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視頻君:開局盤點十大猛將!》第一百六十四章:張9齡(中)
玄宗東巡泰山封禪,封禪之後有進階行賞之事,張九齡因此提醒張說選擇隨行人員要注意選那些清流高品,以免引起非議。

 然而張說選定從行登山的官員,許多是官階較低且己之所親者,果然招致一片怨言。

 張說對玄宗所賞識的禦史中丞宇文融奏事多壓製不理,張九齡提醒他“不可不備”,張說沒放在心上。

 開元十年多次升遷擔任司勳員外郎,當時,張說擔任中書令,他與張九齡同姓,按年齡排序結為宗族兄弟,張說特別親近、看重他,張九齡很高興張說了解自己,所以也願意依傍跟從他。

 開元十一年,張九齡被任為中書舍人,開元十三年皇帝東巡,舉行祭祀天地的大禮。

 張說親自決定侍從皇帝登山的官員,他多推薦兩省錄事、主書和自己親近的官員代理官職登山,於是對他們特別加以晉級,破格授予他們五品官職。

 當初,張說命令張九齡草擬詔書時,張九齡對張說說:

 “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應該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勞的舊臣排在後面。

 如果顛倒了順序,指責和批評就會產生,現在登山封禪,廣施恩澤,這是千年—遇的大事。

 有名望和品德高尚的人,不能蒙受恩澤,官府中辦理文書的小吏末流卻先被加官晉爵,我只是擔心制度出台之後,天下各地的人會感到失望。

 現在製訂草表的時候,事情還可以更改,只是希望您仔細研究謀劃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

 張說說:

 “事情已經定下來,荒唐無據的議論,哪裡值得擔心呢?”

 最終張說沒有聽從,等到制度出台時,朝廷內外的人對張說有很多指責。

 當時,禦史中丞宇文融剛掌管田戶租稅的事情,每次向皇帝陳奏,張說多建議皇帝不要聽從他,宇文融也因此對張說不滿,張九齡勸張說對宇文融要有所防備,張說又不聽從他的話。

 沒過多久,張說果真被宇文融彈劾,罷掉了知政事的官職,張九齡也改為太常少卿,不久調出京師擔任冀州代理刺史。

 後改授洪州都督,不久又轉授桂州都督,充嶺南按察使,開元十四年四月,宇文融和李林甫等人彈劾張說,張說被罷相,張九齡也受牽連,張九齡改任太常少卿。

 六月,張九齡奉命祭南嶽及南海,就便歸省,是年秋張九齡回京,仍被指為親附張說,調任外官,出為冀州刺史。

 張九齡以老母不欲從之任所為由,表請罷官,翌年三月,改任洪州都督。

 在洪州任上,張九齡寫了《在郡懷秋》詩二首,表達了時不能用,憂鬱思歸的心情,其一為:

 秋風入前林,蕭瑟鳴高枝,寂寞遊子思,寤歎何人知,臣成名不立,志存歲已馳,五十而無聞,古人深所疵。

 平生去外飾,直道如不羈,未得操割效,忽複寒暑移,物情自古然,身退毀亦隨。

 悠悠滄江渚,望望白雲涯,路下霜且降,澤中草離披,蘭艾若不分,安用馨香為。

 開元十七年,張說又被玄宗拜任尚書左丞相、集賢院學士,開元十八年一病不起,終於病逝。

 張說多次推薦張九齡做集賢院學士,開元十八年,張九齡轉任桂州刺史兼嶺南道按察使攝禦史中丞。

 便道歸省,與家人歡聚,開元十九年春,他從桂林乘船順流巡行按察來到廣州。

 開元十九年三月,張九齡被召入京,擢秘書少監,兼集賢院學士副知院事。

 他奉旨代撰敕文,對禦而作,不須草稿,援筆立成,深為玄宗倚重。

 在他的文集中,代皇帝起草的敕文多達114篇,兩次升任他為中書侍郎。

 開元二十年二月轉為工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八月兼知製誥,張九齡時已55歲,屢乞歸養。

 玄宗對他加以重用,並不批準,只是把他弟弟張九皋、張九章就近家鄉封官,以便照顧老母。

 張九皋後官至廣州都督兼五府節度經略使,張九章後官至嶺南節度使、廣州都督,都是統治嶺南的封疆大吏。

 開元二十一年五月,張九齡升任檢校中書侍郎,十二月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修國史,主理朝政。

 張九齡建議於河南屯田,引水種稻,遂兼河南稻田使,當時范陽節度使張守璉因為副將安祿山討伐奚、契丹失敗,捉拿護送他到京城,請求按照朝廷典章執行死刑。

 頂點

 張九齡奏明皇上說:“張守璉的軍令一定要執行,安祿山不應該免除死罪。”

 皇上特別赦免了他,張九齡上奏說:“

 安祿山狼子野心,面有謀反之相,請求皇上根據他的罪行殺掉他,希望斷絕後患。”

 皇上說:“你不要因為王夷甫了解石勒這個舊例,誤害了忠誠善良的人。”

 於是唐玄宗放安祿山回到藩地,張九齡為中書令時,天長節百僚上壽,多獻珍異,唯九齡進《金鏡錄》五卷,言前古興廢之道,上賞異之。

 張九齡又與中書侍郎嚴挺之、尚書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禦史中丞盧怡結交友善,挺之等有才乾,而交道終始不渝,甚為當時之所稱。

 開元二十二年五月張九齡遷升中書令集賢院學士知院事修國史,

 開元二十三年加封為金紫光祿大夫,累官封他為始興縣伯,食邑四百戶。

 李林甫自己不學無術,因為張九齡的品行被皇帝賞識,心裡非常妒忌他,於是推薦牛仙客擔任知政事,張九齡多次說不行,玄宗因此不高興。

 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讒言所惑,玄宗遂於開元二十四年遷九齡為尚書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後來宰相每次推薦公卿時,皇上一定會問:

 “節操、品質、度量能夠像張九齡嗎?”

 舊例,士大夫者要把笏板插在腰帶上,然後乘馬,張九齡體弱,常派人拿著笏板,朝廷於是設立了笏囊。

 笏囊的設立,從張九齡開始,罷相後不久又因他薦舉的監察禦史周子諒彈劾牛仙客,觸怒玄宗,坐“舉非其人”,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