一個以前喜歡看雜書,嘴皮子利索的偽文學愛護者,準鍵政大佬來說更是不在話下。

 但是出於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兩人聊天的具體內容不宜多說,總而言之,王夫之一開始是被沈墨的操守和志向所吸引,但是聊到最後卻被沈墨的眼界格局和遠超時代的思想見識給深深折服了。

 “以前我以為沈總鎮只是個有吞天之志的英雄豪傑,但是如今看來,您更是真正的飽學之士,所思所想之精妙洞見堪為天下無雙,老朽遠遠不及也。”

 王夫之最後起身認認真真地給沈墨鞠了一躬,一臉的欽佩之色。

 雖然在大儒面前侃侃而談的感覺很爽,但是自己不過是佔了一個信息鴻溝的優勢,論起真才實學人家是站在珠峰頂上俯視自己還看不見影的那種。

 哪裡能理直氣壯的受人家當當世大儒這樣的大禮,急忙起身避讓。

 “薑齋先生海內大儒,名揚天下,我隨口胡言亂語而已,可當不起先生如此大禮。”

 看到沈墨如此謙遜,王夫之對他更加欣賞欽佩了。

 不說相貌外在俊逸英武,個人操守又好,志向又遠大,學識還如此出眾,為人又低調謙遜,簡直就是自古以來士大夫眼中最完美的君主形象了。

 後來沈墨回想起跟王夫之這次見面的場景,忽然腦中閃過了一句特矯情的話。

 我去找你的時候,正好看到你奔向我。

 像極了愛情最好的樣子。

 咦!這個念頭讓他忽然感到一陣惡寒,不過這種雙向奔赴的感覺實在很不錯。

 無論是找對象,還是找工作,還是找合作夥伴,雙向奔赴都是最理想的狀態。

 誓死不當舔狗,是男人基本的底線。

 既然大家相談甚歡,那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得知了沈墨即將立國,並且確定以“楚”作為國號,建立公國的消息後,王夫之大為振奮。

 ”總鎮立國,必定會讓天下抗清志士群情振奮,從而雲集響應。抗清大業前景可期啊!“

 王夫之擊節讚歎,弘光煥發,整個人看起來都年輕了好幾歲。

 一旁的唐端笏看著老師興奮的樣子,心中感慨這莫非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嗎?

 老師自永歷皇帝和晉王李定國遇難的消息傳來後,整個人就消沉悲憤,這二十年來一直都隱居在這石船山整理文檔,著書立說。

 外人都以為他已經灰心喪氣,再也沒有了昔日的熱血。

 就連唐端笏有時候也是這麽想的。

 但是今日和老師的對話,以及老師和沈墨見面的過程讓他一下子明白過來:

 老師心中的血從來沒有冷過,他此生最大的願望依然是將滿清蠻夷趕出中原大地,恢復漢人江山。

 只是這近二十年來卻一直沒有遇到一個能夠值得他追隨的明主,所以才會表現的灰心喪氣,不問世事。

 現在他終於知道老師依然念念不忘當初其父親臨終前的那句叮囑。

 抗清到底!

 念及此處,唐端笏上前一步,拱手躬身對王夫之道:”學生恭賀老師!“

 王夫之自然明白唐端笏的意思,牽著他的胳膊走到沈墨面前道:”總鎮,這是我的學生唐端笏,字須行。雖然有時候有些迂腐愚鈍,但是卻也是一個有節氣忠義的人。總鎮若不嫌棄,也可隨意差遣。“

 唐端笏已經年近四十,但是面相儒雅,身板挺直,堪稱中年帥大叔。

 沈墨知道這是王夫之在向自己舉薦他的學生,自然不會拒絕。

 唐端笏對於老師突然向沈墨舉薦自己,也有點意外。

 雖然之前對沈墨如此年輕有些意外,心中也因為文人特有的傲氣而生出一絲抵觸。

 自己畢竟比他年長許多,而且又在老師這樣名滿天下的大儒跟前學習了將近二十年,卻要在一個跟自己兒子年紀相仿的少年人面前俯首,這讓他很有些不忿。

 但是在全程旁聽了自己老師和沈墨的交談之後,他的那些不忿和抵觸不知不覺間都沒有了。

 這個少年人充分詮釋了什麽叫做有志不在年高的道理,自己是遠遠不如的。

 所以,他來到沈墨面前恭恭敬敬地行禮道:”唐端笏拜見沈總鎮,總鎮少年英雄,風采實在讓人折服。若能為總鎮驅使一二,是我的榮幸。“

 沈墨自然不會失禮,也還了一禮,笑盈盈地扶起唐端笏道:”唐先生若能助我,那更是我的福氣。“

 兩人相視一笑,氣氛更加融洽了。

 既然來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沈墨就提出了告辭。

 王夫之雖然還有點意猶未盡,還有許多問題想跟沈墨繼續探討,但是也知道沈墨公務繁忙,隻好作罷。

 雙方約定,三日後沈墨派人來接王夫之下山。

 雖然王夫之很想明日就下山,但是他這些年編寫整理的文卷不少,這些整理起來都需要時間。

 沈墨看著王夫之遺憾的神情,拱手笑道:”日後要勞煩薑齋先生的地方還多著呢。這幾天是給先生最後的假期,先生要懂得珍惜啊。“

 這句話讓眾人都笑了起來,王夫之更是高興的連連說好。

 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卻隱晦地表明沈墨對自己的看重,表達了以後要大用他的想法,他自然是高興的。

 對於老年人來說,其實最擔心的就別人把他當做累贅,當做沒有價值的人去看待。

 沈墨記得前世的時候接觸過許多領導。

 沒有退休前,腰板挺直,聲音洪亮,耳聰目明,頭髮濃密,精神煥發,乾勁十足。

 可是一旦退休,沒兩年就開始腰背佝僂,狀態沮喪,耳朵也開始不好使了,眼睛也開始花了,濃密的黑發也迅速變得乾枯花白,整個人就跟失了魂一樣,喜歡亂發脾氣,給家裡人找事,搞得家中雞犬不寧。

 之所以這樣子,除了因為身份變化帶來的心理落差的原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一個自我價值認同的變化。

 沒退休前覺得自己是個人物,退休後就變成了個人,甚至覺得自己變成了廢人,所以才會從心理到身體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導致了後續一系列沒事找事的行為。

 治療這種退休綜合征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找個事情做,讓他忙碌起來,這樣他就會感覺到自己還是個有價值的人。

 工作之於人的意義,不光是帶來金錢,維持生活,同時也是一種自身價值的體現。

 簡單來說,就是工作除了掙錢還能維持心理和精神健康。

 古人說人有七立:立人、立身、立志、立正、立功、立德,立言。

 前四個是對普通人的要求,後面三個就是作為人一生最大的追求。

 立功,能夠做出對國家民族百姓社稷有重大貢獻的事情。

 神農嘗百草,發明谷物種植和藥物采用。

 大禹牽頭治理“浩浩懷山襄陵”的大洪水,安定了九州大地。

 秦始皇統一六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確立郡縣製,建立了封建大一統的中央集權製國家。

 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保障農業發展,使成都平原成為了“天府之國”。

 張良韓信蕭何“三傑”各展才能,輔佐劉邦爭雄項羽、創立漢朝。

 蔡倫研究發明出“造紙術”。

 諸葛亮“鞠躬盡瘁”,輔佐劉備父子據蜀“三國鼎立”。

 鄭和率領海船隊遠征,“三寶太監下西洋”。

 李時珍采藥辨藥,撰著成《本草綱目》。

 戚繼光領導抗擊倭寇……

 以上種種都是事跡就是立功,所以這些人名垂青史,為後人所銘記。

 再說立德,其所作作為成為道德標杆,成為後人學習敬仰的榜樣。

 遠古時唐堯擔任部落聯盟首領,選賢任能;任職一定年限後主動“禪讓”,交班給能乾的虞舜,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伯夷叔齊反對周武王討伐商紂,勸諫不果,“恥食周粟”,就隱居到首陽山去采食薇蕨度日。

 屈原在楚國,一腔愛國熱忱不能發揮,反而遭讒被放,但他決不背離祖國,寧願投江自沉,以死明志。

 還有柳下惠克己守禮,“坐懷不亂”傳美名。

 堅持國家民族利益和個人氣節,決不叛變出賣靈魂的,則有漢朝的蘇武和宋末的文天祥,等等。

 後世的***,**等等都是真正達成立德的典范。

 至於立言,是最簡單,最容易達到的一個目標。傳下不朽名言以及著作都能算作立言。

 歷史上能夠留下錦繡華章,名句雄文的人則是不勝枚舉。

 立言、立功乃至立德,為三不朽。

 能夠將這三件事都做到的人方能成為不朽之人,萬世傳頌。

 這三件事的難易度是逐次遞進的。

 追求三不朽是古代士人的夢想與理想狀態,當然能達到者鳳毛麟角。

 不過因為評判標準不同,意識形態變遷,自然眾口不一,毀譽紛紜,難以統一。

 有一種說法,華夏歷史上達到這一標準的只有兩個半人:孔子、王陽明、曾國藩(半個)。

 當然,也只是一家之言。

 王夫之已經著書立說這麽多年,立言的成就算是達成了。他又不打算當道德聖人,所以就剩下立功這一件事了。

 對他來說,如果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竊據華夏社稷的滿清被驅趕出去,恢復漢人江山,這就是他此生最大的願望了。

 現在沈墨的出現,讓他有了達成立功這一成就的機會和希望,他自然就感覺到自己失去的鬥志和熱血又重新回到了體內。

 他心中深深地感激沈墨,因為他給了自己完成人生最大目標的機會。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