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1983年》六百五十四章 大佛寺剪彩
第二天上午放學後,潘大章帶溫小芹開車朝馬子口走去。

馬子口的福松嶺就座落在楂林崗斜對面,站在河堤上還可以清晰看見造紙廠的煙窗在冒著白煙。

這年頭沒有什麽排汙環保的意識,許多排汙量比較大的工廠都開始依河而建,方便從河中取水,又把汙水直接排入河中。

誰都沒意識到有什麽不對。

此時河中水還是一汪清澈的河水,裡面還有不少遊動的各種魚類。

俞督河上還有不少漁夫搖著小船在捕魚。

河裡還有不少大船在運著貨物。

多年以後才發現整條河再也看不見遊動的魚類,流動的河水早已渾濁不清。

再也看不見大船在水路上航行。

才意識到整條河都受到了人為的汙染。

後來才開始整治。

潘大章開車到了俞督河堤上,才發現從東河大橋旁邊新修了一條水泥硬化路。

前面福松嶺山嘴上被削平了一處幾十米寬的石壁。

臨河方面修了一條幾百台級的石梯,許多村民正在朝上面新建的大佛寺走去。

抬頭看見處在半山腰的大佛寺鞭炮聲不斷,焚燒的香火特別旺盛。

側面山脊上還建了一尊七八米高的觀音菩薩像,手捧玉瓶,慈眉善目地俯瞰往上爬的信徒。

山腳下來了無數的村民,這些人應該是來自俞督縣下屬的各個鄉鎮。

全縣有九個鎮十三個鄉共一百萬人口,在岡州地區都算是最大的一個縣。

以前許多人都在私下燒香拜佛,現在政策允許了,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又開始活躍了起來。

大佛寺落成這樣一件大事,肯定吸引了全縣的虔誠人士過來燒香拜佛。

潘大章把車停在堤壩路旁邊的草地上。

一塊荒地上,有人在收費看管單車和摩托車。

他們沿著水泥路朝大佛寺方向走去。

卻意外碰見以潘晨光為頭人的月舟村朝拜團,總共有十幾個人。

幾個年輕力壯的青年挑著祭祀用品,紙錢香燭,還有各種米果製品。

一對鎖呐,敲鑼的、打鼓的,熱鬧非凡的沿著水泥路朝大佛寺走去。

在人群中他看見了老媽的身影。

但是她沒有看見大章兩個在路邊。

小芹想張嘴叫媽,潘大章對她說:“不用叫她,她也沒時間理我們。”

前世的老媽對於這件事還更是超乎常理的熱情,附近所有的寺廟她都走遍了。

潘大章經常去阻製她。

現在看來完全是不必要的。

她沒有讀過一天書,社會上的許多大道理,你跟她說,她也理解不了。

但是世上有神明這件事,她是確信無疑的。

你把她僅有的這一點信仰都剝奪掉,末免大殘忍了。

接著又看見許多其他村的,同樣是十幾人一組,吹吹打打去上山祭拜。

兩人繼續朝前走,到了山腳下。

旁邊空地上立了一個臨時帳篷,旁邊一張牌子,上面寫著:貴賓接待登記處。

潘大章想:大概這是接待縣鄉領導的地方,和自己沒什麽瓜葛。

他同時還在考慮:今天大佛寺人多,估計也沒地方吃飯,現在都已經十二點了,老凌說的典禮宴席應該沒有落實處。

這時帳篷內走出一個人把他叫住了。

是宗教文物局的陳樹軍。

“小潘,一夥人都在這裡等你,還以為你不來,派小劉去學校找你了。來,到帳篷這裡來。”

他瞪眼對貴賓登記那個人說:“瞪大一雙牛眼,人到了你面前都不認識。這個就是潘大章同學。”

帳篷內有一張桌子,坐著齊建科、林正熙、還有凌翔爸,

還有一位穿僧衣的老和尚。潘大章進去跟眾人點頭致意。

陳樹軍對老和尚介紹:“一念師傅,這位就是潘大章,三尊菩薩神像就是他從河中撈起來的。”

老和尚合掌念佛道謝:“潘施主做了一件大功德的事,造福了全縣的百姓。”

齊建科對潘大章說:“所以今天的剪彩儀式等都必須等到你來,我們一起剪彩。”

他對大家說:“即然小潘來了,我們就上去寺門口,舉行落成典禮剪彩儀式!”

陳樹軍說:“對,我們上去吧。吩咐齋堂準備午餐。”

一行人朝上走去。

來到大佛寺門口,看見前面整個俞督縣城全都俯瞰在眼底。

寺廟後面一座幾丈高的白塔,大佛寺有三層樓高,後院還有一棟平房建築。

福松嶺整體呈尖角,象船首位置。

在這裡建一座白塔,據說是另有深意。

俞督河在馬子口這裡婉轉向下,整個俞督縣城地貌就像一艘飄泊在汪洋上的大船。

請贛省最有名望的風水大師,在這裡勘測了十幾天時間,終於繪出了現在這幅建築圖。

呈報上級主管部門,意外做到了批準。

當時建造花費了幾百萬。

有人說那個風水大師就是龍虎山張天師嫡傳弟子張天宇。

這時一位穿道袍青年從廟內走了出來。

他跟齊建科熱情聊了起來。

“齊總,你說的那個叫潘大章的年輕人就是眼前這位吧?”

齊建科替他們兩人介紹。

“對,他就是我們俞督縣的大才子,全國有名的作家和詩人潘大章同志。”

他對潘大章說:“張天宇大師,師承龍虎山道教真傳,你們可以認識一下。”

潘大章伸手跟他握在一起。

“張大師,認識你很高興。”

“潘同志相貌不凡,一看就是龍騰虎躍人物,幸會幸會!”

前世潘大章也聽說設計大佛寺的人,是文物局花高價從外地請來的大師。

據說他開始來這裡定吉穴位的時候,亮了一手就驚服了幾個幹部。

他指著一處乾燥之地說:“從這裡挖一米深,有熱氣冒出,丟生雞蛋入內可以捂熟。應該在此處建一座數丈高白塔鎮住。”

他說俞督縣地貌就像是一艘大船,在船首位置插一根竹杠,才可以把大船穩住。

他對領導說以前俞督縣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歷史上出了許多大人物。

但是近十幾年,俞督縣好像一個能人都沒有出。

張大師說俞督縣的風水運勢都受到了俞督河的影響,必須將船形地貌用錨杆穩住才行。

老和尚吩喲幾名寺內和尚,點燃香燭,準備橫幅用來剪彩。

寺廟大門口有一個大香爐,村民都在上面點燃紅燭,線香。

由於燒香的人特別多,香爐內很快就插滿了香燭。

從寺廟內燒香的鄒秀花走出大門,一眼看見了大章兩人。

“你們兩人怎麽在這裡?既然來了,你們年輕人也要給菩薩燒燒香,拜拜菩薩,讓神明保佑你們。”

她帶溫小芹去寺廟門口香火攤買了一把大紅蠟燭和一把線香。

她說:“祭拜菩薩的香燭都要自己出錢買才靈驗。”

大章告訴她自己是被特意邀請過來的貴賓,等下跟縣老大一起剪彩的。

鄒秀花特別高興。

“我兒子真的有出息,可以跟縣老大一起剪彩,不僅是我們潘家的榮譽,也是我們村全鄉的榮譽。”

她督促大章兩人去燃香爐,還特意交待他兩人要虔誠拜菩薩神明。

潘大章看幾位和尚還在忙著做準備工作,他攜小芹去香爐前點香。

先點紅蠟燭,再拿三根小指粗線香。

潘大章點的三根線香都燃起了明火,而且火星四濺,還聽見劈啪作響的聲音。

插在香爐內,火焰還在燃燒。

許久,線香頂一截幾寸長的白灰向內彎曲,底部依舊有明亮火焰不熄。

旁邊一念老和尚看了驚訝無比。

“小潘真的是大富大貴的命,上香跟普通的人都不一樣!”

潘大章心想:這是偶然現象,並不是什麽兆頭現象。

溫小芹和其他村民上香情況一樣。

老媽也聽見了老和尚的話,她慫恿兒子去廟內幾尊神像前上香。

她敬神拜神多年,也知道上香時著火是大吉之兆,說明兒子的未來將會富貴齊天,令人羨慕。

在一個香爐著火可能是偶然現在,但在其他幾個香爐著火,事情就真的不簡單了。

大佛寺有三處供村民上香的香爐,寺廟大門前,廟內三尊神像前,還有觀音菩薩像前。

潘大章隨手取了一對紅蠟燭,三根大線香,跟溫小芹進了廟內。

三尊被他從河內撈起的神像,在燭光照映下,金光閃閃,神采飛揚。

其中那尊手臂受了損傷的神像也得到了修補,完整如初。

潘大章上香的情景還是跟剛才一樣。

跟在後面的老媽和一念老和尚都感到無比驚訝。

又去觀音像前上香,也是一樣情景,同樣的線香別人去點就沒有這種情況。

返回到寺廟大門口。

陳樹軍在面向幾百個村民,介紹大佛寺被洪水衝毀,到潘大章在俞督河撈起神像,縣領導拍板重建。

大佛寺在俞督縣百萬群叢心目中難以替代的重要的作用。

經過張大師的勘測,選擇這一個風水寶地重建大佛寺。

經過建築工人半年多勞作,現在終於把大佛寺重新建築起來了。

新的大佛寺比原先老的大佛寺,佔地面積更大,建築得更宏偉,以後將成為俞督縣的地標性建築,是全縣人民休閑娛樂的好場所。

他大聲宣布:請齊建科和潘大章同志為新的大佛寺落成剪彩!

潘大章跟齊建科在眾人的鼓掌聲中,剪了彩。

然後鞭炮聲、嗩呐聲響徹雲霄。

一念和尚請幾名領導和潘大章和溫小芹等人到後面食堂吃齋飯。

他知道鄒秀花是潘大章母親,也有心邀請她去吃飯。

卻四處都沒有找到她。

雖然是齋菜齋飯,但是也搞得很豐盛。

或許是大家都餓了,個個都吃得很香。

潘大章還跟齊建科、林正熙、陳樹軍和另外幾人,坐在一起邊吃飯邊聊天。

從他們的介紹中,知道那個一念老和尚才是真正的和尚,在祁河邊老的大佛寺,當時也是他一個人守寺。

全縣算得上是真正和尚的恐怕只有他一人。

新寺建成後,靠他一個人也打理不過來,於是就多招了幾個人。

飯後,潘大章跟幾位領導打過招呼後,準備開車回月舟村。

一路上還有許多趕來看看新寺廟建成的人群。

有村鎮來的,也有縣裡各單位的人,因為今天是星期六,有些單位下午是休息的。

潘大章意外在人群中看見了舅舅二兄弟。

老大鄒春國和老三鄒建國。

他忙走前去招呼:“舅舅,你們今天也有空來這裡看熱鬧?”

溫小芹也主動走前去叫舅舅。

鄒建國看見他兩個笑呵呵地說:“大章,你們這是準備回去了?”

鄒春國對他說:“正好碰見你,跟你說件事,不然我都說特意去找你了。”

“有什麽事?”

看他神情嚴肅的樣子,潘大章也認真地聽他說。

“是這樣的,你外公那個墳墓,現在公路局在那個地方準備建一座新橋,恰好落在你外公墳墓旁邊,所以那墳墓要遷移。上級發了通知,通知書放家裡了,叫你媽有空去家裡,商量一下,這事該如何處理。”

鄒春國把事情原委告訴了他。

因為老媽那一脈在水南村已經沒有其他人了,自然外公遷墳的事只有落到老媽身上了。

潘大章記得前世也有這件事,不過好像是發生在二年後,是86年靠近年底的時候。

鄒春國那時還在村小當校長,他即刻通知堂姐來處理這件事。

因為那裡不僅有大伯的墓地,也有爺爺的墓地。

爺爺奶奶生有男丁二人,老大年紀輕輕抽大煙把自己抽死了,比父母都還先走。

少妻不久就拋女離家走了。

鄒秀花是一直由奶奶撫養長大的。

後奶奶去世,鄒秀花才去月舟村尋母,嫁給潘柴久為妻。

記得當時潘大章在鐵珊籠礦上班,星期六回家,母親才告訴他這件事。

當時鄒秀花跟幾個堂弟商量的結果是全部事情都委托鄒春國幾個堂弟,處理亡父的後事。

她付200塊錢費用。

200塊錢對當時只有六十多塊錢退休工資的潘柴久來說是一筆很大的費用,頂上三四個月的工資了。

當時沒有意見。

但是後來鄒秀花去水南村走親戚,有人對她說:“那些墳地遷移,公家每戶都是補貼了五百塊錢的。”

而且山腳下那幾間倒塌的老宅,重新劃了一塊地基,補助了一千多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